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習慣]:基本原理

Bowen
儲思盆 | Pensieve
11 min readAug 15, 2021

前言提要

相信大家在1/1時都會制定目標,現在已經八月,目標是否有順利達成一半呢?

如果很順利,恭喜你,堅持下去,遲早會成功。

如果有堅持一半的事項,很棒,但如果你想要達成全部事項,你可能需要調整一下計畫策略,也可能是野心太大,事項過多,忙不過來,也可能是技巧不足,這時正是審視自己的時刻。

如果非上面兩個,那也沒關係,代表你具有自省的能力,只是缺乏持續的行動與力量,只要掌握這些技巧,相信你能很快就不同凡響

而接下來要介紹的這本書,原子習慣,已經蟬聯暢銷排行榜第一名好幾年,近幾年來已成經典的書,筆者也是常常尋找好的方法、好的手段去讓自己變得更好,因此很多相關的書都會看,但此書算是此類型書的佼佼者,透過科學理論、實作去分析習慣的建立,甚至會讓人訝異,原來建立一個習慣,不用這麼困難。

原子習慣大綱

  • 基本原理:為何細微改變會帶來巨大差異?
  1. 原子習慣的驚人力量
  2. 英國自行車隊
  3. 複利效應:讓小習慣造就大不同
  4. 建立持久的習慣為何這麼難?
  5. 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是改變身分認同
  6. 四個簡單的步驟,讓你建立更好的習慣

序:基本原理:為何細微改變會帶來巨大差異?

原子習慣的驚人力量

英國自行車

英國的自行車實力,長達持續110年的時間裡,沒有在最大的環法自行車賽中奪得冠軍,但此狀況在2003年,戴夫布萊爾斯福德職掌國家隊教練後,就改變了

布萊爾斯福德跟先前的教練不同的是,布萊爾斯福德異常執著投入於所謂「微小增長的總和」

布萊爾斯福德:「整個原則的概念在於騎自行車的所有面相分解,讓每個面相改善百分之一,全部加起來就得到可觀的成長」

布萊爾斯福德教練團隊,開始做各種小調整:

  • 重新設計單車座墊,使其更為舒適
  • 在輪胎上塗抹酒精,增加抓地力
  • 讓選手穿上電熱式緊身褲,讓肌肉可以在騎車時維持理想溫度
  • 使用感應器監控每個選手對不同訓練的反應
  • 測試不同的按摩油,看如何讓肌肉最快恢復
  • 聘請外科醫生來教導選手如何洗手,減少感冒的機率
  • 為每個選手找出能帶來最佳睡眠品質的枕頭和床墊
  • 把後勤卡車的內壁漆成白色,以便能察覺到常備忽略的細小塵埃,避免影響到精確校正過的比賽用車

相信大家會很訝異,自行車的備賽中,竟然有這麼多環節可以注意跟改善,那麼成果呢?

布萊爾斯福德在職掌短短五年,英國自行車就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拿下六成的金牌,驚天動地,2012年的倫敦奧運,創下九項奧運記錄與七項世界紀錄。

2007年到2017年期間,英國自行車的選手共拿下178次世界冠軍,五次環法自行車賽的金牌。

這些改善、訓練乍看之下毫無作為,卻能讓一群很普通的運動員,創造出非凡的成就。

複利效應:讓小習慣造就大不同

人很容易高估一個決定性瞬間的重要性,也容易低估每天所做小改善的價值,我們往往如此說服自己:巨大的成功必定來自於巨大的行動。無論是減重、創業、寫書、奪冠、任何目標。造成我們給自己壓力,期許要達成驚天動地的成就。

相較之下,百分之一的改善並不特別值得注意,但其實意義卻大的多,尤其長遠來看:如果每天都能進步1%,持續一年,會進步37倍,如果每天退步1%,持續一年,會弱化到趨近於0

隨便挑一天看,習慣的效應很小,但如果長時間看,就可能造成巨大的影響

結果是習慣的滯後指標:你的知識是學習習慣的指標,雜物是整理習慣的指標,重複什麼,就得到什麼。

想要預測自己人生的走向,只要追蹤微小改變收貨或者微小損失的曲線,然後看看每天的選擇經過十幾年後會被複利計算成什麼。

每週都有上健身房嗎?每天都有透過閱讀學習新知嗎?這些小小的戰役會決定未來的你是什麼模樣。

讀到這,可能很多人在想,是不是又一堆的心靈雞湯?不對,原子習慣會教導如何系統化的去建立好習慣,培養習慣,不是只有打喊喊口號而已。

建立持久的習慣為何這麼難?

