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系列:盤谷家族取道香港,攏絡僑商貢獻中國

Editor
recall-hk
Published in
Jul 28, 2020

被美資銀行終結戶口的行會召集人陳智思,父親陳有慶憑藉泰國盤谷銀行家族背景,在戰後香港金融及保險業大展拳腳,又創辦國際潮籍組織,透過僑商網絡為改革開放引入資金,協助海外統戰。昔日中英談判膠著之時,陳有慶率領香港金融界訪京拜會港澳辦官員,得悉中方早有「一國兩制」議程。1988年,陳有慶獲地下黨員莊世平推薦做首批港區人大代表,至2008年成功「交棒」兒子陳智思,政經影響力不容忽視。

2004年人大會議期間,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劉延東興陳有慶、陳智思合照。 [圖:劉智鵬(2012)《僑通天下:陳有慶傳》]

RTHK 華人移民史 華商致富(2009年12月19日):

泰國6500萬人口中,華人比例不足一成,不過若按資產值計算,華人擁有泰國股市總值八成資金,經濟實力可謂舉足輕重。

泰國盤谷銀行剛慶祝65周年紀念。盤谷銀行開始時只是一家本地銀行,可是成立短短二、三十年間,已發展成東南亞最具規模的商業銀行。盤谷銀行主要創辦人陳弼臣是廣東潮陽人,於泰國出生,5歲時與當年大部份華僑子弟一樣,被爸爸送回鄉讀書,17歲才返泰國工作。由於他腦筋靈活,計算快而準,不久即獲老闆賞識,辛勤數年即自立門戶做生意,開始從事外匯買賣,在華人圈建立深厚人脈關係,亦明白華商在融資方面遇到很大困難。

陳有漢(陳弼臣次子):「以前向外國銀行借錢,大部份必經本地經理(compardor)收取佣金,請外國銀行發信用狀要付100%按金,開信託收據也要收若干按金。」

盤谷銀行在1944年成立,客戶對象以中小企為主,大部份是同聲同氣華僑商家。

陳有慶(陳弼臣長子):「家父藉著朋友關係及跟泰國政府關係,爭取更多生意,對朋友盡量給予方便。例如在外國銀行開信用狀要付100%按金,家父只要認識他們,知道其生意沒問題,客人開信用狀去買貨,他不收取訂金或按金。因此很多人前來光顧盤谷銀行。」

除了泰國,陳弼臣更陸續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開分行,不少東南亞華資企業在草創時期,都受惠於盤谷銀行財務支持,一批又一批華人企業家於是相繼崛起。

1954年盤谷銀行第一家海外分行在香港開幕。 [圖:劉智鵬(2012)《僑通天下:陳有慶傳》]

陳有慶(陳弼臣長子):「家父給我印象,他決定了的事必守信用,所以我也跟他路線走。」
陳有漢(陳弼臣次子):「步入銀行全是顧客,有時客人打扮很普通甚至挺骯髒,卻掏出大疊鈔票來存款,人不可以貌相,所以一定要重視顧客服務。」

陳有漢(陳弼臣次子):「祖父的家族直到今日,成員已有101人,真快。」
陳智思:「祖父是第二代,你們是第三代,[我是]第四代,他們是第五代。」

陳弼臣家族於一百多年前,父親隻身從潮汕到泰國謀生,到今日,成員超過100人,他們對傳統和文化念念不忘。

陳有慶(陳弼臣長子):「1940、1950年代戰時,海外華僑都希望返鄉娶妻生子,當時他認為,第一個孩子應在家鄉出世,首先我們可以在祠堂留名紀念,其次我父親也挺愛國愛鄉,所以我在汕頭出世。」

陳智思(陳弼臣孫兒):「我們說話用多種語言方言,我們說潮州話、廣東話,還夾雜大量英語,但其實我們大部份都是華人,到我們第四代,雖然大都不是來自潮州,但我們都是華人。我堂大嫂是美國長大的台灣人,堂姊夫是潮州人,我太太是新加坡華僑,我大哥大嫂是香港人,我們最後都與華僑結婚,但這並非父母要求。也許我們接觸圈子都是華人,最終還是與華人結婚。」

