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九七香港:劉迺强揚言重振本地菜,廠商促港府引工業回流

Editor
recall-hk
Published in
Sep 22, 2023

九七後香港衰退,財政司司長提倡本土經濟引起坊間憧憬。多區經營攤檔反應慘淡;政協商人劉迺强揚言開拓銷售網重振本地種菜業,提供3000就業機會,菜農擔心利潤有限難吸引年輕人入行。那邊廂有北上廠商聯手,遊說港府制訂優惠政策,復興香港工業發展,解決失業問題,學者雷鼎鳴則認為補貼只會「養懶廠」。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許方輝(主持):自從財政司司長梁錦松說要發展本土經濟創造就業機會後,外間對何謂本土經濟一直很疑惑。最近民間亦開始提出構思,像叫香港嘗試去種菜,或者鼓勵在內地設廠的廠家。究竟可行性有多大?能否真解決低學歷失業人士就業問題?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灣仔區議會決定在金紫荊廣場開設藝墟攤檔,兩星期前開始試辦,生意不如理想。類似藝墟攤檔,在啟德、尖沙咀文化中心都早有嘗試,但多數慘淡經營。十八區就本土經濟還有不少建議,例如黃大仙門口設攤檔、在西貢漁排搞休閑垂釣、在沙頭角開設休閑旅遊徑、在赤柱開設特色文化街等。但有研究經濟政策的組織認為,這類活動沒增加本地消費,不可能紓緩失業。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馮以超(香港社會民主基金執行董事):「大部份是左袋入右袋,譬如說多些人在黃大仙門口擺地攤買東西,可能旺角商場就少了生意。增加內部消費,最關鍵是解決就業問題。」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目前香港失業率達7.7%,有26萬人沒工作,發展社區經濟,似乎對改善就業幫助不大,有人到傳統產業上打主意。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身兼全政協委員的商人劉迺强,力圖要重振香港種菜業。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劉迺强(保康食配行政總裁):「本地菜批發的價錢,比大陸入口菜還低,不是因為本地菜貴賣不去,而是銷售渠道不通暢。如果暢通這渠道,就賣得更多更好價錢。農民收入增加,來越多年輕人可以加入。」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劉迺强構思要開200間連鎖店專賣本地菜,賣點是不用農藥,日日新鮮,保證健康。現階段,他跟多個本地菜農達成協議,菜農向連鎖店供菜,黃較文是其中一位。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黃較文(錦田菜農):「他跟我們開過會,不過他現在才剛開始搞,我們都希望他能振興我們。我們想七、八月種過新品種才交給他收,現時六、七月全是通菜,不合他要求。」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香港現時有4000多公頃像這樣的棄耕地。種菜業在香港曾有興盛時期,1970年代有過萬人種菜,由於越來越多內地菜入口,到1980年代,香港種菜業開始式微。目前在香港種菜的人不夠2000。黃較文雖然參加了劉迺强發起的供菜計劃,但他只抱一試心態。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黃較文:「他跟我們說好很多,到時如何不得而知,現在環境很難賺錢生存。」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面對內地菜威脅,不少菜農對重振香港種菜業信心不大。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鄧煖勳(菜聯社理事長):「以前(大陸菜有農藥時),人人都說買信譽(本地)菜吃,保障自己健康,但現在沒有,人人都可以買,有信譽牌都沒用。」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但劉迺强始終認為,只要改善分銷網絡,香港菜仍有發展潛力。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劉迺强(保康食配行政總裁):「香港現在有200多個街市,我們可以在街市內開檔口,或在街市外設鋪位。我們初步設想每個街市開一個,開200多個,如果真做到,對香港本地蔬菜的需求會增加一倍。」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劉迺强還說,如果一切順利,可提供3000個就業機會,其中2000個是農夫。黃較文認為,這想法過於理想。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黃較文:「如果賺到錢,年輕人會耕田,賺不到,年輕人怎會耕田,對於解決嚴重失業問題,暫時看來作用有限。」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梁錦松也承認,香港必須另尋出路。

梁錦松(財政司司長):「整個財政預算案裡,本土經濟在經濟論述四十多段裡只是一段,香港的發展方向,肯定是走高增值道路。」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馮以超:「最重要都是工業,香港是由工業起家,如果我們工業能復興,就可制造很多就業機會。」

香港自從1980年代工業大量北移,製造業已損失很多就業機會。陳國民是香港電器製造業協會副理事長,在順德設廠,主要生產電熱水爐和製暖設備,在大陸發展了17年,其實可考慮回港設廠。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陳國民(香港電器製造業協會副理事長):「我們需要較精密機器,設計上跟著德國,在香港生產,另外還有些煮食爐系列,也考慮在香港生產。」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陳國民說,一些自動化程度較高,不需大量勞工的工業,只要香港有優惠政策,很多都會考慮返港發展。陳國民說,公司最後如何決定,取決於政府的政策。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陳國民:「我們不是搬回香港,其實這是一項新投資,我們現在考慮是擺在香港,還是擺在東南亞。或者政府可能給我們土地開設新廠房,如果有這補貼,我們很有信心發展在香港新項目。」

