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六四香港:爭居權安撫民心,始終撐回歸祖國

Editor
recall-hk
Published in
Nov 15, 2019

六四後香港政商界接連向英方要求居權逃生門,英國國會報告書卻反對給普遍港人居英權,引來立法局非議。當時有份發起「港人救港」的支聯會主席司徒華借機向大眾辯解,為何爭居英權與支援民運同樣重要,因為大眾有權免於恐懼,他本人律己嚴、待人寬,重視民意現實,無意迫人做烈士,又相信港人無論去向都是炎黃子孫,會繼續貢獻中國。

無線新聞(1989年7月5日)

1989年7月5日 無線新聞 :

立法局議員現在仍辯論英國國會的香港報告書,已有22位議員先後發言,到目前為止,發言的議員都不滿英國不給予香港英籍人士有英國居留權。

辯論由首席議員李鵬飛動議,他認為外交事務委員會一方面建議英國政府不應給香港人有居英權,但另方面又說要為某些類別人士提供保障,這安排不合邏輯。

陳英麟認為這做法分化香港人;周梁淑怡認為委員會根本無視香港人的恐懼:「這恐懼是恐懼香港有天安門事件、恐懼會不擇手段維持至高權威的政府、恐懼我們子女會失去自由、恐懼我們視為當然的價值標準分崩離析。」

面對英國不肯給予港人居英權保障,香港人應否移民?議員有不同看法。

葉文慶(立法局議員):「如果你不給我們這保障,儘管我不願意也要忠告港人,現在就要立即找逃生地方。身為立法者,我職責是以港人為先,安定繁榮為次。」

司徒華(立法局議員):「港人救港運動當前目標有三個,爭取居留權只不過是其中之一。這運動已在醞釀另一個行動叫『承擔使命,超越二千』,是呼籲社會領袖,與市民同甘共苦,攜手邁進入廿一世紀,不離開香港。」

無線新聞(1989年7月5日)

1988–1989年度立法局會議過程正式紀錄,1522–1523:

[司徒華:]主席先生,我是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的主席,也是「港人救港運動」發起人之一。有人認為: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與「港人救港」是矛盾的、對立的,加以指責。我要借此機會,予以答辯。

一、律己嚴,待人寬。慷慨赴義去做烈士,有這樣的決心的人是可敬的;但這樣的人,也應該尊重別人有免於恐懼的自由。免於恐懼的自由,不但是人權,而且是人性。

二、六月四日北京屠城後,港人信心全面崩潰。絕大多數的香港人,都希望在不得已時有一個避難之所,這是普遍而強烈的意願。從事社會運動,能夠漠視,甚至鄙視這種意願嗎?我們必須面對民意和現實。這種意願,就是民意和現實。

1989年6月23日《明報》廣告

三、「港人救港運動」的當前目標有三個:爭取居留權、加速政制民主化、制訂人權法案。爭取居留權只不過是其中之一…

四、沒有居留權,也不能過止巨浪滔天的移民潮。完全失去信心、陷於無限恐懼的絕大多數港人,還是會千方百計去尋找其他的避難所的。有了居留權,他們還會觀望,非不得已時不走;否則,他會盡快離開,人才流失更為急劇嚴重,立即影響了香港的繁榮安定。

五、「港人救港運動」的宣言,還有一句最重要的說話:「我們深信,只有中國真正實現民主、自由、人權、法治,才能根本地解決香港的信心和前途的問題。」所以,這個運動的發起人,都是中國愛國民主運動的堅定的支持者。

SCMP(1989–6–23)

六、所有海外華人和不少外國朋友,都支持中國愛國民主運動。他們都不是中國公民,我們對他們的支持表示歡迎和感謝!在香港,為甚麼支持中國愛國民主運動,與爭取居留權是對立的、矛盾的呢?香港的同胞,不管他們將來去到甚麼地方,我相信,他們仍然是支持中國愛國民主運動的。我們永遠歡迎和感謝他們的支持。

我不會離開香港的立場,永遠不會改變。我在香港出生,但英國即使給予我居留權,我也不會接納。我理解居留權是港人應有的權利,我尊重他們免於恐懼的自由,我不能無視他們的意願,我深信他們不論將來去到甚麼地方,都仍然會以作炎黃子孫而自豪,會為實現一個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中國而有一分熱,發一分光。我是因此而參與發起「港人救港運動」的。我希望能夠得到曾有誤解的人的諒解。

