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捷運草圖

Gambulus
電信看交通
Published in
14 min readMay 20, 2020
http://cis.pixnet.net/album/photo/95144259

左邊這張圖是中華民國政府在 1986 年對於台北捷運的想像。現在看 34 年前時尚雜誌的女生照片,一定覺得彩妝很蠢品味好怪,難道眼睛是被家暴打到黑青不成;所以看以前的路網設計,當然也不適合用現在的眼光以今觀古妄加批評,這樣做可能有失公允。但這張圖對於現代人,可以帶來甚麼樣的啟發?

當時的板南線可能該稱呼為松板線,過了永春站 90 度大轉彎到松山站。從這個彎角設計可以確定一件事情:當年一定不知道要全盤規劃!明明市區已是棋盤脈絡 5x6 甚至 6x6,可以先建設 1x3 或 1x2,可惜缺乏全局觀,所以不只松板線大轉彎、木柵線往機場也是在慶城街切過去、最後連淡水線在市區沿用舊鐵路的陷阱也掉了進去:都要地下化了,幹嘛不走中山北路把線距標齊對正。如果有全局觀,市區不該經常出現直角彎甚至銳角彎!

https://myptt.cc/article/Gossiping/M.1570606103.A.3C4

走線的選擇有時代背景,批評單一路線意義不大;但當年缺乏全局觀卻是致命傷,不知道戰後嬰兒潮帶來的人口紅利,竟然連台北縣都可以房子蓋滿滿,早知道就灑網。反正台北路網已經骨骼定型轉大人,想完美修正得像高鐵一樣,認錯幾十上百公里;不想花太多錢只可能小改無法大翻修,到處死角。台北已經沒有花時間細究的價值,雙北捷運局還想追求卓越的話,請參考左圖出處小弟舊文,自行努力謝謝!

但 6+1 都當中的 4+1 都,捷運即將遍地開花,趁現在還能挽回大部分錯誤的時候,得先把全局看個透澈,不然就會步上北捷路網的後塵!

就在本部落格撰寫之際,台灣的人口數正在反轉向下,死亡率大於出生率。其實這種事情老早就知道了,中小學廢校都已經發生超過 10 年,現在輪到大學慘烈退場,早晚購屋動力也會下滑,等捷運蓋好相堵會到!

小弟之前吐槽前老闆,但對事不對人;前大老闆其實腦子也是很有料的,至少在展望未來這件事情真的有在動腦筋:

2016–4–29

不要只是認為供給就一定會引導需求,或用供給來安排經濟發展和民生的品質,這個觀念之下,過去地方和中央以為給大的建設資源就是照顧民眾,對選民有交代,這些觀念應慢慢調整,國家財務應有大口袋的思維,並非建設才是照顧,真正要緊的是產業發展改善民眾生計

小米CEO雷軍曾說過: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可惜現在風已經停了,芭樂捷運路線蓋出來只是找死。該如何選出競爭力最強的路線精準投資?

答案是辦選美大賽,跟台北捷運一樣先用 First Principle 把全圖找出來,再挑出當中門檻以上的部分興建,其餘先備用。如果沒有全部畫好,就會跟 1986 年行政院核定版路網造成的後果一樣,盡是不會飛的豬,需要修正。

本部落格成本 0 元,完全只靠腦力在逼抽象明牌;真正的路線規劃,市場行情都是百萬千萬,也不過畫三條線竟然開口 5900 萬,我臉上也三條線!

既然成本 0,自然無法深究所有路線細節,保證還有很多疑難雜症未解,甚至靈異現象。舉例來說,左圖上次 “JR 台湾” 的太保線澎湖線肯定亂畫,是可以偷高鐵大道的路廊,但怎麼可能過得了國1 不用稍微拐一下;硬要在東石設站,坡度得挑戰 3.5%,到時候比如想載 M1A2T 這種 60+ 噸坦克,就算真的弄來八軸平車,E200/E300 的牽引力根本無法在坡道起點靜止起步,連一節都拖不動。

類似小細節的邏輯錯誤一定一大堆,本部落格並不完美,請勿盡信。但如果小弟把大多數精力放在找出這些小細節,自掏腰包現場確認還是其次,等細節勘誤花五年時間修完,錯誤建設早就全都動土,甚至部分都完工上路了。本部落格從去年底開始構思,到下筆文章貼出,已經不務正業砸下半年時間全天思考,搶時間趕著把全套架構推出,難免錯誤百出。

開始前先約法三章:
1. 以下路線僅供參考、2. 只專注在概念高度、3. 可能存在細節錯誤

新竹

新竹是六都以外唯一還值得蓋捷運的地方,路線甚至是戀環癖患者終生追求的夢幻雙環!

