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教育創新峰會都在談SEL?所有的學習都和社會情緒相關?

社會情緒學習(Social-emotional learning, SEL)是什麼?

--

本文授權轉載自三有項目式學習

Photo credit: @priscilladupreez

為什麼被視作風向標的教育創新峰會,今年都不約而同在談SEL?

社會情感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簡稱SEL)近年來一直是全球最受關注的教育趨勢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經合組織(OECD),教育研究與創新中心(CERI)等多個組織大力向全球教育部門推薦SEL。

2012年起,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中國教育部合作將SEL項目引入中國,隨著2016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框架的提出及逐漸落地,社會情感能力作為學生必備的、能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核心素養,必將成為不容忽視的中國教育潮流。

教育創新和教育變革近年來在中國各個層面上都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尤其是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不僅是教育工作者,幾乎所有的人都在或被動或主動地思考人與機器的區別,思考如何透過教育發揮「生而為人」的特質和優勢?

WISE:何以為人,以何為人?

世界教育創新峰會(WISE)是兩年一度的全球教育盛會。剛剛過去的WISE十週年盛會上,Aha社會創新學院的顧遠老師從多哈發回了火線傳真:Aha| 顧遠:AI 促使我們反思 「何為人」 ,教育幫助我們 「成為人」。以下WISE信息均摘自此文。

在顧遠老師眼裡,WISE最令他欽佩的一點在於它每一屆的主題都非常精准,既因應現實,又引領未來。今年的主題,就是圍繞「何以為人」展開的歸零和重構的探討。

何以為人?

在WISE開幕式上播放了一個短片,回答了這個問題:「創造力和協作能力使我們成為人(Creativity and collaboration makes us human)」。接下來的幾位主旨演講者也從不同方面表達和論證了各自的觀點。

來自耶魯大學「人類天性實驗室」的教授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Nicholas Christakis)做的研究很有趣。他分別研究了 「無心為之的社群」(比如由失事船隻的船員們在荒島上建立的社群)和 「有意為之的社群」(比如南極上的科考站),發現無論是哪種情況,能夠生存下來並可持續發展的社群都具有相同的特質 — — 他稱作 「the Social Suite」 ,包括:身份認同、合作、愛、友誼、網絡、教學等要素。

另一位主旨演講者是亞美尼亞現任總統 Armen Sarkisdian。這位前牛津大學的物理學家強調了從 「量子世界」 的視角去看待如今的社會及教育,指出教育的作用是發現和發展每一個個體的潛力,而這樣的教育一定是伴隨著文化、道德和價值觀的,因為只有這樣,學習者才會透過學習找尋到生活的意義。這位學者風度十足的總統說道:「沒有價值觀的教育帶來的只能是道德的荒漠。(Education without values creates a moral desert.)」

以下是顧遠老師的點評:

曾經,人類把自身和動物相比,反思何以為人。在體力上,人比不過很多動物;但是我們在智能上遠超動物們,更何況人類還有道德;所以人是萬物之靈。

現在,人們把自身和機器相比,再次反思何以為人。在體力上,人比不過機器。在智能上,如果只是處理簡單的(simple)問題,人類通常比不過機器;如果處理的是複雜(complicated)問題,人類經常也比不過機器;如果是處理錯綜複雜的(complex)問題,那麼人類目前還是比機器勝出很多,而這類問題往往蘊含著價值判斷和情緒情感等因素。

最終能區分人和機器的,正是人類所具有的的這些情緒、情感、道德,和價值觀。教育理應在這些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不僅是因為這些方面對人的認知發展有好處,也不僅是因為這些方面已經被廣泛地證明是一個人取得職業成就的關鍵因素;從本質而言,教育只有透過在這些方面發力,才能真正幫助我們 「成為人」 。

延伸閱讀:顧遠:AI 促使我們反思 「何為人」,教育幫助我們 「成為人」——2019 世界教育創新峰會 WISE 「歸零與重構:究竟何以為人」

以何為人?

WISE 為期兩天,一共有70多場各種類型的活動。所有的活動內容可以分為六個主題板塊:終身學習型教師、腦科學、身心健康、技能與品格、教育資源的優化與整合、應用技術提高學習效果。每一個板塊都可以看作是從一個特定的角度,回應著教育應該如何幫助我們 「成為人」。

SEL應該怎樣教?

