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正義▶︎

房屋是民生必需品,應優先加以運用,其次才作為投資工具

吳達偉Z9 板橋立委候選人
板橋5青吳達偉
4 min readNov 21, 2019

--

台灣人非常習慣「有土斯有財」,房價再高,大家都以為理所當然,很少人注意到我們被房地產剝削得多嚴重。如果你家長輩還是認為「房子本來就貴,年輕人努力一點趕快買」,你可以跟他分享:

台北的「房價所得比」是14倍,也就是一個雙薪家庭不吃不喝要14年才買得起一間房。
美國紐約的房價所得比大約是6、洛杉磯大約是8、倫敦大約是9。這些國際都會比台北還繁榮,大家要買房子比台北還容易。
台灣經濟體號稱全球第22大,但我們的房價問題傲視全球,穩坐前5名。

誰再跟我說「房地產是經濟的火車頭」都該拖出去打三十大板。台灣的房地產市場失能,只拖累了產業轉型、助長了經濟危機。

危機一》高房價拖累人民生活

2012年台北家戶所得中位數是106萬,房貸負擔率是 32%。也就是每一家戶扣掉房貸之後,可用來消費的金額,每個月大約有6萬。五年後2017年,我們的家戶所得增長到112萬,但是房貸負擔率變成 63%,上升了將近 100%。看起來好像GDP增加了,但繳完房貸之後,每個家庭每個月剩下3.5萬可以支配;調整通膨之後,每個家庭實質剩下2.9萬。

試問,大家的薪水全部都拿去繳房貸了,生活水準怎麼可能會好?怎麼敢生小孩啦?

危機二》高房價危害其他經濟活動

高房價代表著,這個經濟體中有很少數的人,正在剝削這個經濟體內的其它所有人。因為從事任何經濟活動,幾乎都需要實體空間:店面、倉儲、辦公室。房價高的地區租金高,墊高經營成本、導致產品服務價格上漲。看著房價一路飆高,台灣實質薪資會倒退17年,你意外嗎?

危機三》扭曲的房產投資榮景 拖累產業轉型

當討論到台灣整體低薪問題,許多經濟專家都指出是台灣「產業轉型失敗」。

產業轉型需要資金,但是,在台灣最穩賺的投資就是炒房地產。在世界罕見的房價泡沫、不公平的稅制雙重夾擊下,投資台灣的房子不但風險低,持有成本也低。說真的,不能怪炒房客沒良心,有了這種莫名其妙的制度,傻子才不把錢放房地產!

什麼是產業升級?就是資源從低效率行業流向高效率行業,提升技術、提升管理效率、提升產品和服務品質,用一樣的資源創造更多利潤。當我們資金只流入房地產,就排擠了其它投資,阻礙科技、新創產業等其它投資。這樣說好了,台商資金回流,你看到大家先炒地皮,還是先研發徵才?

離譜的高房價已經壓迫了人民生活水平、阻礙正常經濟發展

吳達偉支持:

  1. 增設囤房稅:降低單一自用住宅稅率,另外明定累進稅率。請見《囤房稅 :聲明政府不鼓勵炒房的決心,讓房市正常化
  2. 落實實價登錄:房地產交易資訊透明化,買賣不受騙,讓房市恢復健康市場機能。請見《實價登錄:讓想賣的人賣得掉,想買的人敢出手
  3. 興辦社會住宅:照顧經濟弱勢和青年租屋族,增加只租不賣的高品質社會住宅。

每次講居住正義,都會有前輩提醒我:別再提了,這沒有票!

前陣子我的臉書也收到訊息,有些人告訴我別推囤房稅,因為只會造成階級對立。彷彿囤房稅是撕裂社會的仇富條款。

我想再次重申:居住正義非關仇富。很多擁有房產的人,最初的購房資金也是他們打拼得來的,囤房稅不是針對任何富人,而是要修正這個制度。目前的制度讓住房變成低持有成本、高報酬的投資標的。在這種情形下,任何有資產需要管理的人,都會選擇購買房產。並不是富有的人故意囤房炒房,而是制度迫使市場失靈:明明空屋越來越多,人們卻越來越買不起房,形成目前的痛苦處境。

經濟發展不該是靠著炒作民生必需品。一個公平的社會,會儘量讓大家都有水可喝、有食物可吃、有居所可住。我們不會允許有人囤積飲用水、白米致富,但現在的制度卻變相鼓勵有資金的人加碼買房,不但讓年輕人一輩子買不起房,還害富人背上「為富不仁」的罪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