捷運環狀線成立的條件是,沿途各站多數都有人潮明顯的高階城市機能,比如教學醫院、百貨公司、縣市政府、大型場館、專業市集 (五分埔服飾、南京東路金融、長明街音響電子、精明一街歐風休閒) 等等。如果要符合上述條件,很顯然環少說一半要落在城內商業區,而不是城外住宅區工業區。

北捷環狀線只有板橋內湖跟信義計畫區會出現明顯人潮,其他站濫竽充數;大台中山手線更搞笑,只剩豐原與沒落中區撐場,75 公里繞那麼大一圈是在哈囉?高雄沿港邊走,載海綿寶寶已經不稀奇;台南更奇葩,中華北路河邊載海綿寶寶以外,中華南路連一班公車都沒有,墓仔埔也敢去!

新竹是個異數,因為被頭前溪阻隔切開,河岸兩邊都呈現帶狀發展,兩條帶子頭尾兩邊只要過河接起來,很自然就會變成環狀線,不須刻意強求;尤其上回分析過,第三象限舊市區、第四象限梅竹兩校加科學園區、第一象限高鐵炒地皮,只差第二象限馬麟厝這塊拼圖,臨門一腳。只要做出適當的城市規劃,新竹將成為全台最有成長未來的城市,完全不受少子化影響。

由於產業動力十足、GG輪班救台灣,蓋捷運只怕涵蓋範圍不夠廣綜效不夠強;橘色環狀線以外還存在一條綠色寶山線,用意在消除覆蓋死角。目前綠色只有片段,但只要後續都市計畫特意設計後,搭配竹北線就可以長成雙環互扣!

橘色環狀線可以全部高架化,全部沿用台鐵車輛軌道都沒問題;綠色寶山線大概只能地下化,流量也較小,也許價值不夠蓋不起來,可先用公車測水溫。新竹大車站如果把橘色環狀線視為上位計劃,大概需要微調,改過會更合身。

顏色的選用是有邏輯的:深色為市區確定路線,淺色是郊區預備路線,台鐵捷運化用黑色,灰色白色路線待確定,黑色既有台鐵站,灰色台鐵站新增,彩色台鐵車站代表沒對準。例如上圖新竹跟三姓橋中間埔羌園,有一顆灰色車站,表示此處可新增通勤站。

桃園

桃園都市計畫

桃園最大的問題在於機場捷運四不像:比速度贏不了高鐵、比價格也贏不了國道客運、視為捷運顯得設站地點莫名其妙、當城鐵看待卻又缺乏轉乘,市場定位從頭錯到尾,沒有自己無法被取代的 niche!這一定是完全不懂經濟學的純種交通人幹的好事,規劃報告也許是外包後還搞業主要求,或者根本沒外包自己亂寫。

機場捷運只能收拾善後,找出自己的市場定位。可行的辦法是林口山鼻之間切掉,林口以東歸台北生活圈,山鼻以西歸桃園生活圈,保留機場航廈之間接駁功能,專注經營生活圈捷運市場。所以林口以東應該撥交給台北捷運公司整合經營,山鼻以西發展桃園路網,山鼻林口中間這段認錯打呆。

除了路線撥交,邊緣居民也得託孤。龜山與鄰近林口新莊樹林交界區域,屬於台北生活圈,台北捷運應該把路線延伸到這些地方才對,沒幾公里舉手之勞,不該自掃門前雪。

捷運的目的,說穿了就是把生活圈所有聚落,也就是上圖都市計畫各個區塊,以最精簡路徑最少次數,透過多次一筆畫連起來。新竹產業地位老大吃肉,腹地聚焦集中,有資格眼睛閉著直接做區域開發;桃園產業地位小弟喝湯,腹地卻大非常多,區域開發失敗的可能性比新竹明顯提高,用供給引導需求太過冒進。可行的做法應該要先滿足現有需求,再逐步延伸到新開發區域。

所以確定的深色核心是 A 字路網,左邊筆劃大園青埔中壢平鎮龍潭,右邊筆劃南崁桃園八德大溪,中間橫向一筆則是鐵路捷運化,加上原來舊有林口線。淺色觀音大竹龜山與灰色新屋龍岡,乃至桃園航空城,端看深色核心路網跑起來之後留多少可虧錢的空間,交叉比對淺色路線公車票箱業績,才知道能往外延伸多遠。桃園戶籍帳面數字看起來年輕又生猛,但內涵論質論量都較新竹差,非得斤斤計較不可。

高雄

明明市區都還沒掃好掃滿,捷運局卻天天只想著偷台鐵票箱,沒出息!

