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HCI/UX 碩班申請心得 Fall 2020

這是個外文系背景、數位行銷產業 PM,如何在無科班設計基礎&CS 能力下,找定位並 DIY 申請 Tier 1 HCI/UX 學校的勵志故事 🦄

昕 頤 H s i n y i
UX Pacer
12 min readMar 17, 2020

--

既然 Medium 要求我放圖片,那就放個希望滿滿的熱氣球好了,大家順利!Photo by ian dooley on Unsplash
本文閱讀時間大約 8–10 分鐘,結構如下:
一、前言
二、申請背景
三、選校策略/申請結果
四、準備時程/個人定位/申請文件
五、結語/好用資源

一、前言:

我是誤打誤撞得知 HCI/UX 的:大學畢業後,加入台灣某數位行銷集團做儲備幹部。在工作的過程中因接觸到市場及消費者分析、為客戶架網站、規劃溝通策略及設計 user flow、大量跨組織職能溝通等內容,又透過公司贊助參加東京 AdWeek 受「使用者體驗」相關應用啟發、同事介紹,才注意到了這個領域。

一開始僅是受到 Human-centered design, design thinking 的方法論與思維模式吸引,也感謝網路上豐富的資源讓我有機會更進一步探索、發現自己對這領域的興趣,進而確定希望出國念碩班深造的念頭。

從決定申請到遞交只有約不到一年的時間,申請路上要感謝太多人的協助與包容,包括公司主管 Polly, Michael, Pinky, Sean, Bella, Cloud、UXD Award 的指導老師 Ian 和隊友、黃老師等,及不斷鼓勵我的家人朋友。

因從前人分享中獲得莫大幫助,也希望我這篇 DIY 申請的分享文能幫到其他想申請這個領域的朋友,取之於社會也回饋於社會!

二、申請背景:

因我本科&工作背景和 HCI/UX 並無直接相關,又頗晚才認識這個領域,故我過去一年努力參與 UX 讀書會的專案、修線上課程,力求讓審查委員會感到「Hsin-Yi 是認真的」和「Hsin-Yi 真的很有熱情呢,錄她」。

記得在看 Alpha Genesis 的某次分享中,提到教授其實也不想誤人子弟 (?),也想確認 ‘Do you really know what you’re getting yourself into?!!’,所以儘可能透過相關經驗或嘗試作為自己熱情與決心的佐證應是挺重要的:

Education
■ 台大外文系
■ 愛丁堡大學交換生
Test Score
■ TOEFL:115/120(R30/L29/S27/W29)
■ GRE:330/340(Q169/V161/AWA4.0)
Work/Project Experience
funP 雲沛創新集團 MA(最近在招募新 MA 唷,心得文連結
■ 集團旗下廣告代理商 飛時 Associate Project Manager(1yr 7M)
■ 集團旗下媒體代理商 cacaFly Product Marketing Specialist(7M)
■ Side Project:山通團隊產品經理、UX Researcher(11M)
■ Side Project:對話千層派 團隊創始成員
■ Side Project:公民不下課 社群行銷
Award/Online Courses
■ 1st Place @ 11th User Experience Design Award(金獎)
■ Design Thinking @ Interaction Design Foundation
■ Introduction to Human-Centered Design @ IDEO.org
■ Responsive Web Design @ freeCodeCamp
■ IBM Data Science Specialization @ Coursera

三、選校策略及申請結果:

相較於絕大多數申請者 Design/CS/(Psychology) 的背景, 外文系+Digital Marketing 的經歷可謂非常非常不典型,因此我在一開始即篩掉了絕對或強烈需要 Design & CS 相關背景的 program(可以去看一下各校 admission 要求,或研究 curriculum 就可以發現各碩班著重的能力)。

也因為我相關經驗較少且時間有限,故在精挑細選後根據 program 業界知名度 / 就業導向 / 產學合作機會 / 課程安排 / 地點 / 學費 / STEM 等幾項要素再篩出了幾個 program,原本想說沒上的話也沒關係繼續工作,所以只投了 4 間「上了絕對會想去」的 program。

Decision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MS. in Human-Centered Design & Engineering (HCDE)
Ad
■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 Master of Integrated Innovation for Products & Services (MIIPS Advanced Study; w/ 15k fellowship)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MS. in Human-Centered Design & Engineering (HCDE)
Rej
■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 Master of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MHCI)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Master of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Design(MHCI+D)

四、準備時程、個人定位&內容策略:

我的申請時程,誠摯建議大家抓得更寬鬆一點~

其實我整體的時程都非常趕,又要同時上班,一年的時間頗吃緊。我很幸運 GRE、TOEFL 等考試一戰就過,但也認識許多無限循環拼考試成績的申請者,考試真的要儘早準備!!

