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必須知道的澳洲兩大龍頭超市會員集點活動,讓你聰明花、精明省

除了周周對折品,懂得借力使力集點,能省下更多花費

Patrick Wong
Dec 6, 2020

周邊很多朋友不相信我說澳洲物價很便宜這件事,這部份可以分成兩部份來看:

  1. 物價跟台灣差不多,但澳洲薪資水準較高,因此物價相對台灣便宜。
  2. 如果懂得在「對」的時間消費,就可以省下衝動消費所帶來的花費。

澳洲兩大龍頭超市colesWoolworths就是將上述兩大因素集大成的最大功臣,也讓我們這種在台灣就習慣精打細算的「小氣鬼」,來到澳洲後更加的肆無忌憚。

先前的文章《澳洲的消費水準高不高?我在澳洲生活一年七個月的花費總結與分析》就有分析自己每個月的花費大約落在25000台幣左右,相當於台北一個月的生活花費

有些在台北的朋友表示,台北可能要更高!所以澳洲生活花費真的高嗎?看自己怎麼過吧!

先前的文章《澳洲生活的日常花費:《食》篇》也有提到,兩大超市每周都有對折品優惠(並非即期品),因此除了購買最低維持生活所需的必需品外,想買什麼東西,都會等到商品對折在購買。不僅是食物,連電動牙刷、清潔用品等,都在對折品的行列當中。

所以只要忍下自己的物慾,等到對折在買起來囤,同樣一件商品,跟想到就買的衝動消費比起來,不論是可購買量或是消費金額,直接就差了一倍。

說那麼多,才剛來到本篇文章的重點,就是

除了周周對折品的促銷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可以精明省、或是聰明花的方法呢?

還真的有!就是加入兩大龍頭超市的會員,利用會員累積集點的方式,達到一定門檻後,就能折抵購物金,或是兌換成其他商品、服務或折扣券。

這篇文章,就來教大家自己在澳洲聰明花、精明省的小撇步:善用coles & Woolworths的專屬會員集點活動。

會員集點

身為澳洲兩大龍頭超市,澳洲生活幾乎是離不開coles & Woolworths,以我跟周遭的同事、還有當地人為例,每週六日都是大家去兩大超市採購的日子,搞得好像大家假日放假都沒地方去一樣。

所以,採購生活用品如此頻繁,如何活用兩大龍頭超市的會員集點精打細算,就變成一門學問。

我們就以Coles、Woolworths超市消費為最大宗的,就是會員集點主打的2,000點兌換$10購物金開始探討。

雖然兩者為不同的集點系統,合作的商家也有所差異,但是背後的邏輯差不多。而且兩家兌換的品項都很豐富,一時半會說不完,這邊私心的以Flybuys為主。
Coles背後的會員系統:flybuys Card(Photo Credits
Woolworths Rewards Card(Photo Credits)

看到這你可能直觀的會想:每消費1元集一點,這樣等於要花2000元才能換到10元,這0.5%報酬率的回饋,吸引力未免也太低了吧?

所以除了傻傻的集點外,一定不容錯過加入會員後,不時會有會員專屬的集點活動會寄到信箱(大部分為一周寄一次),根據任務的不同,會有不同的點數獎勵,集點的速度會有「超大幅」提升。

以我自己近期收到CP值超高的專屬會員集點活動為例:

11月17日收到的會員集點活動

在沒有集點活動的情況下,50元只能換到50點,但透過這個活動,等於我消費50元後,可以獲得50點+3000點獎勵點數,換算下來等於下次消費可以有10元的購物金可以折抵,超划算的拉!(可惜我人已經離澳了)

重點是購物金沒有低消限制,而且集點活動也沒有針對打折品或對折品不納入消費金額。你說,跟台灣的業者比起來,澳洲的集點回饋是不是佛心來著?限制少,還給得大方

再拿一個更近的例子:

12月4日收到的會員集點活動

30元1800點,等於之後再配合隨便一個活動,或是配合自己的點數,輕鬆就能達到2000點的門檻。重點是對於每周採買一次的我們來說,30元的門檻相對容易達標,不用在刻意消費去湊那個活動門檻,幾乎等於無痛獲得購物金。(可惜我人已經離澳了)

有時候遇到不好集點的挑戰,像是每周消費50元連續四周,達成任務給1萬點等等,這時候就配合每周的對折品型錄,評估當周消費金額能不能達標,無法達標就跟沒會員的朋友揪團購物湊金額(或是跟有會員卡的朋友談妥),事後再請朋友吃的點心什麼的,既省錢又結交人脈,何樂不為呢?

10000點等於50元購物金,與其硬要湊到集點任務門檻,不如跟沒卡的朋友一起結帳,事後再回家算錢來的划算。舉例來說,每周只花30元,但是為了湊每周50元的集點門檻,卻硬要多花20元,四周下來等於多花80元,跟活動回饋下來的50元相比,還是虧了30元。但是如果四周有兩周達不到門檻,請朋友跟自己結帳,請吃個10元的零食餅乾也挺划算的,自己活動結算後還賺40元。因此與其為了硬湊門檻,多花的錢可能就比省下的錢還多,不如跟朋友一起合作,給沒會員吃紅利的朋友一點甜頭,省錢之餘還能結交人脈,一兼二顧,不亦樂乎。

