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工作的遠距溝通設計?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給企業主管與工作者的建議?Remote Taiwan x JANDI 活動紀錄(下篇)

Remote Taiwan 分享會記錄,遠距工作與遠距管理經驗分享。如何培養信任?遠距離與自由工作者的真正意涵?團隊文化的建立與經營,如何選人?

本文記於 0719 & 0729 Remote Taiwan 兩場遠距工作分享會後,精華內容摘要紀錄,此為「下篇」。

前言(下篇)

主辦單位:Remote Taiwan
場地單位:Monospace 共同工作空間 & 三創育成

以「非程式開發者」的經驗分享出發,由兩位互為主管和員工的講者,談談彼此在 Remote 工作的配合、團隊文化的建立、溝通設計與管理方式。如何重頭建立一個遠距工作的團隊,以及如何善用遠距工作的優點,讓每個人成為更好的自己。

▍上篇:如何打造遠距團隊文化?自由工作的意義?跨國企業如何選人?

分享者:

曹凱閔(JANDI Taiwan 負責人|全職遠距|打造遠距團隊)

韓國 ↔︎ 台灣跨國&國內遠距工作

現職 JANDI Taiwan Country Manager,除了本身提供的服務就是溝通協作工具外,也在團隊中推動各種遠距可能。在 JANDI 裡除了不寫程式外,包含行銷、客服、營運等什麼都做。

JANDI 是一個跨台灣、日本、韓國的跨國新創,透過更好的工具服務改善企業與團隊的協作體驗。而在極早期就跨國發展的原因,曹凱閔將在活動中分享如何建立遠距工作團隊,優化遠距會議的有效性,以及遠距協作流程經驗分享。

侯智薰(JANDI Taiwan 內容行銷|遠距工作|自由接案)

台灣 ↔︎ 台灣國內遠距工作&數位遊牧民族

現為 JANDI Taiwan 內容行銷、天下文化(遠見)Podcast 內容製作,自由講者與寫手。大學期間就投入了遠距離工作,常被朋友吐槽,是個連出門玩都要帶著筆電或者平板的工作狂。

然而,Raymond 深深認為,遠距離不是一種逃離,就像網路不應該是讓人們更加疏遠,而是更加連結在一起;遠距離工作也是,如何在自律的前提下,找到合適的團隊與協作文化、適合的工具與工作流程,並且在工作與生活中找到彈性,這是 Raymond 要跟你分享的,網路時代的工作與生活新體驗方式。

Q:溝通與工具的設計?

先做好個人個人管理,以及洞悉團隊需求,才是溝通與工具設計的本質。

在遠距團隊中,資訊流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甚至可以說:主管是否能掌握營運數據、成員狀況和專案資訊,幾乎決定了遠距團隊的成敗。在 JANDI 遠距團隊中,主管 KM 要做最重要的兩件事情:「客服、蒐集資訊」。

或許讓許多人不解,為什麼主管要做這兩個看似瑣碎的工作?

首先,這裡的客服更偏向客戶成功(Customer Success),詳細的作法可以參考:行銷、業務、客服、客戶成長?新創公司如何區分 Sales, Customer Success, Marketing?事實證明,客戶成功是許多 SaaS 新創成長的重要關鍵,因此可以理解主管為何重視。但是,資訊與數據的部分該怎麼解釋呢?

主管要蒐集資訊,還要報告給成員?

在 JANDI 團隊中,主管會自己去蒐集用戶的成長數據和日常資料報告,進一步要整理成報告並提供觀點。乍看之下,這些東西看起來非常的日常瑣碎,但是蒐集數據是掌握資訊流的基礎,也是遠距工作團隊的建立基石。

管理人之前,先管理好資訊流

另一方面,遠距工作者或自由接案者在公司的定位,應該在更有創造力的事務上。JANDI 期待大家帶著自己的想法,加上目前的資料碰撞出更好的想法。

每個主管都該認清自己能力和時間有限,與其干涉成員的建議和想法,更重要的是否可以給予「邏輯」上的建議,或者說協助釐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比方說,行銷不懂、內容不強,但是遠距工作主管要會問「為什麼」。為什麼你要決定做內容呢?為什麼是這種內容?……,透過詢問前後邏輯的一致性後,你給予的不是 「好或不好」、「是與不是」的答案,而是協助成員逐步釐清邏輯,並思考清楚做法。假設邏輯上沒有問題,任何大膽的嘗試在 JANDI 都沒有關係。

能做以上的效果,必須先掌握資訊流;而最能展現資訊流的方式,就是會議怎麼開。

Raymond:溝通需要設計,建檔留存、先閱讀再討論

雖然前篇有講到「遠距離工作者的溝通能力是剛需」,但溝通能力好不代表不需要管理上的設計。

尤其在每日匯報會議上,因為要讓每個成員了解今日的進度,讓彼此知道「其他人做了些什麼」,減少未知焦慮感(XXX是不是這幾天都沒做事啊⋯⋯?),並且增加動力的壓力感(原來OOO今天做這麼多事,我不能落後了。),這樣一來在匯報的設計上就十分重要。

詳細可以由下面這篇文章查看,簡單來說:

「會前文字閱讀、會中提出問題、會後紀錄,並將無法立即處理的問題,移至明日待辦事項。」

▍延伸閱讀:我們團隊如何快速有效的進行每日會議,讓資訊流通?

