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英國求職之路

怎麼甘心自己的職涯,輸給一場世界疫情

I am going to the company who made Nuke!! The world of VFX. I am back!

實在沒預料到,會需要在緊張的疫情期間求職,在經濟不景氣、GDP 持續衰退下,大家都先努力握好手中擁有的。但基於一些不得已的原因,我收起了自己的拖延症末期、2週內把作品集跟CV 砍掉重練、再次在英國海投約200封履歷。

> 還是要先寫在前,非常感謝這一路相伴的各方朋友、各種支持!希望我本篇流水帳,也能幫助到有興趣來英國做設計的朋友們!

為什麼求職?

如果有看過我之前寫過的其他流水帳,可能會知道我為了處理上一張工作簽證,經歷了不可思議的的體驗,還寫了6篇文章😅 在這邊>> 沒有律師的Tier 2申請

那真的是一段搞得我焦頭爛耳的經歷,當時也有想過,希望未來的 5–6 年期間都待在該新創公司穩定發展,直到準備可以申請下一個級別的居留簽證再離開,而且能多累計 5–6 年經驗,在履歷上算是漂亮的數字。殊不知……這波疫情一竿子打翻了這條新創的船、也一巴掌打醒了我。失去了各種投資資金、失去了許多客戶,雖然大家總說軟體業的影響應該還好吧?你們不是可以在家工作嗎?但事實上是,我從倫敦封城開始、大家對於在家工作還很新鮮時,我就被迫加入 Furlough Scheme (就是留職停薪啦,還好英國政府口袋夠深,不枉費我每個月繳納 20% 薪水作為稅收,至少留停時可以領個補助,生活上還過得去。)

雖然沒有被開掉,但公司散發出的氛圍、以及我還算是有自信的職場雷達,都一直告訴我不能再耍廢、不能再溫水煮青蛙了!

我是誰?我在哪?

關於我,沒有什麼特別可以拿來炫耀的地方,狀況大概以下三點:

  1. 我沒有英國學歷,有台灣私立大學學士文憑,數位設計相關
  2. 我需要英國公司為我申請工作簽證 (我已經用過英國打工度假簽證了、也沒有人愛我愛到願意娶我😔)
  3. 我有 5+ 年 UX/UI Design 經驗,3年台灣、2.5年英國

求職準備

身為設計人,在求職前不外乎就是要更新作品集。距離上次製作作品集大約 2 年多前了,而且這 2 年因為待在新創公司,組織規模非常小,身為公司內唯一的設計師,這段時間獲得的磨練,連我自己都可以明顯看到自己的進步,所以4月中時把自己的作品集打開當下,真的差點沒有去撞牆,以前的我怎麼這麽爛?(希望大家都有過這種經歷,代表你進步了!)

為了能讓自己的作品集更符合 Trends for 2020,我先是上網爬文、做足了功課、閱讀了好多英文母語設計師的作品集和 Case Studies,學習了不少關於作品的介紹方式和呈現的邏輯架構。這點非常建議大家,在更新作品集前先認真搜索別人的作品集!可以根據你想找工作的國家,去看看該國的設計師們都怎麼呈現作品的。

Tips >> 去 LinkedIn 上亂連,為了能找到工作,大部分人都很有誠意地提供作品集連結,也可以偷學一點相關專有名詞來用用。

疫情下的衝擊

5 月剛開始海投的第一個月,大概是這次求職經驗最挫敗的一段時間,除了可能是自己的能力不足、需要工作簽證等原因,也可能是因為疫情導致求職市場上的供需不平衡。

開缺的公司大幅減少、失業人數也增加,大家都在開人、誰在跟你開缺?一個看似還可以的職位,據說一天可以收到高達 100 份申請!需要工作簽證的外國人如我,到底怎麼搶贏當地人呢?

請母語人士修改履歷

5–8 月這段期間,除了持續海投,我也陸續在修改履歷和作品集,不過大約 6 月中時,我做了一個決定性的修正,我找了一位母語人士協助我修改履歷!往後的回覆率真的有提高,但也可能是景氣有微幅的逐漸回溫,雖然變數眾多、難以斷定主因,仍然推薦大家執行這件事。

畢竟英文不是母語,我認為自己在語言能力上很難達到母語人士程度,尤其是一些習慣用語、不同情境下的常見用語等,沒有多年經歷過這樣的文化,大概很難抓到用字精髓。就像台灣人平常也不會像中國人講話、使用中國式中文。與母語人士溝通後,我發現我的用字不至於讓閱讀者看不懂,但我本人根本不會使用他們當地人寫履歷時的常用字句,整體看起來就是哪裡不一樣。改正後,相信讓人類 HR 和機器 CV Scanner 都更能快速意會我想表達的。