結語

colesWoolworths只是兩個不同會員生態的活動,除了有各自不同合作的企業可以消費集點外,點數能換得的東西也越來越多元。像是吸塵器、手錶、烤箱、餐具組、電影票、SPA按摩、住宿折扣、紅酒、捐助慈善機構等,一時半會說不完。

一般來說購物金都能線上申請,然後去實體店面消費掃條碼即可使用。自己當初為了跟朋友炫耀我是點數大戶,特地集到1萬點,然後去換一張實體的50元禮品卡到大家面前炫富(小氣鬼的炫富方式,沒錢炫富炫點數):

人權證明

所以有加會員跟沒加會員的,就會形成兩種認知。

如果開頭給大家看這張圖,不知情的人一定會以為我在Coles跟相關合作企業中共花了1萬多元,才換得1萬多點;實情卻是透過集點活動,一會功夫就集到1萬點,過程中可能還花2000元不到。

文末,若大家看完本篇文章,開啟對flybuys以及WWS會員的興趣,網路上其實有很多網誌分享,勞請大家善用google搜尋,本文就不再贅述。

如果想對會員集點以及獎勵有更多了解,文章下方會再附上官網網址,讓有緣人去研究。

最後,放上當初收到的閃亮亮禮品卡當作收尾。

用10000點兌換的50元coles禮品卡

延伸資料

  1. coles(食材、對折的生活用品與零食等)
  2. Woolworths(食材、對折的生活用品與零食等)
  3. FlybuysFlybuys兌換品項
  4. Woolworth Rewards (現在改叫Everyday Rewards
  5. 澳洲的消費水準高不高?我在澳洲生活一年七個月的花費總結與分析
  6. 澳洲生活的日常花費:《食》篇
  7. 澳洲生活的日常花費:《衣》篇
  8. 澳洲生活的日常花費:《住、行、樂與其他》篇
  9. 澳洲打工度假,該不該買車代步?讓過來人用自駕一年五個月的交通成本來告訴你

延伸閱讀

  1. 因為紐西蘭而開始的旅程,因為疫情而被打亂的行程
  2. 在澳洲打工的我們,處境與行為跟在台灣的外勞沒什麼兩樣
  3. 來澳洲墨爾本兩個月的坎坷找工經驗談
  4. 澳洲打工,一周「至少」要賺多少才夠?讓我用2020年的法定基本薪資告訴你
  5. 在澳洲賺第一桶金必須要知道的三件事:賺了時薪、賦了高稅、賠了匯差
  6. 破除澳洲打工度假的四個迷思:落地就有工、年薪百萬、物價很高以及英文能力提升
  7. 該不該去澳洲打工度假?破除三個常見的職涯與職場迷思
  8. 找工作?Agency:關於墨爾本找工的另一種途徑
  9. 好險,差點上當!在澳洲遇到假仲介、真詐騙
  10. 澳洲買車:如何找到好車主?
  11. 澳洲自駕與搭乘公共運輸的交通費用比較-以維州墨爾本為例
  12. 人生很短,青春有限,而留澳時間不等人!過來人建議澳洲買車的幾個理由,哪怕只在澳洲待一年
  13. 澳洲詐騙第二彈!假借包裹郵寄簡訊之名,行詐騙金融資訊之實
  14. 成就更好的自己:離澳前的規劃與未來展望
  15. 我用三個月的時間,在Google Maps上環了紐西蘭一圈
  16. 澳洲打工,一周賺多少薪資才夠?讓我用法定基本薪資告訴你,一周「至少」要賺多少錢
  17. 紐西蘭自駕北島14、南島32天的行程規劃與預算花費

農場打工實務

  1. 我在澳洲農場半年的採果生活:一個適合新包存錢與集二簽的好去處
  2. 我在澳洲農場半年的薪資結構分析
  3. 要時數還是要績效?原來打卡的先後順序也是一門學問
  4. 如何成為一個採果快手快快手:掌握核心觀念與時間背後代表的意涵
  5. 基本薪資與績效獎金,專注何者才划算?
  6. 我採果,不代表我賺得多
  7. 如何讓採番茄的績效獎金收益最大化?單打獨鬥與抱團作戰的選擇
  8. 我在澳洲農場第二個半年的薪資結構分析
  9. 關於澳洲百萬年薪的神話,讓我用薪資單告訴你,我在農場一年賺多少錢

觀點啟發

  1. 打工度假對職場是加分還是減分?
  2. 看澳洲仲介如何「無痛拔鵝毛」的向勞工「間接」收取仲介費
  3. 如何利用資訊的不對稱來創造資訊價值?我從澳洲仲介得到的啟發
  4. 利用資訊差創造資訊價值,我在澳洲建立人生第一份被動收入
  5. 從採番茄看績效指標對員工行為的影響
  6. 不要在制度面前隨便搞差別待遇,那只會輕易暴露出你對制度的無知
  7. 快手為了速度而不顧品質?那些我在邊緣棚被針對的日子
  8. 制度下的雙重標準:員工隨便吃虧,但公司「一定」不能吃虧
  9. 從下屬的角度看空降主管與資深員工的磨合:空降主管該知道的幾件「小」事
  10. 你想當會做「人」的主管還是會做「事」的主管呢?
  11. 我有個賣地圖資訊的副業:經營數據不藏私,兩年來的地圖資訊經營報告大公開

--

--

Patrick Wong

燃燒著工管魂的企管人,「進步,從不說明天開始」/要求自己人生不設限,並尊重社會多樣性/興趣是廣泛閱讀,夢想是當Serial Entreprene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