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六四香港:看破世事北上營商,義憤港人變陣療傷

Editor
recall-hk
Published in
Jun 27, 2021

六四後兩年多,昔日熱血港人有看破世事無常;有組織家庭後轉趨現實;有社運老兵安排妻兒移民後說衝勁盡失;亦有放棄本身生計,企圖透過參政推廣民主。有港商本來移走生產線又搬回中國,深相北上營商可改革社會。

鏗鏘集 剪不斷理還亂(1991年6月6日)

鏗鏘集 剪不斷理還亂(1991年6月6日):

兩年前鏗鏘集訪問過支持民運的人,當時他們義憤填胸,兩年後今日如何?[1989年] 歐太本來一向不贊成移民,六四後決定走為上著。兩夫婦用很多個晚上來填寫移民申請表格。
時代的記錄-鏗鏘集:悲哀的香港人(2017年1月9日)
時代的記錄-鏗鏘集:悲哀的香港人(2017年1月9日)
事隔兩年,歐生歐太仍在香港未移民,兩年前他們填過申請去澳洲、加拿大和新加坡的移民表格,原來一直沒有交回有關領使館。他們說,深思熟慮之後,覺得移民的因緣條件未成熟。歐太:「人始終是過客,移民與否未必重要,最重要是能從不同角度積極創造自己美好環境貢獻社會,也是好事。這兩年我們看到,根本現在人權法治方面沒有任何改善。但我們學佛的人最重要是內心清靜,在哪裡都是一樣。」歐生歐太信佛多年,為解六四這情意結,他們研經修行。兩年後今天,發覺六四事件正好驗證佛法所講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一切皆苦和因果循環。歐太:「六四是因果循環事件,即是說共產黨建黨後,像文革等連串事件是因,六四是果。六四也是另一個因的開始,將來亦有另一個果。六四不一定有壞結果,也可以有好結果。這決定在當時當權者一念善惡,很可惜六四是個壞果。六四事件令我更加覺得世界殺孽太重,戾氣太盛。」
鏗鏘集 剪不斷理還亂(1991年月6日)
「…以此誦經功德迴向法界一切眾生及六四死難同胞。」化悲憤為力量,六四後,歐太日日用個多小時誦念佛經,她說誦經所得功德可以迴向六四死難者和法界眾生,使他們早登西方極樂世界。
鏗鏘集 剪不斷理還亂(1991年6月6日)
「幫我留兩個挽,左面是六四英魂不朽…」阿Dick今年六四像去年一樣,與朋友湊錢送花圈到悼念會。[1989年] 兩年前他和一班人將中區和平紀念碑佈置得像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讓市民吊祭悼念,一直維持七七四十九日…
鏗鏘集 我對民運無悔(1989年8月10日)://北京六四事件一度令中區和平紀念碑變成香港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供市民悼念北京死難學生。第一個自發在這裡打理悼念物品的市民是阿Dick(林君偉),他在一間洋行做司機,老闆不用車時,他把車子泊在皇后像廣場附近,兼顧打理紀念碑的工作。//
鏗鏘集 我對民運無悔(1989年8月10日)://阿Dick說六四前他從不關心中國政局,想不到今次學運帶來這樣大衝擊:「以前我是好普通香港人,喜歡賭馬,流離浪蕩,但這事後,無論結果如何我也要為國家未來做點事。感到身為中國人到現在也不做點對國家將來有幫助的事,也不知何時才做了。」//
鏗鏘集 剪不斷理還亂(1991年6月6日)
