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從 Side Project 開始

佛系創業家:不全力投入、不找資金、不會被甩、不吃泡麵、不待車庫

Chloé
YiYi Network
5 min readMay 3, 2018

--

Photo by A. L. on Unsplash

提到 Startup Entrepreneur (創業家),你腦中浮現的畫面是什麼呢?放棄穩定的生活展開冒險之旅、開始沒日沒夜的工作、窩在小房間裡邊吃泡麵邊寫 Code、與投資人周旋、每天徘徊在自我懷疑與志得意滿之間、與愈燒愈少的資源賽跑?

幾年前有一篇文章「Why I Won’t Date An Entrepreneur」,作者講述自己與三個 Startup Entrepreneur 約會的故事。第一個男人做音樂網站,在一次早餐約會中帶著他的創業合夥人一起出席 ; 第二個男人做線上約會平台,帶她去參加 Speed dating,還把她當使用者研究對象 ; 第三個男人在籌備共同工作空間,她從來沒見過第三個男人,就在他們改了第六次約會時間後,她放棄了。

創業只能這樣嗎?

最近我在 Medium 上看到一篇文章「How to build a startup empire without selling your freedom」,發現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創業型態。

創辦人有時間在公園遛小孩、跟家人出遊採橄欖、甚至不用 quit 原本的工作,讓自己在保有收入的情況下,以 Side Project 的形式開始,自由地探索各種可能性。

令我驚訝的是,以這種形態建立的公司並非小公司,而是能發展為非常成功的大企業。

by Ben Duchac on Unsplash

案例一:Ahrefs

Ahrefs 提供 SEO 分析與搜尋優化服務,在這個領域是僅次於 Google 的全球第二大公司,它的創辦人 Dmitry Gerasimenko 一開始並沒有辭職創業,相反的,他做了四個 Side Projects。

當 Side Projects 需要人手時,他就用自己的薪水聘人來幫他做,就這樣過了四年。直到其中一個專案 (也就是 Ahrefs) 的收入超過他原本工作的薪水時,他才辭職全力投入。

案例二:JotForm

JotForm 協助人們做出好看的線上表單,有 320 萬用戶、100+ 位員工,它的創辦人 Aytekin Tank 一開始也沒有辭職創業,他每天早上六點就起床回覆顧客的問題,然後去上班,直到五年後產品成功,他才全職經營自己的公司。

Aytekin Tank 幾個月前寫了一篇文章,文中提到他花了 12 年的時間打造一家穩定、不需要他也可以運作的公司,他的員工不需要半夜爬起來擔心 Landing Page 或 A/B Test 的事,而 JotForm 從幾百個用戶成長到 320 萬用戶的過程中,採取緩慢成長的方式,沒有拿創投一毛錢。沒有投資人的壓力,他可以選擇留點時間給自己、給家人。

這些都來自他對生活方式的「選擇」:在擁有成功公司的同時,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品質。

他提到這種創業方式需要極大的「耐性」,畢竟他花了十二年的時間緩慢成長到 JotForm 現在成為市場的領頭羊。

” My advice? Take your time. Build your life and your business. Don’t get caught up in the roller-coaster news cycles and short-lived trends. “

— Aytekin Tank.

Photo by Andrew Draper on Unsplash

案例三:Todoist

Todoist 是在全球擁有百萬用戶的待辦事項軟體公司,他們同樣沒拿過創投一毛錢,創辦人 Amir Salihefendic 寫的 Medium 裡提到,

Todoist 是一家沒有出場策略 (Exit Strategy) 的公司。很多公司拿了創投的錢,被逼著做出違反創辦人意願的決策,因此 Todoist 選擇完全自給自足,不會有人逼我們去我們不願意走的方向。

註:出場策略指的是公開發行(股票上市)或被併購,投資人藉由出場 (Exit) 賺回投資的錢。

“ It’s a marathon and not a sprint. “

Amir 認為 Todoist 的成功來自於把創業當「馬拉松」來看待,所以他不會去想怎麼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估值、募資、然後把公司賣掉。他 24 歲時到矽谷找 Todoist 的種子輪資金,當時創投出價數十萬美金 (約台幣三百萬),但 Todoist 當時每個月的收入只有一千美金,他很輕易可以接受這筆錢,然而「自己可能會失去對公司的控制」,因此他放棄了資金。

小結

上面三個案例開啟了我對另外一種創業模式的想像,原來創業可以選擇不用急著募資,先從 Side Project 做起。

成功的創業家可以是像 Spotify 的創辦人 Daniel Ek 一樣,23 歲就把公司賣掉,第一次退休,他後來又創了 Spotify。也可以是像上面三個案例一樣,以緩慢的方式成長、以永續經營為目標,同時選擇一種 work life balance 的創業人生。

對於這種創業家而言

“Happiness is a journey and not a destination!”

如果你想更了解這種創業模式,與平常熟悉的創業模式之間的差異比較,可以去看 Peter Yeh 寫的 YC Startup School 導讀文章

--

--

Chloé
YiYi Network

📍Taipei, Taiwan 👩🏻‍💻 Software Develo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