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365 — 「Obsidian」筆記軟體介紹,筆記自動串連刺激更多靈感

朱騏
生活實驗室
Published in
8 min readAug 25, 2020

🤔為什麼要寫這篇小記?

延續「Blog 1–365天寫作挑戰第二季,關於寫作的新想法」,今天深入介紹這款充滿Geek風格的筆記軟體 -「Obsidian」。

在正式使用這款軟體之前有三件事情要先知道:

  1. 必須能接受Markdown寫作[¹]
  2. 單機版軟體,筆記是用.md檔案格式儲存在電腦本機,需要自行使用同步軟體進行筆記同步(例如 Google Drive, Dropbox…),或付費使用官方的 Obsidian Sync 服務
  3. 無手機App,僅能在桌機上使用 (2022.04.17 更新,目前已經有 App 囉!)

知道了這3點就可以開始使用「Obsidian」啦!

🤔Obsidian有哪些好用功能?

這邊介紹幾個我覺得相當實用的筆記功能,完整功能介紹可以在「Obsidian官網」下載並安裝軟體後,官方內建的文件中看到。

Obsidian是用資料夾的概念來存放筆記(稱為Vault),在一開始安裝時可以先選擇開啟教學文件Vault的選項。

請留意底下的按鍵,Mac對應的是cmd,Windows對應的是ctrl,由於我使用的是Mac因此文章都以cmd為主。

核心功能

有3個核心功能讓Obsidian備受推崇:

🔨 功能1:內部連結(internal link)

我認為Obsidian的核心精神可以用一個詞來總括:原子設計(Atomic Design)。

原子設計[²]借鏡化學元素週期表的概念,將龐大的知識解構層五個層級:

  • Atoms
  • Molecules
  • Organisms
  • Templates
  • Pages

這邊不細講該內容,大家只要知道在原子設計下「一則筆記只記錄一個想法,複雜的知識是由數個想法連結堆積而成。」

以「原子設計」來舉例,如果在這裡展開說明會讓文章又臭又長,因此我可以:

  1. 另寫一篇文章
  2. 尋找相關文章連結
    透過「超連結」的方式,我讓複雜的名詞能夠用另外一篇文章說做詳細說明,就算讀者不是很懂「原子設計」的概念,我只要稍微提及即可,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在深入探索。

這就是「內部連結」發揮的功能,在Obsidian中:

  • 輸入[[來建立文章內部連結(internal link)
  • 若在文章中有使用 H1 ~ H4 的標題,在[[時輸入#可以建立文章段落錨點 (Anchor Point),閱讀時點擊連結可直接跳到該標題段落。
  • 建立連結時,目標連結筆記可以先不用存在(例如目標筆記叫做test123),此時Obsidian會先幫忙新增一則內容為空的test123,我們後續可以再去該篇文章編輯。

讓我覺得最酷的功能是,如果我們更新其他連結筆記的標題名稱,其他有連結此則筆記的內容,其標題名稱也會自動更新!

舉個例子:

一則筆記(標題:test1)中,我連結其他筆記(標題:test2)。此時若我覺得test2這個標題不好,因此修改成Hello World。此時test1中原本標題為test2的筆記連結名稱,也會自動更新成Hello World。

🔨 功能2:筆記排版與瀏覽(format and view)

► 筆記排版
Obsidian中除了常見的Markdown格式,也支援特殊Markdown語法,下方這個功能很酷。

  • [[filename.png]]是將圖片檔案用Markdown格式附加在筆記中
  • ![[其他筆記連結]],是直接將其他則筆記顯示在此則筆記中,點選右上角的「鎖鏈符號」即可開啟該筆記如下圖。

這個功能跟撰寫程式語言很像,我們將可能經常變動、但內容又不多的筆記分開儲存,並且用此語法將「附加筆記」顯示在筆記中,方便我們維護。

以上圖來說,「附加筆記」是在說Obsidian支援哪些附加檔案格式。由於官方可能會經常改動、新增支援的檔案格式,如果我們將筆記分開記錄,之後我只需要維護一個筆記,其他有使用到相關內容的筆記都會自動更新了!

我不需要一則則筆記去改動變動的內容,這項功能節省非常多維護文章內容的時間。

► 瀏覽
Obsidian支援多個視窗瀏覽,對於需要同時開啟多個筆記視窗的使用者來說,真的是非常方便的功能!

