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HCDE的兩三事 — 課程模式、錄取狀態、同學互動

Sam Yang
UX Pacer
Published in
6 min readDec 26, 2018

第一個學期匆匆地過了,現在又到了一年一度申請季,有許多讀者向我詢問HCDE的相關問題,由於網上的資料不太多,回想一年前的自己,心中也會對於這program 有一些疑問,因此決定來回答一下這些問題~

HCDE課程狀態與模式

我這學期修了 Introduction to User Centered Design,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International User Experience.

以Intro to UCD為例,這是所有碩一生第一學期的必修,基本上就是把User Centered Design 的過程走過一遍,從前期的研究到設計產品。前半學期會著重在Research,後半學期則是Prototype, Usability Study等。通常每一班會有兩位老師,一位是主講(教授或是資深講師),另一位是Co-Teacher。以我的那班來說,老師是系上教授,co-teacher則是Facebook的UX Designer。我還蠻喜歡這樣的配置,以我們班為例,當主講教授講到一些研究方法的理論時,co-teacher就會分享他在業界的實際經驗,是怎麼使用這個研究方法,或是在什麼要的情況下他會推薦,什麼樣的情況下不會使用。作為User Centered Design的入門課,這門有個人作業與小組作業,個人作業主要是有蠻多Reading要唸的,有比較艱難的理論長文本,也有實用的網路文章,在學期初的時候大家會認養文本,每週會有同學輪流上去報告。小組作業是這門課的重點,隨著老師每一週的UCD進度,小組也會跟著一步一步得去Develop這個產品,通常老師會給全班一個大主題,然後再由小組去腦力激盪、研究與這個主題相關的內容。以我們班為例,老師給的題目是「校園安全」,有人做大學校園的夜晚安全、實驗室安全,也有小組是做幼稚園反霸凌相關,也有小組做小學生情緒管理的內容。

理論為基礎,給你實務發揮的空間

可能有很多人會好奇我們系的課程內容是重理論還是實務,經過了一個學期,我覺得我們系理論跟實務都注重。理論部分透過老師講課以及閱讀文本,自行吸收後再運用到小組Project當中,實務則是「給你實務發揮的空間」,也就是在期末的Project當中有讓大家發揮的空間與場域,讓你有機會去使用、Apply學習到的東西。要特別跟大家說,這並不代表老師會帶著同學一步一步去學習怎麼使用Sketch, Invision…等這些工具(也不一定用這些工具),老師只是給你一個概念與資源,自己學習吸收後,可以應用在Project 中,但他們並不會很硬性的規定你一定要用什麼方法。如果當初來這個系是抱著想要來學一些視覺設計的內容,例如色彩、軟體操作等,可能就會有些失望,基礎的視覺設計方面系上的課不多,大部分要靠自己去學習。

上課氣氛與小組互動

我覺得HCDE課程與其說是上課,不如說是討論。因為一半的同學們都是正在業界工作的人,另一半裡面有八成是有工作經驗的,上課時大家會分享自己在上班遇到的問題,或是曾經有過的相關經驗,對於沒有相關工作經驗的我來說,我認為這些同學分享的資訊,都是非常難得又「實際」,讓我可以聽到同一個理論或是方法,「理想中」與「實際上」的情況有什麼不一樣。就課堂參與度來說,這真的蠻看個人狀態,有些同學一直很踴躍的發言,有些人則是不太講話,不過整體來說是蠻活躍的狀態。小組討論的話這真的有些看運氣,因為有些組員可能是白天要工作,他們的時間就會比較有局限性,參與度可能也會受影響。但這也不是必然,我這學期的三門課都有正在工作的組員,雖然他們的時間有局限性,但參與度都很高,對於分配的工作也都盡力完成。

2018錄取同學狀況 — 10%是新鮮人

HCDE MS的學生大約有一半是Part-Time Student,一半是Full-Time,大多數人都有過工作經驗。以2018來說,全部的新生中只有一成是大學剛畢業的新鮮人,二成的人有過專業的UX經驗,三成的人是完全沒有設計相關經驗(包含平面、視覺、網站工業設計)。由於學校在西雅圖,許多Part-Time 學生都是來自科技業,其中不乏大公司如Microsoft、Expedia、Boeing、Uber、Amazon等。

根據入學的調查(在科技業工作幾年),大約三成的人是有1–2年的經驗,四成五是有三年以上的經驗。同學們來自各行各業,大家來念碩班的目的也都不一樣,我覺得有一點和其他學校不一樣的就是「目標」。並不是每個人都想成為UX Designer/Researcher。如前面所提的,有一半是正在工作的人,對他們而言找實習、找工作不是首要急務,系上也有蠻多工程師、PM,感覺他們是想要了解UX,讓自己有UX的概念,增加在工作時的方法與策略。正因為「目標」的不一樣,相較於其他HCI相關Program,我覺得HCDE的整體氣氛比較(Relax?) 一點。在系上不會有集體奮鬥,大家都要同時找實習、工作、面試等,可能只有那兩成的國際生或一成的大學新鮮人會比較積極。其實系上這方面的資源也是蠻多,不過要自己去多留意就是了!

補充一點,HCDE因為在大西雅圖地區UX界算是蠻有名的,所以除了全校性的Career Fair,我們有自己的HCDE Career Fair,會有很多公司來專門找UX的人才。以下為今年有來招募的公司:

https://www.hcde.washington.edu/cap/career-fair

最大的資產是同學們

我覺得HCDE最大的資產是同學們,正因為每個人的經歷、現在的「狀態」、未來的目標都不太一樣,你可以在「還沒出社會」的學生狀態就開始建立許多人脈。這些人脈在你要找實習、工作時都可能著你一臂之力,不管是想要找人內推還是請有經驗的人幫忙看作品集。但,這一切的前提也是自己要勇敢的去Networking(這部分我也還在練習中),對於這方面有興趣可以參考 June Liu外國人在美國念 HCI 最重要的能力一文。

小結

所以到底HCDE喜歡什麼樣的學生?這一點我很難給一個確切的答案,因為同學們真的每個的特色都不一樣。但這也可能就是答案?我覺得在寫SOP時,亞洲的學生有時候會很喜歡強調排名、獎項等,這種成就方面的內容,但我覺得這些內容背後的 “Why”(動機、為何做這樣的決定等)似乎更為重要,也是常常被我們忽略的部分。

「申請的歷程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記得『自己的特色跟定位是什麼』,並且強調你在這個Program/領域當中能扮演的角色。」如果對於SOP方面還有一些問題的,可以參考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Human Centered Design & Engineering 2018 Fall 申請心得 的內容~也別忘了去看看其他篇申請文系列,希望大家都可以申請上理想的學校!

--

--

Sam Yang
UX Pacer

Hi I’m Yun Shan, Sam, 珊 | Design @ Microsoft | UW H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