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 (Institutions)
在該過程機構化之中,腐化如下產生。事實上,有比同儕評量更糟的事:該過程的官僚化造就了一層新評判:大學行政人員,他們除了透過外在訊號外,無從得知某人在幹什麼,卻成了真正的判官。
硬科學或許不受該病症影響-即便如此。所以讓我們來看非常脆弱的社會科學。基於一位投稿人的唯一評審為 “同儕”,那兒有個能導致各種病症的引用圈(citation ring)機制。舉例來說,總體經濟學能是一堆廢話,因為要放大狗屁比起放小狗屁簡單( it is easier to macrobull**t than microbulls**t),考量到理論對社會的效果十分抽象,沒有人能分辨它是否真的有效。
譯註: 引用圈: 指論文投稿人與其他和自己有關係的學者大量互相引用論文,或互相推薦審稿,結果造成一小圈圈,破壞了獨立審查制度。例如陳震遠案。
學術能變成一場儀式性的出版比賽
好,雖然這漸漸變成一場體育競賽,維根斯坦(Wittgenstein) 則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如果要說的話,知識是體育競賽的反面:他說:在哲學中,贏家是最後一位完成的人。
進一步說,
任何一丁點與競賽相似的地方都是對知識的破壞
在某些領域,例如性別研究、心理學,儀式性的發表比賽漸漸地與實際研究不相映射,由於其代理問題的性質,到達像黑道似地利益分歧(divergence of interest): 研究人員另有所圖,與他們的客戶,即,社會與學子,付錢要的不一樣。在學界行話中,知道“經濟學”並不是指知道經濟中的實質活動,而是指知道由經濟學家提出的理論。並且在大學中的課程⸺辛苦工作的父母要攢數十年換來的⸺輕易的就變質成流行。你努力工作讓你的小孩去學性別研究對量子力學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