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車站就是基地台

Gambulus
電信看交通
Published in
12 min readMay 6, 2020

--

First Principle 運用最成功的人,是蘋果已故的 Steve Jobs;同樣運用自如的特斯拉 Elon Musk 在訪談之中,清楚解釋 First Principle 是怎麼回事:

我們運用「第一原理思維」而不是「比較思維」去思考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生活中總是傾向於比較 — — 別人已經做過了或者正在做這件事情,我們就也去做。這樣的結果是只能產生細小的迭代發展。 「第一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也就是說一層層剝開事物的表象,看到裡面的本質,然後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這要消耗大量的腦力

Elon Musk

第一代 iPhone 手機在 MacWorld 2007 發表。發表會上可以看出,Steve Jobs 跟同業相比並沒有特別聰明,但他卻消耗大量的腦力,剝開事物表象直達本質,再從本質一層層打造出產品,而不是跟業界一樣做 me too technology。影片從頭到尾都在說明,產品會如此設計的深層原因。

為什麼果粉喜歡用 “重新定義” 這字眼來為信仰護航?因為 Jobs 教主終其一生,都在重新定義資訊業界。2007 當年市場上的智慧型手機,每台都長得像磚塊;為了打造 iPhone 的手感,Jobs 惡操硬體設計部門,不只手機外型要圓潤要流線還要薄,相對應的螢幕電路板電池等等元件也必須特別設計,否則塞不進小小的空間;在發表會上,教主不斷掛在嘴上的字眼叫做 Reinvent。iPhone 上市之後,多數業者才開始跟進惡操硬體設計部門;至於還在賣磚頭的手機公司則一一倒下,包括昔日王者 Nokia。

Jobs 跟 Musk 之所以從本質出發,是因為發自內心承認自己知識有限,才會從頭開始一步一步找答案,而不是跟一般人一樣,以為自己全知全能,單憑看到表象的一角,就直接做出理所當然的連結判斷。

本部落格說穿了,也不過就是打從心底承認自己很笨,只好很哀怨地奉行 First Principle 砍掉重練,企圖從最基礎的數學與物理原則,讓交通建設解開封印,發揮原本該有的硬體效能而已。而基地台的概念,則是相當重要的檢查工具:路線設計有沒有做錯,可以透過視覺化的呈現,很快一眼辨識出來。

摘要

原理:
.基地台信號覆蓋圖

應用:
.高鐵車站信號覆蓋
.台鐵車站信號覆蓋
.捷運路網信號覆蓋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topics/engineering/radio-network

Cellular 這個單字有兩種意思,“細胞” 跟 “蜂窩”。然而加上 phone 這個字之後,字義卻變成行動電話。因為支撐手機通信背後的無線架構,設計概念就是蜂窩:每座基地台的覆蓋範圍正是一格格的 cell,而手機在 cell 之間流動。

無線電波在沒有指向性的情況下,覆蓋範圍大致上可以畫成圓形;在學術論文中或許畫成正六邊形蜂窩狀,但在實際的應用上,因為基地台使用指向天線、地形的遮蔽與安裝密度發射功率不一,下圖看起來就好像宣紙噴濺到墨水,還漸層效果暈開。

https://www.taiwanmobile.com/mobile/calculate/cover_map.html

涵蓋率網頁下方說明著,信號強弱與對應的網速,以顏色來表現。通常在都會區,基地台密集整片綠油油,信號強網速也快;但是到了人口活動稀少的鄉下,服務品質就漸漸下降。以上圖為例,斗六虎尾斗南西螺,人口密集處一片綠,出了城馬上剩下黃色,到田裡甚至掉到橘色,橋樑道路以外的濁水溪流域,還直接是信號最差的紫色。

這樣的信號分布大致趨近最佳化。因為反過來配置,人多信號差人少反而滿格,占絕大多數用戶的市區顧客大概要跑光光;追求地圖整片綠則要塞滿基地台,成本墊高好幾倍。

台灣高鐵<信號>覆蓋圖

電信與交通,在最抽象層的數學道理,一直都是相通的。有了基地台的概念之後,現在應該就能一眼指出左邊這張圖到底犯了什麼愚蠢的錯誤:

地圖上一個黑點代表一家超商,人口當量大約兩千多人;這張圖的靶狀記號,正中央就是高鐵站,距離中心每隔 5 公里換一個顏色,就好像手機的信號滿格 4 格,信號越差格數掉越多。靶狀就像以圓圈表示基地台範圍,相對原始,精確圖形應該用接駁候車全程時間來呈現,才能畫出電信業者不規則漸層暈開的效果。

靶狀雖然原始,但跟超商黑點疊在一起之後,很明顯可以看出,除了台北有完整信號覆蓋以外,其他車站幾乎都是來搞笑的!板橋南港這兩個是衛星車站先不提,只有台北站的綠色範圍內,超商一網打盡;高雄的綠色範圍內大概只用掉一半,好在有火車與捷運接駁;新竹大約只用 1/3、台中用 1/4、桃園不知道有沒有 1/5;剩下的車站,大概是腦袋有洞,4 格信號全打在沒多少人的地方。

