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Five】 故事 StoryStudio 最近都在做什麼?讓 Medium 團隊後台告訴你

故事編輯部
故事StoryStudio
Published in
8 min readOct 21, 2019
文字:邱敬

今年七月,「故事編輯部」的 Medium 帳號正式啟用,並且開始於 StoryStudio Inc. 的 Publication 發佈多篇文章,包含了團隊成員的介紹,以及重要活動、服務的預告和簡介──你發現了嗎,這裡是故事 Story Studio 的後台編輯室。

從 2014 年「故事」創立到現在,讀者們一直是支持我們往前邁進最堅實的後盾。「故事」與讀者的關係,從來就不只是故事單向「寫」東西給大家看,我們也從讀者持續閱讀、轉載,抑或是給予的正反面留言回饋中,獲得能量、持續學習。

為了讓讀者有更多認識「故事」的機會,我們期待透過 Medium 作為團隊後台,與同樣於今年夏天新開張的「故事萬事屋」FB 社團,和讀者分享網站上看不到的,「故事」的故事。

為什麼故事選擇在 Medium 建立團隊後台?

「故事」選擇在 Medium 建立團隊後台之前,曾參考其他團隊的經營經驗,同時從中觀察 Medium 的平台特性。所以在開始介紹「故事」的 Medium 有什麼內容之前,先讓我們一起初步認識 Medium 的特色,看看其他人都如何使用這個平台吧!

Why Medium? Medium 的平台特質

Medium 誕生於 2012 年,由 Blogger 創辦人,前 Twitter 執行長伊凡・威廉斯成立。根據〈數位時代〉整理報導,Medium 初期比較像是文章的展示台,直到 2016 年才逐步增加更多社群功能,成為可以幫助創作者靠內容賺錢的平台。

Medium 協助創作者將文章化為一種產品,從一些小地方就可以看見巧思。比如讀者申請使用者帳號時,平台會詢問個人關注的議題有哪些;創作者在發表文章之前,可以替每篇文章增加至多五個標籤( tags )。Medium 透過內容生產端分類和調查讀者感興趣的內容,連結內容產製和讀者閱讀需求,不僅方便讀者搜尋有興趣的內容,同時也增加各類文章觸及到目標客群的機會。

因為能提高內容被看見的機會,除了自由創作者嘗試的在 Medium 建立自我品牌之外,各大出版商、獨立部落格或是企業都陸續在 Medium 上建立帳號。隨著這些品牌、公司的參與,Medium 上儼然出現另類的聚集經濟,越來越多讀者知道,要搜尋「某某資訊」到 Medium 尋找就對了。

那,這些團隊都在 Medium 帳號上做些什麼呢?

Medium Staff:團隊新聞與使用者回饋

Medium 自己的團隊帳號主要發表團隊最新消息,內容以介紹服務項目、價位為主。

擷取自〈Medium Staff〉

另外,作為一個仰賴作者投入產出內容的平台,為了鼓勵使用者提筆寫作、增進潛在寫作者的信心,他們也會刊登作者專訪、寫作的經驗分享,以及平台寫作夥伴計畫( partner program )的成功案例。

擷取自〈Medium Staff〉

Lingo Team:工作花絮

Lingo 是一個企圖以視覺化形式,協助使用者有效管理自身資料的團隊,標榜「資料管理」服務的翻轉。

乍聽之下並不易理解他們究竟「賣的是什麼?」因此,在他們的 Medium 團隊後台裡,有許多訪問同事的工作花絮。

擷取自〈Lingo Team〉

除了訪問他們的工作項目,也會詢問他們如何使用自家產品。不僅拉近讀者和團隊的距離,也可以達到宣傳產品的效果:

擷取自〈Lingo Team〉

Lingo 的團隊後台比起 Medium Staff 更多元了一些,除了工作花絮之餘,還刊登了多篇其他相關產業的分享。

The Academia:產業新聞、資訊分享

從事學術寫作者或是在學學生,應該都對 The Academia 不陌生。其實他們也有 Medium 帳號喔!The Academia Team 除了跟前兩個團隊一樣會發布團隊內部新聞:

擷取自〈The Academia Team〉

也會透過 Medium 分享一些資料搜尋或是學術寫作與研究的相關資訊:

擷取自〈The Academia Team〉

請問請問!我可以在 StoryStudio Inc. 的 Medium 裡讀到什麼?