3個視窗瀏覽編輯

► Backlinks (反向連結)
顯示有連結到「目前筆記」的其他筆記,讓我來舉個例子:

(2022.04.17 感謝網友 Ryan 更正)
有 2 則筆記,其中 test 1 連結至 Test 2,但 test 2 沒有連結到 Test 1。
當你在看 test2 筆記時,test2 的內容没有 test1 的連結,但你可以在 test2 的 backlinks 那裏的 linked mentions找到 test1。

開啟 Backlinks的功能相當簡單,點擊畫面右邊的箭頭,可以看到有連結至目前筆記的其他筆記。請大家對照下圖,可以發現這則「202008251524 Blog 2 — 「Obsidian」…」的其他連結筆記是「202008241241 Blog Overview」。

值得一提的是 unlinked mentions 功能,當你没有主動連結到目前這則筆記時, Obsidian 可以替你找到其他筆記中,有包含當前筆記標題的內容,你就可以快速做連結啦!

例如 Test 1 沒有連結到 Test 3,Test 3 也沒有連結到 Test 1。當開啟 Test 1 筆記時,若 Test 3 筆記內容中有寫到「Test 1」,就能在 Test 1 的 unlinked mentions 中發現 Test 3 唷!

🔨 功能3:網狀圖檢視(Graph View)

此功能是Obsidian的一大賣點。如果我們在筆記中善用「內部連結(Internal Links)」的話,筆記和筆記之間就產生了連結。此時可透過筆記網狀圖(Graph View)檢視,我們可以清楚得知筆記之間的連結關係。

這個功能模擬我們大腦中想法的連結,幫助我們讓想法與想法之間產生碰撞。你可能會好奇,但如果我根本記不住我曾經寫下哪些筆記,又如何能透過內部連結來串連筆記呢?

Obsidian另一個方便的功能就在這裡,當我們「內文關鍵字」如果跟其他則筆記的標題相同,但卻沒有使用內部連結的話,Obsidian也會自動幫我們偵測到,此時點擊「Link」就可以將關鍵字建立內部連結並串連到該則筆記。不過此功能目前的觸發機制不是很明確,可能在後續的版本會被改善。

其他功能

🔨 開啟指令列

Obsidian中有許多的預設指令,如果一開始不確定如何使用,可以按住cmd + p 可快速開啟指令列。

🔨 簡報模式

只要我們在Setting > Plugin > Slides開啟簡報功能,就可以直接將記事當作簡報來使用。使用---代表一頁簡報,範例如下:

🤔小結

必須要再強調:我認為Obsidian跟目前流行的Evernote, Notion…等筆記軟體其實並不相斥,畢竟這兩個主流筆記軟體的功能跟Obsidian的功能差距甚大。

Obsidian適合用在一個全新專案的探索,我們將各種碎片化的靈感、想法、筆記全部都記錄下來,並且透過內建的Graph View, 雙向連結…等自動化功能來刺激我們的思考。

這篇文章快速介紹了Obsidian的數個重要功能,幫大家再快速複習一次:

  • 內部連結(Internal Links)
  • 筆記排版與瀏覽(Format and View)
  • 樹狀圖檢視(Graph View)

有興趣的人可以一起使用討論!

[¹]Markdown語法網路上的教學很多,可先參考我寫的這篇介紹:用工程師的方法來寫稿,Markdown語法介紹 [²]更多原子設計的介紹:https://bradfrost.com/blog/post/atomic-web-design/ 
我是朱騏,一個渴求新知、熱愛學習的產品經理。也是一個喜歡研究各種生產力工具、熱愛將專案管理知識應用在魔術學習上的魔術愛好者。如果有任何疑問、想聽的主題,歡迎留言給我 📒你會看到這篇文章是因為我在進行365天寫作挑戰,詳情可參考《365天寫作挑戰第二季,關於寫作的新想法》。如果想給我一點鼓勵,請給我 1–10 個拍手;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給我 10–40 個拍手;
如果你覺得文章寫的不錯,請給我40+ 個拍手讓我知道 👏🏻
如果有任何想閱讀的主題請留言分享給我。 最後,謝謝你的閱讀!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擊下方「Follow」我~| LinkedIn @ Chi Chu 歡迎交流

--

--

朱騏
生活實驗室

線上寫作教練,擁有 6 年的 SaaS 產品經理 & 2 年軟體技術寫手工作經驗。我專注寫 (1)技術寫作 (2)數位寫作 (3) 個人知識管理的文章 🤝 歡迎講座邀約、諮詢,可參考 www.chichu.co/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