鏗鏘集 我對民運無悔(1989年8月10日)
鏗鏘集 我對民運無悔(1989年8月10日)
鏗鏘集 我對民運無悔(1989年8月10日)://阿Dick開始搞悼念活動後,認識到一班志同道合朋友,差不多每晚都來這裡議論國事。阿Dick與朋友過去個多月不斷來這裡打點清理,每隔一個禮拜會重新佈置,擺設橫額和大字報,用來呼籲市民繼續關注民運。他們選擇在中區鬧市悼念,除了方便市民,吸引注意,更希望透過遊客將六四事件傳到海外。他們小心翼翼打掃環境,因這樣賣力,得市政局和警方默許,讓悼念維持到「尾七」足49天才結束。這晚是北京死難學生「尾七」,他們直等到深夜才開始清拆。//
鏗鏘集 我對民運無悔(1989年8月10日)://對於自己日後安全,自發參與的小市民表示不能擔心太多。林君偉(紀念碑悼念小組成員):「反革命、謀朝篡位這些名詞對我們意義不大,到時差不多四十多歲人,生與死不是大問題。」//
兩年後,他展示一塊擺放紀念碑給人簽名的白布:「紅色代表當時死者的血,白色原本是塊乾淨的地,即中國大陸。」白布上的簽名已褪色,阿Dick的生活亦有很大改變。他結了婚,兒子一歲多,有了家庭,凡事現實得多。「結了婚要照顧家庭兒女,日常工作外,多數留在家。香港地較特殊,始終現實勝於理想。若你不踏實,根本無法維持家計。照顧這小朋友,每月消費過千元,要盡量爭取入息。」
鏗鏘集 剪不斷理還亂(1991年6月6日)
鏗鏘集 剪不斷理還亂(1991年6月6日)
阿Dick形容自己是個普通市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工餘喜歡投注賭馬,對於六四事件,阿Dick承認悲傷程度褪減:「六四當日心情悲痛,現在則像想起一班無辜死去的人。香港比較現實,大家搏命為追求物質成果,對一件觀感上無實質的事情會慢慢轉淡。無奈是大部份人影響力有限,即使小市民再來百萬人遊行,相信大陸也不會認真關注。」今年,阿Dick抱著兒子參加六四兩週年晚會,他沒有後悔兩年前出來搞悼念活動:「這是身為中國人應做事情,不可能因擔心將來後果不去做。」
鏗鏘集 剪不斷理還亂(1991年6月6日)
踏入5月,曾健成日夜馬不停蹄。六四事件後他加入支聯會,現在是支聯會常委,負責遊行和宣傳工作。他亦是民運團體民主台負責人。曾健成現在沒有做工,全職搞民運。曾健成:「以前逢禮拜六開始去玩,釣魚、打麻雀,禮拜日跟兒子去公園玩。現在不知哪個禮拜有時間,做到日夜癲倒。我母親說要集會遊行才見到我,在電視見我多過見本人。」這條後巷仍是曾健成搞活動大本營,兩年來市民對民運熱心日減,他成立的民主台最初有300多人,現在活躍成員剩30多人:「開頭是百萬人遊行開始搞,到11月有人說支聯會要解散,遊行人數相對減少,感覺難過。」
鏗鏘集 我對民運無悔(1989年8月10日)://有些小市民認為,對六四事件不應停留關心和表態層面,更應在香港延伸民運,曾健成就是例子,他是地盤判頭。//
鏗鏘集 我對民運無悔(1989年8月10日)
鏗鏘集 我對民運無悔(1989年8月10日)://曾先生做地盤判頭,時間運用較靈活,現在每天返公司聯絡熟客,簽文件,日常其他工作交給拍檔處理,自己花整個下午和晚上做民主台工作。他打趣說,現在正職是搞民主活動:「我1974年中學畢業,以前未讀過甚麼是民主、人權、自由和法治。李鵬去探學生時說,學生不是暴亂,到5月19日他發表聲明卻說那是暴亂,出爾反爾,對我們低下階層如何交代?六四事件還派兵殺害同胞,這是中國人恥辱,我們身為中國人應有權利和義務過問此事。」//
