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Alpha

金融程式與跨學科思維

Follow publication

透過閱讀拓展自己的投資視野(下) — 如何進行跨領域學習

(延伸閱讀:透過閱讀拓展自己的投資視野(上) — 什麼是跨領域學習 / 透過閱讀拓展自己的投資視野(中) — 投資為什麼需要跨領域學習

前言

前兩篇文章分別整理了跨領域學習的定義、「鐵鎚人」封閉心態的舉例、封閉心態形成的遠因、進行大量跨領域閱讀對投資的好處;在這篇文章中,是一些我認為自己在進行不同領域的閱讀時應該注意的事項,包括:

1. 界定或排序自己喜好的領域

2. 記下重點

3. 試著應用在其他領域並與他人討論

4. 總結

其中,以下段落將詳加描述每一個要點;不過,這些主要是我自己比較不足之處,實際上如何進行絕對是因人而異。

界定或排序自己喜好的領域

如果將天份定義為對一個領域的熱情、意志力或接受度的話,大多數人畢竟不是天(通)才,不可能在所有領域都有天份 — 每個人一定會有喜歡與厭惡的事物。因此,根據自己在不同領域的天份,來排序跨領域學習的優先順序是十分重要的。正如同巴菲特直到數年前仍不著手研究並投資科技股一樣,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界定出屬於自己的能力圈,知道哪些事情是自己最擅長的,並把其他次擅長的知識納入考慮,才能確保自己不會栽在自己最不擅長的領域中

也許讀者們會覺得很奇怪 — 不是說要跨領域學習嗎?為什麼又突然說要避開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呢?事實上,巴菲特認為,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是傳統的行業如銀行、食品、零售等,與其盲目投資自己不甚瞭解的科技股,不如把精神優先花在自己擅長的傳統產業上。但這並不代表巴菲特不會閱讀關於科技的新聞、報章、雜誌或書籍,我相信這些讀物只是被他放在閱讀清單的較後順位而已。因此,為不同的知識領域進行排序,是再合理不過的事情;另外,從巴菲特的故事我們應該要知道,當你掌握某個領域的精髓時,應該要做的事情就是去拓展與它特別有相關的其他領域。就以投資為例,當我認為我的天份在固定收益相關的產品時,我就更應該去瞭解心理學、地緣政治學、歷史學等相關學科中最精華的概念

除此之外,我認為維持理性與感性的平衡,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所以,千萬不要認為音樂、文學、影劇是沒有價值的休閒,就將唾棄它們;反而有時,讓自己沈浸在人文的薰陶中,會理解到為什麼這個理性的世界中存在著如此多不理性的矛盾

總而言之,排序出與自己投資風格相符合的學習清單十分關鍵,裡頭的順序也是因人而異的,絕對沒有所謂「有用」或「無用」之分。

記下重點

在閱讀時,用筆電或平板在一旁將重點記下是十分有幫助的,尤其是閱讀那些跨領域的、與投資無關的書籍時。我認為這麼做有 4 個好處:

一面閱讀一面記錄下重點將有助於學習,尤其是跨領域的學習

激發跨領域的連結

當各本不同領域書籍的重點一一被記錄到同個資料夾的各個文件檔之後,也許我們會赫然發現它們之間的連結,這正是進行跨領域學習時最希望發生的。

增加回想知識的方便性

日後要尋找或瀏覽閱讀過的內容時,就不用再回頭去翻閱書本了;尤其是當我們已經將書本內容吸收過一遍之後,便會覺得書中大部分的文字都是輔佐,目的僅在講述數個最重要的觀念。因此,這將節省許多重新翻讀的功夫。

加深印象

當我們把重點記入電腦裡時,打字的動作會加深自己對於重點的印象,讓剛剛學習到的概念更加深刻。

保持書本乾淨

額外紀錄重點讓我們不必在書上做畫記或是筆記,而我認為,這是一件令人十分愉悅的事情!不僅保持了書本的乾淨,也不用擔心原有的概念被自己凌亂的筆畫給混淆。

總而言之,由於閱讀書本的時間成本著實不低,因此若能有效地記錄下自己所學習過的內容,將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試著應用在其他領域

將學習到的跨領域知識應用在各領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人們天生就在自己熟悉的情況下表現得較好,在自己沒遇過的情況下則總是表現得像個白癡。人類學家深入位於厄瓜多與秘魯邊界的原始部落,對該地的原住民進行了一系列的認知實驗來證明這件事,其中一道測驗題目是著名的「華生選擇任務」( Watson Task )。

認知心理學家為了測試人們條件邏輯( conditional logic )的能力,設計了經典的華生選擇任務,題目規則如下:

已知桌面上平放著 4 張卡片「 3 」、「 8 」、「 A 」、「 B 」,已知卡片的兩面分別會是數字與字母。

假設偶數的背面一定是子音,則我們至少應翻動哪 2 張卡片來證實這個假設?

