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管理術】結合Evernote與SCRUM敏捷開發的「專案架構法」!

善用Evernote工具,掌握SCRUM管理精神,打造有目標、可掌控、馬上行動的專案管理術。

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在Evernote中,我自己覺得最難、也最需要的就是建立專案,因為幾乎所有的Word、簡報、Google雲端,都被我放在Evernote了。所以,這次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如何利用Evernote執行一個月的專案,並隨著每日待辦清單的完成,漸漸地踏實完成目標。讀完這篇文章,會知道什麼?1.專案應該該包含的要素。
2.使用Evernote建立專案階層。
3.正確地建立每日待辦清單。

了解專案管理的三元素

「專案」其實就是一系列的代辦事項,透過完成這份代辦清單,我們就可以達到某個目標。

如果把專案比喻為一趟旅程,它就會有起點、終點與過程。

  • 起點|是一個願景,它能幫助我們明白任務的初衷。
  • 終點|是一個指標,幫助我們確認已經抵達目的地。
  • 過程|則是行動與時間的安排,為了確保我們最終能達到願景。

有這樣的感覺之後,就可以很直接的聯想到專案管理中最重要的三元素:

  • 對於願景的渴望,會讓事情產生「優先順序」
  • 為了達到指標,會有必需完成的「待辦清單」
  • 為了順利執行,必須進行細部的「時間安排」

了解三元素之後,就來介紹我是如何把敏捷開發方法「Scrum」的管理概念,融入Evernote之中,進行完整的專案管理吧!

※延伸閱讀:.《什麼是Scrum?不是工程師也能懂的Scrum入門介紹!

用Evernote建立專案的4個流程

1.設定專案願景、長期願景

通常在專案的一開始,我會設定專案的願景,我把這個它稱之「專案願景 Project Vision」或是「計畫願景 Program Vision」。

Project的長度,通常會在1-3個月左右;Program則不會特別設期限,但大約抓在3-6個月。

願景,通常都會用一個非常口語的描述。例如:

Project Vision:1.成為專業的敏捷工作者
2.利用Evernote管理每日待辦事項

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是要設定「願景(Vision)」而非「目標(Goal)」?

我自己認為,願景描述的是一個情境、狀況、氣氛、質感,它要有故事性、要能觸動人心,並且比目標更為生動。

而且,人是很容易受情感驅動的,潛意識、感覺往往是我們做事的動力,所以我才認為,如果是為了完成某些事情,「願景」才是每個專案一開始要設定的東西。

2.設定指標

但如果只是用一個感覺來描述,實在很難確定一些事情,因為大家的感覺都不一樣,甚至一個人今天和明天的感覺也可能不同,所以,專案管理最好還是把感覺數字化,而我把數字化的過程稱為「指標化」。

「目標」這個詞,我一直認為不是很好(也可能是我還沒徹底了解它),因為我們設定目標通常不是描述感覺,就是說明數字。

既然已經用願景來描述感覺了,說明數字也該有自己的詞彙,所以我不用使用目標,而是用「指標(Indicator)」來確定專案的發展走向。

所以在新專案的開頭,我會創造一個包含願景、指標的Evernote記事:

前面有提到,專案要有始有終,開始的原因是願景,但什麼時候才算到終點,則是要依靠「指標」來判斷。

那我要怎麼確定我達到願景,確定「已經」成為工作方法的推廣者呢?

靠的就是檢測指標是否達成,根據上面所列的項目,只能完成創建專欄、撰寫20篇文章,我就可以認為自己是個推廣者了。

也就是說,指標達到的時候,我的專案就完成了。

建立Evernote專案記事、記事本、標籤

設定好願景和指標之後,就可以建立比較完整的記事、記事本、標籤了。

在記事本方面,為了凸顯任務的大小,我會進行Project、Story等分類。這樣在確認大方向時就能更快速。

Project的專案任務

此外,因為時常同時進行4~5個專案,所以每一則Project記事,除了會有專屬自己的標籤來辨認專案外,我還會另外開一個,以「一個月為單位」的專案記事(例如:4月任務),將各專案當月要做的事情,全部都放進去,讓之後的整理更方便。

3.建立任務清單

設定好專案Project的方向之後,就是要設定具體要執行的任務清單了,依據SCRUM的概念,我把任務切分成兩種,分別是較大的Story,與其底下的Task。

建立Story等級的任務,產生一個個的小願景

所謂Story,你可以把它看作一個3-5天就內就會完成的事情,通常它需要花點時間,但不至於不知道怎麼開始。

例如,我的Story大小,大概都是撰寫1–3篇文章。在一開始設定時,我就會先把標題列出來,而不是只說我要寫3篇文章,這樣之後才知道要寫什麼。

本篇文章的Story

為了達到前面的Project願景,要做許多事情,而這些事情就是一個個Story,所以,一個月內我通常會寫5個左右的Story(文章),來讓我距離原本設定的20篇文章更接近。