無線六點半新聞(1989年6月18日)://部份立法局議員、市政局議員、區議員和多個論政團體已發起一個名叫「港人救港」運動,要求英國給予全部600萬香港人在英國居留權和盡快在香港落實民主化。港人救港運動其中十多個發起人召開記者會,發言人盧龍光說,因為中國政府血腥鎮壓北京民主運動,令港人對前途失去信心,所以發起這運動,希望促使香人團結。他們要求英國政府盡快在香港推行民主化,在1997年前建立一個民主政府,落實港人治港,穩定香港社會,同時草擬一個人權法案,保障香港人權。他們又認為,英國有責任給全部600萬香港人有英國居留權。盧龍光說,他們會發起簽名運動,準備將簽名交給英國政府。他估計,最少可收集到100萬個簽名。盧龍光又重申,英國有責任保障香港人的利益,應該接納他們的建議,維護香港長遠安定繁榮。//

司徒華其後接受電台訪問,表示身處香港對中國民族百年苦難有愧咎,即使親見北京政權鎮壓人民,仍支持香港主權移交。明顯地,他發起爭居英權那「律己嚴,待人寬」態度,在前途大局上用不著。

信報(1989年9月1日):

[主持]馮玉蓮:你指出中國過去幾十年出現很多問題,但在中英會談時,你很早便支持中國收回香港的主權,為什麼呢?

司徒華:香港本來就是中國的地方,回歸母體是必然事實。雖然當時的政權很多地方我並不同意,但假如一個國家對屬於自己的土地也不收回,沒有民族自尊,這個國家和政權是要不得的。我們是中國人,回歸祖國與十一億人民同命運是很應該的。過去百多年來,我們好像很「僥倖」與中華民族的苦難脫離,但亦有點自咎。所以不論前景如何,我還是支持收回主權,「六‧四」事件並沒有改變我的看法。

信報(1989年9月1日)
信報(1989年9月2日)

前四五行動成員劉榮錦憶述,當年激進左翼主張「中港本是一家,救國才能救港」,認為兩地工人攜手推翻官僚資本主義集團才是鬥爭王道,抨擊支聯會爭居英權立場是「搞散」支運。

《思想香港》第7期(2015年7月):

…六四事件後行政局內有一些人(包括當時浸會大學校長謝志偉)提出居英權,支聯會[按:應為支聯會負責人]就立即提出「港人救港」運動(即要求居英權)…當支聯會提出「港人救港」運動後,四五行動就要提出自己的立場…我們的理論指導原則是,香港的解放是跟大陸勞動人民聯合…當時我們出了一張傳單…是當時革馬的第一把手所提出的,就是「中港本是一家,救國才能救港」,意思是若果好像支聯會立場從本位利益出發去爭取居英權的話,首先違反了左翼的綱領性原則,第二是支援運動將會瓦解…我記得六四之後數天我們出了這張傳單。支聯會號召一個集會遊行至港督府要求居英權,我們在同一晚號召遊行至新華社,我記得那一晚都有三、四千人參加我們的遊行,到達新華社我們有演講,我手持咪高峰時就特別強調「中港本是一家,救國才能救港」這點,並公開批評支聯會的「港人救港」。當時的反應相當好,有人傳字條上來表示完全贊同,這是我們跟支聯會最嚴重的決裂。

無線新聞(1989年9月13日)
無線六點半新聞(1989年6月18日)

— 歡迎分享,更多材料見內容導覽
搜尋本站資料,可用Google自訂引擎

考古陣地一覽
facebook.com/recall.hk
instagram.com/recall.hk
medium.com/recall-hk
mewe.com/join/recall-hk
odysee.com/@recall-hk
twitter.com/recallhk
mastodon.social/@recallhk
t.me/s/recallhk

#世代懺悔錄 #香港前途考古 #後六四香港 #八九民運 #六四 #居英權 #立法局 #李鵬飛 #陳英麟 #周梁淑怡 #葉文慶 #謝志偉 #港人救港 #馮玉蓮 #司徒華 #中華民族 #炎黃子孫 #民族主義 #承擔使命 #超越二千 #四五行動 #劉榮錦 #中港本是一家 #救國才能救港 #革馬盟 #左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