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日本考美術大學院經驗分享(2019)-準備篇

Robert Hsu
雑談通信
Published in
13 min readMay 20, 2019

本篇以準備考美術大學院的一整年應有的準備進度和我自己準備的內容,大略可以看出應試日本美術大學院的各個時間點與進度,如果你正在準備來日本的話也可以看看是不是能派上用場。在準備的時候一定是會身陷迷霧的,請不要吝嗇找朋友們求援或相談。

2018年以InkJet製作的花布,硬是找了語言學校同學幫忙拍攝,作為申請作品集與實物使用。

美術大學院入學試驗:一場留學考試的大冒險

其實我覺得回顧起來蠻像在過RPG遊戲的,我個人在工作的時候主要做一些品牌設計、網頁設計、雜誌的頁面設計、後期則是做比較偏PM和行銷的工作,整體來說還蠻雜的。後來在第一次考失敗之後才決定要投入テキスタイル的領域把一件事好好學起來,所以也算是跨系報考吧。好在日本的大學入學時程和各種行事都安排的很固定,只要在時間點上完成某些進度,自然而然在最後本番的時候就能安然度過(應該啦)。以下分成需要準備的內容與時間軸。

美術大學院申請準備要件:

  1. 研究計畫書 :800–3000字,包含「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參考文獻」共四大項目。這部分越早完成第一個版本(約800字)越好,到9–10月左右再逐步補充到超過1500字以上即可。目前各校的出願字數都不太一樣,但是如果沒有超過1500字、考試時的小論文會很難寫。寫的過程裡如果一直碰壁,所以多去參考相關書籍的內文在相關議題上的寫法、或是直接引用書中或是報導裡的某個論點都是建構研究計畫很不錯的方式。相關論文可以查詢參考Jsatage或是CiNii國會圖書館等網站,或是直接在各校所提供的修士、博士畢業論文中找參考資料。
  2. 面試題目:基本上在「選擇本校的理由」「來日本的理由」「研究主題」「作品介紹」這種定番之外,還要對於日常多留意,以免突然被問到「最近看什麼書」「看了什麼展」「被什麼東西感動」的時候只會背稿就死了。
  3. 作品集:前面「失敗篇」談過作品集必須要跟研究計畫有關,根據每個專攻的分野不同,會有不一樣的需求。總之「作品集」包含的項目除了整理成冊的紙本版,再加上「實物」的話可以更加分,譬如平面設計的話實際有將印刷出來的海報或是書作為實物提出的話會更有說服力,空間設計或建築的話提著模型去則是不可避免的麻煩。不過提出物的要求或限制在每個學校跟每個系的考試都有些許不同,還是以目標校的要求為主要準備方向較好。
  4. 小論文練習:根據自己的研究計畫、找過去各校的考題來練習,規定字數約在1000~2000之間不等,小論文考試的重點在於【寫到應有字數】【論述邏輯清晰】【引用論點】。小論文的構成簡單來說分成「破題或引言」+「研究計畫(這部分就是原本寫好的東西拿出來稍作調整」+「他人論點佐證」+「自己結論」基本上是有點像是有一個既有的架構去針對次的題目做不一樣的組成。
在準備研究計畫的時候很多人會用中文或是英文寫一遍、再改寫成日文。我一開始也是先寫成英文、再請日本老師看自己寫的日文內容,但我後來發現這樣太浪費時間也很難寫得出正常的句子,所以我個人覺得最好的方式是用你自己能講得出的日文來闡述你的想法,直接用日文寫,再請老師或朋友幫你修正、調整內容。這樣的方式是最有效率且寫出來的內容是很容易記憶的。另外,小論文並不是每個學校和系所都要求的項目,準備時還是要充分確認報考校系的考試要求。

美術大學院申請時程概要:(以下都是以A日程做規劃)

其實整年度需要做的準備就是上一個步驟所敘述的前三個項目,不斷地反覆增加內容即可。如果你是3~5月或更早就開始準備,請務必以參加A日程作為目標,一方面A日程考試的人數比較少、一方面如果A日程不合格,到B日程通常都還有一個月以上的時間調整,也還有多一次的機會,否則就還要再等一年或是考慮直接回去就職、或是就放棄回老家了。

3–5月: 【研究計畫書、初步作品集、研究目標系所特色與教授背景】
這個時候是最輕鬆的準備時段,準備的內容不求量多,只求能夠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在6–9月去open campus的時候能夠使用。可以到各校的網站上查看簡章跟教師資料、也很多學校可在網路上索取郵寄給你(有些免費)或是你就直接去學校拿也可以。總之先蒐集出完整的資料為主。

