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工作者,入坑多團隊工作及跨領域學習的心路歷程

Syuya Fujikawa|康浚蒍
graphic design:Flying info
15 min readNov 7, 2018

六個月,從瘋狂爆肝到整肅自我的故事

我喜歡、也習慣將所學知識帶入日常思考。因為如此,我想在找到天職之前做更多嘗試,並在持續探索的過程中也不斷回首過去,希望讓自己在每一次的嘗試中都有一定程度的收穫。

在退伍以前,我先替自己簡單規劃了退伍的生活,找了暫定的工作模式。大概是半自由工作者,也就是偶爾需要進辦公室與團隊報告討論、或者去各縣市打游擊支援案件。

前幾天寫了一篇跟時間管理有關的文章後,讓我開始回顧、嘗試拆解我這幾個月以來的工作及學習經驗。

強迫症患者的浪漫

在上述的文章中,四個團隊,我的工作主力為兩個團隊,輔以其他兩個小團隊和零散的授課邀約、設計案件、攝影案件等等⋯

但仔細檢討一下,其實平常在安排排程時,我還有固定的閱讀及線上/下課程的安排;而專案規劃若以領域分類的話,我的工作主體是社群行銷資訊設計,而其他包括簡報攝影等領域,其實都是輔助我在社群行銷的過程中,能夠一條龍式進行的重要支援領域。

但老實說,我還在試錯。所以內容其實會圍繞在以下事情,內文很多很長,所以有興趣可以直接點以下連結跳著看。

一、不是停滯期,而是變化期

二、成長很痛,但我們一路同行

三、六個月後,逐漸回軌的天堂路

四、承認自己的上限,再想辦法突破

(之後點擊大標題可以回到目錄喔!)

退伍後一週,馬上先講一場簡報課,重新整理快要生鏽的腦袋

「你不是一直都在四個團隊中打工嗎?」

「只是起薪比較高 XD」

在我這樣工作4、5個月後,聽到朋友講這句話實在精準到我哭笑不得。但確實,過去管院出身,學的領域多一知半解。

開始入坑學校沒教的簡報溝通和人像攝影提槍上陣,而後遊走多團隊時,儘管多以社群行銷為主體,但社群行銷與小編一線之隔;設計與美工一線之隔;多專業與雜工也一線之隔⋯

恩沒錯,目前現有領域對我而言都能吃飯,只是吃粗飽或精緻的差別。在這段期間,我得設法提升我的專業程度。

也好死不死,強迫症患者的浪漫,就是期待將所有領域各自點滿,所以在學習的時候我很常碰壁到懷疑人生,但我相信:

何事も、上手く進まないときは、停滞の時期ではなく、変化の時期だ。

一、不論什麼事情都會有無法順利進步的時候,但那不是停滯期,而是變化期

BUMP OF CHICKEN 的主唱藤原基央,曾經講了這麼一段話,而他們的團名也有著「弱者的反擊」的意思。

我一直喜歡他們詮釋的歌曲及歌詞,聽著聽著,即便腳步蹣跚、或是不斷跌倒滿身是傷,在自己所選擇的未來前,咬著牙都能走下去。

被朋友嗆得無話可說,還不只一次

調整時間及工作進度的磨合期

前一兩個月,時間非常難以調整。太天真,其實我根本還沒準備好這種工作模式的心理準備,只是單方面覺得以自己的能力完全能夠負荷。

「不是理想趕不上現實,是腦袋趕不上天真」

(A)
第一個團隊開始準備商轉,其中無論是兼任行政營運或者信件公關之外,也要協助產出懶人包。

非常感謝當時合作的學校同學與我們懶人包合作,但在這裡錯估的是:過去我可以獨自產出的懶人包設計缺少更詳細的分工規劃,中間溝通交辦所浪費的時間,容易影響到後續的行銷安排。

即使當時我們將製作期程拉長為一週,但難免還是會有意外發生,磨合幾個懶人包後,才開始有正常速度的輸出。

(B)
第二個團隊要轉移內容平台,所以要重新規劃在 Medium 上的識別,原以為只是設計圖面,但其實考慮到了電腦 / 手機版本的顯圖差異以及以手機為主體的閱讀性,圖片尺寸設定了很久;後續有大量文章都要設計識別統一、並且要考慮到給夥伴當作模板使用的易用性,這就讓我傷透了腦筋 。

更傷腦筋的是,才以為結束又發現了「欠缺規劃廣告的文字占比問題」,所以時間完全被錯估,我又無法容許自己犯低級錯誤,延遲的時間都用肝補回來。幸好團隊給我極大的信任,在這波識別完後,我將可複製的重複性作業設計成了模板給團隊一條龍執行,開始了行銷為主體的專案發想。

