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系列:青年自發整理疫情,迫使當局公開資訊

Editor
recall-hk
Published in
Feb 12, 2020

2003年沙士社區爆發,感染和死亡人數日增,港府以保私隱免歧視為由,拒絕公佈染病者大廈名稱,市民蒙在鼓裡更恐慌。4名澳洲回流香港IT青年毅然成立「非常病態」So-sick網站,每日工餘整理疫廈名單,不眠不休核實發佈,成了民間重要消息來源,一度過百萬人次瀏覽,過萬人電郵報料。行動最後迫使當局改變政策,開始在網上公開資料。

圖:明報(2013年2月24日)

〈民間網站公布出事地點〉蘋果日報(2003年4月10日):

政府堅拒公布染病者大廈名稱,市民又急欲掌握訊息,惟有「自求多福」。有人製作了民間網站,由市民互助「公布」出事地點…其中一個「公布」懷疑、證實及曾經感染非典型肺炎病人經常出入地點的網站「非常病態」(http://www.sosick.org),是由四個大學畢業生建造的…網站創作人說:「市民可以攞到個參考嘅訊息,佢睇完之後,佢自己會覺得邊啲係高危,邊啲係低危,戴番佢自己適合嘅口罩…純粹係市民自己去決定;我哋只不過係提供一啲資料幫助佢哋做出呢一個決定。」他們要求市民在提供資料時提出證據,並會向屋苑求證後才把資料放到網上。

2003年香港大事回顧://鄰居染病,屋村居民都很緊張。「到底那個人有否入院,他家人如何處理?現在我們甚麼都不知道。」「這樣下去是否要全香港暴動?」//
「非常病態」So-sick網站根據坊間報料以及傳媒與當局公開資訊整理出疫廈名單,按全港各區以及樓宇性質分類列出。創辦人形容,為核實資料,甚至試過扮住客親人前往懷疑有疫情大廈打聽。
So-sick網站又列出懷疑有疫情航班資料。

當年明報與港台合辦「抗SARS傑出獎」,曾頒獎給So-sick網站創辦人。

〈公布「民間疫廈名單」揚名〉明報(2003年8月11日):

認識關振輝、陳德基、鍾志成或劉國威嗎﹖…SARS初期政府不肯公布疫廈名稱,這4名25至28歲的青年人以民間力量加上互聯網的威力,自行透過網站公布「民間疫廈名單」,最終迫使政府決定每日公布疫廈資料…亦為他們在「抗SARS傑出獎選舉」中帶來獎項,更使他們成為非醫護科技人員組中票數最高的首5名之一。劉國威表示,當時不少巿民皆擔心身處疫廈附近,希望得到多些疫廈資料…沒有想過So-sick網站會有這麼大迴響…整個過程亦令他們更認識社會及更關心社會問題。現時So-sick網站已變為討論區,他們正密鑼緊鼓,以So-sick為本,設計一個以社會問題為主的網站…

2003年香港大事回顧
So-sick網站除了公佈疫廈名單,還根據當局已公開數據自行整理出累積個案圖表,當時特首政府連這基本工夫都欠奉。

沙士10年,網站創辦人透過媒體憶述當日片段。

〈網列疫廈 公民力量萌芽 政府資訊欠透明 4青年挺身助抗疫〉明報(2013年2月24日):

劉國威指網站成立之初,僅讓親友提高警覺,誰料一傳十、十傳百…成員鍾志成指過程困難重重,起初他們僅能從報道收集名單,未幾網友報料愈來愈多,為求嚴謹…「沒有證據的,我們一律不報」。覆核並非簡單的「複製、貼上」,如報料者僅留下大廈名稱,他們便要花工夫逐一核證…4人幾乎不眠不休,日間趁工作空檔處理,晚上仍要埋首至清晨5、6時,高峰時郵箱有過萬封未閱電郵…「幾乎想丟下工作全身投入,人命關天,一心只想做快點」。本着一片丹心,未料竟遭挑戰。劉透露曾有商廈發信,指摘將其放上疫廈名單,揚言會保留法律追究權利,惟他已手握該大廈通告為證,未有退讓…鍾志成強調,他們僅道出已知事實,「都是已見光的資訊,只是讓更多人知道」,政府手握最多資訊,「應帶頭做,不是由4個平民做」。

當年So-sick網站整理疫廈名單,成了民間重要資訊平台,每日收到過千電郵報料及提供意見,為方便熱心網友參與,網站制訂了一些基本規範。
4月12日晚,衛生署開始在網上公佈沙士病者居住樓宇及座數,So-sick網站隨後宣佈功成身退。隨著2020年初武漢肺炎爆發,創辦人把sosick.org網址轉介到另一網站「武漢肺炎民間資訊」

〈John Lau 劉國威 民間自發網頁so-sick建立人〉RTHK公共事務專頁(2013年3月21日):

2003年3月,報章報道一種不明病毒在醫院擴散…香港的情況日漸嚴峻。每天感染沙士和死亡人數不斷上升,但政府仍然不公佈染病人士居住的大廈資料。當時,四個在澳洲讀IT、回流香港不久的青年,設立網站,將查證過以及整理好的疫廈名單,放上網絡供其他人參考。其中一位,是阿John。當時阿John正在葵涌上班…和朋友之間,互發email整埋疫情資料,讓大家互相有個警惕。不過後來,發覺email方式傳送資料會很散亂。「我,Nelson,Edwin,Bernard四個係大學同學…身為IT人嘛,整理資料放上網不會難倒我們!…」