鏗鏘集 剪不斷理還亂(1991年6月6日)
鏗鏘集 我對民運無悔(1989年8月10日)://曾先生認為要延續國內民運,加深本港市民對民主的認識很重要。曾先生一直從事判頭,與建築地盤熟絡,進去派傳單也較方面:「勞工階層多數手停口停,不同做寫字樓有時間望報紙。」// [圖:鏗鏘集 剪不斷理還亂(1991年月6日)]
鏗鏘集 我對民運無悔(1989年8月10日)://民主台是臨時組織,暫未有會址。曾先生用了父親在這後巷的檔口做聯絡站,吸引了300多人做會員。成員由酒樓職工、藍領、公司老闆到夜總會侍應、理髮師都有,曾先生說,大家共通點是從前未做過這類跟政治相關的工作,會員學歷多數不高。曾健成(民主台主席)::「大家互不相識,坐新華社對面,開首叫口號,若干晚後大家像志同道合,開始佈置位置叫「民主台」,每晚11時集合。六四「頭七」後,大家共識日後工作是推廣民主意識。」//
鏗鏘集 我對民運無悔(1989年8月10日)://曾先生說自己無學過無經驗,難免碰釘。像這天他和民主台成員在尖東宣傳,卻因事先未查明,猛然發現場地被市政局做其他活動,只好臨時搬到另一地方,結果只吸引很少市民。因為欠經驗,曾先生和其他會員起初也盡量爭取跟其他團體合作,邊學邊做。譬如知道有團體杯葛北京辦亞運,曾先生等人就幫手收集簽名。曾先生說,甚麼是民主自由,自己認識不多,但又要向人推廣,起初很難:「落台派傳單跟人講民主自由意識,也不知從何說起,又擔心被人問到口啞。有些自以為學識高的人,覺得你在扮嘢,但我說,既然你們懂,應該站出來做這工作。」//
鏗鏘集 我對民運無悔(1989年8月10日)://曾先生不但丟下一半工作搞民主活動,更很少回家。兩個月來回家只為換衫和睡覺,犧牲掉陪伴太太與兩個兒子的時間。以前有空他除了打麻雀,還會帶兒子去釣魚:「現在好像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多事情細則要討論和實行,常說想返家,結果兩個多月,正式回家睡覺也不夠一個禮拜,更少跟兒子玩耍,原來兒子學會騎單車。」//
鏗鏘集 我對民運無悔(1989年8月10日)://曾先生不但犧牲家庭生活,更要家人為自己安危擔心:「很多時遊行聚會,那些相機不是拍團體照,而是逐個人拍攝,我們有時無聊坐著,在新華社樓上間中有攝錄機伸出來。」//
鏗鏘集 我對民運無悔(1989年8月10日)://曾健成(民主台主席):「開初我太太有點擔心,後來我說,你搞一次這樣,搞一百次也這樣,總之做事對得住中國人就應該做。」//
司徒華(助選錄音):「我向大家鄭重推薦曾健成先生…」曾健成承認兩年前是民運新丁,經驗淺常碰釘。不過兩年後,曾健成的成績令許多人刮目相看。今年3月他參選區議會勝出,5月競選市政局越區挑戰連任多屆的蒲炳榮。由搞中國民運到參與本地議會,曾健成否認有野心從政:「不是很多野心,如果真要參政,我就先加入港同盟,我根本沒有機心去參選。兩年來自費去鬥爭,很辛苦,現在當選有補貼,可以變成我們開支。」
鏗鏘集 剪不斷理還亂(1991年6月6日)
鏗鏘集 剪不斷理還亂(1991年6月6日)
關注本地民生當然重要,參與議會事務,曾健成說主要是以戰養戰,令自己組織更有實力推廣民主活動:「(對六四)無轉淡,電台播血染的風采,我也仔細回味;駕車時見人家車尾有民主像會很欣喜,有時會追上看是否認識的朋友。」