(C)
第三個團隊需要規劃競選識別、也協助進行了 Facebook 、LINE@ 的社群設計,但剛好在這碰到了經典問題:決策者們意見不一

實際規劃、設計完成的時間被拖得很長,有時候還得臨時打掉重練,經過幾個月的磨合已經能面對這樣的狀況,但當時穿插著授課和設計案件,好幾次都做到很想哭。

(D)
第四個團隊調整團隊走向,開始進行線上課程的討論以及團隊接案的網頁建置及內容經營。但後來由於我和團隊都入坑四個月的設計營,而我時間掌握和內容的把控一直沒有達到雙方期待的水準,所以暫且喊停。

也重新思考線上課程內容與時間的安排中,在相似的課程殺成一片後是否能符合當初開課的期待。

但真的是我在這段期間很難負荷的工作。

當時的狀況是,在週一、週三要去上課,包含交通上完課大概會花至少 4 小時。除此之外,週一到週五其他團隊工作各自輪轉。為了製作線上課程,六日要花時間閱讀及整合課程相關內容,並且以自己個人經驗轉為語彙寫成課綱和製作毛片,更別提當時上課偶有作業(或是忍痛放棄)的壓力,完全壓力山大。

我很難容許自己做得比同質課程還差,導致了最後自己做的進度偏慢的狀況。

隨便點開都讓人厭世的行事曆

等等,我還沒講完呢。

還有固定幾場的人像拍攝案件和簡報、設計授課案件。前兩個月維持一週一場的課程,活動拍攝從用力到佛系接案⋯

實在沒辦法應付過來,也不想用應付的方式去處理這些事情,所以很多事情重新調整。而回過頭來檢討之後,發現過去這幾個月活得很沒有人味。

首次登上 TEDx ,分享過去的黑歷史

二、成長很痛,但我們一路同行

團隊在工作上的意外也許還情有可原,但面對突如其來的機會卻捨不得放手,是我難以根治的強迫症,而自作虐當然不可活。

在退伍以前,我做了一份懶人包,是關於過去以遊戲社群經營的經驗。

以此為藍本,聽到有登台的機會後便把構想告訴了策展人,於是如火如荼的開始準備這場18分鐘的演講。

準備課程教材和準備「自己的黑歷史」,完全~是兩回事

分享的內容定位如下:

「這是一個,從事十年以上的社群工作者的人生片段。這個過程從在虛擬迷惘;到認真擁抱現實,在自己不斷反思中,經由種種的相遇,尋找人生以及自己」

其實,一開始寫完文稿後,審核的結果其實是 OK 的,但開始製作投影片時就開始後悔。

「這應該算黑歷史吧?」「可⋯惡,是誰偏偏拍這張」

「你曾經在大庭廣眾之下,分享過自己的黑歷史嗎?」

對我而言,過去那段日子黑暗得漫長。雖然我曾經將其以文字記錄,但打完卻也不敢重新看過。好多不敢面對的事情,以為用了文字就能痊癒,但一想到要說出口,身體的顫抖卻不聽使喚。

借用辦公室的小型會議室,面對少少兩個夥伴在我眼前,我以為我所克服的表達障礙卻變本加厲的在當下現行,我發現我比平時更容易忘詞、也無法回到講課時的穩定表現。

但等等,還記得前面說的四個團隊嗎?

面對準備演講、多團隊工作的焦慮,現實來說,我是形同崩潰的狀況。所以當時我做了一件事:給自己一週時間的空白,讓自己全心準備;而後耽誤的事情,全部加倍奉還。

我忽略了事情太多對於創意的影響

社群行銷、設計、以及目前的所有領域,通通都跟視覺、創意有關。

我在退伍後急著大量輸出自己的能量,這是雙面刃。它間接證明了我確實可以靠身上的各種專業活下來,但急於輸出的結果就是缺少彈性的輸入。

「缺少彈性會減少創意的產出,對於我的工作性質,形同末路」

很感謝能夠空白一週,而這段時間效果顯著,重新和朋友討論了故事結構,應用了峰終理論、改良高橋流式簡報。接著將內容聚焦,並用大量對比去營造虛擬及現實;去除所有的宣告式敘事,將有感的內容重新調度等等⋯

最後還是順利(?)的完成這次的演講。但回頭來說,其實最讓我感動的不是演講結束,而是演講之前。

過去在遊戲中經營的一切,回過頭都是成長的養分,從中經營的那些網路友誼,也因為遊戲而有了進一步的現實連結。

至少我還沒聽過身旁有人可以這樣介紹朋友:

