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y the Course心得 (Chapter 7–10)

Chih-Hsiang Liu
Sean的學習筆記
13 min readJun 24, 2019

從1991到2018這近30年的歲月,經歷了兩次為期超過十年的大牛市,帶給投資人每年十幾趴的優渥收益,可說是屬於投資人的黃金歲月。在那段美好的日子裡,金融市場不僅成就了無數個投資傳奇,更幫助了數不清的投資人提早實現財務自由。

然而,就如同盛夏午後猝不及防的雷陣雨,這段鼎盛時期也間雜著混亂的時刻,使許多投資人在黑天鵝事件中遭受沉重的打擊。2000年的dot-com泡沫以及08年的次貸風暴不僅無情地摧毀了那些慣於開槓桿賺快錢的公司與投資人,也讓整個投資市場陷入一種極度悲觀的氛圍。

Source: Yahoo! Finance

市場就如同詭譎多變的天氣,時而晴空萬里、時而狂風驟雨,但伯格先生不在乎這些外界的紛擾。他始終端坐在書房裡看著自己的書、寫著自己的文章 ,偶爾向窗外瞟一眼看看天氣怎麼樣,但也從未將其放在心上。伯格先生踽踽獨行於嘈雜的市場中,致力於帶給投資人更低的投資成本以及更多元的資產配置選擇。

Reading when it’s raining。Source: Bloomsbury Publishing on Pinterest

在降低投資成本這件事上,Vanguard Group所付出的努力即使在伯格先生退休之後也仍未停止:事實上,Vanguard於今年(2019年)4月才調降過一次旗下基金內扣,共21支ETF的內扣總開銷被調降了0.01%到0.02%不等[1]。

而在資產配置多元化方面,Vanguard不僅於1992年率先推出追蹤美國“總體”股市的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Index Fund(VTI),更持續提供各種追蹤股票\債券\房地產(REITS)市場的基金供投資人進行資產配置。更多元的配置選項可以幫助投資人降低投資過度單一所帶來的風險。

這三十年間,大筆的資金湧入了方興未艾的基金產業,產業的龍頭也數度易主。美富信(MFS)、天利(Threadneedle)以及富達(Fidelity)都曾以超過10%的市場佔額榮登龍頭寶座,但沒有一位曾經的王者能逃過市佔大幅衰退的命運。Vanguard似乎是唯一的例外(起碼到現在為止仍是),旗下資產始終維持著成長,並於今年突破了五兆美元大關。迄今Vanguard的資產已佔美國長投基金總資產的1/4弱,且佔美國指數型基金總資產的1/2弱。

Source: https://about.vanguard.com/who-we-are/a-remarkable-history/

是什麼因素造就Vanguard與其他同業的不同呢?伯格先生認為,Vanguard的獨特是由以下三個因素構建而成:

  1. 獨特的公司股權結構
  2. 指數型基金的領航者
  3. 對人的尊重與關懷
Three dimensions that shape Vanguard

獨特的公司股權結構

在讀書心得(一)中(詳見文章末尾舊文連結)我有提到過,傳統資產管理公司考量到公司投資人的利益,必須向基金投資人收取高額的開銷費用,來滿足股東們對公司營收及發展的期待。

為了避免“一人侍奉二主”的窘境,伯格先生在Vanguard創立之初,就採用了“由Vanguard旗下基金持有Vanguard股權”的架構,使資產管理公司投資人與基金投資人合而為一。如此一來,Vanguard只需要專心於提升指數追蹤的技巧並盡可能降低基金的內扣,就可以同時履行對雙方投資人的承諾。

Source: https://about.vanguard.com/what-sets-vanguard-apart/why-ownership-matters/

然而,根據當時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SEC)的規章,資產管理公司並沒有權力任意更改基金的內扣總開銷。即使伯格先生急切地想要替基金投資人省下更多的投資成本,公司也必須服從規章的限制 ,每發起一次內扣調降就必須召開投資人大會,以取得多數投資人的同意。

幸運地是,由於Vanguard獨特的股權結構,公司與投資人之間並沒有利益衝突,因此投資人非常樂於在資產管理上給予Vanguard更多的權利,讓他們能更自由地為投資人們向顧問公司(如威靈頓公司)爭取更低的投資顧問費用。於是在1993年,Vanguard取得了投資人以及SEC的授權,獲得了自主發起內扣調降以及自由更換旗下基金之投資顧問公司的權力。

