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自由人」能為人生負責的只有你自己!你並非做不到,只是不願去相信

關於這本書的內容與作者

前陣子讀了李惠貞的《成為自由人》,對工作心態上的調整有蠻大轉變,很想與大家分享,並深刻了解很多事情並不是不可能,而是我們不願去想、想了不敢去做、或是根本不相信而已。

我覺得它更適時提醒了我們初踏進職場時的一些初衷,解開一些焦慮與迷茫。

作者撰寫歷年在出版社、Shopping Design 以及獨角獸計劃所累積的工作心得,包含心態上調整、工作裡的收穫以及生活體悟等等,是如何讓我們在工作、閱讀、旅行與人生旅途中,獲得自由。

閱讀前言|這本書如何改變我

前陣子深刻感受到生活有一段,躑躅不前的膠著,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想學習和做的事情有太多,不自覺陷入焦慮、深深感到自身不足的挫敗。

後來在松菸誠品閒晃時,偶然看見了這本書,當時其實是對於李惠貞另一本《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較有印象,後來卻選擇了這本。

現在想想,可能也是當時的宇宙,知道現在的我比較需要《成為自由人》,後來在面對工作時的心態有很大的轉變,生活上也會比較自由和願意放過自己。

不要以「有用」當作衡量事物的標準

不必凡事追求有用,別做需求的魁儡。這是看完書後最大的體悟

書中提到在現在社會,很容易以「有用」當作衡量事物的標準,每天能掌握的時間有限,因此當想學習新的事物時,會傾向選擇能獲益最多的(如工作技能、金錢等具體獲得)

但如果是為了「學這個對找工作好像有用」、「學了這個之後我能獲得什麼?」而做選擇,反而會侷限自己。

總而言之,別為了工作做準備,而是對自己做準備。

『如果我們對有用的定義只在於眼前得到的「具體獲得」,或是與金錢地位相關的現實考量,那必定會錯失生命中許多更有益、也更美妙的事物。』- 成為自由人

被逼迫著學習,其實也無法學得快樂有效率,不知道為什麼,我們經常習慣一定要先知道實際成果,才願意付出。

看著 104 裡工作技能的要求,一一與自己的工作經驗做比對,一但發現有不會的知識背景,就會焦慮的想去找各種學習的方法,讓人對自己感到無助與擔憂,但這樣的心態下學習,並不會長久。

在看完書中描述後,也漸漸放下原本的焦慮心態,因為想學的事情一輩子也學不完,後來相信還是將重心擺在自己真正有興趣且感到快樂的事情上,當適合自己的機會來臨時,也能更好把握住!先認識自己、講求自律,才有機會自由。

「現代人普遍都是急迫的人,他沒有時間,他是需求的囚犯,他不懂居然有東西可以沒用,他更徹底不明白,有用可以是一種沈重而無用的負擔。」《成為自由人》引用了《無用之用》之中的段落。

遺憾是比徒勞更高的代價

工作經常需要發想各式各樣的企劃,有時候在企劃簡報提交之前,就會在腦裡計算著,在各種預算與可能性的考量下,認為部分企劃難以執行而乾脆不提出。

書中因此提到了「不要一開始就認定自己做不到,這樣永遠只會停在現有的能力值。」比起只在腦海裡勾勒,更應該做的是,要想著如何解決,以及需要擁有「不怕麻煩的精神」。

我也很喜歡書中所說的「輕鬆並不會帶來快樂,它只是證明你做不了更難的事而已。」蠻激勵著自己想在工作裡做的更多。

另外想分享一件事,在閱讀這本書後我忽然想起好久之前在撰寫「后翼棄兵」的觀影心得時提到的一句台詞「憤怒正如強烈的香料,少量會讓人清醒,但過多反而感覺會麻痺」。

對自己適量的憤怒能鼓舞到自身,會升起一股我怎麼可能做不到的競爭心態,我覺得有時候這樣反而能推自己一把,願意挑戰的更多。

曾經在某篇文章閱讀到,筆者去參加 Fuji Rock 音樂祭,當時的他直到站在當下才意識到自己真的完成了一個夢想,他提到一個概念與李惠貞在前言所說的一樣「你還沒來過不是因為你做不到,是因為你不敢去想像自己真的在這裡。」

扎扎實實的喜歡這本書

最後想特別分享一下,我很喜歡這本書排版的字距與字體,閱讀起來相當輕盈又滑順,段落又分得很洽當,我不喜歡某些書會選擇很俗(?)的字體,加上段落又是一大段貼上去,實在蠻干擾閱讀節奏與心情。

整本書我大概有 90% 的時間是在通勤時間閱讀,但不會感到任何資訊吸收上的壓力,反而是越翻越起勁。

作者分享與老公、女兒之間的生活故事也讓我在捷運上默默泛淚,對我而言是本集結「改變工作與生活觀念 + 日常真實故事」小合集,希望翻閱這本書,也能對你有所幫助。

喜歡的話可以追蹤我的 Instagram

也許你也會喜歡這些:
《楚門的世界》你選擇虛假世界的真實,還是真實世界的虛假?
緬懷逝去的美好時光。偏執狂導演執導《布達佩斯大飯店》,宛如凋零的失落傳奇王國。
電影與音樂密不可分!暴力美學電影碰撞古典音樂居然讓人如此著迷,《沈默的羔羊》、《戰慄遊戲》等都曾這樣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