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平台經濟模式》談談“C2C電商平台生態圈”_2.網絡:平台的力量

在這樣的生態體系下,往往我們都在面臨哲學兩難,到底這個階段要先犧牲那一邊的利益,以滿足這一邊的利益。

hsin chih lai
Jun 21, 2020
攝影師:Pixabay,連結:Pexels

《平台經濟模式》2.網絡:平台的力量

如何形成“網絡效應(network effects)”會是經營平台的首要課題;網絡愈大,平台服務才愈有可能因為大量的節點產生而開始思考變現這個題目。網絡效應指的是「平台使用者總數對個別使用者創造價值的影響。」以通訊軟體(Line、WhatsApp、Messenger)來看,隨著使用者人數持續的成長,使用者將因為可以在軟體中找到彼此而開始受惠。再以C2C電商平台來看,平台上有愈多元的賣家可以提供愈多元商品與服務時,進入平台上的買家就可以更快速的被滿足需求(正向雙邊網絡效應)。

而網絡效應可分成兩種,第一種是“正網絡效應”,表示平台的運作可為每位加入的用戶帶來使用價值。例如,C2C平台在賣家開店流程中設計”條件規範審核”,確保每一位賣家的品質穩定,並預防詐騙的案例發生(買手機收到模型手機)。再來就是“負網絡效應”,例如,C2C平台為了拉升賣家數量,對於賣家的條件審核寬鬆,導致大量劣質賣家入駐造成詐騙案例不斷發生,這將會導致買家對於平台的信心與信任開始崩盤。

梅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需求面規模經濟

關於網絡效應,可以從梅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來說明:「一個網絡會隨著用戶的增加而呈現非線性成長(nonlinearn groth),當有愈多的用戶,每個用戶的連結點就愈多」。從需求面來看,就是當只有一個人使用Line時,是無法產生任何效益的,但當有1個、2個、3個、4個……Line使用者出現時,用戶透過Line聯繫彼此之間的節點將會呈現非線性的成長(nonlinear growth)。隨著用戶需求增加,將促使更多的用戶加入,進而帶動產量增加、刺激產業技術不斷的成熟,進而影響價格下降,再帶動更多的需求量。這樣需求面的規模經濟,將會是正向網絡效應的價值基礎。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Metcalfe-Network-Effect.svg#/media/File:Metcalfe-Network-Effect.svg

雙邊網絡效應

從梅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來看,它指的是單邊網絡效應所啟動的成長價值。而從C2C平台來看,成長的動力來源是從市場雙邊相互啟動,少了一邊都無法形成價值網絡。賣家因為有買家的需求尚未滿足而入駐平台提供物件,而買家因為有賣家所提供的物件而進入平台購買,買賣家相互的吸引與互動。這就是所謂的「正向反饋的雙邊網絡效應」(tow-sided network effects with positive feedback) 。平台營運者為了驅動買賣雙方,往往都會釋出”補貼活動”來吸引買賣家。例如,賣家入駐首三個月免平台服務費用並提供新手流量紅利;買家首筆購物免運費,滿額再打折。隨著用這樣的方式,開始帶動平台內的買賣家進入良性的互動循環。到達一定的程度後,雙邊用戶將開始付出費用,平台則可產生利潤。

擴大網絡效應:零摩擦參與、規模成長(補貼)、換邊效應

規模會是網絡效應的成長基礎,隨著用戶的增加網絡會開始呈現非線性的成長(nonlinear growth)。因此,如何有效的擴大網絡規模會是平台營運的一個重要的課題。我們先從零摩擦參與(frictionless entry)來看,意旨是「用戶能夠簡單且快速的加入平台,並且可為平台創造價值」。從一位買家來看,在進入平台想要購物時,基本上都先要有一組”會員帳號”,這裡就出現第一道摩擦力:買家註冊流程的複雜度愈高,買家進入平台的慾望就愈快被毀滅(有些背景因素,平台會刻意把摩擦力提高)。而為了能降低買家進入平台購買的摩擦力,有些平台會設計“訪客購買”這條路,讓新客人先快速完成第一筆交易後,平台才會開始引導這位客人成為會員帳號,例如:在訂單完成後顯示加入會員的好處,讓客人可以成為平台真正的會員(會員的行爲資料,會是更有價值的地方)。

C2C網絡若要快速擴大,補貼單邊或是雙邊同時補貼,是很常的應用手法。例如,透過”免運費”或是”特殺價“來吸引買家來平台購物,或則使用新賣家”免成交費”來吸引他們入駐平台,讓雙邊用戶可以同時成長。但使用補貼的手法來吸引用戶成長的同時,也將帶來質量不好的用戶,影響到平台上雙邊用戶互動的體驗。因此,在操作補貼的同時,有時會透過篩選機制來維持參與優惠活動用戶的品質,而不是無差別的讓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優惠活動。例如,買家要先完成平台任務(先完成第一次購物),才能得到折扣卷、新賣家要提供相關文件審查才能享有開店免成交費資格。如此,才能讓平台的生態可以保持健康。

