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數據設計黑客松」參加者公開招募

Diane Wang
M+ Labs
Published in
4 min readAug 14, 2018

按此登記參加「M+數據設計黑客松」。有關M+公共應用程式介面及開放數據發佈,詳情將於未來數星期公佈。

如你有留意M+ Labs網誌的話,一定會知道我們致力推行「開放取用」。本月,我們會展開第一階段的開放數據發佈,以約2,400 件藏品的基本文字和元數據(藏品的展示說明)揭開序幕。未來數月,我們將陸續擴充GitHub項目儲存庫,使其內容更豐富,供大眾存取,並趁黑客松當日開放我們的公共應用程式介面。

開放數據,決不是為開而開。我們將藏品公開,是為了將有意義的數據和內容增添到浩瀚的互聯網,以及令藏品的資料更方便取用。而在我們踏出發佈數據的第一步時必須念茲在茲的,除了發佈些甚麼外,更重要的是背後的目的。

發佈了一部分M+藏品數據後,下一步會是甚麼?

我們相信M+藏品會令關於亞洲藝術的對話更見豐富,並成為提供區內藝術家和作品資料的重要來源;我們希望能測試這個想法是否正確,並了解我們的數據內容在廣大的互聯網上可以發揮甚麼樣的作用。

為配合是次開放數據發佈,我們誠意邀請所有公眾人士參與。無論你是藝術家、研發人員、設計師,或純粹是文化愛好者,都歡迎大家來集思廣益,想想M+藏品數據增添到互聯網的意義

關於M+藏品,我們想探討的問題包括:

  • M+藏品的內容如何能令維基和百度百科等開源資料庫更加豐富?
  • M+藏品中有哪些藝術家在網上的視覺文化對話中或被忽略?
  • 有哪些內容是大眾經常搜尋的?與M+藏品有重疊嗎?
  • 這部分M+藏品的組成有何有趣之處?
  • 將M+藏品與藝術界的其他收藏比較,我們可以學到甚麼?

我們還可以從M+藏品延伸,討論以下問題:

  • 亞洲藝術與視覺文化在網上的現況如何?
  • 我們可以做些甚麼,令關於亞洲藝術與視覺文化的內容更加豐富?

我們急不及待想看看大家如何利用數據開發更多可能性,獲得更多洞見,並就有哪些事情是我們能夠或應該做的,以改善亞洲藝術與視覺文化在網上的現況,提出一些假設。

在2018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中,M+展出了有關館藏的數據。如欲了解展區更多,請到這裏

如何參加「數據設計黑客松」?

我們將活動定名為「數據設計黑客松」,因為它不只與數據與編碼有關,而是在於利用數據訴說故事和尋找機會行動。雖然我們用了「數據」兩個字,但數據說到底也就是內容;數據的威力,就是能創造出扣人心弦的故事和揭示無窮的真知灼見。

數據視覺化就是在於說故事。— @officeofjane

我們邀請一眾參加者利用我們或其他機構提供的原始數據,將數據視覺化,提出有說服力的論點,協助我們有效地在網上集體行動。

參加者可以個人名義或最多四人的小組出賽。無須編程知識;任何破格的視覺化軟件均歡迎使用。作品形式不拘,可以設計平台、一頁式網頁、資訊圖像或多媒體形式提交。

如果你身在香港,歡迎於網上登記參加 8月31至9月1日的「M+ 思考」黑客松。是次活動會由M+代表擔任評判團,首兩名優勝者將獲頒獎項,詳情請按此

如果你身在海外,亦歡迎以電郵形式登記參加,並按我們回覆的電郵完成指示。

活動的意義何在?

我們收到很多同業、學者和觀眾的意見,反映他們最渴望看到更豐富的內容。既然M+的使命是收集、展出及詮釋視覺藝術、設計及建築、流動影像和二十、二十一世紀的香港視覺文化,若不把有關的內容分享給廣大觀眾,絕對是錯失良機。隨着M+大樓逐漸成形,我們意識到有必要重新思考創造內容時所依循的方向。

我們將繼續透過「M+ 故事」平台發佈內容,了解觀眾的反應和興趣。我們在發佈〈淺談行為藝術及其在亞洲的歷史〉後,很快便發現有關亞洲行為藝術的內容是如何匱乏,因此該文章成為在Google搜尋「亞洲行為藝術史」 或「亞洲行為藝術」時排序最高的搜尋結果之一。而當我們將另一篇網誌文章〈細說藏品:傳為九龍籐器公司所製的藤椅〉發佈到Facebook群組時,亦看到公眾雀躍地分享兒時與藤椅的回憶。

今年較早前,我們亦首次與亞洲藝術文獻庫合辦「編輯馬拉松」,主題為亞洲女性藝術家──在藝壇和維基百科上均被忽略的一群。我們期待今後能繼續舉辦「編輯馬拉松」,增添內容到M+的平台,以及維基百科等其他重要的網上資料庫。

首次舉辦的「數據設計黑客松」旨在建創造有意義及易於取用的內容,我們亦希望能為這方面的工作繼續努力。

「M+ 思考」的「數據設計黑客松」將於2018年8 月31日至9月1日在大館舉行。名額有限,先到先得,額滿即止。請到此登記

此英文帖文由杜蘊思翻譯、梁仲汶編輯、林立偉審校。

--

--

Diane Wang
M+ Labs

The time has come, the Walrus said, to talk of many things...