前途談判尾聲:對華關係快速發展,美方力撐聯合聲明

Editor
recall-hk
Published in
17 min readAug 7, 2019

當年中美正常化,兩國生意大增,美方開始對華售武,又出口軍民兩用技術。美國對港政策則由地區防衛轉至經濟跳板,一方面支持香港加入關貿總協定及各種國際組織,維持獨特經濟地位;另方面強調無意介入香港前途談判。中英草簽協議後,美國搶先表態贊成中國收回香港五十年不變承諾。

VOA 櫛風沐雨:40年美中關係回顧與展望(2019年3月4日)

VOA 櫛風沐雨:40年美中關係回顧與展望(2019年3月4日):

1979年美中建交後雙邊關係快速發展,一定程度得益於卡特政府的基礎。

沈大偉(David Shambaugh華盛頓大學中國政策項目主任):「卡特政府認為美中兩國官僚機構在冷戰期間都視彼此為敵,希望把這負面關係轉化成正面,雙方在科技、教育、執法或軍事等議題上由對立轉化為積極合作關係。社會層面是讓美國的州與中國的省、美中兩國城市、兩國大學等不同機構建立社會溝通橋樑。」

追隨卡特腳步,美中關係在1980年代列根總統時期,也是美蘇冷戰最高潮繼續發展。1982年雙方簽署第三個聯合公報《八一七公報》,這使美國對台軍售引發的緊張得到緩和。1984年1月中國總理趙紫陽訪美;3個月後列根總統回訪中國,還在復旦大學演講。

VOA 櫛風沐雨:40年美中關係回顧與展望(2019年3月4日)

溫斯頓‧洛德(前美駐華大使,1985–1989):「我們設法大規模增加經濟、文化和科技交流,部長級訪問、各軍種參謀長互訪,。另外我們合作對抗蘇聯,向中國出口軍火約10億美元,當時是不小數目。我們在中蘇邊界設秘密基地追踪蘇聯導彈,還與中方合作向抗擊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抵抗力量提供武器。」

除了售武,美國還開始對華出口軍民兩用技術。雙方簽署紡織品貿易協議和避免雙重徵稅、防止偷漏稅的協定。到列根總統1988年1月卸任之際,美中貿易額與他就任相比增加一倍,中國對美出口佔其全部400億美元對外出口額1/4。1987年美國快餐肯德基在北京開設中國第一家分店,可說是美中「黃金時期」。

溫斯頓‧洛德:「那時中國至少有思辯政治革,我和妻子曾把異見人士、改革派和中國黨政官員請到大使館圍坐桌前討論。當時所做事情,今天無法想像。」

VOA 櫛風沐雨:40年美中關係回顧與展望(2019年3月4日)
VOA 櫛風沐雨:40年美中關係回顧與展望(2019年3月4日)

列根總統延續卡特親華政策,對中國開放抱極大期望。美方好不容易達成《八一七公報》擺平對台售武問題,雖然在港利益也不少,卻無意在香港前途上枝外生枝影響對華關係,只透過駐港總領事與華府官員多次隔空放話,包括在前途談判僵局信心危機中「唱好」香港、在中英協議草簽時率先表態支持一國兩制承諾,並支持香港加入關貿總協定等國際組織。

