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之下UX求職-荷蘭篇

Yi-An Lai
Flow話不完
Published in
Oct 28, 2020

以筆者個人經驗,講述在荷蘭遠端求職(產品設計師)的經歷,包含求職關卡及準備方法,以及視訊會議可用上的小撇步,希望大家能化危機為轉機,不受疫情阻撓,成功踏出下一步!

2020三月至今,歐洲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相似於英國篇所述的狀況,荷蘭從初期幾個月大多數公司凍結所有人資預算、縮編、裁員等等,到中期政府開始提供紓困方案,而現在,七個月後,部分企業對疫情的影響有較好掌握和應對策略,職缺也開始慢慢出現。

本篇文章以個人經驗出發,詳述筆者在荷蘭疫情高峰期間,遠端求職轉職的過程,內容聚焦於產品設計師的職位,公司屬軟體科技業,所以整個過程也可套用於軟體工程師等相關職位,希望給想海外求職的人一些參考。

到底要不要現在換工作

這是我一開始最掙扎的點,每個人考量的因素都不同,以下是一些思考的面向和屏除一些不確定性的方法:

公司穩定度:如一開始說的,疫情對很多企業都有重大影響,公司在縮編時也都會從freelancer或短期合約者先下手,假設新職缺是一年約,一年後公司營運不佳,就很可能不被續約,所以事先研究公司的財務狀況並了解職缺的合約效期可降低轉職的風險。

產業發展:作最壞的打算,如果疫情一直無法退去,這個產業短期和長期的發展是什麼,有些服務因為疫情顯然變得更為重要,如電商、訂餐外送服務,線上協作通訊等等,如果對於公司產業未來不是很確定,想好問題,面試時主動提問。

遠端開始新工作:相較於前兩項,要怎麼遠端開始新工作的不確定性可能是最直接的,對於沒有遠端工作經驗的人,可以參考:

如果你不需要relocate到一個新國家,遠端開始新工作其實沒有想像中難,當然你需要多花一些時間心力去創造一些線上的場合來認識大家,要到和同事熟絡可能會比一般狀況要更久,但你絕對不會是公司裡唯一一個遠端開始的人。如果你需要搬遷到新國家開始這份工作的話,你可能需要考量更多因素,簽證、租屋、如何在當地生活、交友等等,也許諮詢在當地工作的人能幫助你考量現在是不是好的時機。

對很多人來說,轉職大概都不是一天兩天的念頭,而是很多大大小小的因素累積的結果,所以機會出現時,不免要內心小劇場一下,到底要不要現在換工作,但除了糾結這些因素外,建議申請作業分頭並行,畢竟機會是不等人的呀!

Photo by Caleb Jones on Unsplash

荷蘭求職關卡

在病毒前和病毒後的世界,以我面試的經驗來說,求職的關卡其實是很類似的,以我近期在疫情期間面試的一間公司為例,他們將所有面談的會議集中在一個上午或下午,整個過程如下:

HR電話訪談 (15分鐘):了解動機、過去經驗、薪資期待等等。
對於薪資通常我不會給確切數字,因為需要綜合很多其他因素來考量,所以如果沒有很堅持的門檻,我會拖延回答以避免一開始就破局,如果對方堅持你說出個數目,盡量給一個大範圍,然後補充說明視其他福利等等項目而定。

設計主管電話訪談 (30分鐘):動機、個人目標、團隊合作模式、職位期待和未來成長方向等等。
因為只有三十分鐘,所以談話內容就像素描一樣對彼此的狀況畫出一個輪廓,所以除了先構想介紹自己的方式之外,事先想好要問哪些問題可以讓自己更容易評估這份工作,不再重蹈覆徹。

舉例一:(我對於現在工作的挫折點是公司對UX職責不明,每位設計師依個人偏好行事),我想知道在新公司有著產品設計師、UX研究員、服務設計師這些職位,彼此如何合作、工作交接如何。舉例二:(目前我的設計團隊整體資歷不深也沒有設計領導者,所以決策過程很不順利),我想知道整個設計團隊成員的資歷分佈如何,有無設計領導者,設計主管的角色為何。

