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股價的趨勢,利用「股票四階段」。

Allen
SwingTrader - Allen

--

在進入選股邏輯前,我希望投資者都能將風險的重要性給牢記,再強調一次,購買股票時應著重注意風險而不是獲利,或許只有一次的攤平、不認賠,就會導致毀滅性的虧損發生。若還沒能理解風險的重要性,在這邊推薦我寫的四篇關於風險文章:

習慣低接便宜的股票! 當心成為非自願投資人

風險!風險!還是風險!

創造3:1的獲利比,從記錄自身交易開始!

大賺小賠的技巧,”隨時注意部位規模”

這四篇文章寫明了我對於風險的重要性,而我也認為,長期獲利的關鍵在於注重風險。

購買股票時,我傾向購買買進後會急遽上升的股票,那在尋找股票時,應該優先觀察營收、盈餘、股東權益率(ROE)是否大幅成長和使用技術線圖確認股票的需求是否強勁。技術線圖所記載的,是每日供需互動下的結果,價量分析可以協助判斷股票是否處於進貨狀態,透過自由市場拍賣的最根本力量,尋找勝算最高的機會。

使用技術線圖分析股票,第一件事就是判斷股票的當前趨勢,我們可以透過股價走勢圖,來判斷股票目前究竟屬於上升、下降、整理階段。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告訴我們,運動中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除非遭受外力干擾。股票市場也存在類似性質,發展中的趨勢會繼續發展。

而我們要尋找勝算最高的機會,從上升階段股票中開始尋找是個好選擇。在1988年時,美國投資大師史丹 溫斯頓提出了股票四階段,讓我們得以輕鬆的判斷股票型態。

股票四階段

史丹 溫斯頓在《多空操作秘笈》中提到,任何股票必定都會處於市場的四個階段之一,訣竅在於如何進行判定,股票走勢劃分為四階段,分別為:

  1. 打底階段 (the basing area)
  2. 上升階段 (the advancing stage)
  3. 頭部階段 (the top area)
  4. 下降階段 (the declining stage)

我會利用台股觀察的例子,來說明四階段的發生及過程,及史丹 溫斯頓提到的觀察重點。以下以信音(6126)2004年至2009年資料來做舉例,為什麼不拿最近的呢?因為我怕被告。底下是信音(6126)的四階段分布圖。

第一階段 打底階段 (the basing area)

當股票下跌一段時間後,喪失下降動能而開始趨於橫向發展,而發生的原因,就是買盤與賣盤開始步入均衡狀態,導致長期平均移動線開始趨於平穩。

(▲信音(6126)第一階段,成交量低且伴隨股票波動平穩)

第一階段的股票會有幾個重點:

●股價呈現橫向整理,沒有明確的漲勢與跌勢。

●成交量呈現萎縮。

●股價盤旋在150、200日線周圍。

第一階段的發展期間,公司的盈餘、毛利等績效等通常表現平凡,公司所屬產業或許也不太明朗,沒有精彩的發展吸引機構青睞,無法推動股票走出沉悶的整理走勢,精明的玩家也不會嘗試在此買進。

或許會有相當多投資者在此買進,想嘗試底部撈魚(股票剛歷經第四階段),但這種底部可能會持續好幾個月、甚至持續好幾年,底部撈魚恐怕難以產生結果。即使幸運猜中底部,等到股價上漲時也可能耗上好幾周,因為當時的情況缺乏向上的動力。為了鎖定買進後能大幅成長的股票,就先必須等待第二階段上升趨勢出現。

第二階段 上升階段 (the advancing stage)

當股票從上方壓力線與200日線一躍而出,配合著大量的成交量,接著進會進入第二階段,買盤力量大於賣盤力量,股價漸漸攀升,長期移動平均線逐漸翻揚。

(▲信音(6126) 第一階段過度第二階段,股票帶著大量突破長期均線)

第二階段的股票會有幾個重點:

●股價逐漸向上攀升。

●成交量放大,但股票下跌時成交量明顯降低。

●周線上漲線型大於下跌線型。

●長期移動平均線翻揚,且短期均線在長期均線上方。

(▲信音(6126) 第二階段,股價呈現價漲量縮)

第二階段突破後,均線會明顯的開始翻揚,成交量也會逐漸放大,這是因為公司有什麼原因開始受到機構買盤的青睞,越來越多大型機構來參與這場盛會。從第一階段過度至第二階段,不會有正式的宣布,通常也沒有重大的消息面、基本面,但明顯的「價漲量增、價跌量縮」,可以讓我們明確地進入到第二階段之中。

