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做「活動滿意度問卷調查」?

在主辦過的幾百場活動中,我幾乎從來沒有做過這件事。

前陣子也是在一場活動企劃的線上課程中,QA 階段又被問到這一題:

「東東你會做活動滿意度調查嗎?」

「要怎麼知道大家對活動滿不滿意?」

單純發問卷,人們不一定會填,填也不一定認真填,認真填也不一定能真實反映

那所以發問卷幹嘛?

活動結束就結束了,為什麼我要填問卷?

如果是提供某些誘因來吸引我填,填了就有好處,那為什麼要認真填?

就算真的想要給予回饋,認真填寫問卷,但一來每個人在意的點不同,二來每個人的表達能力各有落差,也不一定就能真實反映出參加的心得感受。

那所以問卷可以幹嘛?

問卷可以做到很多事,但這需要設計

針對不同目的不同對象設計,也需要驗證,這是一門很深的專業。

沒有經過設計的問卷,很難問出真正回饋,很難得到什麼關鍵洞察,於是大多流於做做樣子,表示一個「我有在收集回饋喔!我有在意參加者感受喔!」的樣子。

我自認沒有設計出足夠好問卷的能力,所以若需要了解參與者感受、評價、回饋,我會用別的方式。

問卷之於我則變成其他用途,「對上交差」 & 「未來行銷」

想用「活動滿意度問卷調查」收集參加者的回饋之前,要先釐清兩個問題:

「做這個調查是想知道什麼?」

「知道之後要幹嘛?」

通常來說都是想知道參與者實際的感受和心得,假設是娛樂類的活動,參與者到底有沒有玩到?好不好玩?哪裡好玩?

假設是教育性的活動,參與者到底有沒有學到東西?這些東西符不符合他的需求?講的清不清楚?方式是否生動有趣?

而知道之後要幹嘛?通常都是為了後續活動修正,持續調整讓未來能辦出更好的活動。

我想知道參加者滿不滿意,也想知道他們還需要什麼?

滿不滿意主要是針對已經過去的事情,知道他們還需要什麼才能規劃未來。

要怎麼知道參加者滿不滿意,這之前已經寫過一篇文章:

這裡簡單節錄:

我大概會觀察四個部分:

▌活動中參與者滑手機的頻率和時間

愈常滑表示活動愈無聊 (但要看滑手機是在幹嘛?作筆記查資料或是聊天?)

▌活動中參與者將簡報內容拍照的頻率

愈常拍表示內容愈有打中需求

▌活動結束後圍繞在講者身邊的人數

愈多表示台上台下之間愈有共鳴

▌活動結束後散場的速度

愈快表示愈空虛,愈慢表示活動氣氛愈好 (也要看活動時間,已經很晚了散場就會很快)

想知道參與者滿不滿意,這主要目的是要驗證自己有沒有做對?是否有正確的建立預期?吸引到正確的 TA?活動中也提供正確的體驗?

如果都做對了,參與者大多會覺得滿意;反之如果參與者大多不滿意,那就可能有做錯的地方,需要檢討修正。

知道滿不滿意是用來掌握自己做對或做錯的程度

至於想知道他們還需要什麼?則是為了未來的活動規劃,不太可能用一樣的東西持續讓同一個人來參加,要讓人們持續來參加活動,得提供更延伸的內容,但要提供什麼內容?就得知道他們還需要什麼!

知道他們還需要什麼是用來規劃未來的活動

這部分當然可以透過設計問卷去收集,我是用別的方法。例如跟參加者交朋友、常在相關社群潛水。

跟參加者交朋友是非常有用的作法,舉例來說至少加個臉書或 IG 朋友,偶爾會看到對方發的動態,時間拉長後總是會看出一些需求;或如果更深入一些互動更密切,在一些聊天和互動過程中有時候洞察就出來了。

但假設不喜歡人際互動怎麼辦?不想交那麼多朋友做那麼多互動?

以前或許會說這樣的人不適合做活動,但現代來說也沒有不適合,就改用不同的方式做,不喜歡直接人際互動,那就多潛水吧~

網路上有各種社群,社團 / 群組 / 論壇,如果要持續舉辦某種主題或領域的活動,要持續規畫出能一直吸引人們持續參加的活動,那當然需要掌握社群動態,了解圈內人的觀點和需求。

那如果不交朋友、不潛水、不設計問卷,那應該真的很難了解參與者還需要什麼。

活動滿意度問卷調查只是一個工具,重點是你想得到什麼東西

這篇文章重點只是想要寫這個。

在幾次的活動課程中都會被問到類似問題,確實有些活動人之所以做活動後問卷只是因為覺得好像要做,好像大家都在做,但不是很清楚為什麼要做。

▌活動人為什麼要知道活動參與者的感受和回饋?
因為要知道自己做對做錯,以及知道未來的方向。

▌活動滿意度問卷可以達成目的嗎?
這是一個好工具,但需要設計,隨手做個問卷問不到什麼東西。

▌那有什麼問卷之外的方式?
現場觀察幾個重點指標,和參與者交朋友,在相關社群潛水。

--

--

東東 (吳東軒)
一個 NF2 罕病患者的斜槓人生

業務出身的行銷人,確診 1/40000 機率的 NF2 罕見疾病後,從此踏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喜歡思考、喜歡書寫、喜歡自由,也是一個加密貨幣愛好者,期待區塊鏈與加密貨幣普及到日常生活的那一天。著有《人生很難,就想活成喜歡的樣子》一書,個人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eohex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