申請同時有很多內容與時程需要兼顧,我是用線上表單來追蹤自己的進度,大家有需要也可以直接拷貝或參考。

四個 program 的線上追蹤表單 ^____^

個人定位
審查委員會看到的申請資料繁多,我認為如何在 package 中有清楚的定位,並透過各種資料互補以突顯自己的特質,應該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畢竟他們一次要看幾百幾千位申請者,要力求讓所有的申請資料完整呼應,呈現出你這個「人」的樣子與潛力。

我在準備申請資料前,先定義了自己的目標、想透過 program 學到的核心能力、 program 需要什麼樣的能力、經歷、人格特質等內容,並依據自己的經驗、特質與我認為的自我優勢給自己定義出幾個與領域也有關的關鍵字 #digital-marketer #strategy #social-impact #people-oriented(之類的,原本的筆記不小心被刪掉了…),而我所有的申請資料都呼應這些關鍵字,強化印象。

舉例來說,我在數位產業的工作本質上也是透過優化、設計流程與媒介(媒體和廣告策略、廣告與素材創意)去和目標受眾溝通,兼顧 marketing 思維,又能從客戶角度思考問題,相較於純 design/cs 背景的申請者可能會是亮點,便可大力強調。還有我投入社會對話、平權運動、公益教育相關主題的經驗,也是我和別人不同的地方。這樣的內容就可在各個申請資料中用不同的型式呈現。

SOP
這毋庸置疑是整份申請 package 的靈魂。因為成績、履歷、推薦信等東西都是零散的,只有 SOP 可以完整將這一切像故事一樣串在一起,並提供「為什麼」你要來這個 program、「為什麼」這個 program 可以幫助你達成你的目標、「為什麼」你會是一個 good fit 等十萬個為什麼。

而 ‘fit’ 是個很玄的東西。我的理解是每個 program 都會有特別重視的特質,這些都可以透過研究他們官網的 mission statement, info session, webinar 的用字遣詞,或過去學生受訪的影片、做過的 projeact 中得知。我當初整理出了一個表格,簡單抓出各個 program 想要的特質、目標、培養的能力等,再依照各個 program 的特點去呈現我的內容。

非常非常精簡的 program 重點

舉例來說,HCDE 官網有 ‘…ensuring tomorrow’s technologies and systems are designed to meet the needs and interests of every individual, community, and society at large.’ 從這句話可發現他們很注重科技對群體的影響力,及你是否有社會關懷。申請者就可以在 SOP、推薦信與履歷上強調相關的經驗。

而在 SOP 中,也可以透過與 mission statement 呼應的文字細節、對 curriculum 的熟稔、特定教授研究領域的興趣(這個興趣若能有其他申請資料佐證最好)、對這個學校或地區其他資源的熟悉度來展示你是「來真的」且深思熟慮過。若這些舉出來的例子能和你的經歷、目標互相配合,就會是非常有說服力的文件。

最後, program 提供的 SOP prompt 也絕對要看仔細,只要是其中提到的問題都務必檢視自己有沒有回答。像是 HCDE 就很佛,在說明中提供了相當直接的引導(如下圖)。SOP 要講可以說很久,有興趣再跟我說。

UW HCDE 官網的 SOP 說明

推薦信
這 2–3 封信主要是讓委員會能側面瞭解你這個人,並應證其他的申請資料。我找了大學時的導師、公司老闆與 UX project 參賽作品的指導老師,分別透過他們的視角補充我的學術能力(因我已有工作經驗 SOP 與履歷都沒什麼提到大學時的內容)、工作表現&跨組織團隊合作、UX 領域相關的潛力&作品經驗。