「欸,他是我以前的大粉絲,以前跪著看我文章,可是現在偶像要約粉絲吃飯都很難約,超大牌 der」

「嘿,他是我以前公會的朋友,以前很少講話,卻因為咖啡創業和走入電商而有了連結,很酷吧!」

「13322、13331、23111」成了我與現實網友間的共同暗號

在討論版發完文章時的留言和回文,讓我在退出遊戲的久違幾年後,又再度拿了連續兩天的最熱門文章,始料未及、也滿滿感謝。

帶感情的社群經營,看到文字是會看到哭的

這是我在這幾個月之間,碰到最臨時最具挑戰的事情。無論結果為何,我都從中發現了自己的成長。

我也發現,能讓你回過頭來嘴自己是黑歷史的那些事情,都代表著自己有或多或少的成長;相對的,如果還以過去的成就而洋洋得意,那就得緊張了。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是因為你離對手更遠了」

對於停滯不前的人來說,他人前進的距離代表自己被拋棄了多遠。偶而焦慮也偶爾厭世,在這個學習門檻低、成功價值多元的環境下,身長在一個不前不後的時代,我該怎麼好好的找到自己的立足點,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會猶豫徘徊,表示還在找尋出口。不斷嘗試、不斷犯錯的同時,在思考的時候,千萬別搞錯了真正需要思考的東西,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是不斷努力走自己的路並同時保持懷疑。而最好的失敗,正是最小代價的失敗,在還能犯錯的時候,先勇敢犯錯並承認錯誤吧。

這次的拍照約,是和朋友「逼著出去玩」而約的

三、六個月後,逐漸回軌的天堂路

過去講課,有不少學生在填反饋時,以「這個講師很年輕」或者「非本科生卻學習了很多專業」這個感想為由,私下找我詢問對於這些事情的看法。

老實說⋯很抱歉要比年輕?我在目前的四個團隊中都是最老的。

夥伴曾說過:「一般人23歲才當社會新生,我們講師平均23歲卻已經看盡人生」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要提前養成專業及歷練並不是難事,只差在有沒有意識到而已。曾經有位朋友還講了一句我無法否認的話:

「為什麼要努力?因為比你強的人比你還努力」

因為過度自律而驚醒,我體驗了好幾個月

在這六個月中,前幾個月處在「無論何時睡覺,都只會睡滿五小時就會醒來」的狀態,接下來怎樣都睡不著,一整天也不會因為精神問題而能順利完成工作。

但總是有一個焦慮感,這個焦慮是面對過多事情而迷失的焦慮。老實說現在也沒有睡更長,但調整了幾個月後,我總算開始回歸正軌了。

部分的經驗談已經在文章一開始已經介紹過,而現在想分享的這些方法出奇的簡單,但卻是真真確確的心法:

複雜生活節 3 — 佛系青年

1.拼裝車策略:給自己更多時間

在今年的複雜生活節,從 貳貳柒 Lab 227 的創辦人聽到了熱血有趣的創業故事。對我而言的感想是,沒有什麼一步到位,不求事情到最完美,從最小可行性開始限期高強度改善,做到這些,最後成為了一間很棒很棒的酒吧。

過於執著高完成度之前,不如先思考讓專案分拆。

過去執行設計都會想要一步到位,經過了數次的經驗,開始重新規劃文案 → 手稿 → 排版稿 → 設計,這還不是最細,將工作分配的越仔細,除了能夠增加執行效率、也能有明確檢查環節讓工作完成精度提高。

一步步來的同時,減輕了多團隊工作的壓力。最顯著的結果是和團隊處理事情時,好幾次都能提前完成。就像這篇文章,都是改善工作配置,節省時間後而有機會寫出來的文章,而這篇內容我也是分批分段落所寫完的。

一群工作狂,在雙十節連假時的三天兩夜工作營

2.逼自己出去玩,和規劃飛航時間

一直覺得自己的工作很好玩,當作玩遊戲練功點技能一樣。所以才會把很多事情都攬著自己做。但也習慣不斷思考,不一定為錢,只要能夠成長,我就會想嘗試。

意識到自己空白時間不夠多後,我開始閱讀了專案管理相關的書籍及文章,也拜團隊的企劃所賜,有形無形之間,做事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而書籍中,我重新看了《每天最重要的兩小時》,這是大四買的書籍,現在重看印象更加深刻。