時至今日,陳弼臣家族傳至第三、四代,各人在不同地方成長,對自己身份認同各有不同。

陳智思(陳弼臣孫兒):「我在香港出世,一定視自己為香港人,但我父親、祖父、曾祖父都是從大陸潮汕前往泰國,我所有親戚都在泰國,我多少也會視自己為泰國華僑。」

陳麗翠(陳弼臣孫女):「我視自己為泰國人,因我家人朋友都在泰國生活,卻在中國傳統下成長。」

陳智淦(陳弼臣孫兒):「後來我們開始工作,中國文化傳統對我們影響越來越深。」

陳智文(陳弼臣孫兒):「雖然我在美國出生,可是我自小回港,有段時間在香港求學,回港工作已20多年,覺得自己既是香港人,也是中國人。」

陳弼臣家族業務範圍不斷擴展,大部份生意已由第三、四代接手打理。

王賡武(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華商因有幾百年經驗,對東南亞經濟情況非常熟悉,又懂得西方做生意方法,學會怎麼應付西方人,後來到20世紀初,他們連工業、辦工廠也會去做,中國反而落後了。他們在前面直接跟西方做生意,跟他們學習,利用他們的方法,加上中國人自己組織的力量,發揮得很成功。就是泰國這獨立王國,在大城市裡,華商勢力越來越大,他們靠的就是經濟實力,特別懂得近代化工商業需要,學會了就不停跟西方競爭,因此建立了很好的經濟基礎。」

RTHK 華人移民史 華商致富(2009年12月19日)
RTHK 華人移民史 華商致富(2009年12月19日)
RTHK 華人移民史 華商致富(2009年12月19日)
RTHK 華人移民史 華商致富(2009年12月19日)

昔日陳有慶來港是其家族的精心部署,其父在戰後入股香港汕頭商業銀行,其後安排兒子入職,逐漸發展同鄕網絡,透過做生意建立影響力,為中國僑務機關賞識。

陳弼臣在辦公室留影 [圖:劉智鵬(2012)《僑通天下:陳有慶傳》]

一九五五年,陳弼臣安排陳有慶從美國回來香港。陳有慶在香港汕頭商業銀行任職,認識了不少來往各地經營生意的潮州商人。泰國盤谷銀行是香港汕頭商業銀行的主要合作夥伴,陳有慶於是以盤谷銀行及其東南亞分行的網絡作為踏腳石,從中認識了很多華僑朋友。另外,陳有慶經常隨父親出席香港和東南亞的僑界活動,因此結交了不少僑領,彼此之間由最初的點頭之交慢慢變為銀行的殷客和合作夥伴。雖然陳弼臣擔任過潮陽同鄉會理事長和潮州會館執委等職位,並希望多參與香港的同鄉事務,只是他無法花太多時間和精神處理商會的活動,惟有把這心願交付兒子去完成…

陳弼臣、陳有慶父子在銀行辦公室合照 [圖:劉智鵬(2012)《僑通天下:陳有慶傳》]

陳有慶於二○○四年與余國春、黃光漢、陳永棋及其他本港僑領創辦了香港僑界社團聯會,簡稱「港僑聯會」於二○○三年已經開始籌備,由莊世平和多位僑領、社會賢達共同發起。陳有慶當時在僑界已經具有崇高的地位和影響力,因此大家都公推陳有慶為組織港僑聯會的最佳人選。香港的華僑組織向來百花齊放,數目之多有如雨後春筍,尤以一九九七年回歸前後的時期為發展的高峰期。踏入二○○○年後,香港的僑界團體總數多達七十至八十個。這些僑界團體由不同地方的歸僑組織而成,包括東南亞、澳洲、美洲、歐洲等地…