大部分學校都會有這種數位資料可以索取,想要實體的話也多半可以線上申請郵送。

如果研究計畫跟作品集都一直做不出來的話,去open campus只會浪費雙方的時間,更不要說後面的事前面談也需要提交很多書面資料、都是要靠研究計畫書去延伸出來的。

研究計畫的架構必須有上面提到的三個項目,雖然不用逼自己寫到非常完整,但至少邏輯關係要做到,這時候大約需要完成的內容在400- 800字左右。作品集則是盡量整理完過去的作品、與研究主題相關的作品還沒有辦法提出的話也還可以接受。

6–9月:【Open Campus參訪、約見教授、了解系所現況與教授交流】
通常opencampus會在這個時段開始,有些學校則是以藝術、文化祭的方式進行,有些學校甚至會有額外的進學相談活動,譬如京都造形大學會到台灣宣傳、有些則是會在各地舉辦小型相談。Open Campus有些學校會與進學相談會一起舉辦,如果有「與教員相談」的活動的話,基本上就是能夠帶著作品跟研究題目去找教授聊天的進學活動,務必在參加前確認該次的開放日是否有能夠與教授見面的機會。如果明寫不能帶作品找教員相談的話就單純去逛逛吧。

東京造形大學2020年度入學試驗的專攻領域說明會,基本上都是可以在官網上找到的資料
印象中去年武藏野的opencampus有兩次,兩次都有進學活動,就有機會跟教授見面。多摩美則是沒有與教授相談的活動,就是單純的文化祭,不過是有機會跟系上前輩聊聊也是不錯的機會,東京造形則是有First Contact與Open Campus兩次,當然越早參加的話越能夠輕鬆見到教授,像是我是在第一次的First Contact去找了現在的指導教授,當時他非常悠閒都沒人找他聊,我一上門就聊了很長一段時間,還請助手帶著我一對一去參觀了工房與做一些很細節的介紹。

另外,因為9月之前應該已經要有一個完整版的研究計畫書了,所以可開始利用研究計畫書的內容來拿考古題練習小論文。

我後來在2018年去了東京造形大的FirstContact、武藏野美術大的OpenCampus、參觀了東藝大的藝術祭、京都藝術大學的OpenCampus以及各校的校外展等,也確實在參訪的過程中找到各校的教授相談,其中也獲得正面、反面、微婉拒絕等回應。譬如我去京都藝術大的時候發現該校的風格跟我想研究的風格有點差異、雖然教授說「目前沒有像你這樣風格的學生,不過也是可以嘗試看看,但是以學校的設備可能不是很能支援到你想做的東西。」的微婉拒絕。到武藏野美術大學的時候則是跟教授聊了一個多小時、也被帶去參觀了工房跟學生作品,最後被說「我認為比較適合你的可能是東京造形的鈴木教授」,也得到了「武藏野美術大學的工藝工業設計系在各個分野裡面沒有最低招收人數,所以要考的話會是全部各分野的教授一起評比決定錄取與否」等等的資訊。*簡單來說武藏野的工藝工業設計系裡面包含的五個分野:工設、木工、金工、玻璃、染織每年招收的比例是不固定的,看該年應考生的表現而決定哪個分野收幾個學生。

9–10月:【準備衝刺期、作品集內容增加、研究計畫1600字以上完成、參加事前面談】

準確來說應該是open campus後~10月事前面談之前,在open campus或是其他進學活動之後就開始這段準備的衝刺期,這時候要把相談得到的回饋加入或是修正研究計畫,作品集則是要在10月之前完成80%,否則11月開始考試就會忙得雞飛狗跳。如果這段時間也有open campus的話也還是要考慮是不是要去,個人建議至少去過一次。若準備的內容有更新的話,多見一次教授也不吃虧吧。

小論文則是最好在9月就能以每兩週或是每週一篇,依照實際考試時間的頻率來練習,如果你在語言學校的話就不要害羞拿去給老師改,或是直接參加相關課程囉。如果是自修的話就只能想辦法找人確認內容是否正確了。

10~12月:【事前面談、正式考試】

如果有事前面談的話應該會被問到一些具體的問題、或是教授會提供你一些他的想法,譬如我在事前面談的時候被問到「你這兩年想要以什麼樣的目標進行研究」以及「研究結束之後希望達成的目標或結果」這兩個比較實際的問題,在正式面試的時候都被教授重新被問了一遍。