Story以願景來比喻,其實就是超短期願景的意思,它當然也有會指標,但在執行階段,我覺得用指標來評估不太適合,更好的是「條件、標準(Criteria)」 來檢測Story是否有完成。

以做事情的角度來看,條件(Criteria)可以被翻譯成:

「我要怎麼做、做哪些事情,這個小願景才能達成」

為什麼這邊用條件而不用指標,主要是因為指標要求的是量化,但實際行動時,我們其實很難量化很多事情。

例如:「我要寫10篇文章」是可以偵測的指標。但「依據過去的成效,來撰寫新文章」,就難以用指標描述。所以才把新文章的撰寫方法,看成一個個的「條件(Criteria)」。

建立Task等級的任務,明定做事方法

在Evernote上,不只想做到專案管理,還要做到可以確實執行,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一個「細緻到每一天都可以看到進度的待辦清單」,而我把這個任務的大小稱作Task。

Task的原則是,它可以在3小時內完成,絕對不能超過一天。這樣才能在排每日待辦任務時,更彈性、簡單地調整,並清楚看到自己的進度。

最重要的事情是,每次規劃Task的時候,要確認好與Story標準之間的邏輯,要確定「當我把Task全部做完之後,要能達到設定的標準」,不然撰寫這些Task就沒什麼意義了。

4.安排每日任務清單

前面提到,對於願景的渴望,可以決定事情的「優先順序」,所以當我們定了3–5個願景後,一定要問一個問題:

假設現在只能做一件事,最想要做哪一件?

每個人判斷優先順序的標準不一樣,但為了在事情衝突時,能有最快的反應,建議在我們頭腦清楚時(進行整體規劃時),就決定好哪個專案會最先被放棄、哪個一定要優先做。

先有了對願景的優先順序,每日任務清單優先順序才有意義。

所以我每天開始做正事以前,還是會打開我的Project,確認願景、執行狀況,才會決定要執行哪一個Story,Story確定之後,再把Task列到每天的待辦清單之中。

列好每日的待辦事項之後,下一步就是腳踏實地、心無旁鶩地進行任務了。

透過這樣一層層的完整邏輯,我就可以每天都很有把握地說,今天所做的事情,一定可以幫我達到理想的願景。

另一方面,也就是因為有了願景、指標、條件的設定,我每天都能掌握最重要的事情,有突發狀況發生時,也知道該捨棄什麼,不至於每天都在煩惱究竟應該做哪些事。

專案管理的難題

在專案執行過程中,我認為最難的問題就是掌控時間:

「怎麼知道現在的進度是OK的?」
「怎麼知道能不能按照時完成任務?」

對於這些問題,我自己有些想法,但還無法在這篇文章中一起說明。但以專案管理來看,其實就是在管

  • 可以掌控的部分,應該如何最佳化。
  • 不可掌控的部分,要如何依據現況調整。

那麼怎樣才能成為好的專案管理人?

我認為,是要先有掌控才有最佳化的可能、先有彈性的原則才有可能調整。

這兩部分都還蠻難的,到現在都沒辦法很好地掌握,所以這次就先介紹到這裡。下一次再來和大家聊聊,我如何運用SCRUM的精神,進行彈性、可掌控的專案管理。

重點回顧:這次,我們運用SCRUM的精神,在Evernote上建立了一個專案管理的系統,其中包含了一些重要概念。1.專案三元素:
.對於願景的渴望,會讓事情產生「優先順序」
.為了達到指標,會有必需完成的「待辦清單」
.為了順利執行,必須進行細部的「時間安排」
2.任務的階層
.計畫Program|約3-6個月的大方向
.專案Project|約1-3個月左右的大事
.故事Story|約3天可完成的事
.待辦事項Task|在5小時、1天內可以完成的事
3.專案的細節設定:
.願景Vision|是一個情境、狀況、氣氛、質感,它要有故事性、要是觸動人心的。
.指標Indicator|能夠檢測是否達到願景的數字指標。
.條件Criteria|Story的做事方法、原則、確認是否完成的條件。
※延伸閱讀:
>>
【Evernote工作術】文章總表
>>
什麼是Scrum?不是工程師也能懂的Scrum入門介紹!
>>【工作整理術】用Evernote整理你的2017,建立2018的「行動資料庫」!
>>
【工作整理術】打造Evernote行動資料庫,5個「記事本命名」的實戰教學!
「1下」拍手:到此一遊,留個記錄吧。
「5下」拍手:表示喜歡這篇文章。
「15下」拍手:表示你想要知道更多相關的內容!
「30下」拍手:手應該會有點痛,但還是歡迎繼續拍。
按下「Follow」,追蹤我或我的專欄,將能定期收到優質的文章!

--

--

Kevin Wu
流程駭客|打造實用數位管理流程。

https://processhacker.pro|熱衷各式流程,SCRUM、目標管理、專案管理、企業發展、職涯發展等議題;Notion、Airtable各式數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