台南高雄的致命傷是低薪,產業轉型失敗!騎摩托車的用車成本,含折舊耗材維修等等全套費用大約 1 元/公里;大眾運輸必須做到比這個數字低,不然居民寧可自行騎車,因為太窮了。尤其高雄馬路又寬氣候又舒服,騎摩托車是輕鬆愜意又方便的生活方式,幹嘛練走路還人擠人。台北捷運票價起跳 20 元 / 5 公里,之後 5 元 / 3 公里,不算起跳都已經是 1.67 元/公里。如果計價方式比照辦理,打從一開始台南高雄蓋捷運就會比較辛苦。

高雄路網是六都當中第二好找的。雖然沒辦法像台北直接無腦灑網收工,但只要把南北向省道畫出來,也是一下就能發現三條主幹線,及 “ 金澄五”、“鳳鳥大” 兩條外圍次要幹線;剩下再用補隙方法,就能找齊市區縱橫路網。

路線重要性以紅橙黃綠藍紫棕依序排列,先蓋深色,淺色要比對公車票箱才能定奪。如果還記得百貨公司的概念,就不會把 “金澄五” 跟 “三民” 混在一起做成瀨尿牛丸,白白浪費子彈!

可惜捷運局沒能把城市脈絡看出來,不然的話鐵路捷運化不只每條捷運線都有對應火車站,還能事先預留共構接口;現在高雄鐵路地下化也是滿滿華國美學,左營高雄民族以外全都是歪的!

當捷運系統發展成很多種路線顏色的時候,就要開始計較轉乘問題。台北的服務標準是 “城內 X 各地” 最多 1 次、“城 X 城” 放生,看是要轉 2 次還是去搭公車;因為捷運系統跟賣場百秒大搬家一樣偏心,珍貴資源只服務多數人,價值低的少數會被放棄。

左圖高雄路網,市區深色路線車站之間最多轉 1 次,弱點發生在路線平行而且沒有轉乘的車站,比如從五甲往返 夢時代/高雄機廠,必須轉 2 次。

轉乘弱點小事,大問題在多條路線綜效恐怕永遠追不上虧損,捷運蓋越多條賠越慘。新竹眼睛閉著蓋,桃園照順序蓋,高雄則是如履薄冰,安排市區幹線公車比照捷運路線與站位,確定真的有足夠運量才能蓋。誰叫高雄馬路又寬氣候又舒服,不騎便宜方便的機車根本是自虐。

前面提到的 5900 萬規劃案,擺明跟機場捷運一樣,業主要求!這肯定又是不懂經濟學的外行人在亂下指導棋。明明全圖攤開搭配超商,一看就知道現階段還到不了屏東,連林園都只能排在大社梓官彌陀後面。還記得賣場百秒大搬家嗎?有機會翻身的市中心區,營收極大化正事不幹,卻老把腦筋動在爆虧的邊陲地帶,華國軌道美學持續大噴發!

台南

找出城市脈絡小事,智力測驗困難到簡單依序是 台中 > 新竹 > 桃園 > 台南 > 高雄 > 台北;但市場可行性卻不是人人都能看懂,得對在地生活型態有一定程度熟悉才能掌握。按投資可行性高低依序為 台北 > 台中 > 新竹 > 桃園 > 高雄 > 台南!把目前機場捷運單獨拉出來看的話,可行性大概介於高雄到台南之間。台南這個坑很大,不想方設法只能虧到無怨無悔,比機捷還慘。

題外話,機捷的 business model 就好像高成數貸款買整排小套房出租,結果出租率卻比預期低很多。先前號稱沒虧錢還能降 10 元,是因為把房貸寬限期的低成本當成賺錢;今年一場疫情打回原形,趁機喊窮說不定還偷偷洗大澡!政客們拿著財報起舞假的眼睛業障重

