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森林祕境 》(The Forest Unseen),找回心靈淡淡的喜悅

誰說編輯不讀書
誰說編輯不讀書
5 min readMay 7, 2018
住家附近的樹與鳥(作者自攝)

人愈來愈長大,往往照著日復一日的生活劇本活、朝著既定且自動化的目標走:上學走同樣一條路、上班騎那條最省時的路線……。隨著社群網站的出現,生活更加分秒必爭,凡事盡可能多、盡可能快、快到欲罷不能;然而當生活愈來愈分秒必爭,無形中卻把 「追趕」當成最重要的生命目標,而追趕的生活模式,卻往往是人們生活感到厭煩的極大來源。

解方是什麼?德國詩人赫曼赫賽( Hermann Hesse)認為:「人們缺乏的是喜悅,一種超脫的清醒,可以點燃生命的熱情,讓大家感覺生命是快樂的,就像歡樂的節慶一樣……」他強調,我們都需要培養「心靈淡淡的喜悅」的能力,而淡淡的喜悅,就從日常生活俯拾即是的小事物觀察起。赫曼赫賽說:

這種喜悅是那麼不起眼,在日常生活中俯拾即是,所以,幾乎大多數人遲鈍的心靈都無法領略。它們並不耀眼,無人宣傳,而且完全免費。奇怪的是,愈貧窮的人,就愈不明白最好的娛樂,往往是那些不花半毛錢的娛樂。

最近我閱讀的這本好書:《森林祕境:生物學家的自然觀察年誌 》(The Forest Unseen),就是這樣一本引領我們在忙亂的生活步調中,沉靜下來、細緻生活、培養心靈淡淡喜悅的好書。

森林祕境:生物學家的自然觀察年誌 》書封,商周出版。

《森林祕境 》是美國生物學家哈思克在觀察古往今來的文化中,發現多數文化都有「在微小的事物中尋求宇宙的真理」的現象,無論是西藏的曼荼羅、中古世紀以來許多宗教人士從日常之物窺見上帝的存在、或者是那首我們都聽過的詩作:「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手中握無限╱剎那即永恆」,再再彰顯著「以微知著」的重要。

哈思克教授於是自問:在學術理論與生物知識具有豐富涵養的我,真的「看見」森林了嗎?他決定在田納西州的一處山間老生林,找一塊直徑約莫一公尺的圓形土地,作為自己修行的曼荼羅,藉著觀察一小塊土地上的任何事物,來修練自己看清整座森林面貌的珍貴能力,也於是寫成這本名為The Forest Unseen的自然觀察記錄。

曼荼羅,原是印度教中為修行所需要而建立的一個小土台。圖文出自維基百科

哈思克教授這個觀察練習並不是新鮮事,許多國內外知名學者與生態作家,如國外寫 《沙郡年紀》的 Aldo Leopold、寫《湖濱散記》的梭羅,或是透過國內森林專家金恆鑣老師多本譯作、環境工程學者張文亮老師的《河馬教授說故事:大自然裡的生命教育》、淩拂老師的多本自然散文如《山.城草木疏》,都在引領我們探索荒野、植物的奧祕。

但哈思克的練習有意思,他以一年為期,就坐在那個屬於自己的曼陀羅,不做任何移除或增添任何事物,就這麼靜靜的坐著、觀察。一年下來,哈思克在12月31日觀察的最後一天寫著:

在這段觀察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是多麼的無知,連這裡各種生物的名稱都無法一一叫出來,更不可能對牠/它們的生活和彼此之間的關係有深入的了解。我觀察的愈久,就愈感覺自己不可能真正了解這個地方,明白它的本質。……..

一塊曼荼羅地上就存在著好幾百萬個這樣的平行世界。

想到這裡,我不知怎的竟鬆了一口氣。這個世界並非以我或人類為中心。人類從不曾參與曼荼羅地形成的過程。生命是超乎我們知上的,它讓我們將視線朝外。……我一方面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一方面卻又頗為欣喜。

山壁上的小洞,裡頭會不會也住著一個Arrietty?(作者自攝)

對於一個大學教授來說,哈思克透過書寫《森林祕境 》一書而生的自我反省,是極其珍貴的。他點出了幾個重點:

  1. 對於生活世界中充斥的許多「概念」,我們知道得很淺卻從不在意:這些概念我們只知其一或甚至只聽過卻根本不瞭解,但不瞭解這件事並不會對「活著」這件事造成什麼影響,所以我們習慣了習以為常、久了也就對眼前所見毫無驚奇與喜悅之感了。
    舉例來說,前面提到的「一沙一世界」從國小作文範例就不知道看過幾次,但我們真的了解那是什麼意思嗎?我們真的有去認真體悟其中的涵義嗎?
  2.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在人工的網路世界裡搜尋,卻很少看見真實的世界:當然,拜網路世界所賜,現代人能獲取的工具、資訊與資源無遠弗屆,但是在我們快速搜尋資訊、獲得知識的同時,別忘了:除了被動的獲取資訊(如環境保護議題),也別忘了要起而效之,真心的關切大自然的/牠的或它們的福祉。
  3. 你生活中的每一處,都可以是一個曼荼羅:哈思克寫到: 「只要用心關注,任何地方都可以變得很美好,所以我們無須刻意去尋找一個 『純淨原始』、令人讚嘆的地方」

是的,只要我們用心觀察,路邊的小花小草、家中的一盆小樹、天空、雲朵或是每次在路旁徘徊的老流浪狗,都可以是我們生活中的曼荼羅。然後,生命就因為這些unseen被深深地看見,而變得豐碩。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給我大大的鼓勵,我會繼續寫作下去!

延伸閱讀:

給大人與孩子共讀的 《西頓故事記》

讀公路小說《明日行進曲》和《阿國在蘇花公路上騎單車》,獲得復原力

--

--

誰說編輯不讀書
誰說編輯不讀書

Published in 誰說編輯不讀書

村上龍在小說《老人恐怖分子》中寫道: 「人們說是出版不景氣,但實際上並非如此,而是被淘汰。」希望透過這個平台,讓自己保持持續挖掘新事物的狀態。我已經轉至方格子寫作囉!歡迎關注https://vocus.cc/user/@editorbug

誰說編輯不讀書
誰說編輯不讀書

Written by 誰說編輯不讀書

「人們說是出版不景氣,但實際上並非如此,而是被淘汰。」出自村上龍,《老人恐怖分子》。已移至方格子寫作,歡迎關注https://vocus.cc/user/@editor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