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斜槓」的五個迷思和三個非迷思

斜槓是一個愈來愈普遍的情形,這個概念也已經發展了好幾年,有些基本的東西就不多說了,這篇來寫寫一些常見的迷思和不是迷思的東西。

開始之前還是再定義一下「斜槓」這邊指的斜槓就是針對工作上,處於「多重職業」 or 「多元收入」的狀態就算是斜槓。同時有一個以上的工作,或同時有一份以上的收入都可以算。以前還會說斜槓青年,現在已經可以把後面青年兩字捨去,不管是斜槓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都可以,時代在前進,斜槓並不是某個年齡或世代獨有的特權。

斜槓的五個常見迷思:

斜槓就是自由接案的自由工作者?

斜槓 = 自由工作者 ... 嗎?

自由工作者如果只有一份工作,一份收入,又何來斜槓之有?例如假設是個英文家教,只透過一個媒合平台找學生,除了家教費用之外沒有其他收入,這樣算是斜槓嗎?

或是接案的設計工作者好了,只有一份工作就是接設計案,也只有一份收入就是案子的酬勞,雖然客戶不只一位,但這樣就算斜槓嗎?

另外一種情況,像華燈初上中的某位女角,晚上在酒店當小姐,白天在百貨公司專櫃 or 燒臘店上班,兩份工作都算是正職,也都需要一點相關專業,這樣算是斜槓嗎?

斜槓的重點在於多重職業 or 多元收入,接案是斜槓中常見的一種狀態,但接案不接案並不是重點,斜槓工作者和自由工作者並不是等號。

以我來說,這幾年幾乎都是有一個正職,另外會講課、或有顧問案、或有其他接案的情況。我是一個 "工作型態自由" 的自由工作者,但不是一般人說的那種全靠接案的自由工作者。工作型態自由這部分可以參考近年開始流行的 "混合式工作" - Hybrid Work - WFA (Work from Auywhere)

斜槓就是打零工?

這題跟上一題有點像。

打零工確實是很容易可以斜槓的一種方式,例如最簡單的同時跑外送 + 工地做粗工 + 便利商店打工,就同時有三個工作了。

不過就像在這篇文章中的斜槓類型那段寫到的:

這種類型的斜槓相對來說比較累、發展性差、綜效低,短期存錢可以,不適合長期這樣發展。

再說一次斜槓的重點在於多重職業 or 多元收入,如果同時是有專業門檻的工作,而彼此在專業和人脈等等上可以互補,會是最理想的類型。

所以斜槓都是在打零工嗎?

如果你只是想要用最快的速度讓自己處於斜槓狀態,當然這是最快最簡單的方法,但發展性差。更理想的方式是文章中提到的另外兩種類型。

斜槓一定要有很強的專業?

所以我還不夠強就不能開始 ... 嗎?

專業愈強、市場上需求愈高,當然會愈好發展斜槓,但真的沒有一定要很強。我們通常是在工作中逐步磨練專業,隨著工作經驗慢慢的變強,在一開始還沒那麼強的時候,就找還不需要那麼強的工作來做就可以啦。

就算是接案,也沒有每個案子都要國際水準,根據業主各自不同的預算和需求,需要的專業自然也是有的需要很強,有的普通就可以。

就算是演講授課,也沒有每場活動都需要業界大神。有的要大神開講,有的要素人分享。

很強會讓事情更好做,但只是要開始做,真的不用很強。

斜槓是為了賺更多錢?

這件事我覺得要看階段。

假設還在很小資的階段,隨意接個案開啟另一個收入來源,就可以快速地提高收入,賺更多錢。

但如果是要追求收入盡可能最高,我認為斜槓可能還不如專精。

斜槓的好處我認為是賺錢的效率比較高 (用更少的資源賺到一樣的錢),賺得更自由也更低風險,但如果以賺最多錢為主要目標,斜槓應該不如在一個職業上全力投入。

也就是說,斜槓帶來的最大優點應該是自由和安全、還有多元,假設目標主要是想要賺錢的人,斜槓也許不是最理想的路線。

要已經小有名氣、人氣才能開始斜槓?