Raymond:每日聊天,除了理性上的資訊流通,還能建立文化

其實,每日的語音聊聊天,對我們團隊還有一個很深層的影響:「文化與情感」。這跟遠距離戀愛挺像的,固定時段的一通電話,除了讓雙方的資訊流通之外,更重要的是,聽聽聲音,說說話,讓情感與文化建立。

每天在公事的部分完畢的時候,主管 KM 永遠都是最後一個關閉通話的人,為的就是讓大家如果還有空,想要閒聊時,可以跟他聊聊天,說說工作以外的事。

就是這種細節吧,讓我們團隊很能夠信任與信賴彼此。

歡迎你來到這篇文章。按住不放,能拍 50 下。拍個手,再往下閱讀,謝謝。😉

Q:遠距工作,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平衡?

有了自律,懂得如何運用時間,將工作賦予意義,讓生活有了動力。

如果說會期待在公司有固定的部門與職位,屬於比較希望讓工作賦予你意義;遠距工作或自由接案,則是偏向由你來賦予工作意義。兩者並無優劣,而是不同的生活選擇方式。

現今職場中的工作者,經常對於遠距工作保持夢幻的想法,卻忽略遠距工作中溝通、協作、自律、時間管理、個人品牌等,其實遠比想像中更困難。但無意勸阻你想要成員遠距工作者,而是希望在下定決心前有不同的角度。

Q:從主管觀點,給想要遠距的工作者建議?

1. 工作性質集中特定範圍

遠距工作的型態在台灣仍屬前衛作法,企業甚至新創會持稍微保守的測試方法。先從容易切割出去或是權責易分的任務開始,這也就是為什麼通常遠距工作者都是「程式開發者、UI/UX 設計師、視覺設計師、社群與廣告代操、文字工作者、創意工作者」等等。以短期來說,遠距工作者還是會以上述範圍為主,如果你有意成員遠距工作者,請以上述方向嘗試。

2. 遠距工作者本身的定位

遠距工作者自己的定位是否清楚?一樣都是程式開發者,但是你有沒有特別專精的領域,或是足夠代表你的作品,要讓企業知道什麼事情可以交給你來協助。

3. 懂得協作溝通才能與業主合作

最後則是協作互動的過程,從和業主接觸、討論、面試等,這一連串的互動必須要給業主一個「我是好的遠距工作者」的印象。比方說,遠距工作者的面試通常也都是以遠距視訊為主,那麼事前的準備就是你表現「我是好的遠距工作者」的實際行為。(具體作品集、個人品牌與人脈推薦、工作態度)

Q:從主管觀點,給現在企業主的一些建議?

1. 先改變企業既有的工作流程和心態

遠距工作者的選用,最直接傷害是對組織既有工作模式的衝擊,進而造成內部成員的反彈。在上一篇文章曾經提到 JANDI 遠距團隊的建立,優先考慮團隊文化的部分,其中很大的原因便是:內外部成員的契合度,對於遠距工作影響極深。

企業主不妨視這個機會為轉型的機會,藉著遠距工作的引入,嘗試推動新的雲端工具、工作流程和概念。

當組織內部沒有刺激,容易僵化,招募遠距工作者就是一個可以激發創意的低成本方法。

2. 好的遠距工作者是求來的,不是來打工的計時人員

網路時代興起,行銷、廣告、社群、內容大神輩出,而且都在傳統企業難以企及的地方。

此時,若透過人力銀行或是傳統管道,根本無法找到合適的遠距工作者。因為好的遠距工作者比獵人頭還難,還必須靠持續經營才有可能 (真的就是遠距離戀愛啊)。以 JANDI 尋找 Raymond 加入遠距團隊為例,那是長達半年以上的外包合作、互動交流後的合作。

我必須說,如果企業者是以「減少人力支出」角度來尋找遠距工作者,那麼很可惜仍停留在過去計時打工的時代。

只拿得出香蕉,就真的很難請到人才(專業強 + 溝通能力佳)。磨合幾個月後,發現很難管理,只好放棄再找下一位遠距工作者,而掉入惡性循環的圈子裡。

招募遠距工作者必須以「增加企業價值」角度去思考,這些人才你值得花時間去管理、花更多預算來留任,因為他們能帶來的遠比想像多很多。

相信我,這個時期能靠遠距工作生存下來的人,絕對都不是泛泛之輩。JANDI 遠距團隊有 Raymond 、讓狂人飛的 Syuya 和其他夥伴加入後,在自然流量、用戶數量和付費客戶都是以倍數速度增長。

「一個好的遠距工作者,值得企業主用正職甚至更高的薪水去追求。」—曹凱閔

直播回顧影片 20180729|台中 monospace

20180729|第二場分享會@monpspace 現場直播回放影片|曹凱閔、侯智薰
謝謝 Remote Taiwan,以及所有到場支持的朋友們,希望我們都能找到最合適自己的工作模式!

--

--

侯智薰(Raymond Hou)
Remote Taiwan/遠距工作/遠端工作/數位游牧Digital Nomad在台灣

探索現代人需要的數位工作術、聰明工作和生活品質方案,也分享一人公司故事|18 歲印度自助旅行,22 歲全遠距工作者,24 歲結婚到北京做互聯網產品運營,26 歲回到台灣和老婆打造智能工作宅,保持任性熱愛生活|▲ 最新內容在個人網站:raymondhou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