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 Design Sprint:議題整理工具大升級

Yun Chen
sense.tw
Published in
11 min readMar 22, 2018
Design Sprint Idea 發想

我們是 sense.tw,想要讓台灣的科技政策 make sense,想要解決科技政策如何在前期規劃納入更多民間專家的建設性意見。這樣的命題可以五天就做出 prototype 然後測試嗎?Design Sprint 的書裡有個建議:「The bigger the challenge, the better the sprint.」於是產品開發方向卡住的我們想要挑戰自己。

我們團隊自己感覺滿不錯的,有找到接下來可以繼續開發、使用者測試的方向。

hychen:凝聚對解決問題的共識跟團隊信心。

Kanail:幫助我們團隊找到 common ground。平時團隊遠距,Design Sprint 幫助團隊見面完整交換意見,集體決議重要的方向。

這篇是紀錄跟分享我們如何跑 Google Venture 的 Design Sprint,以及學到的事情。Design Sprint 是一套方法,讓團隊在五天內定義關鍵問題和目標、大量發想產品解法、決定發展方向、做出原型、使用者測試。基本上是有一本書詳細的寫每個關鍵環節可以做什麼,需要準備什麼物品,書的網站上也有投影片範本與可以訂閱電子報提醒你每天該做什麼,於是這邊不詳細介紹流程,而是著重於心得。

photo from thesprintbook.com

Design Sprint 的目標是高品質、新想法

首先,我們真的扎扎實實跑了五個整天,在事前蒐集資料的時候,我們發現很多台灣的團隊都壓縮到 3 天甚至是 1.5 天,我們跑完的心得是,第一次跑不可能壓縮,每個環節時間其實都卡很緊。這邊要感謝計畫主持人 hychen 扛了團隊可以五天不理其他事情的壓力,並且可以先不考慮 KPI,只考慮真正的問題和解法。就算邀週五的使用者測試很難邀,還是盡力去邀,不因為困難就取消計劃。

再來,我們事前準備很多,團隊中創業多次的工程師不斷提醒目標是讓 Design Sprint 有高品質的產,畢竟五天的時間成本很高,不能 garbage in garbage out。我們希望越早跑越好,但還是花了一個半禮拜中幾乎所有的時間來邀請外部專家、專業 facilitator、釐清 Sprint 的關鍵問題和使用者地圖。

事後證明,邀請專業做互動設計的 facilitator 來主持,對團隊的討論推進和品質非常有幫助,把我們拉到另一個層次,提供團隊外部觀點,而且提醒未考慮的思考面向、引導討論、設計流程等,並在 Sprint 結束後提供對團隊合作的觀察。

團隊在進入 Sprint 之前也有一個共識,就是以前的東西可以打掉重練沒關係,我們要找出最好的解法,對產品的想法彼此要誠實。我們已經共事了約三個月,各自累積了一些對產品的研究,這次一次集中起來好好深度衝撞討論。

事前準備

一邊 K 書臨時抱佛腳,一邊準備 Sprint 的時候,馬上面臨兩個問題:

  • 產品定位不明,連 Sprint 要討論什麼問題都講不清楚。書裡面說要列出 Sprint Question 和關鍵使用者和服務的關鍵節點,我們模糊到我們不知道那張 map 到底是什麼,之前都是在符合各種 stakeholders 的各種期待跟各種質疑中飄蕩。
  • 第一天下午要邀請的外部專家要找誰?外部專家理應帶入更多刺激,讓我們想事情從不同的面向來思考。但我們只剩一個禮拜,要如何快速邀請跟專家溝通希望他們分享的內容?

於是我們在 Sprint 之前至少跟 Facilitator 邱鈴媛(Karen)開過三次會,她雖然沒有主持過 Design Sprint ,但是帶工作坊非常有經驗。Karen 協助我們釐清 sprint question 跟我們希望有的產出,end point 到底是什麼?我們團隊自己先吵過一次,針對產品的主要使用者是面向政府還是面向公民,使用場景是專家會議還是網路筆戰宣傳,設定的協作人數是二十人左右的規模還是要一萬人進來看等等,提出看法。(更詳細的產品開發方向搖擺在此

外部專家則是從我們團隊比較缺乏的思維模型去著手,最後邀請了幫公共議題做網路行銷的專家、政策分析與專家會議的承辦人、在開放政府聯絡會議中的議題釐清主持人。並在事前提供 Sprint 介紹,與希望他們分享的相關主題與原因。

其他也很重要的細節,我們團隊剛好很容易弄到,例如一個可以完整使用五天的場地還有白板,我們在科技藝術社群的基地「群島」,樓下還是甜點超好吃的咖啡廳呷滴,下午補充熱量時宛如置身天堂。在團隊多元性和人數的部分,我們的團隊 size 剛好,六個人,有工程師、設計師、PM、政策研究的人,男女各一半。我們團隊也是從一開始就跑敏捷,非常扁平化。(推薦閱讀:接政府計劃還是可以 Sprint Review & Planning

Sprint 開跑

Design Sprint 五天,每天專心做一件事,書裡面將流程寫的很清楚,我這邊想補充我們抓到的重要概念。每天都要做的是 Go for high risk 和足夠的休息。如果不冒點風險,很難做出新東西;如果休息不夠,大家的大腦使不上力就很麻煩,決策品質也不好,所以一切要很有效率的進行。

Karen 說她給自己主持設下的目標是:

  1. 在時間限制下,使之在每一階段誕生具有延續性的討論,意指不能太少量也不能太聚焦的概念。
  2. 每階段與決策者 Review 議題是否偏移主軸。若有偏移主軸的情況,須由先前已討論過的其他議題再作延伸,不能有全部重來的情況,會讓團隊失去信心。在此前提下,討論題目時,需每一個環節與層面都經過成員確認。
  3. 最終產出概念必須能夠被檢驗,且概念具有主軸,意指同一概念可能產出不同解法來解決問題,如果經使用者測試後,解法不夠詳盡,也希望不要動搖到概念本身。

週一:專注在關鍵節點,找出目標

要解決的問題可能很大,但是如果連把太空人從月球軌道上救下來都可以用一張圖畫完了,你的計畫應該也可以。訣竅就是找到 key actor and key actions,越簡單越好。把這樣的流程圖畫出來後,搭配 Sprint Question,應該可以有效把其他環節排除,只專心處理一種關鍵使用者的一個關鍵環節,而不是一開始就想要解決所有的問題,這個切法最後到週三的時候是切細到最關鍵的十五分鐘。

週二:獨自深度思考 Sketch

Design Sprint 作者覺得大家一言一語的腦力激盪是沒有辦法產出好的 idea,因此在發想、投票等環節,都是讓每個人有自己的時間深度思考、用便利貼記下來、把解法畫下來,然後再團體討論給意見、最終決定方案。

Sketch 本身採用三段式故事的方式,也必須要可以不用有人解說就 self explain。

週三:Honest decision(Wed.)

一般工作坊很少花到一天來決定要往哪個方向開發 Prototype。這一天在 Design sprint 裡面是讓大家看過大家星期二畫的想法,然後討論優缺點,最後選擇 protoype 要開發什麼。

我們在這邊做了一個改良,我們請大家一開始 review 牆上的 idea 的時候,除了在覺得不錯的想法上給貼紙,也都寫下質疑的問題。然後在進行口頭討論的時候,除了有主持人協助將重點寫到便利貼上之外,每個人都有被指定思考帽的角色:樂觀者、悲觀者、點子王、技術專家、使用者、利益導向者。團隊成員事後回饋這樣的方式有助於自己一定要發言,不然該角色所代表的聲音就會不見。Karen 也帶我們 review 那些一開始很多人讚賞,但最後沒有被投到票的想法,是因為什麼原因未入選,她希望團隊能夠針對這些想法充分溝通。

另外最重要的是,決策者決定最後的開發方向,民主不是最好的。

週四:Prototype 假得夠真就好

Sprint Design 照理來說只需要五天,每天 10:00 am — 5:00 pm,但在 prototype 的那天,我們團隊不知道是奴性堅強還是效率不夠高,最後做到凌晨兩點。可能沒有那麼下定決心只是要用 Keynote 做一個 fake prototype。雖然我們甚至 502 Bad Gateway 頁面都做了,還做了假裝點開桌面上視窗的投影片。

Storyboard (如下圖)有效幫助團隊去辨認有哪些使用場景,需要哪些 wireframe,然後 nice to have 的就先丟一旁不做。再悶頭做的時候,彼此一直互相溝通很重要,才能夠讓大家做的東西可以兜成完整的使用者情境。

週五:一定要找五個使用者驗證,讓團隊一起觀察紀錄

我們週一分析完 map 之後,我們覺得我們的解決方案要被政府內的決策者同意使用,這個工具才能夠真的進去科技政策的使用流程裡。於是我們週一得硬著頭皮約那些政府內有決策權力的人週五見面,而我們甚至還沒有 prototype,週五還要拿 Keynote 假裝是 prototype 給他們看。

最後只約到兩個,兩個人對於 prototype 的反應不太相同,我們現在會持續完善 prototype並且繼續找使用者測試。(你在會議中有決策權,或是你是第一線做政策議題分析的人都歡迎來)

採訪時我們採取視訊會議的方式,讓遠端的團隊成員可以收看,但是收音效果跟網路不穩,遠端的人有時會漏掉一些資訊,但不在現場的人有時也能看到一些當場的人沒注意到的事情。Karen 超強,她非常精闢地分析了受訪者的肢體語言,連左右手的差別都精細描述。

當天雖然大家都很累了,但是有使用者的回饋讓大家精神很好。我們將大家觀察到的 notes 蒐集起來、分類,並且在表格上分成「使用者說的話/反應」、「使用者真正的需求」兩欄,例如使用者可能說他想要 XX 功能,我們就會進一步轉化成「為什麼」他想要這個功能。因為他提出的功能可能真的滿爛的或是技術上很難,但我們可能可以其他方式滿足他的需求。

小結

團隊在週五晚餐的時候紛紛表示自己已經腦死了,但是其實到晚上十二點都還在線上討論,大家還是有點興奮的吧!做完 Sprint 之後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面,現實的結案壓力跟其他待辦事項回來,還有 prototype 要如何以很短的時間內實作出來,是整個團隊後續努力的目標(握拳)。

不過我們已經在討論什麼時候要跑下次 sprint 了。

Mock-up Demo 影片:

Prototype Demo 網站(未更新):
https://g0vggv.github.io/prototype-march/

我們在心智圖的基礎上,加上摘要原始文獻/數據的卡片,可以比較民間輿論、政策、研究報告,並且都有連結回到原始文獻/數據上做討論。這個工具也允許跨部門協作,各部會、智庫、民間社群可自行製作自己的議題分析架構與加入原始文獻連結。

還請大家給我們的想法和 prototype 多一點回饋。

歡迎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blog.sense.tw on March 22, 2018.

原始連結(已失效):https://blog.sense.tw/2018/03/design-sprint-upgrade/

--

--

Yun Chen
sense.tw

Nobody in g0v.tw, PM of disfactory.tw. Caring #civictech #opengov #socialdesign. Now researching on Internet and open democr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