雖然美方極力避免直接介入香港前途談判,但駐港總領事與多次隔空放話。1983年10月初,香港經歷前途談判以來最慘烈的「黑色星期六」不久,美國駐港總領事Burton Levin接待密蘇里州「農商貿易訪問團」,就借機會對傳媒派定心丸,認為美商可放心投資香港。 [圖:1984年10日3日《明報》]
1984年4月英外相賀維宣佈英方九七後撤出香港,6月7日,美國駐港總領事Burton Levin在於紐約出席香港貿發局午餐會發表演說時首次公開回應,表示美方將繼續支持香港九七後參加各類型國際組織,包括關貿總協定及多種纖維協議等。據1984年6日9日《南華早報》報道,本地商界歡迎美方信息,認為有助港人信心,但港股並未因此受惠,市場認為對談判幫助不大。
美國駐港總領事Burton Levin在6月7日於紐約出席香港貿發局午餐會發表演說時首次公開回應。6日9日《南華早報》刊登演說全文,描述美方在港經濟參與甚廣,又形容香港有自由開放制度,政府部門辦事可靠又具效率,香港中西橋樑角色更日益吃重。演說回顧中國近代史脈絡,強調昔日中共充當世界反殖先驅,如何包容又利用香港,如今擺脫一人領導傳統,實行經濟開放政策,相信往後會一直進步,不再倒退至文革局面。再者,一國兩制香港對統一台灣有示範作用,也有助中共聯繫美國和亞洲國家,都構成支持中共守信的理由。雖然部份港人因歷史經驗感憂慮,但認為中英方都有誠意解決這信心問題。美方重視香港繁榮穩定與國際身份,將繼續支持香港九七後參加各類型國際組織,包括關貿總協定及多種纖維協議等,第七艦隊亦會繼續訪港。
香港前途談判期間,美國國務卿亦數次赴港,與港府保持聯繫。1984年6月下旬兩局議員鍾士元等訪京表達港人憂慮。其後中英完成第17輪談判,在第18輪談判前夕,美國國務卿George Shultz路過香港,7月8日《南華早報》報道,港督尤德特別從倫敦趕來與之會面,親身解說香港前途進展。
1984年7月27日,中英第19輪談判後不久,《南華早報》報道美國總商會會長Lawrence Toal的公開演說,提到美商將繼續增加在港投資並擴充業務,另有不少大公司計劃到港開設辦事處甚至購置商廈。Toal表示,美方認為維持香港現況對中英均有利,故此對香港九七前途樂觀,相信香港將繼續扮演跨國企業在亞洲地區的商貿行政中心,也成為美廠商的生產與行銷中心。演說列舉一堆大集團商號與少量數據,為香港投資前景派定心丸://”We should not permit the uncertainty of the moment to mask the underlying strength and attractiveness of Hongkong,” he said.//

林碧雲(2009)《1992年美國-香港政策法之決策分析》118–121:

1984年9月26日,「聯合聲明」簽署當天,美國第一個做出反應。以國務卿舒茲名義發表一份聲明,要點包括:(一)香港的繼續穩定和繁榮,對美國其有重大利益。(二)美國相信這一協議將為香港未來的繼續發展提供一個穩固的基礎。(三)美國注意到雙方皆聲明,香港的生活方式在1997年後五十年間將得到保證,香港現存的制度也將在特別行政區繼續存在。(四)美國將提供任何可能的幫助,與聯合王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密切合作來維持香港對國際機構的適當參與。上述聲明,無疑足以代表美國對香港的立場,也顯示美國對於中共維持香港現行制度、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承諾之重視…儘管美國官方一再宣稱不介入談判…但實際上,美國並無意束手在旁,被動接受中(共)英對香港前途的安排,而是主動藉著蘿蔔與棍棒兩手,力圖對談判結果起作用…中(共)、英把「聯合聲明」提交到聯合國後,美國在投票中帶頭表示支持…當英國政府宣佈要給香港居民頒發新的英國海外屬土居民護照時…美國首先表示對此予以承認。對於香港參與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的安排,美國也積極支持,1986年4月香港成為GATT的正式成員。美國高級官員也多次訪問香港,表達對香港的關注和信心。

