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盡頭的藝術旅行─作品篇(2)

2017奧能登國際藝術祭

roronao
Sounds Wild 野聲部落
5 min readMar 14, 2018

--

接續作品篇(1), 午餐後繼續沿著海岸來到三崎町,作品№10《小海の半島の旧家の大海》,為擔任2017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代表的藝術家岩崎貴宏所作。

用鹽堆砌出見附島前有漁船開過的景象

他用重達兩噸的鹽填滿古民家的空間,鹽巴填出來半人高的海面上,再利用充滿巧思的小道具作出各種海上風貌,有鹽堆砌出來的珠州見附岩,超市販售生鮮用的保麗龍盤作出來的小漁船,而遠方瓶瓶罐罐搭配牆上掛的水墨風景畫,代表的就是日本海對岸的中國沿海。參觀的時候,沿著房間外圍的走廊慢慢欣賞,不同角度都有不同的景色。

同區作品№9 位在粟津海岸的沙灘上,小山真德的《最涯の漂着神》,跟能登過去的捕鯨文化和漂流神信仰有關,日本傳統有「寄神」的傳說,經由潮流或海風抵達岸邊的漂流物,被視為是彼方之神贈與的禮物,或甚至是神的化身,能登地區現仍存有祭奉寄神的神社,藝術祭中還有幾個其他作品也使用了漂流神的元素。

藝術家以半截漁船為主體,藝術家配合木雕成的鯨魚骨造型,組合成鳥居的意象,進入船身處代表的神殿放了一座女神像。

《最涯の漂着神》

北行進入日置町,作品№6鴻池朋子 《陸にあがる (登陸)》,是一組兩件的作品,一件坐落在懸崖峭壁,另一件位在海岩上。礙於時間有限,我們只看了海邊的作品。穿過充滿植披的步道來到岩岸邊,我一邊驚異於地上盡是漂流至此的垃圾,各種塑膠容器的破片,其中還看到簡體中文的洗髮精瓶子,在勉強踩踏出來的小路盡頭,白色骨骸造型般的作品在不遠處的岩石上、不斷被海浪拍打。這個畫面其實有點衝突,因為在此之前看過網路上的作品照片都拍得非常唯美,並不會想到岸邊的環境其實是這樣滿地垃圾。

而懸崖的作品據說也只能遙望,無法靠近觀賞,從介紹的照片看到一樣是白骨的造型,將鹿角和人類雙腳結合。也許作者想創造的是一種介於人和神之間的存在,在海與陸地的邊界,無語看著無法反抗的大自然默默承受人類任性的所作所為。作者選擇這個地點也很有趣,名符其實是能登半島最先端的作品呀。

Photo: Nohagi Naka 取自官網

出發前作的功課之一,是看了電影「寧靜咖啡店之歌」,下一站來到的便是電影中位在木之浦海岸的咖啡館場景。電影裡出現的ヨダか夜鷹咖啡小屋仍保留原樣,作品№4《海上のさいはて茶屋(世界盡頭的海上茶屋)》設置在這裡,也有特別企劃的茶會在這邊舉行。

ヨダか夜鷹咖啡
《海上のさいはて茶屋》

作品№5 《船首方位と航路》則設在離咖啡屋稍遠的海灘上,用珠洲海濱常見的小船和一個巨大的船首像結合起來,作品會因為風和重力的關係不停搖晃轉動。船首金色老鷹的造型是以十九世紀末美西戰爭中美國軍艦船首像的造型為原型,當時的波多黎各區域被割讓給戰勝的美國,現居於波多黎各的這組藝術家Allora & Calzadilla,延續他們作品中對歷史和政治的批判。

《船首方位と航路》

在夜鷹咖啡小屋後方幾步之遙處,有真正在營業的咖啡店「Cove cafe」,會在「餐飲篇」中介紹。在這邊喝完咖啡,我們向南穿過珠洲中段的山區,往當晚住宿位在「寶立町」的「のとじ荘」前進。見附島岸邊也有一件藝術季的作品,但因抵達旅館天色已晚,我們計畫用過完晚餐後先去看另外兩個夜間點燈的作品,此作品便是明早第一個行程。

這次藝術祭有兩件夜間點燈的作品,皆為利用廢棄的舊火車站發展創作。作品№30《うつしみ(現身)》,由來自印度的三人團體 Raqs Media Collective 創作,在廢棄的舊上戶車站之上,傾斜的發光骨架結構裝置,彷彿化身為車站的靈魂從本體浮出,在黑夜中觀賞起來如夢似幻。

《うつしみ》

作品№32為法國藝術家Adel Abdessemed的《ま・も・なく (即將進站)》,則是設置在舊鵜飼車站,一條巨大燈管貫穿懷舊的廢棄車廂,象徵過去與未來,雖然「列車即將進站」的廣播聲不再響起,但時間仍然推動著珠洲前進,或許透過像藝術祭這樣的活動,能活化地方帶來觀光客甚至吸引青年返鄉,未來不可知但或可期待。

《ま・も・なく》

第一日的藝術祭行程就此告一段落,下篇開啟第二日 😁。

參考連結

奧能登藝術祭背景:世界盡頭的藝術旅行─行前篇

我的行程:世界盡頭的藝術旅行─行程篇

藝術祭作品介紹:作品篇(1)作品篇(3)作品完結篇與後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