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拓展領域舒適圈對 UX 工作者來說很重要

讓自己各個領域從 0 到 1

June L
UX Pacer
7 min readJan 17, 2019

--

前言

借用了《從 0 到 1》的書名,但我要講的事情跟創業一點關係都沒有(欸)。

我想說的是,如果在任一領域專家是 level 100,什麼都不懂是 level 0 的話,身為一個做 UX 的人,讓自己在各個領域都有 level 1 是很值得投資的事。

也就是俗稱的 “樣樣通,樣樣鬆” (咦)

我大學的時候唸生物,有一陣子對創新創業有興趣,之後接觸了心理跟資工,現在在美國念 HCI (申請心得)。因為一直在不同的領域轉換的關係,常常覺得很多東西都會一點,但又沒有一件事情真的很強底子很硬。我常跟別人開玩笑說自己是 “Jack of all trades, master of none”。

沒有專長這件事曾經讓我很沒有安全感,但在申請 HCI ,與實際念 HCI 的過程中我發現這其實是個意外的優點。

每天都在面對不同領域

澄清一下,我這邊說的領域不是研究,設計,寫程式這種技能,而是比較接近產業的概念,例如零售,醫療,遊戲,金融等。在 MHCI 不管是上課還是做專題研究,會接觸到的領域五花八門。就我自己來說,我入學以來做過的 Project 有:

  • 校園通勤體驗
  • 動物領養流程
  • 醫院的資訊系統
  • 聲音的擴增實境 (Sound Based AR, 細節可以看這篇)
  • 用 FitBit 資料預測睡眠品質
  • 改善公司股權交易員的資訊系統

其他同學們有人做機器人,主題公園,服裝零售,物聯網,桌遊,遊戲等等,五花八門。

我個人覺得好的設計 = UX 方法論 + 領域知識 (Domain Knowledge)

大部分時候 project 是自己選的,所以當你越 Open-minded,對越多領域有興趣,舒適圈越廣時,你就會有更多選擇。畢竟 project 要做的好熱情很重要。

有時候 project 是直接分配給你,但一樣,當你舒適圈越廣,拿到自己喜歡的 project 的機率就越大。舉個反面例子,這學期我有個同學拿到 Youth Sport,但他對於美國青少年的運動文化真的不怎麼感興趣,他做的很痛苦,組員也因為覺得他態度消極合作不是很愉快。

可以跟不同背景的人溝通

MHCI 非常重視與溝通合作交朋友 (連續發好幾篇相關的文章大家可能聽爛了感謝包容)。我覺得我多元 (亂七八糟) 的背景有讓我跟各種不同背景的人開啟話題。其中 EE/CS 這一塊是我感觸最深的。

我過去有一些寫程式的經驗,還有對機器學習的基本概念,雖然只是半桶水但足夠讓我與別人聊技術話題,至少在遇到的時候不會怕。我目前做的 project 都比較小,都只有做研究與設計,沒有進到開發的部分。但在接下來 7 個月的 capstone project 裡我想能跟技術的人溝通會是我的一個優點 (capstone project 剛開始之後再跟大家分享經驗)。

如何在各個領域升上一等

我覺得在各個領域都有 level 1 是一件很值得投資的事情,因為:

  • Level 1 很容易練上去,不需要投入太多時間
  • Level 1 表示你有基本的概念跟 vocabulary 可以跟別人溝通
  • 以後遇到相關領域的人或 project 你會有基本的興趣

自從意識到 Level 0 與 Level 1 的巨大差別後,我用了一些方法去拓展我的領域舒適圈,以下是我覺的很有用的方法:

和相關領域的人聊天/ 參加相關聚會/ 聽演講

認識相關的人,去了解他們在做什麼是最快的。畢竟真的懂的人通常能用簡單的語言講出最核心的概念。但有時候自己了解不多,就算遇到專家也不知道怎麼取經,這時就要用以下其他方法先讓自己有些概念後再回來 Networking。

看書

看書是最經濟實惠的方法,個人覺得沒有之一。舉幾個我自己的例子,這些都是我原本完全沒有概念的領域:

  • 太空產業

看了《鋼鐵人馬斯克》後我開始對 Space Exploration 有興趣。然後在某天滑 Instagram 時看到了一個線上教學平台 Master Class 的廣告,廣告的內容就是 Space Exploration。那隻廣告實在拍太好了!我接著看了那門課的講師的書《太空人的地球生活指南》,去洛杉磯玩的時候也跑到 SpaceX 總部外面看火箭。NASA 是 MHCI 固定合作的 Capstone Client,如果不是有國籍限制的話我真的很想進 NASA Team。

  • 能源產業

我一直知道物理是自己的硬傷,大學時只要課名裡有 “物理” 兩個字我都不可能拿 B 以上的成績,所以連帶對能源很沒概念。直到我看了《鋼鐵人馬斯克》還有 《給未來總統的能源課》,開始覺得能源議題很有趣。

  • 美式足球

來美國後發現美式足球真的是很熱門的運動,覺得需要了解但直接看轉播又覺得沒有興趣。所以我最近在看光速蒙面俠 XD,看完以後我的美式足球應該就有 level 1 了(漫畫也是書,大家別這樣)。

講一下我選書的策略。

選書要選該領域的大師的科普書,目的在於讓普羅大眾了解該領域的核心,大概念,不要選範圍太小,主題太特定,或像是工具書的。

例如有人想要了解心理學的話我會推薦 《行為的藝術》或《快思慢想》,而不是普通心理學課本。有人想了解資工的話我會推《改變世界的九大演算法》,或《被科技威脅的未來》(書摘),而不是演算法課本跟機器學習線上課程。

身體力行

做 UX 常說 “I am not the user”,但我覺得同理使用者,對問題產生興趣最快的方法就是把自己也變成使用者。

  • 汽車產業

自駕車最近超級熱門,我也看過很多駕駛體驗設計的例子,但因為我以前在台灣很少開車,一直對車的不是特別感興趣。直到最近與朋友一起去加州 Road Trip 開車經驗值大增。朋友們很大膽的讓經驗不多的我開市區與山路,最後一天我在高速公路上用 130km/h 開了兩三個小時。真的變成駕駛後我開始理解開車的樂趣與疲勞,如果之後有駕駛相關的 project 我會非常感興趣。

加州中部的路又直又長,天際線很開闊開起來非常舒服。
  • 語音介面 (Conversational Interface)

語音介面是一個近幾年發展起來的設計領域,為了可以了解使用情境我買了 Google Home 和 Alexa,現在每天都會用他們。我覺的自己用過後比較能同理語音介面的使用者,也比較不容易提出不切實際的設計。

我家的兩個語音助理

結論

我覺得對做 UX 的人來說擴展自己的領域舒適圈是重要的,尤其是以後想要在 Design Consultancy 的人,聽學長姐回來分享時,他們都有提到每次遇到新的客戶,他們都要快速熟悉一個新的領域。

什麼都懂一點很好,但在與別人合作的過程中我有發現,隨著 project 越來越大,分工越來越精,有自己的專長會比較有立足之地。希望我可以早日成為一個 “ Jack of All Trades, Master of Som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