圍繞社會情感(Social Emotional)的討論是,是顧遠老師最感興趣的領域之一。通常人的全面發展包括三個維度:身體的、認知的、社會情感的(還有人會加上靈性的,但還不能算是主流)。主流學校教育裡長期以來最重視的是學習者在認知方面的發展,而最忽視的則是社會情感方面的發展。隨著對人何以為人的反思,「社會情感的發展」理應在教育裡得到更多的重視。

現實裡,確實有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育機構開始把SEL(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納入到教學之中。但是有必要指出的是,支持學習者在社會和情感方面得到發展,需要的不僅是課程,還需要對物理環境進行重新設計,以及教育者在心智上的轉變。如果僅僅把SEL當做是一門課程,認為在課表裡排進了幾節SEL課程就算是重視了,那麼這種行為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 「反SEL」 的

事實上,如果真的重視SEL,甚至不一定需要專門開設相關的課程,而是在任何的教學活動和教學場景中都能體現出SEL的元素,幫助學生在這些方面取得發展。從設置專門的 「情緒空間」 ,到由學生自行商議規則參與管理學校事務;從學科教學中加入文化多元性和價值觀的審辨性思考,到項目式教學中小組活動的設計和反思;這些都會有助於學習者在社會和情感方面的發展。

或許最簡單易行的一條建議是:在和學習者的對話中,在詢問 「你怎麼認為(what do you think)」 之前,先問一句 「你的感受如何(how do you feel)」 。

顧遠老師曾在2018中國創新教育交流會上做過一場題為 《教育的三個割裂與進化的三個方向》的主旨演講。所謂 「教育的三個割裂」 指的是:教育中 「角色(role)和全人(soul)」 的割裂、學習和成長的割裂、目標和手段的割裂。以上面SEL教學為例,當一所學校以為開設了一門SEL課就等於重視了SEL的時候,割裂(或者說 「反整合」 )就發生了。這種做法讓SEL僅僅發生在了那堂課上,而非融入日常教學活動、教學場景,乃至潤物無聲的點滴之中。

DLC:如何將SEL融入課堂教學?

深度學習論壇(Deeper learning Conference)作為美國一年一度的教育創新峰會,由美國著名的創新學校High Tech High 聯合幾十家致力於推進教育變革的創新機構組成深度學習聯盟,共同主辦。深度學習論壇始辦於2013年,今年3月27日-3月29日,第七屆論壇在High Tech High校園內舉辦,聚集了近2000名參會者。

連續兩年,三有的聯合創始人Tammy都去美國訪問,今年她帶來了第七屆DLC(深度學習論壇,一年一度的美國教育創新峰會)的現場報道:如果不是親眼看到,你不會相信這一切教育變革真的在發生(上篇下篇)。在下篇中,Tammy向我們集中展示了美國教師如何將SEL融入課堂教學。(順便提句,HTH的DLC也在12月即將登陸中國,有沒有取經成功的感覺?)

SEL|將社會情感學習融入課堂教學

by SCALE & Envision Learning Partners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SEL, 社會情感學習)是近幾年在國際教育領域內被熱烈討論的專題之一。過去一年在和多位實踐SEL的老師討論的過程中,也一直在嘗試釐清SEL和PBL之間可能的交叉與融合。論壇的最後一天早上,一個由斯坦福學習評價中心和試點學校組織的SEL主題分享工作坊,給了我很多新的思考和啓發。

上圖來自工作坊PPT首頁

關於如何將SEL融入學校教學和學生成長發展體系,在DL2019論壇工作坊現場,史丹佛學習評價中心分享了以下四個觀點:

1. SEL 到底衡量哪些內容,應該由每個學校結合自己的graduate profile(畢業生畫像)來選擇,並沒有標準答案。通常而言,SEL會關注以下五方面的成長:自我認知的能力(Self-Awareness),自我管理的能力(Self-Management),認知他人的能力(Social Awareness),建立人際關係的能力(Relationship Skills),和自我決策的能力(Responsible Decision Making)。

2. SEL需要學習社群裡每一個人的參與,從學習者到導師到家長,因為這不僅僅是一些教學工具的使用,更是在構建一個深度鏈接的關係網絡。

3. 在SEL裡,每一位學習者都有自己獨特的資源,我們需要發現和發揮這些資源。

4. 所有的學習裡其實都蘊含著SEL

當講到第四點的時候,SCALE的研究項目負責人,用PBL來舉例說:

PBL專題導向式學習為SEL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學習場景和基礎。

  • 學生在項目過程中遇到的每一次困難,不就是一次鍛鍊Growth Mindset成長型思維的機會嗎?
  • 在團隊協作的過程中,不就是在真實情境裡練習認知和理解他人,以及學習如何建立人際關係嗎?
  • 面對有挑戰性的問題,進行深入探究的時候,正是鍛鍊面對複雜問題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決策能力的絕佳時機;
  • 最後,項目式學習強調的反思(Reflection)和面對的有挑戰性問題的深入探究,正是SEL裡所關注的自我認知、自我管理、自我決策等能力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步驟。

這給了我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PBL與SEL的融合。可見學習的場景本身已經足夠豐富,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利用一些工具和腳手架來幫助學生們構建這個學習的過程。

在現場一線教師們,分享了三個他們日常在教學中使用的SEL工具,也在這裡簡要分享給大家。

1. 用「WAYPO」來幫助建立自信和互信的基礎和班級文化

還記得嗎?前面我們說過,SEL學習的一個重要基礎是構建一個互相支持的社群(其中,包含同學、老師、學校、還有家長)。工作坊現場,來自John J. Cairns高中的老師,跟我們分享了一個他們晨圈Check-in中,常用的一個分享主題,名叫「WAYPO」(What Are You Proud Of?你為什麼感到自豪?