1984年9月26日中英聯合聲明簽署當日,美國國務卿透過發言率先宣讀聲明表示支持,強調聯合聲明為維持香港穩定繁榮奠下堅實基礎,符合美國利益,美國商界應對香港商貿前景有信心。美方將與中英方緊密合作,協助香港繼續參與各類型國際組織。 [圖:Department of State Bulletin v84(November) 56]
1984年9月27日,中英草簽協議翌日,《大公報》頭版報道強調草簽是歷史盛事,兩國和平解決香港主權,深得國際社會好評,報道簡述了日本代理外相藤波孝生和澳洲總理霍克的評價,更詳盡是報道關於美國政府和美國駐京大使館的聲明[見下圖]。
1984年9月27日,中英草簽協議翌日,《大公報》詳盡報道美國政府和美國駐京大使館的聲明。美方表示對香港保持安定繁榮有強烈興趣,相信協議有助香港長遠發展,又強調會盡力與中英方合作維持香港國際地位。
一個對照,1984年9月27日反共報章《工商日報》報道國際對中英草簽協議反應,選材角度傾向負面。報道指澳洲政府與商界正著手研究如何在九七後取代香港成為亞洲區海外銀行中心;菲律賓外長亦表示會透過投資移民政策吸引處於動亂的香港流資;印尼傳媒也提出類似建議;新加坡則表示較有興趣吸納香港人才。表示歡迎中英協議主要是馬來西亞、日本和美國。馬來西亞聲明說,希望九七後與香港這前英殖民地繼續保持生意來住。

當時美國國內對中英談判香港前途也有其他見解,1984年5月國會曾有要求「香港前途自決」議案,同年8月總統選戰,共和黨政綱曾有支持香港台灣自決內容,最後被政府當局壓下去。

沈本秋(2008)《美國的香港政策-決策的視角1989–2007》54:

與美國行政部門的低調關注不一致的是,美國國內對中英談判發出了另一種聲音。首先,國會出現了要求「香港前途自決」的聲音。1984年5月,眾議員坎普和蘭托斯提交299號決議案,表達國會的關注:「應該尊重香港人民的自決權。沒有港人同意,任何新的政府都不能強加在港人頭上。」…其次,美國國內政治也在「香港問題」上開始有所體現。1984年美國總統大選中,共和黨政綱中出現支持香港和臺灣自決的內容。美國共和黨政綱中明確表示「我們完全支持香港人民實行自決。」…但是美國政府並沒有受到國內政治的壓力,繼續支持中英關於香港前途的解決方式。8月22日,美國國務卿舒爾茨說,共和黨政綱中關於香港的主張不是雷根政府的政策,並稱美國同台無任何官方關係,政綱中談及美國同臺灣人民的友誼不是政府的友誼是對的…

1984年5日3日,美國共和黨眾議員Jack Kemp在民主黨眾議員Tom Lantos支持下提出共同決議案(H.Con.Res. 299),聲援香港500萬人前途自決。 [圖:1983年11月共和黨議員Jack Kemp在眾議院討論1984年年度撥款;source: cs.pn/2XH2rgG]

1984年5日3日,美國共和黨眾議員Jack Kemp在國會提出議案(H.Con.Res. 299),根據美國價值與世界人權宣言立論,指出香港獨特地位與困境,認為香港500萬人應有權決定本身前途。

Congressional Record- House (May 3,1984) 11000–11001:

Whereas the five million inhabitants of Hong Kong are facing a fundamental change in the nature of their governing authority, upon the expiration of the United Kingdom’s leasehold over the New Territories in 1997, and

Whereas the best evidence available indicates that a majority of the population of Hong Kong are refugees from the mainland, who in leaving the mainland after 1949 rejected the mainland government’s authority over their lives, and Whereas Hong Kong has a separate and distinct international identity, and a unique and prosperous economic and social heritage and potential, and…

Whereas uncertainty concerning the future of Hong Kong, and frustration over their inability to choose their future political course, have caused many individualsand many key business enterprises to leave the island,

Now therefore be it Resolved by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the Senate concurring), That it is the sense of Congress that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of Hong Kong to self-determination should be respected. and that no new government should be imposed on Hong Kong absent the consent of the citizens of Hong Kong.

