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我不倒翁爺爺!

長者防跌攻略

G.E.R.Ls
GERLs.physio
9 min readAug 28, 2020

--

經過一番折騰,爺爺總算順利動完髖部骨折固定手術,然而手術傷口疼痛難耐,就連翻身都要拉著病床把手,更別提下床走路。因此,爺爺大部分的時間都躺在床上,看看報紙、和隔壁床病友聊聊天,只有在物理治療師來的時候,才勉強下床走幾步。漸漸地,爺爺的小腿肌肉好像瘦了一圈,走路也比之前晃許多,更常常抱怨站起來會頭暈眼花……

回顧先前「跌倒危險因子」的文章中曾提到,行走能力和肌肉力量的下降被認為導致10至25%的跌倒,僅次於環境因素。故事中的爺爺似乎也陷入「缺乏活動」的惡性循環之中,若持續下去,緊接而來的可能是營養不良、肌力衰退、體能減弱,甚至二次跌倒,以及二次跌倒伴隨的問題。

其中,「預防勝於治療」是防跌的根本,若家中長者可以建立正確的觀念,以此預防第一次的跌倒,便可避免跌倒後一連串的麻煩,並且擁有健康的身體、快樂的生活。因此,本文將交給你跌倒預防攻略!

運動介入

規律的運動是維持健康身體之本,在我們先前的文章「長者運動指南」的文章中曾提到,長者需著重在多組成運動,亦即參與的運動可同時訓練平衡、肌力、柔軟度、心肺耐力、協調等多面向,例如太極、瑜珈、快走。但若是長者的身體狀況無法執行複雜運動時,仍可以針對不同面向分別訓練,漸漸進階到多組成運動。

關於防跌運動,衛福部國健署於108年推出「長者防跌妙招 」手冊,內文有對防跌運動有更詳細的圖解,可下載給家中長者閱讀。然而此處要特別提醒讀者,研究也顯示,若長者平時並沒有運動習慣,運動有可能造成長者跌倒,因此當長者運動時(特別是與平衡相關的運動),應有人在旁陪伴。

姿勢性低血壓

許多疾病和藥物都可能造成姿勢性低血壓,儘管看似小問題,但卻可能導致跌倒,釀成嚴重的後果。

姿勢性低血壓定義為「姿勢變換後的第三分鐘,收縮壓下降大於2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下降大於10毫米汞柱」,其中「第三分鐘」是容易被忽略的重點。每個人肯定都曾有起床後頭暈、頭重重的經驗,那是因為姿勢變換後的血壓下降,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而健康族群的自主神經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血壓調節,但有姿勢性低血壓疑慮的長者們卻無法,若又在此時有更劇烈的姿勢變換(例如:從躺到坐,再從坐到站),身體無法負荷,就有可能跌倒。

然而日常生活中,我們並不會時時刻刻拿著血壓計,在長者身邊一遍又一遍的測量,直到血壓穩定才允許他們走去上廁所。因此,究竟要如何幫助長者安全活動呢?

首先,可藉由「看、問、摸」,簡單判斷長者是否正處於低血壓的狀態。

若長者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讓長者躺回去或坐下休息。若無上述症狀但已知長者有姿勢性低血壓的問題,仍建議躺、坐、站之間至少停3至5分鐘,再變換下一個姿勢,給身體足夠的時間適應不同姿勢間血壓的變化。

而除了上述方法以及調整用藥之外,目前臨床上常使用的方法包括補充水份、運動、輔具,此外,教育長者正確的觀念,更是最簡單卻最重要的一環,我們將依序介紹。

補充水份

迅速補充大量冷水(500毫升)有助於增加血漿量,也可以在數分鐘內引起明顯的升壓作用,研究顯示,此方法可以增加超過20毫米汞柱的站立血壓,並持續兩小時,因此可用在需要長時間站立的情況下(例如:購物)。

抗壓力動作(counter-pressure manoeuvers)

抗壓力動作是指收縮腰部以下的肌肉群,以協助血液回流。臨床上較常使用的動作包括墊腳、原地踏步、半蹲起立等,建議可以在長者在變換姿勢後,重複抗壓力動作持續3至5分鐘,再繼續活動。若3至5分鐘仍有頭暈、視線模糊等狀況,建議應回到上一個動作,即站立回到坐姿、坐姿回到仰躺,藉由補充水分或束腹、壓力襪增加血壓。

束腹(abdominal binder)、壓力襪(stocking)

站立時約有500毫升的血流往下肢,姿勢性低血壓的患者無法快速適應血管容積的變化,並使得身體產生相應的反應,最終導致低血壓,因此束腹、壓力襪等輔具可以有效降低靜脈血鬱積(venous pooling),亦即束腹、壓力襪可降低靜脈血滯留在血管中,不回心臟的狀況。

一般認為束腹較壓力襪更能幫助患者,因為內臟腸係膜血管床(splanchnic mesenteric bed)佔總血量的20%至30%,且束腹比壓力襪更容易穿上,也會增加患者穿著的意願。

