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與現實的差距,可能會毀掉人的一生 — 那些我走過的路與故事(緣起)

林鼎淵
Dean Lin
Published in
Nov 26, 2022

--

今年收到母校(大安高工)的邀請,讓我有機會於 12 月向學弟妹分享自己的故事。

一開始收到邀請時,我以為是 15~25 分鐘的分享;與主辦單位確認活動詳情後,才發現這是場 100 分鐘的演講,即便扣到最後的 10 分鐘 QA,都還有 90 分鐘的時間。

因為筆者距離學生時代還不算太遙遠,所以我很清楚以前在當學生時,常常台上講得熱血激昂,而台下睡成一片;偶爾清醒,也不過是為了應付需要繳交的演講心得。

為了盡可能避免這樣的場景發生,我決定回母校一趟。

▋不要只把演講當履歷,要讓它對觀眾有意義

到校與老師細聊後,發現這是一個「職場達人週」的活動,在當週會邀請幾位業界人士到校分享;希望透過這個活動,讓學生初步了解不同產業的實際面貌。

有幾位老師特別跟我強調,這是場「自由報名」的演講,所以會來參加的學生,是真的對演講主題感興趣的,他們想透過講者的經驗來思考,這個未來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跟過去的想像是否一樣;因此千萬不要抱持應付了事的心態做準備,不要只把這場演講當成履歷的一行字,要讓它對觀眾有意義

儘管原本就很嚴肅看待這場演講,但在意識到我所分享的內容,可能會影響學弟妹未來的職涯選擇後,我更認真的思考,有什麼合適的經驗可以分享給他們。

某個老師語重心長的對我說:「老師跟學生的距離,有時比學長跟學弟的距離更遠。對你來說,這是一場演講;但對他們來說,也許會把你當成他們未來的投影。」

▋過度美化未來,會讓人做出衝動的選擇

我也知道,故事越精彩,觀眾聽的越認真;能上台分享的業界人士,大多已經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取得一定的成就。

而他們分享的內容,儘管都是真實的生命故事;但很容易讓觀眾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比如:「成為工程師就能領高薪!」、「我就是因為叛逆才有今天!」、「跟隨心中的想法就能實現夢想!」

高中是一個對未來迷茫,但容易有衝動的年紀;大多數人在這個階段,對每個行業的認知還非常片面,容易只看到好的一面,而忽略選擇背後要付出的代價。

有些行業即使用盡全力也未必能獲得回報,像是人文藝術、競技運動領域,在這些領域想獲得成就,除了天賦外還需要機緣;也許有人會告訴你們要勇敢追夢,但通常會告訴你們要勇敢追夢的人,是因為他已經實現夢想了,這本身就是一種倖存者偏差的狀況。

筆者認為有夢可以追,但要確保自己是有這個潛力去實現的;如果發現自己沒有這個潛力,與其定一個有野心的夢想,還不如選一個能實現的目標。

▋朋友的故事

在準備講稿的過程中,我跟一位朋友聊了很多,我們都是大安電機科畢業的,如果沒發生意外,我們未來應該都是工程師。

但在高二下學期,他突然對設計產生興趣,於是放棄統測考學測;他是個有天賦的人,儘管準備時間不到半年,他還是順利的考上實踐大學設計學院。

冒這麼大風險轉換領域,如果一切順利,他可能也會回學校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不過很可惜的是,他讀不到一年就退學了,因為在踏入設計的領域後,他才發現這一切跟自己想的不一樣。

也許有人會想,他放棄統測是因為電機唸不下去嗎?不!他的班級排名長年維持在前 10,上台科北科的機率是非常高的。

我分享這個故事,不是要大家放棄追夢,而是想提醒大家:「在認知有限的狀態下,我們很容易做出錯誤的選擇。」以筆者身旁的人而言,大多數勇敢追夢的人,現在過的生活都跟當初想的不同。

其實人未必要放棄眼前的路才能追夢,關於這部分的故事,筆者會在「斜槓人生」這個主題分享。

▋所以我要講些什麼?

一開始我打算分享自己認為「正確」的選擇,直接告訴大家哪些選擇可以少走彎路;但後來想想,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即使做出所謂「正確」的選擇,也未必能獲得一樣的回報。

所以我只打算單純分享自己從高中開始,到現在工作 6 年多所「做過」的選擇,盡可能客觀地呈現自己人生的轉捩點:

  1. 我跟別人有什麼不同?透過差異化競爭累積自信(大安高工)
  2. 沒有白走的路!如何找到自己的天賦(台北科大)
  3. 沒有意志力?那是因為缺少環境的約束(軍旅生涯)
  4. 工作好累!壓力爆表!我的付出值得嗎?(第一份工作)
  5. 如何用「斜槓」打破職涯框架?我除了是工程師外,同時也是作家、駐站專家、魔術師(斜槓人生)
  6. 過去適合你的環境,現在未必適合你(職涯規劃)
  7. 如何讓下一場演講更成功?我在活動結束後這麼做!(校園演講心得)

▋筆者簡介

林鼎淵(Dean Lin)

待過專門接案的純軟公司,也待過業務遍及全球的硬體公司,目前在外商資安公司擔任 Software Specialist。

過去曾擔任過 Developer、Project Manager、Tech Lead 等多種角色,了解他們各自會遇到的困難與挑戰。

希望自己的經驗可以幫助更多人,因此在 2020 年開始將解決的問題、研究的技術分享到部落格,至今已在 Medium、iT 邦幫忙、科技島等平台,合計發表超過 200 篇文章,累計瀏覽數超過 400,000 次。

  • 2020 年撰寫網路爬蟲解決小編每天搜集資料的痛苦,並將開發過程投稿至第 12 屆 iT 邦幫忙鐵人賽,榮獲 AI & Data 組佳作
  • 2021 年出版【JavaScript 爬蟲新思路】,在預購期間便登上天瓏書局週暢銷榜 TOP2
  • 2021 年收到許多朋友詢問工程師的問題,因此將自己全端的學習歷程與職涯經驗投稿至第 13 屆 iT 邦幫忙鐵人賽,榮獲 Software Development 組佳作
  • 2022 年出版【給全端工程師的職涯生存筆記】,上市兩週便登上天瓏書局月暢銷榜 TOP1,並入選天瓏書局 2022 年中文百大暢銷書
  • 2022 年受邀擔任「科技島」駐站專家,每週發表自己在科技產業的觀點。
▶︎ 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

1. 可以點擊下方「Follow」來追蹤我~
2. 可以對文章拍手讓我知道 👏🏻

你們的追蹤與鼓勵是我繼續寫作的動力 🙏🏼

▶︎ 如果你對工程師的職涯感到迷茫

1. 也許我在iT邦幫忙發表的系列文可以給你不一樣的觀點 💡
2. 也歡迎您到書局選購支持,透過豐富的案例來重新檢視自己的職涯

--

--

林鼎淵
Dean Lin

職涯中培育過多名工程師,🧰 目前在外商公司擔任 Software Specialist |✍️ 我專注寫 (1)最新技術 (2)團隊合作 (3)工程師職涯的文章,出版過 5 本專業書籍|👏🏻 如果對這些主題感興趣,歡迎點擊「Follow」來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