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期中報告:流し素麺終於進化成Misua-verse惹

實驗室Twitter記錄的整理

珍黃教學媒體
story-building
May 1, 2022

--

1月13日,雷切室管理員復活了系上荒廢許久的3D列表機。實驗室正式開張了(撒花)。這是實驗室Twitter最初的一筆記錄。

《電脳コイル(電腦線圈)》(2007)在日本首播15年後於臺灣Netflix上映。眼鏡這樣的「mono/物品」如何成為探索擴增實境乃至虛擬實境的想像在這動畫中細緻地刻畫探索著,非常精彩。15年後的新作品《地球外少年少女》更延伸了這些可能性直到宇宙

到開學前的這段期間,除了(看動畫)等著實驗室另一項調查計畫展開並與Wei-Ling前輩協調下學期的教育訓練內容外,便是簡單收集教材並整理到Twitter上。

2月1日,Wei-Ling捎來歡歡的自畫像。滿心歡喜地換上。

2月4日開工,說明未來的實驗方向。總共寫了5則。

一直以來便試著將設計操作與歷史思考放在互爲影響的動態論(而不僅是靜態的結構論)下觀察研究,並試驗著其教學上的可能性。而實驗室的成立,正為這數年來思考下的新一步。

2月12日正式委託juntin前輩為實驗室設計標誌,前輩的作品集可在behance上看到。

開學前,藉著製作簡報整理心中對課程對實驗室的想法與想像。

也分別在medium這裡,跟方格子發布選修要求。很高興最後來了9位修課同學,4位畢業班5位碩士班。

2022年2月22日,Wei-Ling前輩的Grasshopper輔助KNH機場設計課程海報公開。也連著表格一併送到教務處教資中心好申請給前輩的演講費。

開課時沒想到也來了許多旁聽(之類)的外系生。

在4堂課與1次的期初評圖後,實驗室的標誌設計終於定案。而修課同學們則…..

4月17日,邦尼生日,Lutjuk整理了篇他們的童年回憶。

4月22日,修課的2位同學取得不錯的成果,得以進入下一個實驗階段。

29日是這學期的第11周。4月的最後一天跟著進入下一個計畫的2位同學一同拜訪經營Kivala斜坡客棧(IG, FB),也是Lutjuk催生者Zepulj與Wuliu這2位前輩的家與tjau the hunan(織布房),並一同散步古崗跟織布好找尋適合的實驗場。

很好奇到時會是什麼樣的提案。可以確定會有Gps Tag, 3D Printing, and maybe Metaverse。

以上是實驗室的期中報告,請追蹤實驗室的正式Twitter帳號Laboratorium Pakakeri好即時得到最新實驗與設計進展。

接著,記錄裡幾筆關於研究寫作的提醒,

首先,

再來,

--

--

珍黃教學媒體
story-building

始於2017的真大箭竹工作紀錄,課程資訊、簡報備忘。鐘園建築學士碩士、鱈飛餌建築博士。2011起歷任一二年級設計召集;至2024年止指導歷年畢業設計。教授圖學、文化與軍事地景調查實務、台閩建築史、東南亞建築史學與文化細節創作。主持3D設計實驗室。曾支援院必修當代文藝思潮。曾授景觀規畫設計概論與世界建築史。工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