伯格先生常在書中提到:

“Strategies follow structure”

正是因為伯格先生選擇讓公司旗下基金持有公司的股權,從根本上解決了一人共事二主的矛盾,因此Vanguard才會把最能幫助投資人獲取高報酬的方法 - 降低投資成本以及指數化投資 - 奉為圭臬,公司與投資人之間也才得以建立堅若磐石的信任。

指數型基金的領航者

Vanguard不僅透過降低投資成本來幫助投資人,他們在金融產業中也有不少獨到的創新,使不同心態、不同年齡以及不同資產規模的投資人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基金產品。以下列舉三種Vanguard所提出或參與的金融創新 :

  1. 價值/成長型基金

每個人的投資方式會因為性格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對於希望透過長期投資來累積資產、且對風險承受度較高的人而言,他們會想以賺取股票價差的方式來取得收益 ; 而風險承受度較低、只希望能透過投資創造固定現金收益的族群,則會偏好領取股票的配息。

Vanguard為了幫助這兩類投資人,推出了成長以及價值型基金。成長型基金專注於投資具備成長潛力的藍籌股,以幫助性格較為積極的投資人透過買賣價差的方式來累積資產 ; 而價值型基金則會持有波動低、配息高的股票,以幫助個性較為保守的投資人創造穩定的現金流。雖然台灣市場並沒有比較著名的成長型基金 ,但受許多小資族所喜愛的元大台灣高股息(0056)就是不折不扣的價值型基金。

台灣50/台灣高股息之比較。Source:https://www.moneydj.com/

2. 生命週期基金

投資級債券是資產配置的一個常見選項。由於投資級債券 (1)價格波動比股票來得小 (2)其價格走勢常與股票走勢相反,因此把適量的債券納入資產配置可以在市場劇烈波動時起到保護資產的功效。

Vanguard推出的一系列生命週期基金提供了各種不同股債配比的投資組合。對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而言,他們希望能以較快的速度積累資產,同時也具備較強的風險承擔能力,因此會選擇股票佔比較高的基金 ; 而已屆退休年齡的人士則可以選擇債券佔比較高的基金,以期在保住老本的前提下獲取略高於定存利息的收益。目前市場上最廣為人知的生命週期基金是由貝萊德(Black Rock)推出的iShare 核心配置基金。

生命週期基金-以iShare Core Allocation基金為例 Source: https://www.blackrock.com/us/individual/literature/product-brief/ishares-core-allocation-etfs-product-brief-en-us.pdf

3. 交易所交易基金(ETF)

自從道富集團(State Street)於1993年推出史上第一支ETF 之後,人們再也不必特別跑到銀行/投顧公司購買基金股份,只需要打一通電話給證券公司(現在則只需要手機APP),就可以投資各式各樣的基金。

傳統基金與交易所交易基金的差異

然而,伯格先生卻認為提高基金交易的便利程度並不會帶給投資人任何好處 。誠然,ETF的發明使得投資基金變得非常方便,不僅讓基金股份在市場上的流通性大幅增加,更能為整個基金產業吸引大量的金流,幫助基金快速累積旗下資產。但是,伯格先生始終相信:

Stock trading is ultimately the investor’s enemy

ETF的流通性助長了投資人投機的本能。他們背棄了“買進並持有”的投資策略,開始根據自己對市場波動的預測頻繁地交易手上的ETF股權。此外,市場上以融資、融券等手段操作ETF,期望能透過槓桿等手段來加速獲取利益的人也不在少數。更甚者,有業者開始直接把期貨、恐慌指數、垃圾債券等高風險性產品包裝成ETF在市場上兜售。

雖然伯格先生不喜歡ETF所帶來的種種投機行為,但不可否認的是ETF作為投資商品是非常成功的。它的吸金能力遠非歷史上任何其他金融商品所能比擬 ,而 Vanguard不順勢推出ETF就意味著無法從這龐大的商機中分一杯羹,從而被市場所淘汰。

為了在不違反初衷的同時保持公司的競爭力,Vanguard負責ETF業務的 Gus Sauter 訂立了一項規則,規定公司以後只能就旗下的傳統型基金發行相對應的ETF。舉例來說,若公司底下有追蹤標普500的傳統基金,那麼Vanguard照規定就可以發行追蹤標普500的ETF。反之,Vanguard旗下並沒有任何槓桿、期貨類別的傳統基金,那麼就不能發行這類投機的ETF了。