突破的瞬間往往來自於先前的行為,但人們往往只會注意關鍵的門檻

這種會導致一個狀況:在培養習慣,追求目標的時候,會在前期或中期,常常出現所謂的失望之谷,期望有限性發展,但在前幾天、前幾週、前幾個月,效果都不顯著,令人感到挫敗。然而,強大的成果總是姍姍來遲(但要小心這句話是心靈雞湯)

想像冰塊從攝氏-10度慢慢升溫到-1度時,冰塊還未融化,但此時的升溫並非浪費,只是被儲存起來。所有的行動會在攝氏0度時發生。

NBA馬刺隊是美國職籃史上最成功的球隊之一,球隊休息室貼著一番話:「我不斷的敲打石頭,敲了一百下,石頭上可能一條裂縫都沒有,但就在101下時,石頭斷裂為兩半,此時我了解到,把石頭劈成兩半的不是最後那一下,而是先前的每依次敲擊」

別管目標,專注於系統就好

主流觀點認為,若要得到人生中想要的事物:練出美好身材、建立成功事業、多放鬆少煩憂,最好的方法就是設定可行的目標。

作者以前也是這樣面對習慣,每個習慣都是一個要達成的目標,但作者最後發現成果跟目標沒有太大關係,卻是跟遵循的系統息息相關。

有趣的問題來了:如果無視目標,只專注系統,這樣會成功嗎?

贏得三屆超級杯的足球教練比爾說:分數會顧好自己。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人生其他領域,想要更好的成果,就不要管目標,把焦點放在系統上

目標完全沒用嗎?當然不是

目標能助於確立方向,但系統是進步的最佳解答

問題一:贏家跟輸家擁有同樣的目標

目標設定這件事,遭受嚴重的生存者偏差,大家往往聚焦於最後獲勝的人(生存者),錯誤認定是雄心勃勃的目標造就他們成功,卻沒看到擁有相同目標,最後卻失敗的一群。

每個奧運選手都想要奪金,候選人都想勝選,如果失敗者跟成功者都有相同目標,那麼贏家跟輸家的差別不在於目標,而是系統面的成果。

問題二:目標達成不過是短暫的改變

假設你的房間很亂,你設定了清理這個目標,那麼你就會得到一個整潔的房間 — 只在當下整潔,要是你還是保持著讓房間變得髒亂的壞習慣,要不了多久,房間就會在髒亂了,這就是典型的治標不治本,只想追求成果,卻沒改變背後的系統

從結果面著手,只能暫時解決問題,想要永久改善,就必須從系統面下手。

問題三:目標限制了你的快樂

任何目標背後,都有這樣的假設:「一旦達成目標,我就會快樂」,這種目標優先的心態,問題在於你會一直把快樂延到下一個里程碑。

其次,目標創造了非a則B的衝突:沒達到目標,就是失敗而令人失敗。

真實的人生旅程不太可能會一帆風順。

系統優先的心態提供了解藥,簹你愛上過程,而非產物,就不必等到獲得自己的許可才能快樂。

問題四:目標與長期進步互相矛盾

目標取向的心態可能造成溜溜球效應。許多跑者連續努力幾月,但衝過終點線之後,就停止訓練。

設定目標的目的是贏得比賽,建立系統的目的則是持續在比賽裡。

如果你覺得改變習慣很難,問題不在你,而是你的系統。惡習一再復萌,並非因為你不想改變,而是你的系統不適合改變

決定你成功或失敗的,不是你的目標,而是你的系統。

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是改變身分認同

好習慣難以建立,重拾惡習卻如此容易,為什麼?

原因有二:

  1. 我們試圖改變的東西不對
  2. 我們試圖改變習慣的方式不對

此章節會探討第一點

改變的發生分三個層次

  1. 改變結果:重點是改變你的成果,設定的目標多半與這個層次的改變有關,例如減重、出書、奪冠
  2. 改變過程:改變你的習慣與系統,建立新的訓練菜單、使用app幫助專心
  3. 改變身分認同:改變你的信念、自我形象、對自己的評價。

許多人在改變習慣的過程中,都把重點放在目標,會容易導致習慣難以建立。替代作法是建立身分認同的習慣,在這種方式下,我們一開始就把重點放在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筆者:很多人看到這裡可能會有點失望,又認為是一本心靈雞湯的書,但事實上不是,原子習慣不只教你這個,更教導讀者如何建立一個系統)

例如:

想像兩個拒絕香煙的人,有人遞出香煙時,第一個人說:不用了,謝謝,我正在戒煙。

聽起來合理,但這個人依然認為自己是個吸菸者,只是正在戒煙,他帶著同樣的信念,卻希望自己的行為會改變

第二個人拒絕時說:不用了,謝謝,我不抽煙。

差別雖然小,但這個說法卻傳達出身分認同的轉變。吸菸已成過去,與現在的生活無關,第二個人已經不把自己當成吸菸者

多數人在著手改善時,沒考慮到改變身分認同,想要減重,訂出目標,但應該是把自己當成健康的人。

  • 目標不是讀一本書,而是成為讀書的人
  • 目標不是跑一趟馬拉松,而是成為跑步的人

很多人想獲得好習慣,做錯事,卻替自己的壞習慣找理由,把自己貼上標籤,「我方向感很差」、「我數學超爛」、「我整天遲到」,等這種身分認同,一旦接受了某種身分認同,這種標籤就會伴隨著你一生。

改變身分認同的兩個步驟

你的身分認同來自於你的習慣,習慣就是身分認同的具體化,很饒口?

每天寫作,你就把一個有創意的人,這個身分認同具體化

每天鍛鍊,你就把一個運動的的人,這個身分認同具體化

每天花一小時讀生物學,你就有證據證明自己是個用功好學的人

有越多證據支持某種信念,你就越會深信不疑。

此書作者開始寫作的前幾年,每週一和週四都發表一篇新文章,而隨著證據累積,作者對於自己身為寫作者的身分也漸漸成長,作者並非一開始就是個作家,而是透過習慣成為一名作家。

如何建立新的身分認同?

  1. 決定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2. 透過生活中的小勝利來向自己證明

這問題很大,或者,我們可以反過來講

你想要什麼樣的成果?

肌肉猛男?健康身體?薪水加倍?

從成果逆推回去,什麼樣的人能獲得上述成果?

例如:

作者的朋友,靠著隨時自問「一個健康的人會怎麼做」,而成功減重一百磅(1磅=0.45公斤),她一整天都把這個問題當成行為指南:

  • 一個健康的人,會選擇走路或搭計程車?
  • 一個健康的人,會點墨西哥卷或沙拉?

她的想法是只要像健康的人一樣行動,時間夠久,她就會變成健康的人。而事實上她是對的。

習慣會讓你變成你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四個簡單的步驟,讓你建立更好的習慣

四個步驟:提示、渴望、回應、獎賞

提示

提示促使大腦開啟一個行為,暗示獎賞的一點資訊。

人的心智會不斷分析內在與外在環境,尋找獎賞所在的各種暗示。因為提示是接近獎賞的第一個指標,自然會帶來渴望

渴望

渴望是第二個步驟,也是所有習慣背後的動力

你渴望的不是習慣本身,而是習慣帶來的狀態改變。

  • 你不渴望抽一跟香煙,你渴求的是吸菸帶來的放鬆感
  • 激勵你刷牙的不是行為本身,而是口腔清爽的感覺
  • 你不是想要打開電視,想要的是娛樂

回應

回應是你確實執行的習慣,回應會不會發生,取決於你受到多少刺激。假設某個行為所花費的身體或心智超出你願意付出的量,你就不會去做

獎賞

回應會帶來獎賞,獎賞是每個習慣的終極目標,提示讓人察覺獎賞,渴望讓人想要獎賞,回應則讓人取得獎賞。

第一,獎賞會滿足渴望,帶來片刻的滿足,其次,獎賞教導我們哪些行為在未來值得被記住(不論好壞)

愉悅感和失落感是回饋機制的一部分,幫助大腦區分有用跟無用的行為

這四個步驟缺一,行為就不會成為習慣

去掉提示,習慣不會開始,去掉渴望,沒有足夠的動機執行,行為過於困難,就沒辦法執行,獎賞未滿足慾望,未來就沒有理由在做一次。

少了前三步驟,行為不會發生,少了獎賞,行為不會被重複

四個步驟會形成神經學上的回饋迴路,提示渴望回應獎賞提示渴望回應獎賞,最終建立了習慣。

因此,建立好習慣,就是得利用這四個步驟。

  1. 讓提示顯而易見
  2. 讓習慣有吸引力
  3. 讓行動輕而易舉
  4. 讓獎賞令人滿足

反之,破除壞習慣,就反轉上述法則

  1. 讓提示隱而不現
  2. 讓習慣毫無吸引力
  3. 讓行動困難無比
  4. 讓後果令人不滿

把自己想要養成的好習慣,放到這四個步驟去拆解,透過系統面的執行,就容易養成好習慣。

後面的章節就是介紹這四個法則,筆者會在原子習慣-法則1,原子習慣-法則2一一講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