一開始我覺得好像這就是一個普通的Check-In活動,但是和現場參會者真實體驗了以後我有了不太一樣的感覺。現場有人分享:為女兒馬上畢業感到自豪/ 為自己坐了6小時的飛機來參加這個論壇感到自豪/ 為優秀的同事感到自豪……

說說我在現場的真實感受:

1. 隨著發言,大家的疏離感和隔閡被一點點打破

2. 信任和鏈接,隨著互相瞭解逐漸浮現雛形

3. 當說出自己為什麼而感到自豪後,更為自己自豪了

4. 受別人發言的啓發,又找到更多其實很值得自豪,但被自己遺忘的事情(也引發進一步思考,為什麼剛開始忘了)

自己也有些意外,在這樣一個非常簡單的check-in活動里,我體會到了「人和人關係的建立」以及「自我認知的挖掘」

2.「Becoming Who I Want To Be」(成為我希望成為的人)

JJ高中位於本地最低收入的社區,來就讀的學生不僅家庭經濟條件很差,還因為來家庭的種種問題面臨著額外的生活壓力。對未來的迷茫和無望,幾乎是絕大部分同學進入高中時的狀態。從3年前開始,JJ高中在SCALE和Big Picture Learning兩家機構的支持下,將SEL帶入學校整體的課程及學生支持體系里。其中「Becoming Who I Want To Be」的討論框架,被用於幫助學生建立個人目標,提升自我認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我是誰?我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在學習以外的優勢 & 我在學習以外的困擾
本月目標 & 預計如何達成?
同伴間互相監督 & 為彼此目標負責的儀式感

工作坊現場,有來自JJ高中的高三學生分享自己在使用「Becoming Who I Want To Be」,這個自我評估和自我目標設定工具的感悟:「這個過程,讓我意識到,並且真切地看到,其實我一直在完成我自己設定的目標(以前沒有這個工具和流程,我可能也完成了其中的某些目標,可以我自己並沒有意識到),而意識到我可以完成自己設定的目標這一點,讓我變得有信心挑戰更多!」

來自JJ學校的學生

3. Agency Rubric (「自主性」評估量表)

現場另一所初中,是美國New Tech Network的聯盟校成員,在現場介紹了他們在構建學生Agency(自主性)時所使用的一個評估量表。對於想要進一步探索SEL在教學中如何落地的老師們而言,很有借鑒的意義。

自主性量表,分為11個評估維度,和4個評估層級。前5個聚焦成長型思維的培養,後6個聚焦個人在學習中的自主性。(來自NTN,在Tammy 的DLC報道文末有三有的翻譯版,點此下載

1. 在努力和練習中成長 Use Effort and Practice to Grow

2. 尋求挑戰 Seek Challenge

3. 從挫折中成長 Grow from Setbacks

4. 樹立自信心 Build Confidence

5. 善於和自我連接 Find Personal Relevance

6. 滿足標準 Meet Benchmarks

7. 尋求反饋 Seek Feedback

8. 有效管理學習 Tackle and Monitor Learning

9. 積極參與 Actively Participate

10. 與他人建立關係 Build Relationships

11. 個人在集體中的定位 impact Self & Community

學習共同體峰會:深度學習是什麼?

這週末即將舉行第三屆學習共同體全國峰會,主題是今年立項的教育部重點課題《基於學生深度學習的教育生態重構》。學習共同體研究院在國內外「深度學習」核心概念研究的基礎上,結合長期的課堂實踐與研究,提出:

深度學習是基於學習者自發的、自主性的內在學習動機,並依靠對問題本身探究的內在興趣維持的,一種長期的、全身心投入的持久學習力。首先,從認知的角度上看,深度學習是思維不斷深化的過程,向高階思維階段(分析、評價、創造)發展,學習者能夠不斷自我反思與調節,因此這樣的學習最終是通往自發的創造;其次,從動機情感上來說,深度學習是一種全身心的投入、令人身心愉悅充實的學習狀態,學習者常常是忘我地,不知疲倦的;最後,從人際關係的角度來看,進入深度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充滿信心,而且能夠與他人有效溝通合作,共同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

以下是學習共同體研究院提出的深度學習概念分析與模型建構:

可以看到,深度學習的核心是自主創造,為此,除了認知領域的技能發展,必須要發展自我和人際領域的技能(後兩者都屬於SEL的範疇)。

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國內,都已經注意到主流學校教育里過於重視認知的發展,而忽視了社會情感的發展。

事實上,所有的學習都和社會情感相關,每一個教師都需要更有覺察地在課堂教學中融入SEL,區別只在於:你是否意識到!

請幫我拍拍手讓我有一點點稿費繼續分享好文給大家

--

--

栗子南瓜
魚水教育催化劑 To Be Educational Catalyst

致力於成為學習生態系統催化者,正在研究、設計和實踐教育創新、集體智慧、複雜/ 學習生態系統。http://fb.me/ToBeEDUcataly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