故事的 Medium 內容,是我們與「讀者互動」重要的一環。我們新規劃的讀者互動設計,包含「故事萬事屋」FB 社團的時事討論,以及新加入的 Medium。

隨著新訂閱方案上線,StoryStudio 的三個子頻道內容特色越趨明確,故事專注於歷史、說書專注於閱讀,副刊專注於當代議題。三個子頻道的內容儘管力求面向大眾和輕鬆有趣,但從企劃、撰稿到編輯,各個製作環節卻一點不輕鬆,我們必須實事求是,產製兼具知識深度與廣度,能引發大眾反思和討論價值的知識型文章。

隨著團隊編制漸漸成熟,我們希望除了在臉書跟 IG 與讀者對話,也能定期和大家分享團隊內部的工作近況。不僅讓長期支持故事的讀者,透過閱讀成員的訪談,更了解我們如何產製內容與其中核心的企劃理念,也希望透過經驗分享,將我們習得的 know-how 和觀察與讀者交流。

工作花絮:故事裡面有誰?在做什麼?在想什麼?

為了提供讀者更完整且且不斷推陳出新的知識體驗,故事刊登的文章與專題,抑或舉辦的實體活動、推出的出版品,都必須經過前期縝密企劃、發稿、編輯和設計,以及刊登後的社群操作與推廣作業。簡言之,好內容除了需要一個好作者,更有賴一整個工作團隊的合作。

究竟,一篇文章的產製需要哪些人協作?一間以人文知識內容為核心的新媒體,要順利運作有賴哪些部門支持?我們將會在 「工作花絮」逐步介紹這些內部的功臣在做些什麼、想些什麼,以及有什麼工作上的 tips 可以分享。

團隊新聞:我想知道故事後續的規劃,以及新上線的服務!

或許有許多人認為故事只是個「寫文章,說故事」的網站,然而事實上,為了貫徹「從生活發現歷史」的目標,故事五年來(延伸閱讀:故事五週年)除了文章刊登,同時也不斷嘗試推出動畫影音、實體出版品、小旅行、講座、課程、展覽等多元服務。

以往大家僅能在新服務推出時「接收」訊息,得知活動內容與基本資訊,然而每項產品,都是經過團隊內部絞盡腦汁企劃,為了提供目標客群更優質的服務而設計。現在,大家將可以透過「團隊新聞」,一窺故事產製每項產品的背後發想和討論。(延伸閱讀:新訂閱方案上線副刊上線

就只有這樣嗎?接下來可以在 Medium 找到的內容

故事近期的 Medium 內容,以訪問團隊成員的「工作花絮」和介紹新服務的「團隊新聞」為主。不過接下來,我們將伴隨與讀者的互動和故事正執行的各項企劃,在 Medium 上陸續推出:分享相關媒體、人文、創意產業近況的「產業討論」與「友站消息」;介紹各項以「故事」作為研究或對話對象,及以讀者互動為基礎的「讀者 x 故事」單元,讓大家能更直接參與故事的日常。或是如果你有任何想知道的「故事」的故事,歡迎來信告訴我們!

參考資料:

  1. 推出會員付費制、原生廣告,Medium要做媒體聚集平台(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9175/BN-2016-04-11-135433-117
  2. The Academia Team (https://medium.com/@academia)
  3. Medium Staff (https://medium.com/@MediumStaff)
  4. The Rookie and the Pro: Different Ways to Succeed on Medium (https://blog.medium.com/the-rookie-and-the-pro-different-ways-to-succeed-on-medium-f16c7a866455)
  5. Lingo( https://www.lingoapp.com
  6. Lingo Team (https://medium.com/@lingoapp )
  7. Academia (https://www.academia.edu/about )
  8. The Academia Team (https://medium.com/@academi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