另外,我每天給自己6小時的完全失去通知的飛航時間,在完全安靜的時候,很適合發想靈感、看書以及其他非電腦的可執行工作。

過去我以為的工作是肝砸一砸就能完成。不對,給自己更多彈性反而讓剩下的時間運用的更加精華,我戒掉了看到訊息就必回的強迫症,針對特急訊息才會馬上回應。

而傑哥的移地工作團很棒,換了一個地方後就像暴力重啟新生活。雖然表面上是工作狂聚會,但精華在於交流,工作時間雖然拉長,但交換想法的同時也為彼此充電,也許所有的工作偶爾都該要有一次這樣的形式吧。

沒參加過演唱會,然而第一次的現場體驗,卻讓我非常陶醉

3.重新定位領域先後,給自己有彈性的路

我現在還是很難對自己的領域能有取捨,但這幾個月最迷茫的應該是:「到底要不要完全放棄攝影」

攝影是我所有領域中,工作應用比最低卻成本最高的領域。雖然是不急著將器材賣掉,但夜長夢多。因為賺錢十分不易,我習慣判斷身上工作器具的攤提、殘值、以及使用率,沒有用到的會不吝惜出清,但攝影是我很矛盾的一部份。

有朋友說「在這種工作強度狀態下,你不該把你剩下的興趣盡數陪葬」

確實,攝影是我重要的支援領域,更是我的精神糧食。不管如何,即使偶爾為之,攝影都能帶我找回極大的能量,那感性、情緒性的東西都能在每個畫面下逐格播送,也許這就夠了吧,因為畢竟

「你們的生活,就是我遠道而來的風景」

隨著四個團隊的調適、轉型,以及設計工作營的落幕,本來的行銷、簡報、設計、攝影四個領域中,我想慢慢調整為兩個主力領域:資訊設計 → 社群行銷

但不代表其他領域的偏廢,而是讓這些時間在工作之外能有更多吸收的額度,而其他領域則以實作、活動來維持學習。

四、承認自己的上限,再想辦法突破

意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時,已經是大三的時候。在那時,對於學習我還沒有一套模式可以實踐、也沒有任何長處。

在大學之前,過去成長的環境都是打罵代替鼓勵、情緒勒索代替實踐自我價值⋯我一直都不是個開朗、外放、敢說話的類型,也正因為如此,上了大學我開始積極的改變,不然對於交際、就業、或者更多狀況都是相當吃虧的。

但老實說,這件事情比學習專業更難,因為這很難量化、很難確立成效。但在當時,我的室友告訴我

「我覺得你人很好,但一開始不好接近,但一接近之後就可以說出很多很厲害的話。但每次總看你低著頭說話,有點沒禮貌也很沒自信」

從這時候開始,開啟了很多黑歷史。

謝謝朋友的不離不棄。從看著對方的臉說話開始,到有些朋友告訴我一直盯著臉很像變態,再來試著讓眼神隨時切換掃射、或者眼睛看人的頻率隨著講話要更自然等等⋯我不斷地去想辦法改進在說話時的眼神、距離、及察言觀色。

長年累月真正努力過後的人,給自己的答覆永遠都不會是謊言

「其實我們不強,只是外面看起來很強,所以我們只能在外面的人發現這件事情之前設法變強」

去年聽到夥伴講的這句話,心有戚戚。行銷就像是化妝品,除了不能幫屍體化妝外,很多內容、品牌經由適當的洞察及操作,往往都能有超越產品或服務本身的能量。

設法變強是不分年紀的。現實有可能會和你開玩笑,他人也有可能會不認可,但每到一個階段承認失敗,並不分年齡向不同的人各自請教,這才有機會了解不同的面向並更加認識自己。

這半年來除了關注這四個領域之外,我也一直維持著買書的習慣,《專業之死》《非虛構寫作指南》《電商 Zero to One:從0到1》《鉤癮效應》《謝謝你出現在我的青春裡》《想把餘生的溫柔都給你》《繪畫的基本》等⋯

閱讀是創造差異的行為,除了讓原有的領域使其更加深入,也要不斷探索領域之外的事,從中結合出新的優勢。

舉例來說,光是網路上常見的懶人包,講難聽點是簡報美化,但實際上它包含了社群行銷、文案設計、資訊設計、敘事架構,更進一步與人協作又會涉及到團隊溝通、專案管理、接案應對等等。

這也是之所以很難捨棄任何一個領域,也是終於決定要有先後次序的所有原因。

現實有可能開你玩笑、他人也可能不認同你,但認真走過的每一條路,都會實實在在的成為自己的血肉。

--

--

Syuya Fujikawa|康浚蒍
graphic design:Flying info

企業內訓講師、TEDx 講者。致力於透過跨域學習經營、底層知識建構,以不同溝通模型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