鏗鏘集 剪不斷理還亂(1991年6月6日)
鏗鏘集 剪不斷理還亂(1991年6月6日)
[1989年片段] 印上民運標語T恤是黎智英的成衣公司兩年前乘勢推出產品…黎智英的成衣公司有七成製品在大陸生產,過去兩年並無因他支持民運受中國制裁。比較六四前,他說今天中國更有希望:「看到這事後中國政府不能不繼續開放,那些洗腦控制已失效。如果沒有六四,我們不知人民已站起來。我覺得希望更大。」
鏗鏘集 剪不斷理還亂(1991年6月6日)
[1990年1月片段]
六四事件後,黎智英放下成衣業務給下屬,全心投入辦雜誌,一度表示要發揮媒界力量改變中國。
「把現時世上很多人相信的,能改善生活的,例如自由、民主、個人主義,用來衝擊舊有思想,這是中國唯一希望。」
鏗鏘集 春在枝頭鳥爭鳴(1990年2月8日)
鏗鏘集 春在枝頭鳥爭鳴(1990年2月8日)
不過到六四兩週年,黎智英察覺今天要改變中國,辦雜誌不及搞經貿有影響力:「兩年前看法是,覺得政治解決很迫切,現在認為政治解決是透過經濟自然解決。問題是如何透過經濟發展使人民爭取越來越大,令政府控制的代價也增加,他們付不起代價時,就從專制改變成另一個社會。」
鏗鏘集 剪不斷理還亂(1991年6月6日)
東銘集團主要業務本來在中國做來料加工,六四事件後,東銘表示決定將新投資轉去泰國、台灣及馬來西亞等國家。
時代的記錄-鏗鏘集:悲哀的香港人(2017年1月9日)
時代的記錄-鏗鏘集:悲哀的香港人(2017年1月9日)
時代的記錄-鏗鏘集:悲哀的香港人(2017年1月9日)
但六四後不夠兩年,在印尼和馬來西亞的工廠投產不久就出現問題。「在馬來西亞的經驗令我覺得國內較適合。第一,經營成本較貴,人工較高;第二管理較困難;第三投資額大過中國。三者一併衡量,買家很現實,馬來西亞產貴過中國大陸出產,就情願要中國大陸出品。」
鏗鏘集 剪不斷理還亂(1991年6月6日)
鏗鏘集 剪不斷理還亂(1991年6月6日)
再三與國內投資環境比較,東銘決定回國內設廠。兩年裡先後在深圳開設三、四間新廠。工人數目由六四前11,000增至現在15,000。集團董事總經理劉劍雄說回看六四事件,反而加強他們在中國投資的信心:「我們看到民運事件被認為是近年最壞事件,但我們衡量downside risk不過這樣,冷靜一段時間後,反而加強了信心。」
鏗鏘集 剪不斷理還亂(1991年6月6日)
鏗鏘集 剪不斷理還亂(1991年6月6日)
[支聯會六四國殤兩週年大會]
劉千石:「追究屠城責任!建設民主中國!人民不會忘記!」「愛自由,為自由…」
上星期日,萬多人上街遊行悼念六四週年,相比去年,參加人數減少,只見曾健成忙碌打點,皈依我佛的歐生歐太亦有出現遊行行列。
鏗鏘集 剪不斷理還亂(1991年6月6日)
鏗鏘集 剪不斷理還亂(1991年6月6日)
曾健成:「我們所做的影響很少,但有行動好過沒行動。雖然達不到最大理想,也算一把聲音。」
鏗鏘集 剪不斷理還亂(1991年6月6日)
阿Dick:「當時用行動表達心情,現在相信大部份人是放在心裡。」
鏗鏘集 剪不斷理還亂(1991年6月6日)
歐太:「南無阿彌多婆夜,哆他伽跢夜,哆地夜他,阿彌唎,都婆毗,阿彌唎哆,悉眈婆毗,阿彌唎哆,毗迦蘭帝,阿彌唎哆,毗迦蘭哆,伽彌膩,伽伽那,枳多迦隷,娑婆訶。以此誦經功德迴向法界一切眾生及六四死難同胞。」
鏗鏘集 剪不斷理還亂(1991年6月6日)

