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婷的明星咖啡館】#4 我們在TFT都是怎麼吵架的?[podcast筆記] 哈囉,這裡是TFT。

勇敢實驗室 |郵遞
勇敢實驗室
Published in
6 min readFeb 8, 2021

click to listen

多元團隊的想像

大家很常講「多元團隊」或有「多元團隊」的想像,但真的找了多元的人進來之後,會發現一切沒那麼簡單。
(ex: 多元是在幹嘛QAQ?? 獨裁和一元蠻…好….的...)

story 1: 招募沒有達標,張力滿滿的會議室。

團隊必須做出「一個決定」,做決定的過程與方法不一定能讓每個人開心。

在張力很強的狀況下,任何立意良善的切入點,
都會成為「另外一者的詮釋」,形成後續語言上的指責和情緒。

即便目標一致(大家都想要解決問題),
做事方式不同
— 聽所有人的意見、理性分析(data-driven, evidence-based)

多元的豐富與代價

多元顯然會帶來好處(是有力量且豐富的),但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張力不舒服,但不一定是壞事情。
重要的是「心裡有一起往前的共識」,
沒有「這個共識」的話,容易離開原本討論的議題,陷入「這個不舒服」。

團隊演進的過程裡,一致的預設目標是「以終為始」。

如此一來,衝突、張力都可以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
信任「我們沒有人帶著惡意,甚至是帶著滿滿的善意」
(表面的戰爭,內心的和平。)

「一個美麗的教室風景,都是有張力的。」

向我們的孩子與第一線的老師學習,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協作的方式:
一個教室可以既自由又有規範,安靜又活潑。
這些矛盾並不是要我們選邊站,如同第三集說的「富有創意的融合」

“But life at its best
is a creative synthesis of opposites in fruitful harmony.”
— Martin Luther King Jr.

富有創意的融合,融合著「看起來對立的東西」。
生命中最豐富的狀態,是達到極富創造力的融合而不是選邊站。

story 2: 安婷與采桑的衝突

2a: 采桑的需求開關
1/ 「如果一整天都在接受需求、感受需求、回應需求,最後會成為一個很內耗的狀態。」
2/ 人在不同狀態下,看待訊息會有不同詮釋。

2b: 安婷的刻意練習
(回信1) 練習「看見優點並表達給對方」,避免「但是」。
(回信2) 壓下行動派本能(避免馬上刺回去),誠實表達受傷的心情,同時尋找重新溝通與對話的可能。

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覺察自己和別人:練習好好地好奇,好好地覺察自己。

最難的刻意練習是「不要跟字面生氣」,而是「看到背後串起來的事情」。

人在面對壓力會有不一樣的反應,可不可以理解這個反應,
也信任「我們是在同一陣線」?

在這個前提之下,再去想如何回應這個反應,這樣才能繼續往前。

如果真正重要的是「一起往前走」,反應就不該以「我心情爽為優先」。

信任

(一)「信任」是要「主動」伸出去的。

1. 在即使很難信任、很受傷的情況下,仍然主動先願意信任。

2. 多數時間,我們可以說「等你符合我的期待,我再來信任你。」
真正有價值的信任即使有困難、有誤會、有點受傷的時候,先選擇信任。

3. 「正向看待」衝突。

(二)信任與尊重 Trust first, and be trustworthy. 先相信,才看見。

哈佛商業研究:團隊變大的同時,最容易失去效率、產生組織內耗的原因是「出現很多臆測」

1. 不要「會猜的團隊」,不讓「匿名回饋」流竄。
對話焦點永遠不可以是「不在場的當事人」
ex: 私下討論(我只是想確認一下這個感覺…)(八卦就是這樣產生)

2. 不即時的回饋與臆測(讓人有算舊帳的感覺)
vs.
具名即時的回饋 (當事人要有接受回饋的開放度和信任)

3. 回饋 — 邀請vs.要求
回饋不代表「你一定要怎麼做」,但至少是一個「敞開溝通的機制」。
這是一個「邀請」,不是一個「要求」:
「邀請」你聽他的想法,但不是「要求」你變成他想像的樣子。

(三)信任的一種定義:允許別人有傷害你的能力。

信任是很脆弱,而且會受傷的。
我們可以選擇穿上盔甲先保護自己,先選擇不信任任何人。
但這對於「往前走」是沒有幫助的,對自己心中的心結也沒有機會化解。

暴力溝通 vs. 非暴力溝通

  1. 暴力溝通:沒有區分不同溝通元素
    非暴力溝通:一整包混在一起的東西,切分來說(事實 — 詮釋 — 影響)
    a. 陳述事實
    b. 我的詮釋是….
    c. 對我的影響是…
  2. 同樣的行為大家有不同詮釋,「詮釋」是有力量的。
    詮釋不同,但對方有機會可以針對特定事情道歉。
  3. 每一個人作為成年人,需要為自己負一定責任。
    你可以表達你的生氣,但沒有人有責任要撫平你的情緒。
    你要主動地去表達。
    沒有人是受害者,被動的話,後果還是要自己負責的。

為自己負責

  1. 老師沒辦法陪伴孩子一輩子。
    但如果一個孩子需要老師陪伴他一輩子,或許,他不是一位好老師。
  2. 最終生命是自己的,必須為自己負責,必須為自己找到出路。
  3. 老師過度看重自己是一種自我膨脹,也容易失望透支,可能連自己都沒辦法為自己負責。

面對張力

  1. 團隊對「張力」有「共同假設」和「一致答案」
    (差異是有價值的,但差異需要付出努力協助),才能去談其他東西。
  2. 為自己負責:
    領導自己成為一個大人、主動提出信任、健康談論衝突。
  3. 適時借用工具(模型 情境 )去修復,成為制度或組織DNA 。

人生hashtag #第三條路

往往看起來「對立的兩個意見」並不那麼平行,可以找到富有創意的融合

富有創意的融合,融合著「看起來對立的東西」。
生命中最豐富的狀態,是達到極富創造力的融合而不是選邊站。

價值領導:Value-driven Leadership

在組織裡面,沒有用很多SOP去規範每一個人。
如果沒有規範的話,作為群體如何一起往前走?-> 透過「價值」

(一)價值是比規範更籠統的事情,透過「不斷的對焦」一起往前。

(二)價值沒有對錯或二選一
碰到新挑戰的時候,需要坐下來看看這裡頭的價值。
我們的選擇是什麼?哪些價值正在彼此衝突?

(三)story 3: 「規範」or「彈性」? 兩個都很重要
51%彈性 — — — 49%規範
規範還是重要的,但要能夠成為幫助,而不是成為限制的阻力。

李吉仁教授:一個團隊會經歷四個階段,不停循環。

  1. Forming行程
  2. Storming 暴風雨
  3. Norming形成一些規範、價值選擇
  4. Performing 成效、效果

要相信團隊會往前,也要相信自己。

【桑婷的明星咖啡館】[podcast筆記連結總表]

--

--

勇敢實驗室 |郵遞
勇敢實驗室

「每一個人都只有有限的生命,可是如果我們有好好珍惜與重要的人相處每一刻,便已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