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專題的誕生:故事「每月關鍵字」,我們做了哪些事?

故事編輯部
故事StoryStudio
Published in
4 min readMay 25, 2020
文字/邱敬

故事網站從去年七月份開始推出「每月關鍵字」,從第一期的「工作」開始,到現在已經快走完一輪十二個月。每次關鍵字的企劃執行,都需要投入許多時間與精力,和團隊幾乎所有人的力量,當然也收到很多迴響。

每月關鍵字是如何製作出來的?背後歷經哪些過程和努力呢?我們訪問了主編芷嫣,請她以五月關鍵字為例,跟我們聊聊一個專題的誕生。

Step 1:企劃發想

腦力激盪會議

2020年的題目主軸在去年就大致底定。本年的十二個關鍵字都由全公司共同討論出來。「故事」希望帶讀者以不同物件和面向看見世界,再看見臺灣在其中的位置。不論是「妝(延伸閱讀:三月關鍵字花絮」、「」或是「玩具」等主題都是如此產生的。當然,作為網路媒體,即時回應時事是必要的,故四月臨時改為「瘟疫之戰(延伸閱讀:四月關鍵字」,和疫情對話;原本預計於七月寫的奧運專題,也順勢改為新的的內容。

討論出題目之後就會排定主責編輯做企劃,帶領大家發想,再由編輯部和行銷部各推派一位負責人組成討論小組,合作完成更有整體性的網站、社群及行銷規劃。

編輯部的工作

一般文章的製作流程不外乎:作者投稿、編輯潤稿、編輯、下標、找圖配圖等基本工作。我們也會回饋作者一些編輯建議,透過這樣的互動,很多作者亦在與「故事」合作後逐漸成熟。

關鍵字就不同了,因為是我們擬定的主題和論述主軸,並且尤須注重整體感,故需要向作者邀稿。過程中難免會發生作者想寫或能寫的方向與企劃不吻合的時候,這就必須依賴編輯和作者一來一往的不斷溝通,企圖找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切角。

芷嫣說,編輯的工作是統合性的。有別於每個作者各有專長和偏好,編輯需要能將單篇文章串接成合邏輯的一組組小標,小標之間又要組成一個立體的專題。

Step 2:「點」的產製 — 單篇文章的生成

內容上,為了營造一致性必須歷經下標、潤稿的工作。同時,設計上由於我們沒有專責的攝影師,故每次找圖、設計首圖都是一大工程,就像編輯一本線上雜誌一樣,設計師必須把零碎的圖片設計出整體感(延伸閱讀:四月關鍵字花絮)。通常針對一個專題,設計師會推出二至三個版本讓大家挑選或修改,最終找到最能吸引目光和符合專題主軸的主視覺。

Step 3:「線」的串連 — 專題小標的來回修正

企劃都想得很乾淨很有邏輯,但專題最後長出來的樣子,常跟一開始企劃的差很多。」芷嫣笑著說,有時候會想乾脆自己寫就好,然而時間不允許。舉例來說,五月關鍵字「婚姻」原先希望以社會制度的角度切入討論,綜觀歷史和社會觀念的演進。因此,發想時的概念是「同婚只是進程中的其中一段,或許下一個課題便是被擱置已久的通姦除罪化。」然而就是苦找不到作者寫這些內容,只好想辦法轉彎。

中間變動和調整需要花的心力很大。芷嫣比喻:你原本想好點到線到面,對應到文章-子題-專題。只要一個點跑掉,線和面都會不成形,所以不只是調整文章,更需要補段修正架構,以讓最終的專題還是完整得一個正方形,甚至有核心的正方體。

Step 4:「面」的構築 — 一個立體的專題誕生

專題主軸除了乘載我們自己的興趣以外,也須顧慮大家的喜好。編輯們會把自己當成讀者,設想這樣的內容吸不吸引人,再回頭做功課將各面向填充起來。

但編輯跟讀者的視角不免會差異,讀者看到的是一篇篇文章,會有其偏好;編輯的視角下,每篇文章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專題中有其重要角色。有些邊邊角角無法討所有人喜歡,但就是必須存在,不然東西就不成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