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 chang
建.解(CODE)
Published in
4 min readApr 19, 2019

--

論述技巧(2)-峰終定律(peak end rule)

有一個有趣的實驗是這樣的…

第1次實驗先讓某個學生把手放到14度的冰水1分鐘…

第2次實驗先讓學生把手放到14度的冰水1分鐘,
拿出來後再放到15度的冰水30秒…

問: 如果得再來一次,你要選哪一種?

最終結果,竟然有80%選擇了第2次實驗。

你或許會想,奇怪...第2次的實驗得多忍受30秒的冰水,但為什麼大家會傾向選擇第2種,原因就在於我們會記得過程中深刻的部分。

對於第1個實驗,從頭到尾放在14度的冰水,這樣的感受是很深刻而且不舒服的。

對於第2個實驗,14度的冰水即便很深刻,但到最後的30秒,15度的冰水讓手稍微舒服一點。

於是,你會發現,我們會很關注過程中的精彩的部分和最後結尾的部分,至於其他細節有時候會被忽略,就像是觀看一部電影,即使前面劇情很無聊,但是中段高潮與結尾片段很精采,依然會覺得是部好看的電影。

而這樣的結果帶出一個有名的定律稱為"峰終定律"。

photo1. 峰終定律(peak end rule)

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獲獎者,Daniel Kahneman發現我們對體驗的記憶由兩個因素決定:高峰(無論是正向的還是負向的)時結束時的感覺,這就是峰終定律(Peak- End Rule)。

學到了峰終定律,這和論述到底有甚麼關係呢? 我們舉個實際的例子上大家看一下,還記得呂世浩在TED暢談歷史嗎? 我們就以這場演說為例,說明這18分鐘的峰和終。

photo2. 學歷史的大用:呂世浩(Shih-Hao Lu) at TEDxTaipei 2014

看完這部演說後,你一定會對忍和先的印象特別深刻,的確,這兩個字在整個演講後烙印在你腦海中,這就是過程中的峰。

最後你對歷史好像也沒那麼排斥了,不再覺得它只是背背人名的學科,為什麼? 最後的終帶你認識到原來歷史是磨刀石,用來磨你腦中那把名為智慧的那寶刀,去細細琢磨呂世浩這段演說,你就會知道峰和終對我們的感受會有多大。

photo3. 解構演說過程的峰和終

但只有演講有峰終定律嗎? 這邊再分享一個小例子…

有逛過ikea的就知道,過程中大多俱備很好的購物體驗,研究數據顯示:
60%的購買品,不在顧客原本想買的清單之內。ikea如何做到的呢?

  1. 不動腦的跟隨:
    因為不必動腦的跟隨,把玩和瀏覽的商品就變多了,所以有很多人說ikea常常讓人迷路,我倒覺得這樣迷路的體驗,變相也形成逛的體驗。
  2. 平衡心理起伏:
    這個階段就很重要了,因為購物的過程不可能永遠很亢奮,你或許要提很重的傢俱,或是還沒找到喜歡的商品,逛太久腳會痠,甚至肚子餓…ikea如何克服?

那就看看下方這張圖吧,是不是覺得有一點熟悉,即便過程中有些低谷,但峰的製造力度如果夠強,才能讓處在低谷的消費者願意繼續往下走,最後結帳離開,這同樣又是峰終定律的運用...

photo4. ikea的峰和終

談到這得進一步思考,怎樣才是有效的峰?

不是任何深刻的點都可以拿來當成你的峰…

還記得我們談過要掌握你的聽眾嗎? 其實不同的消費者就會需要不同的峰,因此不只是試圖打造峰,是打造貼切的峰。這邊的貼切其實就是迎合你的受眾,以ikea為例,物超所值的商品讓理性消費者願意購買,漂亮的展間讓感性消費者會幻想如何搭配,好吃的食物讓大眾消費者吃飽後,有力氣繼續逛。

photo4. 進一步說明ikea的峰

所以,不只是一味去創造深刻的點,得更貼近你的受眾去思考他們想要的是什麼。當然這時候,你就可以隨便打開一份簡報,檢視看看你的簡報有沒有哪一頁會讓人想駐足一下的,這也能順便練習如何掌握整份簡報的起伏喔!

至於,怎麼去劃分你的受眾,這邊先賣個關子,我們將在下一篇的人物誌(PERSONA)為大家更進一步的解析…

-aaron liu & chris chang

--

--

chris chang
建.解(CODE)

用心感受生活,用新創造生活 經歷: 新逸科技 策略規劃 資訊工業策進會 專案經理 擔任經濟部、數位發展部幕僚經驗 輔導50餘間資訊服務商轉型雲端商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