使用上,除了必須穿緊在腹部施加足夠的壓力,患者應在起床前穿上,並可在躺下後脫掉,避免仰躺時的高血壓。若束腹不足以應付低血壓的狀況,可再搭配壓力襪使用。

長者衛教

教育長者正確的觀念是最簡單卻最重要的一環,他們必須瞭解

  • 如何判斷姿勢性低血壓的症狀,並藉由上述技巧幫助血壓上升
  • 可能導致低血壓的狀況,例如:早晨起床、長時間臥床、久坐、飲酒等
  • 可能導致低血壓的藥物
  • 僅靠藥物治療是不夠的,必須針對危險因子做出相應的預防措施

此外,也可以鼓勵長者定時量血壓(躺姿、坐姿、站姿)並記錄下來,更可以幫助醫療人員了解長者的身體狀況。

用藥調整

首先必須強調「用藥調整不等於貿然停藥」,有許多醫療狀況不允許停藥,因此應確實紀錄血壓,並和醫生討論後調整使用的藥物以及劑量。

衣著改變

合身衣物、褲管不過長、包鞋(而非拖鞋)是長者選擇衣著時的大原則,特別是有足部問題的長者,包括足部感覺異常、拇趾外翻、垂足等,應更謹慎選鞋。此外,天氣寒冷時,許多長者喜歡穿襪保暖,也可能導致滑倒,例如半夜睡醒趕著上廁所,因此,應教育長者睡覺時穿上,起床後應立即脫下再活動,或是選擇止滑效果較好的襪子,也是另一種方法。

合適的輔具也可以有效避免跌倒,應依照長者的身體狀況請醫療人員選定輔具,並調整至適當的高度。千萬不能因長輩覺得「拿拐杖不好看」、「拿助行器走得好慢」等,就允許他們在家中不使用輔具行走,或是出門只拿著雨傘作拐杖!

環境改造

環境改造是一個非常大的議題,此處將介紹幾個居家環境的大原則:走道安全、物品觸手可及、危險可見化、充足燈光

走道安全

  • 保持走道乾淨,不堆放雜物、即時清除地上積水或髒污
  • 移除或整理可能導致絆倒的物件,例如地毯、線路、玩具、電扇

物品觸手可及

  • 確保常使用的物件在觸手可及的地方
  • 避免將物品放置在需要爬梯子、向前伸或蹲下才能取得之處

危險可見化

  • 用顯眼的顏色標示障礙物的轉角和地板高度的變化
  • 選用和牆壁、地板顏色對比,以及圖案簡潔的家具

充足燈光

  • 選用強度適中的燈光,過暗或過亮都可能導致眩光或眼睛疲勞
  • 確保燈光開關容易觸及,並靠近門口(一進門即可開燈)
  • 可裝設小夜燈、人體運動感應燈等以提供充足燈光
  • 從亮區進入暗區,或從暗區進入亮區時,給眼睛充足時間適應

環境仍應依照不同長者的狀況做調整,例如廁所裝設扶手、防滑或拉門改建、購買便盆椅或氣墊床等。目前行政院於2016年12月核定《長照十年計畫2.0》(簡稱長照2.0),只要符合資格者,均可向政府申請補助,以支付生活輔具的購買或租賃,或是居家無障礙環境的改善。再者,也可以請專業人員居家訪視,並指出居家安全環境改善之方式,以及教導長者及照顧者於家中維護安全之方式。

除了上述介紹的方法外,均衡飲食、補充營養(如鈣質、鐵質)、處理視力或聽力的問題等,均可降低跌倒的風險。而回到防跌的根本,應是謹慎觀察、發現危險因子,並即早處理以避免跌倒發生,才能幫助自己或是家中長者擁抱健康的生活。

給努力看完正文的你

  1. 「預防勝於治療」是防跌的根本,應建立長者正確的防跌觀念。
  2. 持續規律運動可降低跌倒的發生,但長者平時若沒有運動習慣,運動的過程會增加長者跌倒的機率,建議應有人在旁陪伴。
  3. 姿勢性低血壓謹記「看、問、摸」,也可藉由補充水份、抗壓力動作、束腹和壓力襪,幫助血壓回升。
  4. 「用藥調整不等於貿然停藥」,應鼓勵長者確實紀錄血壓,並和醫生討論後調整使用的藥物以及劑量。
  5. 穿著合身衣物、選擇適當的褲長及包鞋(而非拖鞋)。
  6. 合適的輔具可有效避免跌倒。
  7. 環境改造大原則:走道安全、物品觸手可及、危險可見化、充足燈光

參考資料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長者防跌妙招手冊。2019。
  • Figueroa J.J., Basford J.R., Low P.A.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As easy as A, B, C. Cleve Clin J Med. 2010; 77: 298–306.
  • Panel on Prevention of Falls in Older Persons,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and British Geriatrics Society. Summary of the Updated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British Geriatrics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Prevention of Falls in Older Persons. J Am Geriatr Soc. 2011; 59: 148–57.

--

--

G.E.R.Ls
GERLs.physio

四個不務正業的物理治療師,從事國家選手隨隊治療的Jenny、遠赴新加坡醫院工作的Rose、結合醫療與行銷的Coco、專精於神經復健的Ju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