鏗鏘集 尋尋覓覓(1992年2月9日):

黎則奮:「低潮係一種生命狀態,好混沌。表面上沒甚麼,但如果認真問你有甚麼意義,講不出來。」
鏗鏘集 尋尋覓覓(1992年2月9日)
黎則奮曾經參與社會運動,很緬懷有意義的日子。
鏗鏘集 尋尋覓覓(1992年2月9日)
黎則奮:「六四一段時間那一頭半個月我自己很興奮,差不多廿四小時全程投入,沒有時間孤寂,與群眾呼吸同步,一落街全部是同志兄弟姊妹,希望為中國為大眾做點事。」
鏗鏘集 尋尋覓覓(1992年2月9日)
1970年代,黎則奮辦過雜誌,批判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現象。黎則奮:「我們相信越讀多書思想越百花齊放,透過工作陪養接班人,代代承傳。」
鏗鏘集 尋尋覓覓(1992年2月9日)
鏗鏘集 尋尋覓覓(1992年2月9日)
鏗鏘集 尋尋覓覓(1992年2月9日)
1982年針對香港前途問題,組織過論政團體,這都是他所謂有意義的日子,目標明確。
鏗鏘集 尋尋覓覓(1992年2月9日)
黎則奮:「幾有意識,在每個時期應做甚麼,起甚麼作用,就好像好充實,存在很有意義。」六四後,黎則奮迷失方向。黎則奮:「因為看不到可以做甚麼,扮演甚麼角色,所以好像無事做,不知道甚麼是最重要,現在可能是最虛無的。」
鏗鏘集 尋尋覓覓(1992年2月9日)
冷眼看世界,他連搞理論搞組織的工作都放棄了。黎則奮:「現在周圍各有山頭,沒有人會受你玩,大家想法不同。連可以參與的機會也很少,以前就算寫專欄都可以參與,講自己的事,現在沒有得寫,沒有機會講出來影響其他人。我常常指名道姓批評人,現在好多報紙怕得罪人,就算讓我寫也要刪稿甚至不能刊登,我認為無癮,所以不寫了。」
鏗鏘集 尋尋覓覓(1992年2月9日)
同道中人越來越少,黎則奮覺得越來越孤獨。黎則奮:「都幾懷念當年一起搞運動,有一伙兒工作,有同志的感覺,現在沒有了。孤寂不是像普通人自己很寂寞無人陪伴,而是整個革命道上,行人寥落,沒甚麼同路人,自己不知往哪裡走。」黎則奮現在任職一間財經雜誌社,始終認為工作不足以安身立命。
鏗鏘集 尋尋覓覓(1992年2月9日)
黎則奮:「我做商業月刊,跟不上節奏,性質本身是經濟多於政治。人人也一定要有工作,為生活也好,為世藝也好,謀殺時間也好,都是這樣過,本身無甚麼特別意義。我自從畢業以來,從沒有想過甚麼事業,打工是為搵食,搵到食就算數,這不太重要。所以事業上一直沒甚麼成就。對我來說,生命意義感覺很空,完成是nothingness,不知是甚麼。生活基本上幾無聊,沒甚麼好做,就過普通人的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放工後空閒不知做甚麼,總之隨遇而安,人家約吃飯就吃飯,想看戲就看戲或看影碟,都是很平靜,沒甚麼感覺的活動,找些東西來做打發時間,幾似行屍走肉,每天生活一樣,感覺孤寂。人們覺得對著我,靈魂不知跑到哪裡,不在心。」
鏗鏘集 尋尋覓覓(1992年2月9日)
失去社會,黎則奮一心回歸家庭,誰料這時太太和兒子要移民加拿大。黎則奮:「很無奈,人想歸屬香港,但有恐懼不安,所以始終是混沌狀態。那次去完回來後,有生死相隔的感覺,兩個生命分開在不同地方,短時間覺得孤單,整晚睡不著。我想現階段每個人所做某程度也反映社會時代的烙印,這是無可避免。我想人是需要理想和希望,如果有事情可以激發到激情,向前瞻,才有推動力,確得實在有意義。」
鏗鏘集 尋尋覓覓(1992年2月9日)

— 歡迎分享,更多材料見內容導覽
搜尋本站資料,可用Google自訂引擎

考古陣地一覽
facebook.com/recall.hk
instagram.com/recall.hk
medium.com/recall-hk
mewe.com/join/recall-hk
odysee.com/@recall-hk
twitter.com/recallhk
mastodon.social/@recallhk
t.me/s/recallhk

#世代懺悔錄 #香港前途考古 #後六四香港 #六四 #移民潮 #和平紀念碑 #林君偉 #民主台 #曾健成 #支聯會 #鏗鏘集 #民主運動 #蒲炳榮 #區議員 #黎智英 #壹週刊 #劉千石 #司徒華 #黎則奮 #左翼評論 #文化新潮 #匯點 #資本雜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