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意義來》若你也在尋找活著的意義,本書值得你閱讀|閱讀隨筆10

Jerry Liu
Be-A-Learner
Published in
Jul 21, 2020
Photo from 博客來

一直以來都在思考活著的意義,隨著文明進步,壓力也隨之增強,我們彷彿活在痛苦深淵中。在《人生給的答案》一書中,最多人推薦的書籍就屬這本《活出意義來》。作者弗蘭克曾被囚於集中營內,在極不人道的狀態下,不斷觀察、反思、自省,終於發現生命存在的意義。

同時,現代人多數面臨「存在的空虛」議題,作者也提出精闢見解。不論在怎樣的狀態,人都會面臨困境與挑戰,就如同《別輸在只知道努力》中的各個優秀菁英也會有痛苦掙扎的時候。

尼采說「懂得『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受得住。」

這本書值得正在尋找「活著意義」的你我閱讀,接下來就分享書中精華。

一、人是有選擇的餘地

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 — — 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 — — 不能被剝奪。

每個人都會因為自己的信念,做出不同的抉擇,而你的抉擇也決定了你是誰。

世間常說換個位置即換個腦袋、有錢有權後就變了個人。而事實證明不是他變了,只是顯露出本性而已。

二、關於痛苦

如果人生真有意義,痛苦自我有其意義。痛苦正如命運和死亡一樣,是生命中無可抹殺的一部分。沒有痛苦和死亡,人的生命就無法完整。

艱困的外在環境,通常能給人機會,讓人超越自己,從而得到精神上的成長。

痛苦暗含成就的機運。現實中永遠有著機會和挑戰。人可以戰勝這些經驗,把生命扭轉成一個內在的勝利;也可以忽視現有的挑戰,茫無目的地過一天算一天 —正如大多數俘虜所表現的一樣。

痛苦之後必然伴隨體悟,進而更加形塑其人格。每階段會有每階段的痛苦,不會因你多有錢、有權就能倖免。人只會對當下情緒有反應、有困擾,隨時間過去,那種感覺亦已不在、好的壞的終將過去。那你又何需特別介意當下情緒?

三、生命的意義

我們不該繼續追問生命有何意義,而該認清自己無時無刻不在接受生命的追問。面對這個追問,我們不能以說話和沈思來答覆,而該以正確行動和作為來答覆。到頭來,我們終將發現生命的終極意義,就在於探索人生問題的正確答案,完成生命不斷安排給每個人的使命。

一個人對自己的家人、愛人、朋友甚至是一些待完成的事情,都是無可替代的。

任何人只要活著,就有理由去懷抱希望。健康、家庭、幸福、專業技能、運氣、社會地位等等,這一切都是可以重整旗鼓、東山再起的。

人真正最需要的並非不緊張,而是為了某一值得的目標而奮鬥掙扎。他所需要的不是不惜任何代價地解除緊張,而是喚醒那等待他去實現的潛在意義。

四、存在的空虛

無法體認到為了它就值得活下去的某種意義,他們被內在的空虛所縈繞糾纏,一種虛幻的寂寞存在他們體內。

多數人都曾經歷到生命無意義感,其所表現最主要的現象是無聊厭煩

叔本華:「人類注定永遠在兩極之間游移:不是災難疾病,就是無聊厭煩。」隨著科技進步,使一般人增多了閒暇的時間,但可憐的是其中有許多人根本不知道要用這些新獲得的自由時間來做些什麼?

五、存在的本質

意義治療學認為「能夠負責」是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本質。

人類的存在,本質上是要「自我超越」,而非自我實現。一個人為實踐其生命意義而投注了多少心血,他就會有多少程度的自我實現。

按意義治療學,我們能以三種不同途徑發現這意義:
(1)藉著創造、工作:如功績、成就
(2)藉著體認價值:體驗某種事物後的轉化
(3)藉著受苦

不論是在集中營或重獲自由後,都有需要面對的困難。人活著就是種考驗。我們遇到痛苦並且掙扎、不斷接受挑戰完成每個試煉。這些使命,因人因時而異,生命的意義亦然。

就如同上篇文章《別輸在只知道努力》我在最後所寫的「蓋棺論定當下的情緒,才是最重要的。」臨棺前的回首或許才能了解人生意義。用力活著、用心體驗、痛苦不可避免,但我們可決定如何活著。

人最後的內在自由,絕不可以失喪。

如有任何想法或遇到什麼問題也歡迎在下面留言,若有時間也歡迎幫我拍滿50下並且多多分享🚀

我的IG攝影帳號歡迎追蹤看更多🙌:@abc38289

謝謝你讀完這篇文章,希望你可以給我拍手鼓勵(claps)😁,最多可以50下喔!

延伸閱讀

--

--

Jerry Liu
Be-A-Learner

分享所見、所學,不斷學習,只為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