如果高鐵不是獨佔事業,哪有本錢這樣胡搞瞎搞,要是新進電信業者敢只把最強信號打在郊區,公司沒兩下就要準備倒閉!真不幸高鐵只能算半個獨佔事業,等到台鐵自強號新車全面上路,北高直達以外大概都會回流一半以上生意,包括台中直達北高都能察覺客源回流。

“JR 台湾”<信號>覆蓋圖

上一篇的 JR 台湾 呢?從覆蓋圖形看起來其實也只是差強人意談不上完美,但已經是用最精簡的花費換取最佳的修正效果。

台中雖有鐵路高架化留下的閒置路廊,但如果看懂台中道路紋理的意圖,會發現舊市區的道路容量不足,無法支撐這個城市邁向國際大都會,所以高鐵車站應該設在七期重劃區旁,並輔以十字軌道路網接駁。靶狀並不精確,考量 X 型接駁後,暈染圖形會連台中沙鹿豐原彰化四個火車站,都落在綠色 4 格的邊緣。

桃園雖然三個站,但桃園中壢與板橋南港一樣,鐵路地下化現成路廊車站不用白不用,三個站輪流停靠也不至於明顯影響旅程時間。

彰化雲林嘉義三站,透過支線接駁做修正其實成本很高;但一開始的路線已經畫錯,註定債留子孫,帳要算在當年路線拍板定案的行政院長頭上!

答案揭曉,本部落格第零篇文末沒有註解的圖,其實是高鐵最佳化版本:

高鐵理想覆蓋圖

迷你新幹線沒有時速 300,所以基隆沒畫;但三線軌改一改高鐵列車還是可以到,省下可觀轉車時間。

與 “JR台湾” 最大的不同,在於南投雲林嘉義的設站,利用 1992 年核定的「台灣地區東西向十二條快速公路計畫」做接駁,省去鐵路支線投資負擔。

根據 1992 年經建版地圖,豐原台中彰化屬於同一個高鐵生活圈範圍,原則上應落在中港路;往南下一個車站要放哪?合理的選項有四個:員林草屯田中溪州。當年雖然沒有精準的超商視覺輔助,但地圖還是可以看出來,員林都市規模可能等於 草屯+南投,前者有鐵路後者也將會有國3 與台76,員林或草屯設站的運輸效果在伯仲之間;田中跟溪州都較弱,表面上溪州有國1 田中有台鐵,兩邊也是效果相近,實際上溪州設站的覆蓋範圍是濁水溪南北兩岸,田中則只有八卦山以西濁水溪以北,溪州風水較好。初步看起來,員林 = 草屯 > 溪州 > 田中!

員林雖然後來有鐵路高架化,但路線走到中興新村旁反而比較簡單,不用穿過已經破碎化的彰化農地,上頭滿滿農地工廠;斗南有火車站也有快速道路,非都會地區市中心人口權重沒那麼高,轉乘很快抵達也行;嘉義站的覆蓋範圍甚至遠達麻豆佳里,放在快速道路旁的水上或南靖車站,可以很快接駁轉乘,比放在太保官田再蓋一堆鐵路支線要便宜多了。

要是當年南投雲林嘉義這三站落在草屯(台76) 斗南(台78) 水上(台82),路線可以沿著八卦山東邊走,不用為了刻意經過田中來兩下大轉彎,也能少破壞一些良田,並避開地層下陷地區。而且這三處照樣有夠大的腹地可以搞然並卵的土地開發。

如果今天想修正高鐵在彰雲嘉的設站失敗,大概要重蓋 100 公里長,相當於 1285 億乘上 20 年的通膨率;“JR台湾” 的解法則是草屯線虎尾線太保線,加起來僅 53 公里,多出來的 47 公里還可以拿去別的地方延伸支線。長度一比顯然回不去了,只能選擇台鐵支線盡量修正。

宜蘭台東恆春,新設高架路線當然是用時速 350 的規格興建,不論實際跑哪種軌距的車。所以車站會出現在覆蓋圖上。

跟 “JR台湾” 比起來,這張圖又更加精簡。不只因為設站地點優化省去台鐵支線建設,還避免掉官田設站的兩難與員林拆房子的困擾;路線少拐田中那兩下,行車時間說不定還更短!

當年真是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省小錢花大錢。高鐵局恐怕偷懶跳著做功課,沒有依循 First Principle 從頭仔細權衡所有可能性,最後更遇上智力測驗不及格的長官亂下指導棋,才會生出打不死台鐵的高鐵,與打不死國道客運的機場捷運。日本的並行在來線,對號列車生意可是直接投降放棄市場,改採委外經營

現在只能多花千億蓋支線收拾,不然還能怎麼辦!