每一次上升的高點皆會高過前一次上升的高點,盤整的低點也逐步上升,但不要只期望股價只漲不跌,第二階段也會經歷過多次的拉回,每一次的拉回就是在重新蓄能,使下一次的上漲能屢破新高,只要確認下跌時仍在長期均線上,且保持「價漲量漲、價跌量縮」,那一切都還在第二階段之中。

金融機構與精明的買家會在第二階段初中期買入,對於需要停損的投資人來說,每一次的整理完創新高點都是買進的好時機,這樣做可讓你的下檔風險非常低,停損可以設定在很好的位置,而上漲獲利也相當可觀,此時的風報比非常有利於買家。

第二階段中期股價可能翻了一倍或兩倍,但這可能只是開始而已,只要公司能夠繼續提供好表現,成長狀況就能夠吸引投資大眾,而買盤也會持續源源不斷。

(▲金麗科(3228),進入第二階段後,三年間從底部上漲約1500%)

第三階段 頭部階段 (the top area)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在股票市場中,便是以第三階段頭部的形式呈現,公司的盈餘不能永遠保持同樣的上漲動能,雖然能持續上漲,速度也會逐漸趨緩。就算成長率能持續維持,金融機構的盈餘估計也會持續向上調整,企業終究會有一天被盈餘估計給打敗,出現成長放緩。

(▲成長率逐漸趨緩示意圖)

到了第三階段,可以觀察到長期均線逐漸趨緩,向上斜率漸漸變為水平,股價漲跌可能會在移動平均線之間,股價可能會繼續上升,但下跌整理的成交量會放大,價格波動劇烈。

第三階段的股票會有幾個重點:

●行情波動劇烈。

●股價可能繼續走高,但行情走勢越來越不明顯。

●下跌成交量放大,逐漸呈現「價漲量縮、價跌量增」。

●長期均線逐漸趨於水平。

(▲信音(6126) 第二階段至第三階段,下跌成交量放大,波動劇烈)

盈餘不能永遠的加速成長,使得龐大部位的機構買盤,必須開始出脫股票才得以安然脫身,精明的買家也在此時脫手,換手情形越來越明顯,身為弱勢買盤的一般投資者,則因為過去的傑出表現,及基本面持續成長而考慮買進。而機構賣盤力量大於散戶買盤,股價開始下挫,逐漸呈現供過於求。

第四階段 下降階段 (the declining stage)

當股價帶著大量跌破第三階段的低點時,就代表進入了第四階段,股價開始低於200日均線,賣盤力量大於買盤力量,長期均線呈現下彎。

(▲信音(6126) 第三階段過度至第四階段,帶著大量衝破頭部低點。)

第四階段的股票會有幾個重點:

●股價逐漸向下遊走。

●股票下跌時成交量放大。

●周線上漲線型小於下跌線型。

●長期移動平均線向下,且短期均線在長期均線下方。

第四階段的進入,代表股票正式進入下降階段,因為公司的盈餘動能逐漸趨緩、盈餘估計低於預估水準,使得機構買盤必須迅速出脫股票,「價漲量縮、價跌量增」的情形越來越明顯,就價格與成交量行為來看,第四階段正好是第二階段的相反,但也有相當多的股票以不大的量進入第四階段,在後續的幾個月內開始重挫。

許多投資人會看到先前的股票表現,認為股價下跌而基本面報告持續開好,認為股票被市場給低估,開始進場撿寶,但法人機構可能預先看到了什麼,例如商品存貨增加、產業成長前景受到影響等等,開始出脫股票。我們不必和趨勢對作,只需跟好市場中的最大戶就可以了。

只購買在第二階段

對於所有買進的股票,我都會確認股票是屬於第二階段的股票,身為使用停損單的弱勢交易人來說,沒有必要跟著市場趨勢對作。即使股票的基本面多麼突出,但股票表現呈現第三、第四階段,那我還是不會選擇買進,因為無法辨識股價趨勢。

我個人判斷第二階段的方式有四點:

●股票呈現價漲量增、價跌量縮。

●股價在長短期均線上。

●短期均線位於長期均線上方。

●日線與周線上漲線型多於下跌線型。

第二階段的走勢就像是海水漲潮,每一次的波浪讓價格持續攀升,但在浪與浪之間總會有許多等待的期間,上漲中整理走勢可能長達數周之久,讓資金在第二階段的整理中等待也浪費了購買其他股票的機會成本,下一篇文章想來和大家討論第二階段的選股,能在浪潮打來之際上浪,快速複利自己的資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