台南因為比高雄還窮,導致城市商業機能過於虛弱!平日朝九晚五在市區晃兩圈,主要幹道竟然沒多少人車;而上下班時間的橋樑主要車流方向,也與一般生活圈相反,上班出城下班進城,因為主要經濟活動在城外工廠,城內商業空空蕩蕩。

捷運票箱收入怎麼來?答案是旅遊需求、通勤需求、與市區移動需求。以土地分區來看,商業區的車站全天都有人進出;住宅區只有上班上課時間,大批人潮同時進站,傍晚到夜間十點則是陸續下班下課人潮分散回家;工業區跟學校都是平日上下班時段才會有人,還周休二日。也就因為如此,捷運路線只能必經商業區,住宅區盡量,其他地方像是工業區,沒事不要亂去。

2017 北捷車站人次

拿捷運車站進出報表比對超商數量,商業區 / 住商混合 / 住宅區 三種類型車站人數,除以當地超商數量之後,大約呈現 3 : 2 : 1,也就是住宅區 1 家超商反映 1 單位人次,到了市區 1 家超商會增為 3 單位人次。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住宅區只有上下班各一趟,商業區卻有大量往返:比如下班後回家前跑去老友聚餐,飯前還先到百貨商圈挑禮物;或是外地人搭火車到大城市,轉捷運往返教學醫院探病。這些額外市區移動全灌在市中心商業區的車站,當然變 3 倍。

健康的捷運系統市場分布,平日靠 通勤+市區移動,假日靠 旅遊+市區移動。於是台南就慘了,市區移動需求整塊陷落,蓋捷運總不能單靠通勤需求撐場面,學生不只周休還放寒暑假。如果想蓋捷運,治標可以極大化旅遊需求,治本應該提振城市商業機能才行。

台南強迫取分路網

台南曾經有一次蓋捷運的機會,透過故意創造需求達成:將鐵路地下化搬到中華東路上,此時中華東路到舊火車站之間,會產生大量移動需求,強迫取分。只要初期核心路網在鐵路搬家的掩護之下賺錢,後續市區路網郊區路網乃至於環狀線,都可以順利長出來。可惜 2018 年市長選舉,陳豆漿原本跟小弟說好卻臨陣脫逃不敢衝 (請自行 PTT 台南板考古),台南市錯過轉大人的捷徑;選後南鐵東移房屋開拆,再也沒這種好康了。

台南市區公車路線圖

賺錢的捷運路線要怎麼找?答案很簡單,跟著公車走就對了!把台南市區公車路線畫出來,以線條粗細表現班次密度,會長成上圖這個樣子。班次最多的是高鐵接駁 H31,沙崙線 47 億白搞的;第二多是環狀線 0左右,此處還知道要遵守高階城市機能原則;然後是藍幹線綠幹線 2 路 5 路紅幹線等等。跟前面強迫取分路網相比,路線主幹相同,可知道強迫取分路網並不是隨便亂畫,而是經過審慎斟酌才提出。

現在市府騎虎難下,大餅畫了不敢認錯收手,市長怕下屆選票跑掉,硬著頭皮幹:綠線高架要對古城開膛剖肚、藍色環狀線自己都知道廢所以心虛畫虛線、明知郊外生意差卻卯起來蓋!當蓋好運量現原形的時候,自己早就兩任屆滿畢業,何必犧牲自己政治前途為歷史負責!反正都已經有機場捷運跟高雄輕軌,也沒人需要下台負責,再多來幾條蚊子捷運也不會有人受到處罰。

如果是個負責任的市長,既然已經錯失捷徑,就該下工夫從頭打基礎,培養市民的大眾運輸使用習慣:

台南 BRT 骨幹路網

路線精簡全覆蓋或者轉乘次數少,已經是基本要求。上圖的重點在於 P 記號,也就是機踏車停車場,如果想讓城裡面盡量使用大眾運輸,就要把機踏車視為關鍵最後一哩,從民眾家中騎到 P 的位置把車停好,再轉公車進城。現在市區廣設停車場政策,是在開玩笑嗎,到底是想提倡大眾運輸還是要鼓勵私人運具

等大眾運輸使用習慣練起來,再把 BRT 最多人的路線升級為軌道也不遲。為什麼要急著消化預算?問題問對,答案呼之欲出!

以上路線都在下面這份地圖,小毛病還很多,需要耗費大量心力仔細修飾:

下期預告:12. 台中大魔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