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六四香港:中港一家未合時宜,四五備受主流排擠

Editor
recall-hk
Published in
15 min readMay 30, 2021

當年過百萬港人響應民族愛國感召,挺身聲援北京學運,六四後不少更擔心自身前途。支聯會領導以個人身份,號召港人向英方爭逃生後路,順道爭本地議席開放,被指削弱撐中國決心。那邊廂,支聯會屬下包括學聯與四五行動等組織,則主張中港一家共患難,抵制爭取居英權,受主流輿論甚至大台核心排擠。

鏗將集 手牽手(1989年7月6日)

鏗將集 手牽手(1989年7月6日):

[民主歌聲獻中華] 成龍:「共赴患難絕望裡緊握你手,朋友!」
鏗將集 手牽手(1989年7月6日)
本港市民支持中國民主運動的熱情,以150萬遊行為高點,發展到今日,在中國政府強硬派控制大局,正式警告香港不可以支援「反革命基地」情況下,熱情似乎有消退。一度積極帶領香港人支援中國民運的支聯會,今後何去何從?
鏗將集 手牽手(1989年7月6日)
鏗將集 手牽手(1989年7月6日)
李永達:「釋放所有被捕民運份子!打倒鄧李楊法西斯政權!」「打倒鄧李楊!打倒法西斯!」
劉千石:「抗議北京大屠殺!民主烈士永垂不朽!」
[7月4日全球華人抗議日大遊行]
兩日前,是北京血腥鎮壓學運剛一個月,本港市民舉行抗議遊行。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和屬下一個團體分別率領群眾到新華社抗議,儼然兩個陣營。支聯會內部出現不同派別,其實在過去一個月已有跡可尋。
鏗將集 手牽手(1989年7月6日)
鏗將集 手牽手(1989年7月6日)
楊森:「請大家支持港人救港運動吖!請大家簽名支持吖!」
鏗將集 手牽手(1989年7月6日)
鏗將集 手牽手(1989年7月6日)
個多星期前,本港鬧市出現兩個目標不同的簽名運動,一個為抗議中國白色恐怖,另一個為港人救港。兩個運動的發起人都是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簡稱支聯會的成員。
鏗將集 手牽手(1989年7月6日)
支聯會上個月在維園為象徵中國民主精神在香港延續的民主女神揭幕,然後幾個主要負責人隨即出席港人救港運動記者會,支聯會董事局有過半數成員以個人身份成為新運動的發起人。
鏗將集 手牽手(1989年7月6日)
鏗將集 手牽手(1989年7月6日)
盧龍光牧師:「英國對於全部香港人,全部香港人都負有法律上和道義上責任…」
鏗將集 手牽手(1989年7月6日)
運動的目標是尋求政治保險:為港人爭取居英權,加速本港政制民主化,同時要求保障人權,全部都是以保障本港利益為出發點。
鏗將集 手牽手(1989年7月6日)
港人救港發起人之一司徒華亦是支聯會主席,他不同意有人批評說這新運動會對支援國內民運產生消極副作用。司徒華(支聯會主席):「這運動我們不是一點,即使對那600萬人來說,他們有太平門回來會安心一點做事,不然現在人人無心機上班。」
鏗將集 手牽手(1989年7月6日)
抗議中國白色恐怖的簽名運動搞手也是支聯會成員,他們目標明顯不同,認為當然急務應該是繼續發動群眾積極關注中國民運發展。劉榮錦(四五行動發言人):「他們仍很關注國外尤其香港同胞態度如何,如果我們現在繼續堅持保衛他們,對他們是鼓舞,亦可提高他們堅持長期鬥爭的信心。另方面,香港支援運動喚醒了很多香港群眾,現在我們搞這些繼續堅持保衛民運的運動,主要是維繫這些最先進群眾的動力,提高他們政治認識水平。」
鏗將集 手牽手(1989年7月6日)
李永達(支聯會秘書處召集人):「如果我們希望市民能夠安居樂業,繼續上班,繁榮香港以及繼續像以往般支援北京民主運動,我們必然要令他們對自己未來有信心。當然這信心在我立場一定最終是建基於中國有民主自由法治人權,但這不是一年或三年做到的事,可能十年二十年。現在他們所擔憂是即時解決個人焦慮問題,所以無論成功與否,我們作為社會運動參與者,要面對這種焦慮,為他們盡力解決這問題。」
