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努力了!設計師打造被動收入有哪些?

相信每個人都曾幻想過,如果不需要工作有多好啊!在家躺著就可以賺錢多開心。然而,現實總是殘酷的,以設計師角度來看,我們是用創意來創造收入,然而我們每個人一天只有24小時,透過主動提供勞力的產出投入比很有限。所以方法不外乎也就是開源與節流,開源可以試想著將自己的設計作品複製貼上給多人使用,將價值發揮到最大。反之,節流可以是回收過去被捨棄的設計再次利用,可能是過去討論中被打槍的素材等等

這裡的被動收入並不是完全不付出時間和勞力,而是能有更多的「彈性」時間來「持續」產生收益~

1.販售授權有形的數位設計作品

在過去的時代,販售個人的藝術品其實是非常難,尤其大多數的人並不是某個領域的頂尖設計大神,這種作品在市場上根本沒有價值。但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解決了資訊在傳遞上的不對稱,加速媒合需求和供給。因此設計師可以透過各種平台販售平面設計素材、照片攝影、字體字型、海報設計模板、動態貼圖、上架數位錶面、提供網站設計模板等等來賺取被動收入。常見的網站平台包含Envato ElementsCreative MarketWebflowShutterstock以及Gettyimage等等。更進一步來看,最近很火熱的NFT藝術作品,則是透過販售設計的所有權給予買家,這也造就每個設計師都有更多創收和曝光的機會。關於販售NFT的典範可以參考兩位台灣設計師王新仁吳哲宇的模式。總而言之,設計師未來將擁有更多無限的想像空間,而不是單單在辦公室乖乖做好設計就好,其實我們是有更多選擇。

NFT藝術交易平台
全球第一間西雅圖NFT博物館

2.經營無形的自媒體

擁有自媒體除了能創造個人的品牌形象外,另一個作用就是能藉著平台來導流,藉此達到妳想要達到的目的。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大型品牌願意花大錢去經營媒體,如此一來,就可以減少行銷宣傳的成本。同樣的邏輯放到個人設計師也是如此,在茫茫人海中,要如何有個鮮明的個人特色和角色定位就需要仰賴媒體包裝。目前在設計圈常見的媒體,大多會聚焦幫助設計師成長的文章和訪談專家類型的內容為主。其中,常見的長篇寫作所使用的平台如Medium痞客邦方格子Matters等等;偏短篇的設計新聞系列主題平台如Facebook粉專和Instagram;另外領域內的專家訪談節目大多都是仰賴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以及Spotify Podcast等等平台作為經營的媒介。

去中心化寫作平台

3.開設設計課程和講座

由於擁有大量的自然流量和低門檻的製作成本,在YouTube和TikTok上,自然而然,對於設計師來說,就是一個不錯的分享知識途徑。除了偏娛樂性的平台外,從台灣出發的線上課程平台HaHow好學校,也是一個能幫忙優質內容製造者的線上傳播媒介之一。至於很多人可能會擔心有沒有資格開課,小弟是認為,還是要結合自身興趣和專長才能創造更加吸引人的內容。相信大家在過去的學習經驗中,會發現經驗在多也不代表是個好老師,也就是說,教學熱忱和設計專業間其實是有一個明顯的落差。關於開設的主題內容也建議能做出差異化或選擇更垂直利基型的內容,畢竟市場上的設計教學內容大多都已經存在。所以,定位到市場上空缺的需求,或是結合元宇宙以及區塊鏈等未來趨勢相關的設計技能,或許是不錯的切入角度。

NFT建模軟體VoxEdit
VR版3D設計工具Gravity Sketch

小結

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被動收入來源其實是需要一些機運和興趣結合,也絕非是一兩天能想到的事情,有些甚至只是單純的熱血分享而非總以利益出發點開始。這次的文章也是拋磚引玉(小弟也在努力中XD),可當作未來長期的規劃一部份。希望大家都能成為不愁吃穿的被動收入設計師囉!掰掰。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或[贊助]小弟,陪你一起長大長肉🙏,想要定期收到有趣的內容,可以查看下面的部落格囉

如果喜歡這篇熱湯你可以:
20個拍手:X(台語) 根本就是才子
10個拍手:老摳摳 水喔~
5個拍手:哀額 不錯喔!
隨意拍:手有點卡,想動動而已(手殘XD)
0拍:希望我能再加強!GO~

--

--

Wayne老摳摳UX設計師
老男孩玩設計

Product Designer at Garmin with human factors expertise. Focus on HCI tech, such as AI, VUI, XR, and Multimodal UX. Founder: https://www.facebook.com/Ergo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