2004年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成立,全國政協副主席羅豪才(左二)與陳有慶、余國春(右二)、黃光漢(左一)、陳永棋(右一)合照。 [圖:劉智鵬(2012)《僑通天下:陳有慶傳》]

陳有慶謙稱自己未能肩負起如此重任,莊世平依然對他充滿信心,並認定他是組織港僑聯會的最合適人選,國務院僑辦陳玉杰主任和中國僑聯林兆樞主席也全力支持他…

陳有慶退任港僑聯會會長的職位後除繼續支持港僑聯會外,也繼續熱衷於中國內地的僑務事業。中國有所謂「五僑」的僑務機關,負責不同範疇的僑務工作,分別是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中國致公黨、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和全國政協華僑委員會。陳有慶和這五大僑務機關都有來住,並關係密切… [1]

RTHK 華人移民史 桑梓之情(2010年1月10日)://曹雲華(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所長):「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經濟建設、現代化建設,華僑華人都作出重大貢獻。改革開放前,僑匯、僑批都是當時中國外匯收入重要來源,包括僑鄉建設。」//
RTHK 華人移民史 桑梓之情(2010年1月10日)://1980年代初,中國開始對外開放,推行經濟改革,海外華人隨即響應,捐錢到家鄉支援建設,辦教育、興福利。//

1980年代初,陳有慶成立具規模的國際潮團聯誼年會,以連接家鄉血脈為名,推動潮汕團鄉親支持改革開放與中國統一。

陳有慶擔任潮州商會會長的那一年,是馬來西亞潮州公會聯合會四十六周年紀念…聯會趁著東南亞各地潮籍僑領雲集於馬來西亞的良機,在雲頂高原召開「東南亞潮團聯誼會座談會」,商討有關創辦國際潮團聯誼年會的事宜。馬潮聯會會長向與會者提出成立國際潮籍組織,發揮潮州人守望相助的精神…身為香港代表團團長的陳有慶當場表示支持,並主動建議由香港主辦第一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陳有慶指出,香港是自由社會,通訊方便,很適合主辦年會。一九八一年,陳有慶和廖烈文等潮籍領袖在香港籌辦了第一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從一九八一年舉行第一屆活動之後,每兩年舉行同類型活動一次,三十年來從未間斷…

陳有慶在1981年11月第一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發言。 [圖:劉智鵬(2012)《僑通天下:陳有慶傳》]
RTHK 華人移民史 桑梓之情(2010年1月10日)://潮汕是著名僑鄉,市內不大型建設均由華僑斥資興建,尤其泰國華人。//
RTHK 華人移民史 桑梓之情(2010年1月10日)

邀請中臺兩地代表同時參與國際潮團聯誼年會,是陳有慶蘊釀多年的主張。其實年會自一九八一年成立以來,陳有慶已經有這樣的想法。不過,當時中國大陸國門末開,工商業亦未有發展,更談不上組織潮籍會社,所以年會從未邀請過大陸的代表團參加。後來中國經濟起飛,社會急速發展,陳有慶認為有需要為內地、臺灣和海外的鄉親建構一個互相溝通的架構,以完成中國的統一大業…陳有慶主持的第八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成功將海峽兩岸的潮州社團連繫起來為了進一步鞏固海外潮團與家鄉的聯繫,陳有慶在第八屆年會的籌備工作檢討會議中提出,讓汕頭地區主辦第九屆年會…他在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祖國的同年推動年會回到祖居地汕頭舉行為國家的發展帶來更多的空間和機遇…

RTHK 華人移民史 桑梓之情(2010年1月10日)://根據潮汕外貿部門統計,海外潮籍華人人數約250萬,遍佈全球50多國家。過去30年,潮汕一帶僑企資接近1萬家,佔外資企業九成。//
RTHK 華人移民史 桑梓之情(2010年1月10日)://華僑包括港澳台居民對家鄉的捐款,估計超過50億人民幣,是全廣東省第一名。//
RTHK 華人移民史 桑梓之情(2010年1月10日)