在初期,他們只是打算讓朋友有個警惕,但網絡力量往往令人意想不到。 「有一次,我在公司工作中,隔幾個位,有同事圍在一起。我八卦望望,發覺原來他們正在看SOSICK.ORG。想不到,大家都會看我們開的網站。」 自此之後,越來越多網友直接向SOSICK.ORG報料。「我們覺得,資料放上網,就要負責任。所以我們要求網友提供資料時,一定要給我們新聞報道的連結,又或者影低大廈管理處的通告…我試過扮住客的親人,打去大廈管理處,話『我有個親戚住這兒,我好擔心,但又聯絡不上,究竟這幢大廈是否真的有SARS呢?』」 「又有一次,有網友報料,沒有給我們證據。剛巧我在附近住,就親自走一趟。那時沒想過太多。只想到,如果係有多一棟疫廈,就要盡快公佈。」

那時阿JOHN為了更新網站,幾乎不眠不休…政府在受壓下,終於公佈疫廈名單。SOSICK的任務,也在此告一段落。一轉眼已過十年… 「我們現在有Facebook,有whatsapp,傳播的資訊太多,反而不注重查證…不少人曾經問我,會否覺得當年政府隱瞞市民需要的資訊?十年過去,到今天我仍沒有答案。只是深刻體會到,市民比政府能更加快去作出反應…」 不過阿JOHN最感激的,是得到其他市民的支持。「沒有其他市民,網站的資料就不會這樣豐富。我們四個只是提供小平台,讓他們發揮公民力量。」」

So-sick網站除了疫情消息,還有網友就相關課題交流意見。
So-sick網站除了疫情消息,還有網友就相關課題交流意見。
當年除了So-sick網站公佈疫廈名單,還有不少網民自發整理疫情資訊,包括「非典型肺炎特輯」,以類似入門網站方式系統化地整理網上相關資料。
「非典型肺炎特輯」又自行編製事件日程表。
當年沙士,有網民自發製作「世紀疫症-非典型肺炎」網站,提供疫情數據、圖表和根據月曆編排的每日新聞總匯。

有採訪醫療新聞記者憶述,當年港府資訊如何不成比例地封閉。

〈譚以和(前線醫療組記者)〉RTHK公共事務專頁(2013年3月28日):

在2003年3月初,威爾斯親王醫院8A病房出現神秘疫情,很多醫護人員染病,我奉命到威爾斯採訪。我戴住三個口罩,站在8A內科病房外等消息…突然有個像棺材的銀色箱,從病房推出來,由專運走。過了一會,沈祖堯教授步出病房……「是不是有人死了?是不是有人死了?」一班行家湧上前問。先是8A病房,之後到淘大E座…不少傳媒機構擔心有個案…有些報館…將同事分為兩組,去醫院做前線採訪的記者…直接在家裡寫稿或傳相…

譚以和(前線醫療組記者) [圖:RTHK公共事務專頁]

記得在爆發初期,記者不斷向官員追問疫情,但官員一再堅持,香港無肺炎爆發,又說日日都有肺炎…隨住「中招」的人愈多,顯得政府愈不可信,升斗市民寧願靠自己…一次又一次,我們到處找專家澄清,希望終止謠言…疫情到了四月,病毒繼續人傳人,有患者康復出院,亦有病人逝世…當時公眾最想知道,自己的大廈,有没有人感染,但政府慢幾拍,直至4月12日,才每日公布疫廈名單。雖然之前已有出新聞稿…不過不是每日都開記者會,傳媒始終無機會追問,個案之間有没有關連?或者哪區有異常疫情…直至4月19日,終於有固定記者會,即行內簡稱的430記者會…連一般關心疫情的市民,也可以每日收看直播…官員的答案,有時候,確實令人失望。例如,…沙田瀝源邨一幢公屋,上下相連單位多宗個案,我們擔心會不會是淘大E座翻版,但官員没主動公布這些群組,在當日記者會尾聲,我們問起他們才講出來…

回顧政府在沙士期間的疫情發布,的確有不少可以改善的地方,但無可否認,當年衞生官員在鏡頭前或記者會完結後,也願意與記者溝通,多留一步補充多些重要資料。反觀今時今日,不少高官…只懂得寫網誌發表偉論,又或者對住鏡頭讀幾句稿,不回答記者問題,轉身就走,不負責任。

2003年香港大事回顧
2003年香港大事回顧://鄰居染病,屋村居民都很緊張。「到底那個人有否入院,他家人如何處理?現在我們甚麼都不知道。」「這樣下去是否要全香港暴動?」//

— 歡迎分享,更多材料見內容導覽
搜尋本站資料,可用Google自訂引擎

考古陣地一覽
facebook.com/recall.hk
instagram.com/recall.hk
medium.com/recall-hk
mewe.com/join/recall-hk
odysee.com/@recall-hk
twitter.com/recallhk
mastodon.social/@recallhk
t.me/s/recallhk

#世代懺悔錄 #香港前途考古 ‪#後九七香港‬ #非典型肺炎 #沙士 #SoSick #關振輝 #陳德基 #鍾志成 #劉國威 #抗SARS傑出獎 #資訊流通 #公民力量 #社區爆發 #威爾斯親王醫院 #淘大花園 #瀝源邨 #430記者會 #衛生署 #SARS #民間自救 #疫廈名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