有方向的海投

所謂的海投不是亂投,大家別誤會啊!雖然是廣灑的方式,但是要灑對方向。就像動物森友會,你把魚餌放在魚的屁股上,等到天荒地老魚也不甩你啦!我這次大概針對以下的方向:

  1. 確認設計工作種類、職位名稱。以我的專業來說,在英國常見的職位稱呼是 UX/UI Designer, UX Designer, UI Designer, Product Designer。每個職稱之間多少會有些微的職務比重不同,這時 Job Description 就要仔細閱讀。
  2. 不侷限於倫敦,放寬至整個英格蘭、甚至歐洲。Bristol, Nottingham, Sheffield, Manchester…… 以及德國、荷蘭、愛爾蘭,盡量尋找軟體開發發達的地區。
  3. 放眼全世界,搭上遠端工作風潮。疫情下也催生了不少全遠端工作的機會,所以我也上了專門的遠端工作求職平台,投了位於美國、澳洲、紐西蘭的全遠端工作職缺。
  4. 雖然開缺數量大幅減少,依然盡可能維持一週至少投出10–20份的履歷(上一次求職,有時可以一週高達30份)
  5. 善用人脈!許多大公司都有內部推薦成功後,推薦者能拿獎金的制度,包含 Amazon, Facebook, Google, SAP, 各大銀行…… 相信有交情的朋友們,會願意幫忙一把(幫朋友賺個獎金啊)。另外,平常要多去 Social Networking,不要抱怨疫情下不能出門,網路上也還是很多活動,各大臉書社團、Meet up 等等,我都盡可能地一直參加,認識更多人、擴展交友圈、經營人脈。實在感謝這幾個月有被我麻煩到的人,感謝各位的大力相助!

收割和回覆率

於4個月內,總計大約投了 200 份履歷,僅有 5 個有正向的回覆(只是有回覆、不代表有進入面試關卡),其餘的回覆大多是 Thank you letter,這個就不多說了。而這5個全都來自於我自投的履歷,直接向該公司投(求職平台Indeed/Reed/Totaljobs 或該公司 Career Page),並沒有透過任何 recruiter 在中間接洽。這段時間也有打聽到前輩說,因為求職者已經供過於求,所以許多公司都不願透過人力仲介徵才,自己招募即可,因此 recruiter 手上的職缺可能不見得很好,很好的大概也沒機會輪到我。

簽證問題

這次投遞履歷的過程中,我發現英國大大小小的公司對於簽證的認知,比起2年前海投時更為了解。大多在最初投遞、填寫資料時,就會詢問相關問題。其中有一題,實在非常有趣啊……

“ Do you have the right to work in the U.K.?”

台灣人當然是有啊!只要你(公司)願意贊助我工作簽證,我當然就擁有工作權!舉凡這種問得不清不楚的問題,我絕對是回答「有」,至少先避免被機器人刷掉。所以以上我這五個有回覆的之一,HR 似乎有些不爽我的回答,但我也只能說是你自己問得模稜兩可。海投的所有履歷中,至少有50% 的公司,極為詳細地詢問應徵者:目前持有的簽證類型、效期長短、未來會需要雇主做工作簽申請協助嗎?剩下的50% 要馬沒問(可能是申請簽證對他們根本不是問題)、要馬問得不清不楚如上。

總結

以大約2.5%的回覆率來看,這次真的低得出乎所料,原因可能是:

  1. 本身能力。雖然不是 Junior Level,但身為 Mid Level without Leadership Experience,我又想往上爬,自己的底線在哪我還算清楚。
  2. 簽證問題。身為一個需要人家替你申請工作簽的外勞,這個永遠都是問題。
  3. 疫情。實在不得不說,非常想要把這次的超低回覆率,歸咎於這個作為主因!

疫情之下,該來英國嗎?

時至今日,我還是很鼓勵台灣設計師們,出國看看不一樣的設計職場,感受一下更為尊重設計師專業的工作氛圍。

但在疫情之下,我誠心建議已有相關工作經驗的朋友們出發就好,剛畢業、剛轉職的朋友們先不要急著來英國,存款先留著、之後帶多一點本金來英國邊燒邊找工作!亦或者是可以選擇先來念書,畢業後相信疫情趨緩、也剛好銜接英國新的 PSW Visa (Post-Study Work) 。

最後題外話

用Social Networking 增強專業能力

在英國的這些年,非常感謝 Taiwanese UI/UX Designers in UK 社團!歡迎在英國、準備前來英國的有志朋友們一同加入。在裡面,除了有「參與」的角色外,每個人也都有機會主辦活動、主持Workshop、各類練習會、讀書會等等。練習當主辦人讓我學到好多,可以用來培養工作上的Workshop 主持能力,社團成員們也都很互相包容、溫馨給予建設性建議,實在是個很難得的社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