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不實習,便覺面目可憎(?)

HuiYu CHENG
9 min readJul 8, 2017

--

2017 AAMA 台北搖籃計劃 實習一週波折文(非心得)

所謂計畫趕不上變化,變化趕不上一通電話,不知不覺我的實習人生截至 2017 年 7 月 3 日滿一年了,這一年之中,我的成長真的是一座火箭,不斷衝破各種以為不可能的氣層,而在下一年,可以預見也有許多難關等著我去挑戰…

天生或一開始的美好富足,有時候是一種無形的阻撓、成長的障礙。

MSP 實習走到最後三分之一時,就一直在要不要繼續體驗實習中打轉,因為這一年在 MSP 裡真的帶給我太多讓我無法判斷我喜歡的是「MSP」 這個實習,還是能實踐自己學習的任一「實習」,對於我來說,我有點擔心外面的實習與我這一年所聞所見有極大的出入。
而在過程中也來了很多很棒(棒到會想立刻答應的)機會,但在四五月實習求職的高峰期,卻迎來封鎖我未來行程的障礙,(暫且不提障礙是什麼,人生就是多多少少會遇到不可抗的因子,起起伏伏才精彩),無論如何,也因此,我必須打消所有暑期實習、半年實習、一年實習的念頭。
但命運就是那麼愛捉弄人,就在五月底,突然間,障礙被撤離了,雖然某一天它還是會再度降臨於我的人生中,但在即將到來的幾個月,它的確不復存在。

我爸媽因為這個撤除的障礙,焦慮懊悔了幾回,因為他們之前要我別去計畫安排其他事情,專注把障礙清除就好,殊不知障礙被撤離,我變成即將無業無事的小廢宅。而我自己呢,其實沒什麼太大情緒起伏,事情發生就發生了,過去就讓它過去吧,錯過的就是無緣,趕緊規劃將來比較重要
所以我又開始大量翻閱找尋還在徵人的實習計劃,想要抓住最後的 chance(哈哩路亞嗆斯~)。

很幸運,在了解實習內容後,發現三間我覺得是我會喜歡的實習計劃,也在經過履歷、面試、等待後,接到自己預期、預期外的各種通知。

當我接到 AAMA 的錄取通知時,我才回家第三天過著我自認為將很漫長的暑假,陪家人吃吃飯、跟哥哥打打球、在家睡到自然醒的生活,一通電話啪剎~就讓我當晚立刻收拾行李,準備北上。

成功不可複製,智慧可以傳承

簡單跟大家介紹一下 AAMA,全名 Asia America Multi-Technology Association 的 AAMA,其中在台北分會推動的「搖籃計劃」旨於協助青年創業家成長與進步。它是一個 在「成功不可複製,智慧可以傳承」的理念下,搖籃計劃每年邀請10多位科技、商業、金融界的菁英人士擔任導師,招募、甄選20位具潛力的創業家,進行為期兩年的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交流學習,公益性輔導成長期階段創業家

好的!以上是引述官網簡介

簡單來說,AAMA 台北搖籃計劃就是附屬在巨思文化(經理人、數位時代、Shopping Design)的一項創業加速輔導公益計劃。

而我的實習內容自然而然就是跟這些加入計劃新創息息相關,我們要規劃專案、課程、活動、社群經營等,讓「學生(新創公司)」能獲得學習、成長資源。

實習規則
一週要進辦公室三天,有固定時間(10:00–18:00),可以用實習時數兌換公司開設的任何課程、活動、講座,無實際薪資供給。
實習生人數 4 人。

於是 2107 年7 月 4 日正式開始我人生的第二份實習。不知道是因為接獲錄取通知到真正上班實習的間隔太短,我還沒做好心理建設,還是其他…第一天就非常崎嶇,我立刻能感受到在這裡工作的快節奏,才進到辦公室 2 個小時的時間,我就被交付了三個任務,分別是官網管理、電子報設計、17 天後即將到來的專案。

我嚴重懷疑,因為我在 MSP 實習的關係,所以主管覺得我程式好棒棒,才交派給我前兩個任務(好佳在是 Wordpress 和 HTML),而真正讓我感受到速度壓力的是 17 天後的專案,事後想想也很感謝主管信任我將很大部分的權責交給我處理,然而在接獲任務後,我自己推算了一下時間軸,真的讓心跳呼吸都急促,因為上班一週只有三天的關係,很多任務必須抓自己有進辦公室的日子才能給主管審核,再加上我被交付的內容連動超~多~變化,第一天接受的衝擊波真的很大啊!

所以,我就熬夜了

(這段公司裡的人最好都不要看到 XD)

是的,第一天下班後,我就熬夜到凌晨 2 點,把能夠做的都做了。

表定結束時間後的 40 分鐘我下班了,這條過去都是在歡愉餐敘後才會搭乘的公車路線,今天搭起來格外擁擠;漫長的回家路在水洩不通的基隆路加成之下,顯得更加遙不可及。

下定決心要做完才睡覺後,反而舒坦。

面試那天拍的公司門口(開始上班後都沒什麼時間也不會想到要拍照)

可能是 MSP 本來就沒有上下班時間之分,所以我在熬夜的當下並沒有太多「我在加班」的概念。反而因為習慣晚上工作的關係,讓我的產能比白天呆坐在辦公室裡還要高出許多。

這段上班頭一天熬夜果然值得(?!),隔天顯得更有餘,許多事情能從容不迫按照進度完成,還能夠從主管的行動中多聽多學一些,大致上來說,第一週後兩天都是很有元氣的上班日。

截至目前為止,我還不清楚自己的想法

之所以會說這篇文不是心得文,而是波折文原因當然是,才一週我還不夠清楚自己對 AAMA 實習的喜惡,也不打算妄下定言,非得要我形容,姑且就先說有捨有得吧!