電器商會上月底聯絡了全港30多個製造業商會,提出復興工業口號,希望政府學周邊國家,訂優惠政策吸引工業投資。但有學者很反對這做法。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雷鼎鳴(科大經濟學系教授):「為何納稅人要給錢津貼他?通過津貼賺了錢是入了他自己口袋,蝕了本則納稅人負擔,這在道理上也講不通。」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陳國民:「你給某廠家地皮,五年後他成功了,就買回這地;如果不成功,這地皮就還給政府。不論你否給他暫用,政府在這地皮也未有收入。」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馮以超:「不能僵化看只是企業得益,因為企業發展會創造財富,能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給香港人市民。」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雷鼎鳴:「將來他議價能力更強,因為他開了廠,譬如請了10萬人,說你給津貼就有10萬人失業,政府被迫要繼續給。」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雷鼎鳴說,以台灣為例,政府在1960、1970年代對多項工業都有政策扶助,但成功項目不多。像紡織、汽車等工業,始終發展不起來:「他沒特別誘因改進本身生產效率,因為知道賺錢了就不再有補貼。」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馮以超:「不止東南亞國家,就算很多歐美發達國家都會扶助一些工業。為何這些發達國家可以做,香港不可以呢?」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唐英年(工商及科技局局長):「如果將來我們看到有這發展機會,不排除有土地或稅務上優惠。」

發展工業是長遠投資,政府角色如何,直接影響香港經濟前途。

ATV 六十分鐘時事追擊(2002年7月21日)

ATV新聞節目以探討本土經濟為題,引介劉迺强、馮以超之農業工業振興經濟議程,有關人等之更完整藍圖見於其組織香港社會民主基金會所撰研究報告。該報告建基於當年匯點民主回歸派推手、浸大經濟學教授曾澍基在1980年代開始發展的「二元經濟」論述,提倡高增值低就業與低增值高就業並重,主張以優惠政策吸引北上廠家回流,透過重振高增值工業帶動中下游配套群集效應,解決結構性失業問題。

香港社會民主基金(2001年10月) 《二十一世紀的香港:經濟、社會與政治的可持續發展研究報告》
香港社會民主基金(2001年10月) 《二十一世紀的香港:經濟、社會與政治的可持續發展研究報告》

報告認為中國入世長遠將削弱香港傳統中介角色,而昔日工業北移又造成管理和技術人才斷層狀況,因此有必要爭取中港免卻批文關稅,並邀中國管理和技術人才南下,從頭培訓本地接棒者。另又透過教育改革保持階級流動性,同時以跨境方式維持香港低下層生計。報告最後主張加強區議會及非政府機構角色,加上精英優才管治隊伍為香港半民主做緩衡,並遙遙祝願中港民主統一大業成功。

香港社會民主基金(2001年10月) 《二十一世紀的香港:經濟、社會與政治的可持續發展研究報告》

曾任環保團體綠田園基金主席的劉迺强,其本地菜生意鴻圖未展,旗下公司保康食配卻被指未替員工辦理強積金。

綠田園基金網站

蘋果日報(2004年5月13日):

全國政協兼港台赤色名嘴劉迺强近年謾罵民主派愈罵愈癲,儼如鄔維庸接班人,不過佢最近就幾麻煩,事關佢名下一間叫做保康食配嘅公司,捲入勞資糾紛,案件下星期喺勞資審裁處聽候制裁。劉迺强呢間公司被揭發原來冇同員工搞強積金,積金局證實接獲投訴,現正調查事件。

劉迺强猛話只係「普通勞資糾紛」,又聲稱有人公器私用打擊佢「聲譽」,又話公司已立即搵人辦理強積金手續,但工會領袖就話唔搞強積金,僱主有最大責任,職工盟李卓人指劉迺强身為政協,旗下公司卻不依法例辦事,身為老左,剝削員工,有知法犯法之嫌。

劉迺强生意瓣數多多,佢間保康食配公司主要幫一啲社會福利機構嘅飯堂廚房買餸,客戶落柯打就照單採購再送飯菜上門,即是一間流動嘅人民食堂,客戶包括保良局等大機構,行內人估計每月營業額過百萬,利潤隨時高達四、五成,老細淨執都四五十萬,咁又點解唔幫員工搞強積金呢。

香港開電視 八時恭候(2020年5月12日)

本地品牌德國寶陳國民在1980年代初以生產電熱水爐起家,1985年開始北上設廠家,生意越做越大。2000年獲中華廠商會會長孫楊西介紹入會,2018年起成為副會長之一。2021自動當選工業界(第二)特首選委,有份提名李家超參選。

香港開電視 八時恭候(2020年5月12日)

香港開電視 八時恭候(2020年5月12日):

陳國民(香港家電品牌創辦人及董事長):「我們會選擇不同地方生產,例如我們有產品在德國、意大利、法國生產,大部份產品都在國內生產,因國內過去是重要工業生產地,現在歐美國家八成以上都使用大陸產品,香港人也接受。哪裡生產不是重點,因我們自己設計,之後交誰生產都可以。但我認為在國內造已達我們標準,所以計算成本下,那裡方便、做得好,就決定在哪裡生產。」

圖:中華廠商會刊物《企業雄才》(2018年11至12月)
中華廠商會副會長陳國民談深圳市十四五規劃,摘自Hashtag CMA YT片段。

— 歡迎分享,更多材料見內容導覽
搜尋本站資料,可用Google自訂引擎

考古陣地一覽
facebook.com/recall.hk
instagram.com/recall.hk
medium.com/recall-hk
mewe.com/join/recall-hk
odysee.com/@recall-hk
twitter.com/recallhk
mastodon.social/@recallhk
t.me/s/recallhk

#世代懺悔錄 #香港前途考古 #後九七香港 #劉迺强 #匯點 #綠田園 #保康食配 #本地菜 #本土經濟 #馮以超 #曾澍基 #陳財喜 #王卓祺 #香港社會民主基金會 #德國寶 #陳國民 #香港電器製造業協會 #香港工業 #雷鼎鳴 #梁錦松 #唐英年 #香港歷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