基地台的有效覆蓋面積,隨發射功率大小正比;車站的有效服務範圍,大致上跟接駁方式呈現正相關,高鐵的接駁是大功率鐵路與國道,半徑 15 公里;台鐵的接駁是中功率捷運與省道,半徑 1~5 公里;捷運的接駁是小功率巷道,覆蓋半徑只有 500 公尺。

日治時代只有堡圖沒有超商分布,但還是可以猜出鐵路走田中林內不走東西螺,大概是設計錯誤。這年頭工具進步,設計有跟著進步嗎?當然沒有!高鐵局不值得期待,鐵改局也不值得期待,合併之後更別期待有什麼 1+1>5 這種奇蹟出現。不信的話來檢查 C3嘉義鐵路高架化在搞什麼名堂: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H1qdf_JWPifWcsgCLq5FA8EZiunctGKC

台中山線鐵路的發展軌跡,原本只有后里豐原潭子台中烏日 5 站,後來推動台鐵捷運化政策,1998 年大慶成為第一座新設通勤車站,18 年後升級成高架化車站,通勤站陣容也新增 6 站:栗林頭家厝松竹太原精武五權。

結果嘉義的鐵路高架化,跳過平面通勤車站,直上高架化,再增加附近沒多少人的北回站,設計水準怎麼差那麼多?

搞了半天這個計畫只是為了消化預算順便拉抬選情爭取選票,但地方選舉政黨輪替之後,中央態度轉為不想買單,害新上任的市長使出民粹絕招!至於切合民眾交通需求什麼的,完全不是中央與地方政客們關心的議題。

如果按照台中的發展軌跡,嘉義的鐵路應該在左圖 ABC 三處新設通勤站。光是清點附近超商數量也都猜得出來,每個站的覆蓋人口至少超過水上站等級。跳過通勤站直升高架,還沒學會走路就想飛啦!

真想跳關也不是不行,林邊員林拿淹水當理由高架化,後龍利用橋樑改建雞犬升天,嘉義站當然也是可以找個藉口綑綁建設。連這個動作都沒有就想高架化,實在很無賴!

要玩就玩大的,經太保高鐵站新設朴子支線與澎湖支線,沒路廊只好鐵路高架化,借用高鐵大道。理由都幫忙想好了,再不會用只不過證明合併是 1+1<1 的組合!

捷運要如何運用 First Principle?台北捷運是相當好的反面案例!

1974年台北市航照圖的道路紋理,已經可以直接套用五橫六縱棋盤規劃,核心路網異常簡潔、效率又高。可捷運局不老老實實從本質起點認真做功課,一心覺得外來的和尚會唸經,結果設計出來的路網,最天龍人的大安行政中心卻是覆蓋死角。歪果仁搞的路線拐來拐去,市區過彎轉到頭暈還磨軌激激叫,外地人初次搭車難免暈車想吐!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dKoa-jGWySCNs0c4yURUanvpLhKkxvoe

捷運覆蓋半徑為 0.5 公里。把 “Google我的地圖” 線條設成最粗,縮放設定為 z=12,效果就相當於捷運的信號覆蓋圖。台北核心區套用五橫六縱路網後,信號沒有死角只是基本功,還縱橫分別各掃一遍,東南角象山以外 29 個站全是交叉點。

當初該投資的錢省過頭不敢花,結果現在打補丁被迫打歪 (例如汐止民生二期);補丁打滿三環六線之後,路線投機取巧不但沒省到錢,總體長度反而變更長。別說板新三蘆中永和還留下很多死角,就連最繁華的信義計畫區也只有東西向可用:缺了南北向、疏運能量當場少一半,每逢市府辦跨年,壓力測試下沒一次能過關。

路網並列
覆蓋差異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理想路網有一條八里到安坑的路線,但實際路網這條路線還差了泰山板橋輕軌;兩邊同時把不完整的相對應路線扣掉之後,理想路網 258.6 k、實際路網 259.3 k。先不追究板新三蘆中永和,光是在天母與林口附近,實際路網覆蓋超商數就少了一百家,相當於廿萬人!

從動畫圖比較可以清楚感受到,台北捷運根本沒有像 Steve Jobs 那樣,從最核心的需求本質紮紮實實做功課,才會蛋黃區效能差又有死角還軌叫鬼叫的,蛋白蛋殼更是顧此失彼,打從基因最深處散發出原汁原味濃醇香的華國鐵道美學氣息。

在電信人眼中,這根本是家二流電信業者:明明基地台都已經放膽撒了,死角卻反而比較多,核心區域效能更是比較慢,就別提樹林汐止還跑去蓋台偷台鐵票箱,有夠兩光!

可惜台北路網的冤枉錢都已經快被剪刀手花好花滿。往者已矣來者可追,現在能做的事情是徹底檢討記取教訓,避免往後全台遍地開花的捷運工程,在同樣的陷阱用同樣的姿勢,各地重複好幾次摔他個狗吃屎。

設計捷運路網所需要的預備知識,比高鐵台鐵要細膩很多。老規矩,且看下回分解!

下期預告:10. 捷運百貨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