由於Vanguard在過去並沒有涉足那些偏向投機的金融商品,因此這項規定從根本上斷絕公司進入投機型ETF領域的可能,使得伯格先生的投資哲學得以在這紛亂的市場上延續。

對人的尊重與關懷

知名作家 Simon Sinek曾經提出著名的“黃金圈理論”,來說明一位偉大的領袖是如何鼓舞追隨者的[2]。Simon Sinek認為,世界上所有偉大的領導人以及品牌皆是遵循同一套流程來說服以及鼓舞大眾,而這個流程具備三個層次:

(1)What: 最終呈現出來的領導風格或產品

(2)How: 執行理念的方法與過程

(3)Why: 核心的理念與目標

Source: https://www.smartinsights.com/digital-marketing-strategy/online-value-proposition/start-with-why-creating-a-value-proposition-with-the-golden-circle-model/

蘋果電腦採用了Why->How->What的順序來行銷他們的產品。蘋果在行銷上的首要之重,是試圖讓每一位潛在的客戶了解到,他們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挑戰現狀,並帶給使用者前所未有的體驗。

相對於他們在展現公司核心價值上所付出的心血,蘋果在CPU規格、記憶體空間、電池容量等硬體規格上甚少著墨,這與其他電腦公司的行銷模式正好相反:其他電腦公司往往會向消費者吹噓自家產品強大的性能,並試著說服他們,以這樣的價格來購買自家產品是一項物超所值的交易。

黃金圈理論 - 以蘋果的行銷模式為例

哪一種行銷模式會勝出?Simon Sinek認為蘋果的模式更容易吸引忠實的追隨者,因為這種由內而外的銷售模式與我們大腦在建立信任、宣示忠誠以及制定策略時的運作流程如出一轍,都是先從感性的思維出發,最後才會針對執行細節進行理性的思辨。

People don’t buy what you do; they buy why you do it

無獨有偶,伯格先生也採用了這種由內而外的思維來帶領Vanguard的員工。伯格先生在書中曾經提到,在1976年他創立史上第一支指數型基金之前,富國集團(Well Fargo)以及百駿財務管理(Batterymarch Financial Management)都曾經嘗試過開發指數型相關產品,但皆因實務上的困難而作罷。因此,伯格先生認為點子的實行者 - 那些勤奮工作的Vanguard員工 - 比他這位點子的發想人還要重要:

Ideas are a dime a dozen. Implementation is everything.

伯格先生付出了非常大的心血在訓練員工,讓公司的一切資訊公開透明,並建立起一個公平的公司文化。他也常常舉辦演講與野餐,持續不斷地透過這些場合向員工分享他心中所堅守的價值觀 。伯格先生盡一切所能地去關照員工,不僅向他們保證大家不會因為公司降低投資成本的方針而賺不到應得的報酬 ,更時刻鼓舞著所有人心中對專業、對使命的熱誠。

伯格先生對於黃金圈理論的實踐

主管對員工無條件的關照與信任會在整個團隊間形成一股安定人心的力量。當員工體認到他們在這個工作環境是安全的、是被尊重的且是有使命的,人們就會不自覺地想為團隊付出、想為公司的核心價值而賣命。

在那種環境底下,團隊成員之間沒有地位高低之分,所有人都是平等的。無與倫比的點子會開始在團隊中不斷迸發出來,因為人們不再需要對權威有所顧忌。團隊成員們只需要專注於他們最擅長的事,並大膽地把腦中那一閃而過的火花提出來與整個團隊分享。

不斷迸發出來的火花,總有一天會燃起熊熊烈火。而Vanguard在市場上所燃起的一場指數型革命,其勢頭隨著時間的推移愈發不可收拾,最終席捲了整個世界。

(未完待續)

參考資料

[1]https://investornews.vanguard/lower-expense-ratios-on-21-vanguard-etfs-means-more-savings-for-you/

[2]https://www.ted.com/talks/simon_sinek_how_great_leaders_inspire_action

系列文連結

(1)Stay the Course 心得 (Chapter 1–3)

(2)Stay the Course 心得 (Chapter 4–6)

(3)Stay the Course 心得 (Chapter 11–16)

(4)Stay the Course心得 (最終章)

--

--

Chih-Hsiang Liu
Sean的學習筆記

Taiwan-based RF engineer focusing on Millimeter-Wave technology, investment and aged Whi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