小論文的部分,因為已經練習到一個量了,只要注意能夠在時限內寫出足夠的字數即可。字數不到的話一定第一個被篩掉,所以只有字數的部分是不論如何一定要達到的目標。

正式面試時候因為人數過多,所以東造採多人面試,旁邊幾位背稿魔人幾乎一字不漏地背出了幾個預設的題目:喜歡的設計師、喜歡的設計等等,但其實教授問得很簡單,「你最近看了什麼展覽」「你們講講最近感到感動的事情」,我就不是很流暢地講了一下我去看了某部電影的情節與其中很讓人感動的部分。當然也是可以選擇流利地背出這些問題意識相似的答案,但是死背稿說到底應該都不會有太好的結果。

我自己的申請準備:

因為我直接報名了語言學校的大學院協力課程,所以在小論文和研究計畫書上都有日本語的老師能夠協助,不過這個部分老師們也只會幫你修改,並不會幫你寫,所以還是要靠自己去編織出足夠的內容才可以。以下簡單記錄我幾個階段的提出物和準備:

有空就參加講座:在東京有很多設計講座可以參與,譬如蔦屋書店每個月都有主題演講、涉谷的D47或是今年2019新開幕的銀座無印良品也有固定的工藝、設計相關講座,再來就是我之前文章介紹的設計藝廊等等,參加講座除了吸收設計的資訊之外,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累積聽一般日本人講話的語速的經驗」,尤其在講座的模式裡面會有很多日常用語,一開始一定是聽不太懂的,多參加好處多多。

參與相關活動:因為我後來決定去考Textile Design(染織)所以我就跑去報名了手紙社辦的東京布博的志工,想說可以認識一些廠商。沒想到我一去三天,認識了不只廠商,還認識了一些同系出身的作家們,與現在正在學校任教的教師。

東京布博2018 | photo by 雜談通信

Follow Instagram和系所部落格FB:現在很多系所都會有自己的FB或是IG,follow不只是當粉絲,而是可以即時獲得很多重要的對外活動資訊,還有機會follow到應屆畢業生的創作展資訊或是研究室的IG,這些都能成為獲得重要資訊的管道。

東京造形大學First Contact : 因為這個時間在六月初其實還蠻早的,我只帶了研究計畫書(約800 字)跟過去相關作品5個、研究計畫主題作品1個。

Open Campus(京都藝術大學與武藏野美術大學):這時候已經是7、8月,我準備了第一版的作品集(研究計畫主題新作約10個)與研究計畫書(約1200字),都有順利找到教授。有些教授會提供你名片或是聯絡方式,有些則是會跟你說有問題可以寄信到學校信箱找他,不管怎樣有收到任何聯絡方式的話一定要在事後基於禮貌寄信打聲招呼,一方面也可以建立一個聯繫的管道。

OPENCAMPUS與事前面談帶去的作品集 以研究主題下的新作品為主

事前面談:最後我決定出願東京造形大學與武藏野美術大學的テキスタイル専攻,這兩個學校只有東造有提供事前面談,武藏野美的工藝工業當年度則是沒有事前面談。當時的提出物是80%完成的作品集,約10組新作品,加上大約2000字左右的研究計畫書。

製作新作期間發想的草圖整理成小冊子也順便帶去跟教授討論。

正式考試:在東造事前面談的時候我跟教授聊到我想要把新作品印成品出來,詢問教授的看法,他只說「阿真的要印太貴了,你用INKJET印打樣就好」,於是我在考前找了一個大阪的INKJET的廠商印了四張3公尺的打樣布、並且找朋友協助做成實際物件。作品集則是發狂似的做了140幾頁,做到自己覺得這個量已經是我用盡全力的程度為止。出願的書類其實不需要寫到兩千字,兩間學校有各自的規格,所以研究計畫書就稍做刪減之後符合兩間學校的出願要求後提交。

以INKJET印製的花布製作的提出物
剩下的布就直接做成作品集的書封使用
因為2018年東造A日程比武藏野B日程先考,所以我收到第一志願的合格通知之後就直接放棄去考武藏野了,所以詳細武藏野是怎麼進行考試的我就不太清楚了。

以上就是大略的準備過程,漫長的一年回顧起來還真是蠻有趣的。重點還是在「積極地把目標達成」這個核心概念上,不管是靠參加活動、看展覽給自己多一點刺激、還是在面對作品集好好的拼一回,只要是付出都還是會有正向的回饋的。

如果你正在準備大學院的考試,請多多加油,不要放棄!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按下Follow或是分享~:D有關於應試日本美術大學院的資訊可以參考前面兩篇文章,也可以留言詢問,我都會盡可能回答!

--

--

Robert Hsu
雑談通信

From Taiwan/ Base on Tokyo , Tokyo Zokei University ,MA of Textile Design / 日本文化與設計觀察。合作洽談歡迎直接來信> robert.lihsu@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