網路上有非常多推薦信教學不用贅述,相信除了真誠的內容,這個推薦人是否真的了解你&他/她和你的關係,也是委員會會注重的重點。曾在網路上和美國申請者聊過,提到除非你找的推薦人是學術界或業界大咖,有名到委員會也認識(機率可能不高),不然推薦人頭銜應該只是參考用、側面應證對方的社會地位。與其寫出空泛的「這個申請者很棒」,不如找直接瞭解你的人寫出「因為他有XYZ 的能力,我相信符合你們對 ABC 的需求」。

履歷、成績單、Portfolio、Video Essay、GRE&TOEFL
這些應該直接 Google 會更快哈哈哈。

Resume 的寫作格式action verbSTAR Method (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網路上資源已經夠多了,可以直接去查(已幫大家附上 Google search 連結)。若是原先對英文履歷較沒概念的人,建議完成後一定要拿給熟悉英文履歷格式的人看(在外商的朋友或外國人),畢竟履歷追求的是讓審查委員一眼就看懂你在幹嘛、有多優秀。對內容真的很沒概念的話,也可直接上 LinkedIn 參考業界前輩的寫法。

Portfolio 可以去官網看有沒有現役學生的作品集,或是直接上網看好的作品集做參考,不贅述。唯一需注意的是每個 program 的要求不太一樣,有些可能需要 pdf、一頁 pdf + link、網站等,記得看仔細。

Video Essay 並不是每個 program 都需要,記得詳細看要求,通常應該目標是展示申請者的口說表達能力。舉例 MIIPS 是在申請者點選「錄製影片」時,會出現題目,並在 30 秒後讓你錄 1–3 分鐘的內容,每人只有一次機會,很像托福。但 MHCI 的話,申請者可以自由創作 1–3 分鐘的影片,可去 YouTube 看其他人分享的影片,非常有創意的呈現(舉例 rap)可能會讓你比較突出,但也是有影片中規中矩的申請者被錄取(聳肩)。

GRE、TOEFL 的讀書方法因人而異,我是純粹自學,相關心得後續會再寫一篇文補充。唯在兩個考試的先後順序上,建議先考 GRE,可以一舉提升單字量和對英文語文邏輯與文章結構的掌握度,相信對準備托福上會有幫助。

五、結語&好用資源:

申請真的是條漫漫長路,真的很感謝好心前輩在網路上無私的分享,與各路親友大神的協助與支持。希望這篇內容能幫到一些人~如果有特別感興趣的部分,也可以留言或私訊我,我再看看是否有需要或如何分享!

申請好用資源Top UX School:UX/HCI 相關 program 簡易 database。The GradCafe:申請疑難雜症都可看這,與全世界的申請者交流。一畝三分地:中國版 gradcafe,但內容更廣還涵蓋找工作實習。彈塗魚Vivi:內容包含美國研究所申請、找實習等分享,推推!Mason GRE:雖說我 GRE 是自學的,但也從 Mason GRE 同學們分享的讀書心得中獲益良多。Mason 也很熱心的組織申請小聚&留學分享會,對申請上幫助非常非常大!HPX 讀書會:可以認識同好的好社群~UX PacerAAPDUX四神湯:前輩大神帶你飛!UX Collective:業界新知看這邊~IxDA Taiwan:業界趨勢、講座、社群活動,應有盡有~Alpha Genesis:Lillian 在哈佛讀博,分享的申請 tips 超實用,愛她!矽谷阿雅粉專 Anya Cheng 矽谷阿雅:在灣區工作的厲害前輩,無私分享履歷、求職、美國業界趨勢及現況,豐富的資源和實用的建議不看可惜!awwwardsdribblecofoliosBehance:觀察其他人的好作品!Google 大神,包山包海,再不行也能透過 LinkedIn 找到學長姐問~

最後祝大家申請與人生一切順利,也希望疫情早日結束🦄

--

--

昕 頤 H s i n y i
UX Pacer

Flâneuse from Macondo|UX Designer|LinkedIn: Hsin-Yi Hsi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