這題跟專業那題很像,答案也差不多一樣。

已經很有人氣會讓事情更好做,但只是要開始做,真的不用很紅。

用我自己的情況來說,第一次開始辦活動的時候,我的臉書好友大約一百多位;第一次接到演講邀約的時候,大概是三百多位,也差不多同時期開始有接案機會。

而到現在這幾年,我自己的體感是,案子詢問的多寡和我的人氣沒有什麼關係,比較跟當時的其他作品有關係。例如開了一堂課,會因為有人看到那堂課而來邀其他課;因為做了一個案子,因為有人看到那個案子而來詢問其他合作。

在這點上我覺得與其說需要人氣,不如說需要的是作品。

談完迷思,也來講講關於斜槓的不是迷思的三個重要觀念:

如果沒有好好經營,斜槓可能只是讓事情變得更糟

斜槓很有機會讓你陷入窮忙,如果沒有規劃。

一份工作就已經很累了,難道兩份工作會變得比較輕鬆?並不會,因應各種突發需求和狀況就可以累死自己,如果這些事情之間彼此沒有關聯,各自的努力無法累積,無法發揮綜效,就很容易陷入窮忙狀態。

愈窮愈忙

愈忙愈窮

要怎麼好好經營?首先需要策略規劃,和確實的執行。如果沒有好好確認過目標,好好思考盤點各種優劣勢,然後做出對應的規劃,就冒然進入斜槓狀態,一個不小心確實很有機會變得更糟。

要斜槓很簡單,有難度的是有累積有專注有策略的斜槓

就像前面寫的,同時打幾份工就斜槓了,一點也不難。

但為什麼要這樣?

斜槓不應該是一種追求的目標,斜槓應該是協助我們達成目標的方式。不是為了要斜槓所以斜槓,是為了要例如更自主自由、更分散風險、或是更多元發展,而斜槓的職涯類型有助於我們實現這樣的追求,因為這樣才去斜槓。

不要追求斜槓

追求你的理想生活,斜槓作為一種協助的方式

而為了要更有效的協助我們達成目標,就要有策略地累積。

要長期經營斜槓,經營個人品牌很重要

隨著我們的努力,專業會變強,作品會變多,人脈會變廣,我們會需要一個東西來承接這一切的累積。

而既然主角是我們自己,那個東西當然最好就是個人品牌。

沒有累積,過去就過去了

有累積,過去的每分努力都能在未來持續發揮效果

走斜槓的路線,通常就是表示選擇將主體放回自己,而不再把公司視為主體,自己只是個員工。

也就是說我們得把自己視為一家公司經營,得經營自己的職涯而不只是找工作。把未來交回自己手上而不只是交給公司,那就一定要有累積,也必須累積在自己身上。

也不需要聽到個人品牌就害怕,覺得好像很難。個人品牌這件事的核心就是這兩句話:

別人想到什麼會想到你

別人想到你會想到什麼

細節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至於要怎麼經營?濃縮到核心也就是這幾件事:

讓別人知道你在幹嘛?

你能幹嘛?

你想幹嘛?

然後會記得你和會想到你

理解上並不困難,執行上有很多可以學習的技能,就去學~並不是困難到很吃天份的事情。

通常來說,經營自媒體 or 辦活動都很有助於經營個人品牌,而又有一件事情可以串起全部,如果想要經營個人品牌就非常值得做:#知識輸出

這點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我自己已經處於這種斜槓狀態大約五六年了,也希望未來可以一直這樣下去。同時也觀察到身邊有愈來愈多朋友也進入這種狀態,整理了一些思維寫成這篇文章,希望能讓更多對斜槓有興趣的人更了解。

文章中提到的幾篇延伸閱讀清單:

--

--

東東 (吳東軒)
一個 NF2 罕病患者的斜槓人生

業務出身的行銷人,確診 1/40000 機率的 NF2 罕見疾病後,從此踏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喜歡思考、喜歡書寫、喜歡自由,也是一個加密貨幣愛好者,期待區塊鏈與加密貨幣普及到日常生活的那一天。著有《人生很難,就想活成喜歡的樣子》一書,個人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eohex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