鏗將集 手牽手(1989年7月6日)
梁國雄:「各位同胞,中國有民主,香港才有民主的希望…」
李卓人:「我們要求英國政府給香港人有居留英國的權利…」
這次支援與自救的爭論,正反映出支聯會旗下不同團體,在香港支援國內民運方向上出現分歧。究竟香港利益和中國利益該如何權衡輕重呢?李永達:「所以繁榮、政治民主化、穩定,是香港很需要的,我們常用例子說明經濟制裁,好像一個人有敵人在背後,用的方法是拿劍刺死自己再刺死後面的人。香港這脆弱的經濟就像這方法,我們不知用這方法殺敵能否成功,但首先我們會受重傷或者死亡。」
鏗將集 手牽手(1989年7月6日)
劉榮錦:「今次國內事件對香港經濟影響有目共睹,可以預期當香港與國內經濟關係將來更密切,那影響會更大。所以根本香港無法獨立於國內局勢,無論政治上經濟上能保持獨立的安定繁榮,因為香港無法有獨立的發展,長遠來說一定跟國內同胞站在同一陣線。」
鏗將集 手牽手(1989年7月6日)
[7月1日四五行動「抗議英國殖民地政府」示威] 
「港人救港的活動完全是幻想,不設實際。」
鏗將集 手牽手(1989年7月6日)
鏗將集 手牽手(1989年7月6日)
支聯會領導人以個人身份發起的港人救港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時,四五行動發起遊行抗議,指這次國籍法問題最初由英國挑起,有意分化中港人民的團結,香港市民一旦轉移注意力去爭取居留權就會削弱支援國內民運的力量。在不少港人對前途擔憂時,有人批評四五行動過於激進,沒有考慮香港實際情況。
鏗將集 手牽手(1989年7月6日)
鏗將集 手牽手(1989年7月6日)
鏗將集 手牽手(1989年7月6日)
劉榮錦:「爭取所謂居英權是幻想,英國有特別企圖。我們指出路向,要抵制這些運動,堅持保衛國內民主運動,與國內同胞站同一陣線,這才是真正長遠利益。我們認為我們是扮演先鋒作用,你說我們過激,可能晚一點,事實會證明我們所提出是正確。」
新聞透視(1989年7月8日)://陶君行(學聯秘書長):「同學反省時覺得經過支援民運,強烈地提出是中華民族一份子,會跟中國人民共赴國難。但不過十多天,就提出另一方向,坦克車快到,為安全棄港自保,這急轉我們不太接受到。」//
分歧還分歧,支聯會仍掌握著支援國內民運的大方向,因為他們的領導人對市民都有號召力,所籌得的捐款已足夠他們進行很多支援實務工作,包括整理學運資料、援助有關人士以至反新聞封鎖等。具體的支援工作,支聯會旗下無甚麼團體反對。好像學聯較早前發起過「兩元一信」運動,將6月4日鎮壓真相傳送返國內。他們現正積極串連其他國家學生及華人團體,想辦法制裁中國當權派。
鏗將集 手牽手(1989年7月6日)
鏗將集 手牽手(1989年7月6日)
鏗將集 手牽手(1989年7月6日)
盧子健:「背後有否黑手?會否鄧小平是幕後黑手?這值得大家做歷史研究…」另一項具體工作就是把市民支援民運一時激情加強為民主意識。這群中大學生聽完講座充實過自己之後,再到社區和學校推廣民主意識。除了以上實務工作比較一致,支聯會日後取向仍然未有定案。就算參與其中的團體亦承認,支聯會裡某些團體未有明確立場路線。陳志明(當代中國學會會長):「謀求香港本身自救運動,是較易得到香港市民支持。假如得香港市民支持,參與團體明顯容易獲得較大政治資源和聲望,所以估計較多團體願意參與本土自救運動,多於投放人力物力搞中國長遠民主化運動。發展趨勢上,我個人認為不樂觀。」
鏗將集 手牽手(1989年7月6日)
陶君行(學聯秘書長):「至於本身方向上,我看仍不明確,可能以往不想觸及中國事務,但在這環境下介入已缺乏策略部署,事前較高調,到現在慢慢要淡出,由國情問題轉向護衛香港人整體利益來考慮。」
鏗將集 手牽手(1989年7月6日)
李永達:「我們在香港九七前,仍在英國管治下,只是二線緊密支援基地。但另方面我們不能不考慮九七後,香港民主運動和支援會成為整個中國民主運動的一個環節,如果有這心理準備,其實我們投入中國民運的日子不會太長。」
鏗將集 手牽手(1989年7月6日)