國際潮團聯誼年會已經成為一個系統完備的全球潮州網絡。這個網絡的規模日益龐大,參加人數由最初幾百人增加至現在幾千人,而且每年都有上升的趨勢。[2]

1983年港匯一度大跌,陳有慶憶述當年率團訪京事蹟。一班金融界代表「有幸」得悉國策機密,某程度產生了安撫作用。其後陳有慶亦成為見證中英簽署聯合聲明的香港觀禮團上賓。

港澳辦公室前主任魯平與陳有慶及家屬合照。 [圖:劉智鵬(2012)《僑通天下:陳有慶傳》]

陳有慶:〈1983年訪問北京美好回憶〉[3]:

1981年,中英兩國開始就香港1997年回歸的前途安排展開談判。到1983年10月我帶著志同會考察團上京訪問的時候,香港社會的脈搏已經隨著談判的進度而起伏不定。考察團正是在這種政治氣氛下北上訪問。雖然在北京出席活動前,團員已經得悉港澳辦有可能談及香港回歸後的安排;不過,團友們想不到的是,關於香港前途的一項重要方針竟然就在這次訪問活動中首次披露。

1983年10月國務院港澳辦公室主任姬鵬飛會見香港金融界旅行團。 [圖:香港金融業志同會網站]

按著事前雙方擬定的行程,考察團到了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姬鵬飛、李後、魯平等主管港澳事務的官員。姬鵬飛代表港澳辦發表講話,提到中國將會以「一國兩制」的方針來處理九七回歸後香港和國家的關係。「一國兩制」是鄧小平為了實現中國和平統一目標而創造的方針,在當時而言是一項偉大的政治創舉,對解決香港、澳門甚至台灣的前途問題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義。中國政府居然選擇了在我們這個金融界考察團來訪的場合透露如此關鍵性的信息,足以顯示中國政府對考察團的高度重視和信任。事後證實,考察團一行應該是最早得知香港將要實施「一國兩制」的香港人。團員們自此知道,香港將會有一段長時間保持現有的社會制度,而回歸後香港人的生活方式將會維持五十年不變。不過,當時香港人對香港前途的消息非常敏感,所以我們都遵照有關方面意見在香港暫時保密。回想這一幕,會見是短暫的,但姬鵬飛的一番講話有如暮鼓晨鐘,在我內心留下永遠難忘的回憶。

陳有慶在東華三院晚會迎接港督戴麟趾。 [圖:劉智鵬(2012)《僑通天下:陳有慶傳》]
1975年11月香港金融界旅行團首次遊華東北京。 [圖:香港金融業志同會網站]
1977年10月,亞洲保險設宴款待香港航運業鉅子包括葉謀遵(右二)、趙從衍(右三)、董建華(右四)、羅新權(右五)、趙世光(右六)、曹文錦(左四)。 [圖:劉智鵬(2012)《僑通天下:陳有慶傳》]
RTHK 華人移民史 桑梓之情(2010年1月10日)://曹雲華(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所長):「華僑可能越來越少,新一代海外華人可扮演甚麼角色?首先他們是所在國家的華人,當地國家可通過這些華人了解中國。中國現在要走向世界,因為中國作為大國,以後跟世界聯繫越來越密切,它也需要海外華人作為橋樑和紐帶。中國要真正成為大國,需要有大量文化輸出,即現在說的軟實力。文化輸出包括海外華人,他們也是弘揚中華文化一支非常重要生力軍,是讓外國人、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力量。」//
RTHK 華人移民史 桑梓之情(2010年1月10日)

1988年,陳有慶正式參政,當選首批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與中共中央及地方官員交朋結友,並以此身份促進中港業界發展,就香港如何為中國吸引外資出謀獻策,到2008年退任,其幼子陳智思成功當選。

1988至2008年,陳有慶擔任了四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圖:劉智鵬(2012)《僑通天下:陳有慶傳》]