大家可以試著思考這個題目,仔細思考個數十秒應該可以得出正確答案。部落中的村民沒有人回答出正確答案,而就讀哈佛大學的學生有 10% 答對 — 不枉費小學、中學及大學老師對這些高材生的栽培。然而,今天如果把題目的規則稍加更改:

已知桌面上平放著 4 張卡片「 21歲」、「 16 歲」、「可樂」、「啤酒」,已知卡片的兩面分別是人的年齡與他喝的飲料。

假設未滿18歲者不能喝啤酒,則我們至少應翻動哪 2 張卡片來證實這個假設?

看完題目應該馬上就能知道正解是什麼了。然而,上述兩道題目的差別僅在於把「數字與子音」的邏輯問題換成平常生活中人們會遇到的「未成年不得飲酒」的情境而已,但我們思考的速度卻是有著天壤之別,部落村民高達 83% 的答對率也證實了這點。順帶一提,哈佛大學的學生答對率是 82% 、與未曾受過學校教育的住民平起平坐。我相信在亞馬遜叢林中絕對沒有啤酒這項飲品,但拿未成年人的禁忌來作為情境前提,即便是沒有遇過啤酒的原住民,也能輕鬆解出這道題目,顯見人們對於熟悉事物的認知能力是十分快速且正確的

這項實驗完美地說明了如果我們不把新探索的領域(邏輯推理)應用到你熟悉的領域(日常生活)當中,很可能就因為遇到無法理解的生硬論述,過沒幾天就馬上放棄了。因此,試著以新學習到的思維模式來看舊有的世界,是跨領域學習持久的秘訣。試著將報紙上的新聞、公司新發表的談話內容、財報上描述的創新…等事件,用最新領悟到的世界觀去解釋看看吧,這將會加深我們對於新觀念的印象。

另外,俗話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如果有機會,最好找幾個願意花時間與你進行辯論的好朋友,告訴他們你最新的發現吧。找三五好友一同討論跨領域的思維,絕對是必要的;尤其在投資如此長久的議題之上,越多人就代表著越多思考的刺激,也必定會有越多的收穫

總結

講到這邊,想必讀者們一定已經瞭解到進行跨領域學習的 3 個環節了,當然,還有許多元素是我沒有納入上述分類之中的。Howard Marks 曾在其著作「投資最重要的事」中寫道:

「你不可能做著別人都在做的事,卻還期待表現比他們好⋯⋯不應該把與眾不同當成目標,而該把它當成一種思考方式。為了讓你與其他人有所區別,與眾不同能幫助你擁有不一樣的想法,並用不同的方式處理那些想法。」

有了自己擅長的知識領域作為輔佐之後,投資人勢必能擁有與眾不同的多面向思考方式;另外,為了免於淪為人云亦云之輩,我們一定要先極力避免過度強烈的意識形態,不論是在投資的流派、左右派或政治傾向…等方面,也一定要強迫自己多試著嘗試不同的觀點,並從事情的反面去思考,才能有更廣的視野、做出更周全的投資決策。

後記

「人生的事件無法預先拼出有意義的圖像;唯有在回顧之時,才能串連出有意義的軌跡。所以你們一定要相信,現在的點點滴滴將來都會連接起來。」-史蒂夫・賈伯斯

老實說,如果你被公認為是一個十分 open-minded 的人,那麼這系列文章一點價值都沒有;然而,大部分人的心中都存有各種偏見、自我封閉以及怠惰。希望這篇文章或多或少能夠為大家帶來一點幫助!每一門學科都有其存在的價值,但在各學門互相之間,則是存有更多尚未被人們發掘的跨領域珍寶;賈伯斯在大學休學後去人文藝術學院所旁聽的字體課程,最終也成了麥金塔電腦成功的最主要因素。若我們僅限制自己學習那些「有用」而不是「有興趣」的知識,那麼,將會使自身的視野大大受限,絕對不是好事一樁。俗話說的「書到用時方恨少」正是用來鼓勵大家,盡力去理解及擷取各領域精華並善用。

希望大家能在自己喜歡的數個領域中,找到樂趣,並得出屬於自己的心得。

(延伸閱讀:透過閱讀拓展自己的投資視野(上) — 什麼是跨領域學習 / 透過閱讀拓展自己的投資視野(中) — 投資為什麼需要跨領域學習

SmartAlpha的fb粉絲專頁:https://reurl.cc/AqmAE

Free

Distraction-free reading. No ads.

Organize your knowledge with lists and highlights.

Tell your story. Find your audience.

Membership

Read member-only stories

Support writers you read most

Earn money for your writing

Listen to audio narrations

Read offline with the Medium app

SmartAlpha
SmartAlpha
Neil
Neil

Written by Neil

熱愛討論投資相關的議題,在閒暇之餘聊聊博弈遊戲、心理學

No responses yet

Write a respo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