設計作業 (視狀況而定)
如果以上兩個訪談雙方都滿意,就有可能收到一分設計作業開始評估你的設計能力,以我收到的作業為例,對方要求不要花超過八小時,重點在設計思考過程,並非最後產出細節,此作業為重新設計某部分的產品功能,作業涵括之前研究的結果和設計目標。

作業的目的其實就是在看你的設計過程,所以我大致上就以我跑專案的過程來劃分這八小時的運用,因為不是熟悉的產品和使用者,除了盡可能收集資訊和發想不同方案外,也必須以現有資料大膽假設,闡述設計決策和背後的道理。

視訊面談 (3小時)
接下來就進入最精彩的部分,三小時的視訊會議,分別為:

  1. 發表作業和兩個作品集裡的案例:這部分的觀眾是整個設計團隊,所以要假設不是所有人都看過我的作品集或知道我的經歷,也並非所有人都知道我的設計作業為何,所以盡量給予清楚的簡介和背景資訊,此外,因為分享螢幕的過程我無法看到所有人的表情,在無法得到即時回饋的狀況下,很容易感到非常徬徨,這時可以適時地停頓並主動詢問一切是否清楚,也可以調整發表和討論的時間,盡量讓你的觀眾保持興趣,避免把問答時間都積在最後。
  2. 設計總監和設計主管面談:會針對上面的發表問更深入地問題,並針對作品集案例提問,例如:我在團隊裡的角色、專案的後續發展、當中遇到的挑戰和如何克服等等。
  3. 和設計團隊聊聊天:團隊合作在荷蘭是很重要的一個評估項目,在正常狀況下,如果以上面談都順利,通常會被邀請和團隊共進午餐認識彼此,或簡單的會面喝咖啡之類的,主要就是認識你這個人,還有看看你跟團隊的契合度。
    但老實說安排一小時跟十來個陌生人線上閒聊真的是滿尷尬的,因為本人並非什麼嗨咖,要隨時用英文跟大家亂哈拉也有點難,所以我的心得是,運用線上的優勢,除了想好興趣、喜歡的音樂電影那些老派的問答外,用點心思佈置自己的環境,讓房間背景幫忙傳達你這個人和你的興趣(如室內植物、畫作、海報、書或音樂等等),也給別人開啟話題的機會,反之,仔細觀察其他人的穿著和背景,例如:我看到某同事背後書架上的一本書,推測他也是同一個碩士學程畢業的,我就順便問了一下,還有某同事穿著一件鹿特丹電影節的帽T,我就提到了曾參與該活動還有在那當志工的經驗,瞬間開啟新話題,雖然感覺些微彆扭,但也這樣聊了快一小時。

起初覺得會精疲力盡的三小時其實一轉眼就過了,其實遠端面試對於非外向者來說,完全不是壞事,比起要舟車勞頓到一個不熟悉的環境,站在眾人面前發表,如果做好充足的前置準備,測試器材、演練等等,在自己熟悉的家中,反而更顯得自在自信。

視訊會議小秘訣:
1. 了解觀眾是誰來選擇對話或互動的形式
2. 運用不同媒介來分享或介紹自己
3. 測試、測試,再測試,找遠端白老鼠幫忙測試畫面、音效和影片品質等等

結語

疫情的確打亂了很多人的計畫,但半年多過去了,大家也不斷地調整試著「正常地」生活,希望藉由分享自己在這期間求職的焦慮和真實的經歷,能幫助在同樣情況下掙扎或考慮在歐洲求職的人,希望大家都能發揮設計師的創意及應變能力,Make the best out of this!

此篇文章多著墨於求職過程,關於面試問題和答題技巧可以參考:

喜歡我分享的設計心法,請按下“拍手”10-30下,讓我們知道你喜歡的方向和內容,也讓我們更有動力持續分享新文章。
記得Follow我和UX設計Medium文章平台Flow畫不完,隨時收到UX職場上的第一手資料。

--

--

Yi-An Lai
Flow話不完

Digital product designer in the Netherlands // 偶爾串場研究員的UX設計師。設計經歷包含B2B軟體、3D列印產品等,喜歡參與產品前期的使用者研究和不斷的問為什麼,近期鑽研和dev team合作的藝術。閒暇時喜歡在低於海平面5公尺的鹿特丹種菜和騎腳踏車看綿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