香港的全國人大代表最初每屆只有兩個名額,由莊世平、徐四民、鄭鐵如等幾人輪任,直到一九七五年第四屆才增加代表的人數。當年中港兩地政情有別,第七屆以前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一般由中資機構的人員及在內地從事銀行業的代表擔任。第七屆開始,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產生出現了變化,當中開始吸納和推舉一些香港社會人士和商界代表等擔任代表。除了陳有慶之外,同一屆新任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還有方善桂、汪明荃、李連生、吳康民、陳絃、許家屯(後由周南接替)、湯秉達、霍英東、徐是雄、唐治安、陸達兼、黃光漢、廖瑤珠、張建華、費彝民、鄭耀棠、曾德成和曾憲梓。現時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發展,可謂源於他們這一屆。

陳有慶當上全國人大代表,並非早有計劃的。當時中國僑聯副主席莊世平推薦他參選全國人大代表…陳有慶在代表團裡結識了很多來自這三個地區的政商界人士,包括廣東省省長葉選平、澳門的何厚鏵、香港的吳康民和曾德成等。

第九屆人大會議時陳有慶與江澤民主席合照。 [圖:劉智鵬(2012)《僑通天下:陳有慶傳》]
1995年副總理朱鎔基接見陳有慶伉儷。 [圖:劉智鵬(2012)《僑通天下:陳有慶傳》]

在北京,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入住供退休人士居住的普通賓館,環境和條件都比酒店差,而且不對外開放…每次召開人大會議,國家領導都會特別關注港澳代表的意見,有時更會親身來到陳有慶所屬的組別聆聽小組的意見,國家主席胡錦濤就曾經和小組一起座談…陳有慶於一九九八年擔任了中華總商會會長後,港澳組的組員一致認為他地位崇高,於是推舉他為發言代表。有時候國家領導為了更深入了解香港的經濟發展情況,會特別邀請陳有慶列席人大常委的聽證會,讓他解說香港金融業的情況,聽取他的專業意見。

1995年陳有慶與各地僑領參加三峽訪問團,在北京釣魚台獲李鵬總理伉儷接見。[圖:劉智鵬(2012)《僑通天下:陳有慶傳》]

回歸前後,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產生辦法出現了重大的轉變。回歸前第七屆和第八屆人大代表隸屬廣東的做法不再適用於回歸之後。從一九九八年第九屆人大選舉開始,香港獨立成為一個行政區單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直接在香港選舉產生,人數亦由第七屆的十八人增加至第九屆的三十六人。陳有慶在第九、十屆的選舉工程中非常努力,他除安排茶聚外,更四出走訪選舉委員會成員,聽取意見,爭取他們的支持。結果,陳有慶在兩次的選舉中均以高票當選。

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在京接見陳有慶及家屬。[圖:劉智鵬(2012)《僑通天下:陳有慶傳》]

從一九八八年當選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到二○○八年退任,陳有慶一共擔任了二十年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有慶二十年的人大代表經驗使他有機會多了解國內的情況,以及多認識由中央到地方的領導人。除此之外,人大代表每年都要到內地不同地方考察,陳有慶藉此認識了不少內地銀行業和保險業的朋友…二○○八年,他決定退下來,並且鼓勵幼子陳智思參選第十一屆人大代表選舉。陳智思在外國讀書多年,對內地事務了解不多,陳有慶鼓勵兒子參選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是希望讓兒子通過人大這平台多了解香港和國家,為未來兩地經濟的相互發展作好準備。二○○七年,陳智思經過慎重的考慮,決定參加人大選舉,並成功當選。自此,他也像父親一樣熱情投入,每年出席人大會議時,都會分別就圍內經濟、教育、環保、社會保障等議題提出自己的建議,為國家建設、改革與繁榮積極進言…

2001年10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接見陳有慶及陳智思。[圖:劉智鵬(2012)《僑通天下:陳有慶傳》]