Congressional Record-House (May 3,1984) 11000–11001. [Source:bit.ly/2RMVyW2]

Jack Kemp又輯錄《華爾街日報》社論和英國《金融時報》記者Robert Cottrell文章,為議案提供背景,前者特別描述到,相比總統列根訪華之行所見開放形象,中共如何對待港人自治訴求更反映其真實面貌:

A sense of reality about the U.S.-Chinese relationship is important because there are issues yet to be resolved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that are far more serious than trade and cultural exchanges. A week before Mr. Reagan arrived in China, British Foreign Minister Howe ended a visit and admitted publicly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Hong Kong will become a part of China in 1997, when the British lease on most of the colony expires. The five million free citizens of Hong Kong watched the American president’s tour from a very different perspective, no doubt wondering if they were being sold out…

The only sure way to preserve Hong Kong’s prosperity is for China to convince the Hong Kong people it won’t meddle with their lives… Without any better guarantees from China, that exodus will continue, a deterioration not unlike Zimbabwe’s since Robert Mugabe took power. How China reacts to Hong Kong’s demands for self-rule will tell the world much more about the real China and its prospects for liberal reform than the good show put on these last six days.

後來CIA解密文件爆料,原本在參議院一同提出議案的共和黨參議員Frank Murkowski,曾徵詢國務院意見,結果被勸退。

1984年上旬,共和黨眾議員Jack Kemp提出共同決議案(H.Con.Res.299),聲援香港500萬人前途自決。CIA解密文件爆料,原本在參議院一同提出議案的共和黨參議員Frank Murkowski,曾徵詢國務院意見,結果被勸退。 [CIA解密文件 bit.ly/300k20R;詳細討論參無妄齋:〈香港人唔自己爭取自決,連美帝都懶得理你 — CIA解密文件證實歷史教訓〉輔仁媒體(2017年1月20日)。]

同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曾壓倒性通過支持港人自決政綱,中國駐美大使章文晉即抗議共和黨干涉中國內政,其後美國國務卿澄清,共和黨政綱並非列根政府政策。

1984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壓倒性通過支持港人自決政綱。時事雜誌《爭鳴》第83期(1984年9月)文章認為,共和黨只是口頭表態,背後卻反映中美思想差異,美方視人權為天賦,政府存在基礎是保障人權,避免中央集權;中方則以大一統江山為天條,視人權如草芥。

1984年12月,英首相戴卓爾夫人結束多國訪問行程,分別會見了中國、蘇聯與美國領袖,在北京簽署關於香港前途的聯合聲明後,特別路經華盛頓會見美國總統列根與副總統布殊,談及中港發展與中蘇關係,美國在香港前途問題角色可見一斑。據12月23日《南華早報》報道,戴卓爾夫人向美方強調,中共最高領導人鄧小平與總理趙紫陽有誠意遵守承諾。報道又引述《華盛頓郵報》社論,指香港是中共統一台灣示範單位,也是中國引入外資與科技途徑,基於實利考量,鄧小平傾向有秩序地接收香港。

1984年12月23日《南華早報》
VOA 櫛風沐雨:40年美中關係回顧與展望(2019年3月4日)

— 歡迎分享,更多材料見內容導覽
搜尋本站資料,可用Google自訂引擎

考古陣地一覽
facebook.com/recall.hk
instagram.com/recall.hk
medium.com/recall-hk
mewe.com/join/recall-hk
odysee.com/@recall-hk
twitter.com/recallhk
mastodon.social/@recallhk
t.me/s/recallhk

#世代懺悔錄 #香港前途考古 #前途談判尾聲 #中美關係 #鄧小平 #趙紫陽 #卡特 #列根 #聯合公報 #八一七公報 #沈大偉 #洛德 #美蘇冷戰 #聯合聲明 #一國兩制 #關稅及貿易總協定 #GATT #美國駐港總領事 #BurtonLevin #GeorgeShultz #香港戰略地位 #中英談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