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年企劃|年度票選3本最佳心靈勵志書

風雲變色的2020年,不管是雞湯類的心靈書籍,還是具實際練習的勵志書,都陪著我們成長且鍛鍊自己擁有一個更堅韌、更勇敢、更美好的自己。我們或許有千百種情緒,但在《情緒背包》裡學會整理與消化,在《阿德勒心理學講義》剖析行為背後的自卑,並轉化成相信自己的力量,還有《為什麼我們明明過得很好卻不快樂》這是不是都是現代人擁有的困境?也可以拜讀《走吧!有些遠路是必須的》,學習毅然決然放下眼前的所有,脫離舒適圈展開新的學習。

富足的心靈來自健康的生活、心理和高情緒管理能力,了解自己及他人是「心靈勵志」篇,帶給我們的最大收穫:我們要相信自己,可以完成任何事情,也要放過自己,不再堆疊難以乘載的壓力。

書單總覽:
《改變》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
《走吧!有些遠路是必須的》
《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
《為什麼我們明明過得很好卻不快樂?》
《專注,是一種資產:七件事練習法,打造富足的精神資本》
《The Examined Life:How We Lose and Find Ourselves》
《整理情緒背包,激發前進的勇氣:情緒智力管理專家教你卸下不健康的情感負債,重拾前進力量的傷痛癒合練習》
photo by TzuHsien Lee

1. 《整理情緒背包,激發前進的勇氣:情緒智力管理專家教你卸下不健康的情感負債,重拾前進力量的傷痛癒合練習》

作者:薇薇安‧狄特瑪 Vivian Dittmar

情緒背包的存在不是為了讓生命變得困難,恰恰相反,他的存在是為了讓我們更為堅強、睿智、更能充滿關愛、更勇敢集重滿感恩的來看待一切

「情緒」是來自於過去的時空,沒有被察覺到的感覺,也可以稱之為「情緒遺毒」。情緒的產生是指過去某一個時刻經歷了一個情況,而在當時的那個情況下,我們不願意去感覺,又或者說,我們並不能夠去感覺。而這些經歷都會留在某個地方懸而未決,然後與其他沒有被察覺到的感覺一起走進我們的情緒背包。假設未來我們遇到了相似的狀況,因而提醒了我們的過去時,我們的情緒就會被觸動 。

你我的肩上都背著一個「情緒背包」,當你感到情緒波動、崩潰易怒時,代表背包裡的情感負載需要被處理,重新檢視肩上的背包,梳理所有情緒源頭,然後,重新出發!情緒背包並非是個垃圾桶,讓你將不想要的情緒包袱通通丟棄;情緒背包更像是個「花園堆肥箱」,需要充足的陽光和空氣,讓你的情緒成為「有機肥料」,你才有機會成長茁壯。

Medium:《整理情緒背包》 — 你身上背的包袱究竟有多重?

2.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

作者:阿德勒 Alfred Adler

每一個人都有自卑感,但自卑感不是一種疾病。

既然要談阿德勒,就得先從「自卑感」切入,在他的學說中,自卑感是一切的核心:每一個人都有自卑感,為了擺脫自卑的無力,而追求讓自己變得更好,這就是人的根本動力來源。

換句話說,阿德勒提出的自卑與我們一般的認知很不同,在本質上,它並非是負面、不健康、病態的。因為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問題時,適度的自卑感反而是通往成功路上的基石,它可以激勵我們努力向上,並且讓自己更加卓越。

在阿德勒心理學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行為目的論」,這個理論在這本書中並沒有被單獨提出來解釋,但只要明白了,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阿德勒會一直強調「人,做得到任何事」,因為所有行為的手段,都是我們為了達成某個目的而做出的選擇。

Medium:《阿德勒心理學講義》 — 生活的科學,人人都能實踐的勇氣指南

3.《專注,是一種資產:七件事練習法,打造富足的精神資本》

作者:柚子甜

當人無法克制分心的時候,就是挖掘課題的最佳時機。

當無法專注、什麼事都可以使你分心時,就是進場了解自己並挖掘課題的最佳時機。相信每個人都有煩躁到什麼事情都做不了的時刻,靜不下心來,無法前進也無法後退。這時就可以好好的思考,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自己如此失控?究竟在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除了職場工作上的壓力之外,很有可能在家庭、感情、人際關係或是性格因素上出了點小差錯,唯有在此時,你擁有挖掘內心底層的能力與動力,更進一步更了解自己,也才能關心、覺察到自我的身心靈狀態是否安好。可以透過上述的專注法練習找回安定與專心,或者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幫自己找到一個最適當解決方案。

練習並培養專注力,不只是為了讓工作更有效率,最重要的是可以提升自我的覺察能力,解決自身的生活課題。

Medium:《專注,是一種資產》-覺察自我課題,從小地方做起

其他好書,歡迎點進 Podcast收聽我們的討論

《改變》

作者:奧修

如何從改變我們自己,進而改變全世界。他教導我們不要再盲目崇拜、盲目追隨,要找到自己內在真正的聲音,擺脫陳腐的過去,蛻變成為一個真正謙虛的叛逆者,進而成為改變世界的新人類。

《走吧!有些遠路是必須的》

作者:黃慧如

你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呢?是否對於人生職涯感到迷惘呢?資深新聞人黃慧如,從待了18年的公司斷然裸辭,隻身赴印度學瑜珈?!然後回台面對「旅行後」的生活,究竟黃慧如在印度學到了些什麼,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的心路歷程吧!

《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

作者:白洗嬉

《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身心俱疲,卻渾然不覺,一位「輕鬱症」女孩與精神科醫師的12週療癒對話,陪你擁抱不完美的自己》,書名很長,但幾乎包含了作者想傳達的精神,想告訴有以上症狀的人,你不孤單,這條路有很多人陪著你!

《為什麼我們明明過得很好卻不快樂?》

作者: 哈洛德.柯依瑟爾

為什麼我們明明過得很好卻不快樂?你是否有這種感覺,當物質生活日漸豐富,精神生活卻越趨貧乏,空虛究竟從何而來?我們常常透過購物節、周年慶,買下一車車消費品,但這真的是我們所要的嗎?你有多久沒有好好看一本書、看場電影或是欣賞一齣舞台劇了呢?

《The Examined Life: How We Lose and Find Ourselves》

作者:斯蒂芬·格羅斯

很多人會以為只有憂鬱症的人才需要去看心理醫生,但其實還有很多人,是因為想要更了解自己的行為模式或情緒來源,而選擇去找專業的醫生聊聊!想知道他們都在聊些什麼嗎?

如果你覺得我們寫得不錯,請按下方的👏拍拍手,最多可拍50下!
如果你很喜歡我們的分享,請按下左側或上方的Follow鍵,追蹤我們!
感謝支持,你的鼓勵就是我們分享的動力💪

〈不讀書也成立的讀書會〉
Podcast(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Medium Publication不讀書也成立的讀書會
IG:thebudusu
Facebook

--

--

不讀書也成立的讀書會
thebudusu

讓你不讀書也能漲知識,讓你不讀書也能跟上大家的話題。地球在轉動、太陽東昇西落、一成不變的日子,小小上班族也有話要說。在這裡分享一點生活、分享一點心情、分享我們的閱讀手札。一起來(不)讀書吧!我們的Podcast在這裡→https://reurl.cc/qdaKx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