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是 1942 年紐約時報的編輯室一景。

邁向媒體數位轉型 2.0:我讀《天下雜誌數位轉型報告》

這份報告完整回顧了《天下雜誌》數位化、轉向訂閱制的過程與心得,請各位先花點時間讀完報告全文,再來看我的想法。

--

媒體的數位轉型一直是業界的痛,也是一個似乎永遠都在追尋,永遠不知盡頭在哪的任務。《天下雜誌》開風氣之先,公布了這份報告,受到頗多好評。

很榮幸的,在這份報告正式公開(2018 年 11 月 15 日)的前一星期,我和幾位朋友受《天下》之邀,先看過了這份報告,並且和《天下雜誌》的吳迎春社長、鄭淑儀內容營運長等幾位負責數位轉型的業界先進,共聚一室,討論了報告的內容,以及對整個媒體產業未來轉型的一些想法。

上星期收到的《報告》PDF 版本。

昨天公開的報告,和我上星期讀到的未公開版本大致相同,只有一些用字遣辭上的調整;所以我上周讀完報告和討論的心得,在正式報告公開後,大致上都還可以拿來這裡寫(哈哈);以下就是綜合我讀完這篇報告,以及與天下的朋友們交流過後的一些想法。

媒體數位化:兩次典範轉移

在這份報告中,詳細交代了《天下雜誌》在內容產製、人力與技能、策略設定與流程、業務面的轉型過程,而轉型的目標是朝向付費訂閱制。

在我看來,這其實是媒體數位轉型 2.0。這二十多年來,媒體的數位轉型有兩次典範轉移:1.0 的任務是將內容數位化,2.0 則是重新找到可長可久的經營模式。

對《天下》這樣歷史悠久,從紙本時代走來的所謂「傳統媒體」來說,從 1.0 到 2.0 ,當然是一個連續的過程;而對其他誕生於數位時代的原生數位媒體來說,儘管無需歷經 1.0 的數位化之路,但要怎麼找到可長可久的經營模式,也還是仍待努力找出解答的難題。

然而,不論是「內容數位化」還是「找到新經營模式」,都是從業者自身出發的「業者角度」;我個人一向比較偏向從「讀者角度」來看這件事。我先前寫的一系列文章,都是從讀者角度出發,來剖析內容業者遇到的各種經營難題,各位也可…

--

--

施典志 Tenz Shih
Tenz的媒體、網路、科技觀察思考誌

資深編輯、譯者、社群經營者、講師、自由部落客。曾任PC home雜誌副總編輯、T客邦創辦人、博客來總經理特助、Yahoo奇摩社群經理、Rocket.cafe火箭科技評論編輯總監、ETtoday 資深副總編輯、方格子平台營運總監,現為專業 L10N 編輯/譯者。各種合作請來信 tenz1225@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