再來是換邊效應(side switching effect):平台上的用戶可以轉換角色到另一邊,例如平台上的賣家可以轉換為買家購買平台上的商品,或是平台買家也可以同時成為賣家,來銷售商品。雙邊的用戶,都相對熟悉平台上的生態,平台可以針對這樣的戶用來推動他們轉換角色,以達到平台成長的目標。

負網絡效應

平台透過用戶不斷的成長,讓用戶彼此之間可以受惠的價值愈大。但平台也會因為用戶的成長,而產生負向的互動關係,造成平台用戶開始不斷流失,這就是「負網絡效應」。例如詐騙賣家充斥平台,造成買家不信任平而逐漸流失,或是平台篩選機制不夠完善,讓買家無法有效率的與物件配對,物件量多到反而造成買家的困擾。因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看到依據用戶的資料所產生的個人化推薦,以及每個賣家與物件的身上都有各式不同的”品質分數”,例如評價、銷售量、平均出貨時間……等,讓平台上的媒合品質保持一定的水準。

四種網絡效應

當平台的營運會需要同時照顧到生產者與消費者時,我們需要考慮到四種網絡效應。第一種是“同邊效應(same-side effects)”,指的是平台上的某一邊的使用者對同一邊使用者所造成的影響,例如當我們周遭的人都在使用google meet會議,而當你需要加入會議時,就不得不使用google meet才能順利加入會議。再來是”跨邊效應(cross-side effects)”,即是平台上的某一邊的使用者對另一邊使用者所造成的影響,像是叫車平台的司機(生產者)愈多,對於需要坐車的消費者就愈方便。效應也有相對的正與負關係,我們可以一個一個來看:

正向同邊效應(positive same-side effects)

在平台裡同一邊的使用者,因為同邊數量的增加而獲得利益。像我很喜歡看網書平台“收藏此本書的人也收藏了“的功能區塊,從裡面找到延伸的相關書籍。此功能必需要有大量的使用者產生大量的收藏資料,才會有網絡關聯。因此,當有愈多的讀者開始將物件加入收藏,同時也將會有愈多的讀者開始受益,這就會形成所謂的正向同邊效應(positive same-side effects)。

負向同邊效應(negative same-side effects)

當平台同類使用者的持續增加,反而降低同類使用者所能獲得的效益。當拍賣平台上的同類賣家愈來愈多,往往會造成惡性的競爭行為,像是賣家會假冒買家的身份去檢舉同類賣家,或是擾亂同類的賣場物件,惡意給予負面評價,這些狀況會需要平台的規範來去平衡,以避免產生負向同邊效應擴大。

正向跨邊效應(positive cross-side effects)

當雙邊平台上的任一邊使用者增加,將提升另一邊的使用者效益。從拍賣平台來看,平台會需要依賴雙邊使用者的成長,平台才能開始產生價值。當賣家持續加入平台並持續上架優質的商品,平台上將會出現更多的消費者,而消費者的成長,也會讓更多的賣家持續加入平台。然後,雙邊使用者增長所帶來的效應不會是相等的效果,像是平台招募到一間優質的賣家,往往帶來的效應會比獲得一位消費者來的高。以及,平台對任一邊所投入的資源也不會是相等,這會隨著平台成長的階段而會有所不同,像是平台剛開站前的籌備,就必須先有一批火車頭的賣家入駐,讓平台有首批的物件量,才能夠吸引買家進入平台消費。

負向跨邊效應(negative cross-side effects)

平台上任一邊使用者的成長,反而造成另一邊使用者的痛苦。當平台賣家大量增長的同時,所帶入大量的劣質品,將會造成消費者的困擾。再來是如果平台上有大量消費者訂購商品後又不去超商取貨,也會造成賣家的痛苦。

平台的核心運動

平台的價值來自於大量外部使用者的參與,彼此之間在平台產生互動,相互滿足對方的需求。在這樣的生態體系下,往往我們都在面臨哲學兩難,到底這個階段要先犧牲那一邊的利益,以滿足這一邊的利益。而平台的「核心運動」,就是要確保在這樣的哲學兩難之下,還可以保持正向網絡效應的持續發展,並避免負向網絡效應的生成。

--

--

hsin chih lai

在電商鬼混十年的產品經理,在 MarTech 領域當麻瓜。期許自我要能打造出滿足人性、解決問題、與創造社會價值的產品。以及,努力當一位跑者、閱讀者、山行者、與攝影者。linkedin:https://www.linkedin.com/in/hsinchi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