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六四香港:時事雜誌熱,娛樂化搶市場陣地

Editor
recall-hk
Published in
Nov 4, 2017

六四後香港一度掀起時事雜誌熱,中國諍友、成衣商人和社運老兵紛紛辦周刊。左派報人李子誦的《當代》在當局封殺下燃燒人脈資金苦戰;生意人黎智英的《壹週刊》則以時事娛樂化搶佔市場。

鏗鏘集 春在枝頭鳥爭鳴(1990年2月8日)

鏗鏘集 春在枝頭鳥爭鳴(1990年2月8日):

黎智英(壹週刊社長):「社會好多所謂賢達用政治做生意,掩著良心不理是否為香港好,看見就憤怒。身為生意人憤怒也無用,但若有媒界,最少可在那裡向他開火。」

程翔(當代周刊總編輯):「《當代》誕生是要促進中國民主化,使中國早日走上民主道路,這是我們目標。」

吳仲賢(政經周刊社長):「《政經周刊》認為每個成人都應有一份,一個星期出一次,有政治、財經新聞,甚至有生活性內容。」

出版界有句座右銘:如果想人破產,就叫他去時事周刊。不過,三名去年積極支援北京學運的人決定逆流而上接受挑戰。鏗鏘集拍攝期間,基本法草委在廣州開會,不謀而合成為三份周刊採訪目標。

《當代周刊》完全理想掛帥,社長李子誦說要繼續做中共諍友,用善意批評希望共產黨自我完善。《當代》文章傾向愛國知識份子文以載道,有人批評他們盲目忠誠,對中共仍存幻想。

程翔:「沒想過推翻中共政權,因為我們認為無論喜歡與否,在可見未來共產黨不會倒台,國內不可能有另一股足以較量的政治力量。既然如此,無論提意見或做事都要在這現實下進行。」

《當代》側重報導中國消息,卻特別受官方抵制,不可上廣州採訪基本法,令他們傷透腦筋。程翔:「無法派記者親自去,就沒有現場感,變了只綜合電視台、報紙內容,沒有獨特看法。」幸好《當代》職員過往在《文匯報》工作時建立了緊密的中國消息網絡,現在仍有人會暗中用電話提供消息通風報信。

《當代》較強是中國內幕消息及理論,最弱是版面設計。程翔:「有讀者說我們是1960年代水平,現在是1990年代,基本上不太接受。」

《當代》發行約萬多本,大部份發給訂戶。據程翔講過去訂戶主要基於支持李子誦的義憤。今年6月部份半年訂戶到期後會否續訂,是重大考驗。程翔:「今後要靠自己辦好刊物,大家樂意在街上買,一出版就買來看才成功。不然到時又求人續訂…始終不應靠同情分。」

《壹週刊》老闆黎智英做開生意,講求靈活變化配合市場。黎智英認為港人不喜歡嚴肅新聞,所以辦時事周刊要娛樂性包裝:「完全看市場,無人買講甚麼也無用,無錢賺就無條件繼續。做每件事要條件,無條件就是盲目追求。無論提供甚麼訊息,訊息要夠軟性、有娛樂性。(記者:為甚麼?)人們做了一個禮拜工作,到周末想輕鬆一下,你像說教般,哪有心情聽你?做周刊最重要是趣味性。」

如何時事趣味化?舉例說,基本法諮委田北俊曾會見中國總理李鵬,一般記者會問嚴肅問題,《壹週刊》就問跟李鵬握手會否影響形象。

田北俊:「我希望沒有,因為我們透過港澳辦約見中方領導人時,沒有說明要見誰,當初要求見江澤民總書記和所有其他政府官員。」
記者(徐少驊):「有沒有說明不想見哪位領導人?」
田北俊:「他們給我們安排哪幾位,我們都會見。」

— 歡迎分享,更多材料見內容導覽
搜尋本站資料,可用Google自訂引擎

考古陣地一覽
facebook.com/recall.hk
instagram.com/recall.hk
medium.com/recall-hk
mewe.com/join/recall-hk
odysee.com/@recall-hk
twitter.com/recallhk
mastodon.social/@recallhk
t.me/s/recallhk

#世代懺悔錄 #香港前途考古 #後六四香港 ‪#八九民運‬ ‪#六四‬ #香港政經周刊 #當代時事周刊 #崔少明 #梁天偉 #黃子程 #香樹輝 #呂家明 #許金峯 #徐少驊 #張婷婷 #梁慶權 #文灼非 #張國偉 #楊建君 #葉貴嫦 #江瓊珠 #盧敬華 #吳仲賢 #鄭經翰 #新華社 #痛心疾首 #基本法諮委 #江澤民 #李鵬 #壹週刊 #黎智英 #文匯報 #李子誦 #程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