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page
Open in app
Sign inGet started

Code and Me

我的程式與學習探索

  • 程式
  • 心得
  • 萃讀
  • 生活
  • 所有文章
  • My Blog
  • flake8 與 isort in VS Code

    flake8 與 isort in VS Code

    晚上河濱散步的最後十分鐘聽了《 捕蛇者說》這集〈 Ep 17. Use the Flake8, Luke! 〉的前面一部分,發現裡面提到的東西正是我需要的啊!
    Go to the profile of kyo
    kyo
    Oct 13, 2021
    Ubuntu 安裝使用 zsh + zinit 懶人包

    Ubuntu 安裝使用 zsh + zinit 懶人包

    只用最簡單的設定,獲取最重要的幾項功能,立即讓生產力得到提升
    Go to the profile of kyo
    kyo
    Sep 11, 2021
    在 Ubuntu 安裝使用 pyenv + pyenv-virtualenv

    在 Ubuntu 安裝使用 pyenv + pyenv-virtualenv

    之前有寫過 在 macOS 上安裝與使用 Python 版本隔離與虛擬環境管理的利器 — pyenv + pyenv-virtualenv。現在就來看看怎麼在 Ubuntu 上安裝它!
    Go to the profile of kyo
    kyo
    Sep 7, 2021
    中信 My Way 數位帳戶開戶與使用心得

    中信 My Way 數位帳戶開戶與使用心得

    前陣子因為工作薪轉需求,必須到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簡稱中信)開戶,之前從來沒有用過他們家的金融帳戶或信用卡,所以這算得上是與中信業務往來的初體驗,最後開立了「My Way 數位帳戶」。
    Go to the profile of kyo
    kyo
    Aug 28, 2021
    轉職生活與河濱之於我

    轉職生活與河濱之於我

    幾年前辭去公職後,從宜蘭來到新北永和租房,直到重新開始工作為止,期間歷經了準備律師、落榜、資策會上課、程式自學等對我的人生有著重大影響的事件。在這段不算短的時光中,每週甚至有時每天陪伴我的地方,就是河濱。
    Go to the profile of kyo
    kyo
    Aug 14, 2021
    05 | notes 回顧與每月學習主題

    05 | notes 回顧與每月學習主題

    前一篇 note 已經是 7/5,隔了不算短的時間,在雜記或 note 系列中,我所期待的寫作取向是多表達一點自己近期的想法、歸納與打算,並不需要深入細節,可以點到為止。
    Go to the profile of kyo
    kyo
    Jul 31, 2021
    不離開 Medium,我自架 blog 的理由與選擇(下):選擇篇,附使用心得

    不離開 Medium,我自架 blog 的理由與選擇(下):選擇篇,附使用心得

    上篇提到自架 blog 的理由,但從萌生這個念頭到真正行動,中間也隔了 9 個月之久
    Go to the profile of kyo
    kyo
    Jul 23, 2021
    02 | 誠實面對自己,真的很難

    02 | 誠實面對自己,真的很難

    這次要講的是這幾天看的一篇文章和一則 Podcast,兩者的共通點是「自我反省」
    Go to the profile of kyo
    kyo
    Jul 18, 2021
    在 macOS 上使用 pyenv + pyenv-virtualenv 建立 Python 開發環境

    在 macOS 上使用 pyenv + pyenv-virtualenv 建立 Python 開發環境

    「人生苦短,我用 Python」闡述了 Python 的易用與簡潔,但如果深入到 Python 的套件管理與版本隔離,則是一件十分複雜的事
    Go to the profile of kyo
    kyo
    Jul 9, 2021
    01 | 如何活得有存在感?張修修的不正常人生

    01 | 如何活得有存在感?張修修的不正常人生

    又是一個新系列!其實就是「just a note」的日常版,記錄一些生活中的小心得。
    Go to the profile of kyo
    kyo
    Jul 6, 2021
    About Code and MeLatest StoriesArchiveAbout MediumTerms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