1989年6月23日 港人救港《明報》全版廣告:

鑑於中國政府血腥鎮壓愛國民主運動,引致港人信心全面崩潰,嚴重打擊香港的安定和繁榮,我們特此發起一個港人救港運動,促使港人團結一致,留在香港,繼續奮鬥。因此,我們在當前提出下列的建議。〈一〉我們認為,英國對於全部港人,均負有法律上或道義上的責任。因此,英國政府有責任給與全部港人進入和居留英國的權利。〈二〉我們願意以香港為家,亦願意永遠作為中國人*。因此,英國政府必須在香港盡速通推行政制民主化,以便九七年前建立一個真正的民主政府,穩定香港社會,實現真正的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三〉立即在港草議並通過一個國際認可的人權法案,保障港人的人權和自由。我們深信,只有中國真正實現民主自由、人權法治,才能根本地解決香港的信心和前途的問題。但在此之前,上述三項建議實為廣大市民的心聲。我們將由本星期日(六月二十五日)起,鼓勵港人救港的簽名運動,並盡快組織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香港市民代表團,將簽名和建議送交英國政府及戴卓爾夫人,進行會談,促使其接納港人這三點合理的要求,承擔英國的責任,保障港人的權益,維護香港長遠的安定和繁榮。* 如屬外藉人士,則「中國人」改為「香港人」。
1989年6月23日 港人救港《明報》全版廣告

當年港人救港簽名運動發起人包括:李柱銘、司徒華、梁智鴻、許賢發、周美德、周偉強、文世昌、吳明欽、馮檢基、單仲楷、陳偉業、蔡根培、簡松年、賴錦璋、李永達、譚國僑、王桂雲、吳崇文、盧錦華、于品海、鄧國楨、何俊仁、張健利、韋家祥、Anthony Rogers、蔡元雲、胡菊人、陸人龍、鄧樹雄、張文光、杜學魁、劉千石、李啟明、彭震海、李鳳英、麥海華、楊森、吳水麗、王震遐、麥列菲菲、林鉅成、何燕芳、陳佐才、余達心、盧龍光、夏其龍、郭乃弘、陳冠中、龍炳頤、李家祥、羅乃新、梁籌庭、蔣月蘭、李國能、梁愛詩、容永道、羅保、李汝大、羅致光、潘啟迪等。

鏗將集 手牽手(1989年7月6日)

延伸閱讀:

— 歡迎分享,更多材料見內容導覽
搜尋本站資料,可用Google自訂引擎

考古陣地一覽
facebook.com/recall.hk
instagram.com/recall.hk
medium.com/recall-hk
mewe.com/join/recall-hk
odysee.com/@recall-hk
twitter.com/recallhk
mastodon.social/@recallhk
t.me/s/recallhk

#世代懺悔錄 #香港前途考古 #後六四香港 #八九民運 #六四 #香港前途 #信心危機 #支聯會 #民促會 #中港一家 #反殖 #四五行動 #劉榮錦 #梁國雄 #學聯 #陶君行 #當代中國學會 #陳志明 #移民潮 #太平門 #居英權 #賀維 #港人救港 #民主化 #人權法 #李柱銘 #司徒華 #李永達 #張文光 #蔡元雲 #余達心 #郭乃弘 #盧龍光 #梁智鴻 #許賢發 #吳明欽 #馮檢基 #單仲楷 #陳偉業 #譚國僑 #王桂雲 #吳崇文 #于品海 #鄧國楨 #何俊仁 #張健利 #胡菊人 #陸人龍 #杜學魁 #劉千石 #李啟明 #震海 #李鳳英 #麥海華 #楊森 #王震遐 #陳冠中 #李家祥 #李國能 #梁愛詩 #羅保 #李汝大 #羅致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