陳有慶不僅利用人大代表的身份,就金融服務業等提出自己的見解,由於他較為了解中港兩地的經濟狀況,對於如何促進兩地持續發展的問題甚有研究,先後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問題、如何利用香港為內地吸引海外投資、如何爭取中央政府支持香港企業拓展內地市場等表達自己的意見,在祖國的發展、中港兩地的合作與交流方面擔當重要的橋樑角色。[4]

2002年中華總商會與多個主要商會組團訪問星馬泰,團長陳有慶與時任新加坡總理吳作棟合照。 [圖:劉智鵬(2012)《僑通天下:陳有慶傳》]

陳有慶本人以香港為基地,更透過其亞洲金融集團與泰國家族並中日企業聯手成立人保壽險,拓展中國壽險業務。

其實在一九七○年代後期,國家改革開放剛開始的時候,陳弼臣就已經洞悉到國家發展的前景。一九八一年,陳弼臣安排盤谷銀行在北京開設辦事處,自此他一直致力於發展內地的業務。到了二○○九年,盤谷銀行獲准在中國內地設立本地法人銀行,可以在全國開設分行。盤谷銀行先後在北京、上海、廈門、深圳等地提供全面的銀行服務。此外,亞洲金融集團旗下的亞洲商業銀行也曾在深圳設置分行,同時在上海和瀋陽開設代表處,是最早在內地設立據點的香港銀行之一…

近年,陳有慶的亞洲金融集團不斷增加對內地的投資,除與泰國家族成員合作投資房地產外,更正式進軍內地人壽保險業。亞洲金融集團聯同泰國盤谷銀行、日本住友生命保險、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及其附屬的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合資組成中國人民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至二○一二年,亞洲金融集團投放在這項目上的資金已超過十一億港元。 [5]

2012年4月泰國詩琳通公主於訪港與陳有慶、陳有漢及陳智思會面。 [圖:劉智鵬(2012)《僑通天下:陳有慶傳》]
2000年陳有慶獲頒授金紫荊星章。 [圖:劉智鵬(2012)《僑通天下:陳有慶傳》]
2006年陳智思獲行政長官曾蔭權頒授金紫莉星章。 [圖:劉智鵬(2012)《僑通天下:陳有慶傳》]
陳有慶伉儷祝賀梁振英當選行政長官。 [圖:劉智鵬(2012)《僑通天下:陳有慶傳》]
2011年陳有慶率香港僑界社團聯會訪京,與副主席習近平合照。 [圖:劉智鵬(2012)《僑通天下:陳有慶傳》]

註:
[1] 劉智鵬(2012)《僑通天下:陳有慶傳》頁162–164,178。
[2] 《僑通天下:陳有慶傳》頁132–140。
[3] 香港金融業志同會網站,http://www.chitung.hk/a/22563-cht
[4] 《僑通天下:陳有慶傳》頁110–120。
[5] 《僑通天下:陳有慶傳》頁125。

— 歡迎分享,更多材料見內容導覽
搜尋本站資料,可用Google自訂引擎

考古陣地一覽
facebook.com/recall.hk
instagram.com/recall.hk
medium.com/recall-hk
mewe.com/join/recall-hk
odysee.com/@recall-hk
twitter.com/recallhk
mastodon.social/@recallhk
t.me/s/recallhk

#世代懺悔錄 #香港前途考古 #一國兩制 #中英談判 #WTO #盤谷銀行 #泰國華僑 #陳有慶 #陳弼臣 #香港汕頭商業銀行 #陳智思 #陳智文 #陳有漢 #陳智深 #亞洲金融集團 #亞洲商業銀行 #改革開放 #志同會 #潮州商會 #國際潮團聯誼年會 #香港僑界社團聯會 #余國春 #黃光漢 #陳永棋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中國致公黨 #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 #全國政協華僑委員會 #中國人民人壽保險 #姬鵬飛 #李後 #魯平 #莊世平 #港區人大 #汪明荃 #李連生 #吳康民 #陳絃 #許家屯 #湯秉達 #霍英東 #徐是雄 #廖瑤珠 #費彝民 #鄭耀棠 #曾德成 #曾憲梓 #海外華人 #王賡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