我還在適應階段,很多東西其實還沒摸透,例如…

我在哪實習
過去一年我只需要說我在微軟實習,大家都聽過微軟沒什麼問題,而實習內容呢有「將科技帶入校園」這段 slogan 撐腰。但現在要解釋我在哪裡實習,對同溫層還能講「數位時代」、「新創輔導」等名詞,但對長輩或領域不在這塊的朋友們,尚未找到有效言簡意賅的說法(uncross)。

實習 no-pay

實習是股票的概念,看的是未來的潛力與發展性

這大概是萬年問題吧!? MSP 秉持公司與我們 give and take 的概念,加上沒有固定上班時間,對於大三的我來說,沒有實際的薪資並不會造成什麼太大的不平衡或不合理的感受。
然而,現在要大四了,加上家裡有些變故,我能體會當面對一個要進辦公室固定天數而沒有薪資供給的實習,學生心理會出現的矛盾與困擾,經濟學裡的機會成本就是這個意思。
但(一定要有但的啊),開始在 AAMA 實習後,這個問題逐漸消失(但有時還是會浮出來),我覺得 AAMA 能用實習時數兌換課程、講座這點幫助很大,這些活動對外動輒上千元,若是領現金薪水一定也不會捨得花錢去參加,兌換時數無非也是一種成長學習的機會;再來就是,我一直是秉持實習是股票非現金的概念,也就是實習看的是未來的潛力與發展性,不是眼前唾手可得的利益,所以不論是在 MSP 或是 AAMA ,絕對不僅僅只有那些表面看到我在做的事還有更多 social、communicate、attitude 是憑藉每個人的眼界寬廣才能看見、學到、變成自己的。

AAMA 招募實習生條件中寫的「自認不只是實習生,把實習當作全職工作的學生」,其實我覺得沒有全對,因為就我們現在的社會來說「全職工作」其實某方面代表勞動與金錢的利益交換,如果秉持要立即獲得金錢、勢利在乎工作大大小小事項的公平性來實習的話,我個人覺得,不會學到什麼。(但就是我個人覺得啦)

但現在為止,當人們(尤其長輩)聽到沒薪水,都會先抱怨一番(我知道他們多多少少是出自於心疼晚輩的想法啦),或是看著身邊的朋友們打工、實習有薪,亦或是領錢時看見自己的存摺數字越來越少的時候,還是會有點猶豫懷疑自己,我這樣的選擇是對的嗎?

實習內容
廣義來說,在 AAMA 中,我現在做的事情跟在 MSP 裡做的很像,也就是event project 型的工作內容;當然,狹義定義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光是面對的族群(新創 / 學生)就有很大的差異了,其他不在話下。我還在疑惑的是未來我所接觸到的工作也會是這種嗎?如果不是,我能不能在這一年的實習裡學到其他類型的工作內容?但詳細來說,我對「實習內容」這個議題的問題定義都還沒清楚,所以這邊就不再多說。

以後都會參加的 Meet 創業小聚會場

總之,未來一年還是會有很多疑惑、困惑、煩惱、不安不斷出現,但真心企盼,當我離開 AAMA 時,我都能找到答案,不後悔地走出大門。

最後,跟大家分享趣事和感恩的心

AAMA 的大主管也就是 AAMA 的執行長是一個很厲害的人,我真的很希望可以得到她的信任並從她身上學到所有能學的東西

AAMA 的小主管的大學學妹是負責 Microsoft 新創 Bizspark 火花計畫 的 Sunny 呢!(世界好小)

AAMA 的小主管即將換人,新的小主管剛大學畢業只比我早進一天公司,但她已經逐漸上手可以開始帶我們了!(無限佩服)

我是 2017 年第一個進 AAMA 的實習生,還有兩位還沒 on board(如果晚一天進公司,我接到的專案就不一定是現在這個我很喜歡的了)

AAMA 的團隊人很少!!真的!!所以每個人都要身兼多職!

原來不管 TA 是學生還是一般民眾,報到率都是 50%!(這是什麼時代陋習啦)

我迫不及待要接觸新創團隊了!

謝謝那些錯過的機會,讓我現在在這裡繼續挑戰自己。
謝謝拔麻雖然一直碎念幹嘛還要繼續實習,還是很支持我,要我累了記得休息,不會的要有勇氣去問,不要害怕失敗。
謝謝公司同事、主管們鼓勵和支持還有一點一點願意給我的信任,讓我能越做越有興趣。
謝謝從我最迷茫的四月開始就一直鼓勵我,陪我分析我的期待與未來的 EP,理性感性兼具地用我的角度跟我一起評估,在我最煩躁的時候讓我放鬆讓我笑。
謝謝一年的 MSP 實習經驗,讓我能更有勇氣去面對未知的世界。

因為需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感謝天罷。

Check out more about AAMA & bnext

AAMA 官網

數位時代 benxt

Meet 創業小聚

Check out more about me

我的 MSP 實習成長記 技術助教沒你想得簡單 MSP node Js 聚會

我的 MSP 實習成長記 bonus 彌月快樂_程式初體驗

--

--

HuiYu CHENG

綽號鮪魚 or 莎拉,本名鄭惠宇|社.會.人。自律神經已經 40 代的北棲青年。善於運用輕鬆的領域探討深刻的議題。不知不覺竟然來到 2022。看來今年也是期許自己多寫文章的一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